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语文实践活动,是将已有的语文知识技能在实践中应用,又在应用中获得新知,提高能力的过程。它与“课文”并列作为“教学内容”的一部分,是不可分割的两大板块,与课堂教学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新修订的《大纲》指出:“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拓宽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与渠道,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丰富知识,提高能力”。笔者结合平时在高年级学生中展开的语文实践活动,谈几点做法与想法。   一、课内实践活动。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渠道。必须充分利用这一主阵地,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有趣的语文…  相似文献   

2.
论语文活动     
语文活动是语文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学生学好语文不可忽视的一个环节,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方式。九年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01年7月)明确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相似文献   

3.
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手段之一。好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归纳重点、积累知识、扩大语文视野、提高对语文知识运用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等。但目前进行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却有相当一部分是为活动而进行的活动,出现了华而不实的形式,呈现出只注重过程不考虑效果的倾向。从一定程度上说,这种形式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不但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作用不大,而且还干扰了正常的语文教育教学活动,人为地增加了学生的课业负担,简直是有百害而无一利。对此,我们认为,克服活动实施中的偏差,有效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必须做到如下五个结合。[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主动获取知识,形成能力,避免繁琐的分析和琐碎机械的练习。……”华中师范大学杨再隋教授对语文阅读教学的含义是这样框定的:“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学习语言的实践活动。或曰,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通过阅读实践,获得阅读能力,逐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并在阅读过程中受到思想教育的实践活动。”合而言之,学生语文能力的形成,就是要靠其自身在不断地学习语言(文)实践活动中而习得的…  相似文献   

5.
王平 《现代语文》2006,(6):61-61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与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语文实践活动是将已有的语文知识技能在实践中应用,在实践中体验,又在应用中获得新知,提高综合能力的过程。现将我在教学中的体会与各位同仁交流。  相似文献   

6.
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明确了语文学习的实践性特点。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学生将已有的语文知识技能在实践中应用,又在应用中获得新知、提高能力的过程,其根本目的就是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探讨了针对中等专业学校学生的实际,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方法与途径。  相似文献   

7.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试验稿)(以下简称《语课标》)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在“教学建议”中指出:要“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强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相似文献   

8.
谢长林 《广西教育》2012,(2):14+64-14,64
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是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与教育活动,它是指在进行语文教学过程中开放语文教学,加强语文与其他课程和社会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在活动中综合运用语文知识,整体发展听说读写能力,培养其参与精神、  相似文献   

9.
备课预案 一、教学理念语文教育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语文教学的过程应是学生读写听说不断实践的过程,应是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受到熏陶感染的过程。本课的教学设计,针对课文的特点,整合知识、能力、情感等目标因素,让学生在一系列的语文实践活动中,领悟课文内涵,达到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学习语文,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最有效的途径是让学生参与广泛的语文实践活动.语文实践活动方式很多如课外阅读、口语交际训练、编演课本剧、组织实地采访、语文知识比赛等,在活动中让学生构建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1.
小学语文新课标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可见在小掌语文教学中开展实践活动是语文教学的必要补充.它能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让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和谐发展。语文是母语教育,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  相似文献   

12.
唐莺 《语文天地》2015,(11):92-93
随着教育的发展,初中语文实践教学活动越来越重视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教师要合理利用初中语文教学资源,重视活动的有序展开,让学生能够主动的参与到语文实践活动之中,提高语文素质,增强语文综合能力。一、教师要积极地挖掘语文资源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要充分挖掘语文实践活动的资源,让学生能够在丰富的知识中进行语文学习。挖掘资源主要是从三个方面开展。首先,收集资料。教师要带领着学生收集本地的风土人情,利用互联网等查找人文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可见,语文教学已不能像以往那样把教学的眼光仅停留于课本知识,满足于课堂教学,而应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创设更多的实践条件,开展更多的实践活动,让他们在活动中学语文,在活动中用语文。如何让语文实践活动激活语文教学,使学生愿学、乐学呢?这就需要我们精心设计语文实践活动,重视语文实践活动在落实素质教育中的特殊作用,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教育中语文学习与语文实践活动的相脱节的弊病。  相似文献   

14.
在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要认清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方面的优势,其次引导学生语文实践活动中创造性的学习和运用语文知识,使创新能力得到培养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语文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在语文教学中要重视创设语文学习的环境,拓宽学习渠道,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知识哲学认为知识的价值不在于给人现成的东西,而在于给人不断创造的“起点”。传统教育以教学内容的稳定性和单一性为基本出发点,以知识的记忆和复现为基本目标的知识观正受到冲击。受教育者是教育的主体的观点要求语文教学实践应让学生成为教学主角,语文课堂上的“美文听记”、“文化艺术节”活动不失为一种符合语文新课标精神的尝试,是大语文教育观在实践上的表现。  相似文献   

16.
陈奇志 《广西教育》2005,(7A):39-39
在语文课程改革中,我们要大胆拓宽语文教育的渠道,精心设计形式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们积极主动地参加充满情趣的语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等实践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考试周刊》2021,(A3):28-30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良好的审美情趣,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语文教学,实质是一种"美"的活动。然而,在实际的教育教学活动中,部分语文老师往往注重已有实践知识的传授,却忽略了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从某种程度来说,片面注重已有实践知识的传授,会影响语文的教学质量,从而影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注意学生的审美教育。教师可以通过指导学生进行美读,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引导学生进行创作等方面探究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相似文献   

18.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紧跟教育发展的步伐,不断引入新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模式,努力为学生呈现出一种理想化的语文课堂,进一步增强学生参与语文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在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中,教师不仅要讲解语文课本知识,还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科实践能力,做到让课本知识与实践活动进一步融合,赋予语文课堂新的生命力,增强语文活动的趣味性与形象性。文章对小学语文教学中课本剧编演展开具体的探究,希望对小学语文教学提供一定的帮助与借鉴。  相似文献   

19.
语文活动,创新内涵丰富,教育功能独特,不仅富有自主性与趣味性,而且具有实践性和创造性,在实施创新教育中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加强语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因此,必须重视语文活动,努力开发创新资源。  相似文献   

20.
新修订的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环境,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拓宽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与渠道,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丰富知识,提高认识,增长才干。”   一、实践活动课的功能   1.获知功能。可使学生在广阔的语言实践空间里,增加对知识的吸收和攫取、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以加深、巩固和拓展课堂所学知识,发展和培养学生独立的语文能力和思维能力。   2.教化功能。能使学生从直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