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胡令能(785~826),唐代一位独特的诗人,隐居在圃田(河南中牟县)这个地方。年轻时,他家里很贫穷,以修补锅碗盆缸为生,别人就管他叫"胡钉铰"。后来,由于一段奇特的经历,他成为了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所以大家都叫他"钉铰诗人"。  相似文献   

2.
杜甫成为伟大的诗人,不仅在于他转益多师,"尽得古今之体势",而且更在于他有自觉的艺术追求。而这种"自觉"又不仅仅表现在"技巧"、"功夫"方面,更重要的是他将诗人作为了人生价值的实现目标。这当然是与诗人诗为"家事"的自豪、"窃攀屈宋"的艺术取向、宋玉"吾师"的价值范式和自身现实遭遇构成接受视野密切相关的。  相似文献   

3.
赵思运被认为是"中间代诗人"中有突出影响的诗人,其实我更愿意称道他在中国诗坛上的独树一帜,因为从诗人的品质来看,独立诗人这一身份更加重要。赵思运的诗带有明显的先锋气质,或者说具有一种极端的现代性,这使得他在中国诗坛上以独具个性的诗风迥异于当今诗坛的其他诗人。他的个性化主要表  相似文献   

4.
黄玉峰 《当代学生》2011,(Z2):40-41
主诗人龙吟:苏东坡是诗人,也是实干家。他的"实事工程"造福于民,使杭州人民受惠至今。本期"闲话",说的是这位文化上深具"精英意识"的伟大诗人,更满怀赤忱的"民间情怀"。  相似文献   

5.
吴梅村是清初"江左三大家"之一,他的梅村体影响了清代许多诗人,有清代诗坛第一家之称,他的诗歌成就无疑是令人瞩目的,但是同时他的"贰臣"身份又令他饱受争议。吴梅村诗中的女性形象是一群特殊的存在,受到作者和时代两方面的影响,呈现出丰富的文化内涵,诗中女性形象和诗人本人情感的交织让我们从中可以窥探诗人的内心活动。  相似文献   

6.
著名的国际汉学家宇文所安先生认为"盛唐诗是由一种我们称之为‘京城诗’的现象所主宰。"他将盛唐时期的诗人分为京城诗人、非京城诗人和介于京城与非京城之间的诗人。宇文所安先生大致根据时间的先后区分出了"第一代京城诗人"和"后生京城诗人"。本文拟从这一划分着手来探求盛唐时期"京城诗人"的写作趣味。  相似文献   

7.
正有这样一位诗人,一年365天几乎一大半时间在各地奔波,他走进的学校有300多所,为孩子播撒童诗的种子;有这样一位诗人,他坚持写了30年儿童诗,至今仍笔耕不辍,童诗也滋润了他,让他的人生充满了童趣;有这样一位诗人,别出心裁地创作、推广微童话,在约140个字的小小舞台上,跳出了绚丽的舞姿;他,就是本期我们访谈的儿童诗诗人雪野老师。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怪"诗人的世界。  相似文献   

8.
威廉·华兹华斯是英国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一些学者甚至认为他是继莎士比亚和弥尔顿之后英国最伟大的诗人。华兹华斯的诗歌和诗歌理论一直都受到国内外评论家的广泛关注和研究。华兹华斯曾被雪莱冠以"自然诗人"的美誉,但实际上他是一位关注人性的诗人。本文将在诗歌文本分析的基础上,探讨华兹华斯诗歌中闪烁的人性光芒。  相似文献   

9.
时曼丽 《海外英语》2014,(14):206-207
诗人威廉.华兹华斯是19世纪英国浪漫主义诗人的先驱,并因其在诗歌中对大自然的大量描绘而被成为"自然诗人"。他的很多诗歌都反映出他对自然的态度。《我们是七个》便是其中的一首,该诗借助"我"与一位八岁小女孩之间的对话,反映其自然观。该文将通过介绍华兹华斯自然观的形成,以卞之琳先生的翻译为中文蓝本,进而探究《我们是七个》中诗人所追求的自然观。  相似文献   

10.
斯宾塞是文艺复兴时期一位卓有成就的诗人,他的很多作品对于后世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他被后人称为"诗人的诗人"。《爱情小唱》是他的一部十四行诗集,这部诗集在内容上除了赞美爱情外,还有文学使人不朽的文艺复兴时期的信念以及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所主张的以人为本,积极进取,及时行乐的主题。在格律上,他运用独创的"斯宾塞式"十四行诗,使整部诗集显得结构巧妙,工整洗练。  相似文献   

11.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巴蜀视野"标志着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新格局。"巴蜀视野"提出的意义在于巴蜀现代文学研究者开始注重自己的"文化身份",注意到中国现代文学史"差异"叙事的存在。"巴蜀视野"也展示出在区域立场上研究中国现代文学的内在复杂性:第一,区域文化对文学的影响与中国现代文学的发生是共时的结构,而不是历时参与的过程;第二,地域文化与文学的关系是多层次的;第三,区域文化视野研究要解构中心,对文学史进行重新洗牌,但并不是走向无中心的反本质主义立场。  相似文献   

12.
“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但从古典到现代的转变过程中,中国的“家庭”观念却承受着巨大的变迁。首先是男性的绝对家长尊严的丧失,家庭成员由家庭本位转向社会的“群”,这使得现代家庭的建立成为可能,而“群”中“个”的建构及其“度”的问题则又成为现代家庭建立过程的一个难解之题。这种建构的困难其实是现代中国建构之艰难的一次很好的隐喻。在中国现代文学作品中《家》、《北京人》、《憩园》、《伤逝》、《寒夜》这些作品忠实地记录了这一变迁的过程,前三部记录着传统家族的衰败,而后两部则记录着现代家庭建构之艰难。  相似文献   

13.
托克维尔认为民主是现代人的一种基本生活方式,然而现代民主存在着“盲目的本能”,若现代民主失去自由的保障,就极易走向多数人的暴政,从而失去对个体的关怀,在社会秩序与个体精神的自由两种层面上造成扭曲。而克服现代民主的盲目本能,就必须寻求一种新的制度形式,以自由来规范民主本身,从而实现对于民主的超越。  相似文献   

14.
以“现代”为词根的话语组成了一个极其庞杂的学术话语谱系 ,它们是现代人思考“现代”的结果 ,是特定时代的精神现象。然而 ,在同一时空中并存着、展现着的“现代”话语往往具有各不相同的含义 ,这给目前的学术对话和文化讨论带来了极大的困惑。本文经过分析和研究以后指出 :关于“现代”的话语实际上存在着三个不同的层面 ,即 (1 )文学艺术的层面 ,(2 )社会学的层面 ,(3 )哲学观、文化观的层面  相似文献   

15.
中国现代随笔的话语建构,离不开国外现代文艺思潮和现代随笔理论的影响,这典型地表现在中国现代知识者接受西方现代性的批判观念,从而将社会启蒙、社会变革、人生改造统一到随笔的创作中去。与传统随笔比较,中国现代随笔出现了在西方现代性特征影响下前所未有的新美学特质。其表现为:其一,兴之所至,任心闲话。西方现代随笔标举的“闲话”境界极具美学意味,在中国现代知识者笔下就是“我手写我口”,将随笔创作视为谈天说地、率意随心、恣意创作的一种体现。其二,个性精神,人格色彩。中国现代知识者在挣脱封建樊篱而获得西方现代性特征后,就将随笔创作视为强化个人感情色彩,突出批判意识的一种自由文类。其三,信笔涂鸦与雕心刻骨。现代随笔是“表面”的“平常”与“苦心雕刻的妙笔”的结合,同样也能达到“美文”的境界。  相似文献   

16.
试论老庄哲学思想对现代生活方式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庄哲学思想对现代科学生活方式的确立仍有深刻启示意义。“天人合一”思想应是现代生活方式的前提和追求的境界;“知止”思想是现代社会适宜的生活消费观;“清静无为,回归自然”是现代社会科学的生活态度。  相似文献   

17.
“九叶”诗派的“新诗戏剧化”理论是对西方现代主义诗歌艺术的融汇和创新,是中国40年代新诗的一次成功的突破,它与“九叶”诗派的现代诗歌观念密切相关并有着自己独特的内涵。  相似文献   

18.
应当以马克思《关于伊壁鸠鲁哲学的笔记》为中心,勘察古希腊哲学思想与马克思哲学革命起源的深层关联,揭示马克思在传统思想与现代哲学之间的复杂思想视域。通过精深的古典学阐释和思想史研究,马克思认为,亚里士多德之后的境遇与黑格尔之后的境遇显著相似,均出现了总体性哲学解体的危机,都呼唤着哲学变革。由此,马克思预见到,黑格尔之后的哲学变革通过"主观形式"重建总体性哲学的可能性路径是自我意识哲学及"哲学的世界化"。"博士论文"及其笔记向我们展现了一位力图在"古今之间"求索哲学革命道路的青年思想家的思想形象。从宏观思想史角度来看,在《关于伊壁鸠鲁哲学的笔记》中传统思想与现代思想之间的关系并不是单向度的,而是双向的相互作用过程,"古典启示"与"现代重构"相互交融。古典思想在启示、激发现代思想者的过程,同时也是现代思想者建构、重构古典思想的过程。在马克思的现代哲学革命的问题意识中,古典思想资源得以再生产因而具有了深刻的"现代性"。  相似文献   

19.
莎士比亚在20世纪所承受的种种"现代"解读,暴露出"现代"概念与莎氏创作的某些深深困惑.文艺复兴对于"现代"概念的意义,使返回"现代"概念源起处对"现代"概念与莎氏创作进行结合考察成为可能.考察的结果是,基督教义末世观与资本主义金钱原则共同组构了"现代"概念的诸重困惑,并在某种程度上左右了莎氏的创作;而莎氏,正以其被左右了的创作见证了这些困惑.  相似文献   

20.
自由,曾经是一种解脱,现在却成了一种生命不可承受之重。人们在享有现代自由的同时,亦在忍受分离感、孤独感、无意义感、无能为力感等痛苦。面对这一现代自由的悖论,文章指出了摆在人们面前的两条路:要么选择逃避,要么选择勇敢地面对。作为一个满怀希望而又有理性的思想家,弗洛姆试图用“爱”来消解现代自由的悖论,因为“爱”既能克服现代自由的弊端。又能保存人的自由与个性独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