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语文教学的“发展原则、学科原则、长效原则”,课标下的语文阅读教学要把握好三部曲:授之以欲,激发学习兴趣;授之以语,从讲话到对话:授之以渔,教给学习方法。  相似文献   

2.
张娟 《学苑教育》2012,(17):21-21
“新课程”提出教学要以人为本,强调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所用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要实现以人为本,就要做到“鱼”、“渔”同授,既授之以鱼,又授之以渔。教师要先授“鱼”,后授“渔”,并且授“适宜”的“渔”,授予学生独立思考的方法,自主学习的方法,创新能力的方法,质疑能...  相似文献   

3.
教学三境界     
教学有三境界——“授之以鱼”、“授之以渔”、“授之渔场”。“鱼”即知识技能的结论,是教学的第一追求;而“渔”即获取知识技能的方法和技巧,才是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渔场教育”是以场境创设为基础的“场境教育”,是“授人以鱼”的知识教育与“授人以渔”的方法教育发展的必然,是一种以学生“自主建构”为核心,构建“生命化”、“生活化”和“生态化”的学习场境的教育。  相似文献   

4.
冯运斌 《教育文汇》2013,(17):30-31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是说教学不能满足于教给学生一些现成的知识,而应帮助学生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这没错。但我觉得,授之以“渔”之外,更应为学生建设出一片探索和检验知识的“鱼塘”。  相似文献   

5.
杨永娥  任燕 《成才之路》2012,(3):15-I0010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大部分自学能力较差,主要靠教师的教授,进入岗位之后的适应能力差,不能很好地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解决新问题。本文就此问题论述了中职教师在教学上怎样让"授之以鱼"变为"授之以渔",以达到让学生掌握良好的自学方法。  相似文献   

6.
唐代大文学家韩愈曾经说过:"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的天职是教书育人,这是历史赋予人民教师神圣的不可推卸的责任。师者何以不辱使命?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是因为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使人受益终身。倘若教师带着知识走向学生,那便是授之以鱼;若带着学生走向知识,便是授之以渔。教学实践表明,关于方法的知识是最有价值的知识。而且,"21世纪的文盲不是没有知识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随着科技的发展,国际经济势力的竞争,究其实质是  相似文献   

7.
唐代大文学家韩愈曾经说过:"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的天职是教书育人,这是历史赋予人民教师神圣的不可推卸的责任。师者何以不辱使命?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是因为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使人受益终身。倘若教师带着知识走向学生,那便是授之以鱼;若带着学生走向知识,便是授之以渔。教学实践表明,关于方法的知识是最有价值的知识。而且,"21世纪的文盲不是没有知识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随着科技的发展,国际经济势力的竞争,究其实质是  相似文献   

8.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授人以鱼只救一时之急,授人以渔则可解一生之需."教授学生,应该都要使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而不是只给学生"鱼"或者"鱼竿".  相似文献   

9.
正在学校教育中,受人推崇的教育方式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意思是教师不仅要教学生以知识,更要教学生以学习的方法。然而,面对今天中国的基础教育,似乎在这之前应再加上一个"欲",即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更不如授之以"欲",这里的"欲"是指学生学习的欲望,学生只有有了学习的欲望,学习方法才有用,才能打到"鱼",这才是学生主体性的体现。教师首先要做的是先引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学习的欲望比学习  相似文献   

10.
老子曾说过:"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授人以鱼只救一时之急,授人以渔则可解一生之需."这句古训给后人留下了很深的借鉴意义和教育启迪.鱼,只能解一时之饥,但若有了网,并掌握了捉鱼之渔,则三餐无忧了.  相似文献   

11.
有效教学应该在课堂教学体现三点,并且是有先后顺序的,绝不能颠倒,首先是授人以"欲",激发学习的欲望,让学生有学习的动力;然后是授人以"渔",感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有学习的能力;最后是授人以"鱼",掌握运用学习的结论,让学生有学习的潜力。  相似文献   

12.
古人曰:“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鱼”指固有的、现成的知识与技能,“渔”指学习的方法和途径。学生只有对政治感兴趣,才想学、爱学,才能学会。那么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  相似文献   

13.
授之以渔是普遍被推崇的教学方法,很多教师把它当作经典顶礼膜拜。我认为,比起授之以鱼,授之以渔的确是一大进步,不过,盲目地把它当灵丹妙药来看待,也未必妥当。其实,授之以渔本身也还有许多不明确的因素,还需要我们当教师的不断思考、深化。  相似文献   

14.
古人云:“授之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授之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是“授之以渔”,很多老师也意识到教会学生学习比纯粹地传授知识更为重要。如何有计划地循序渐进地传授学生学习的方法呢?下面谈谈我在语文教学中的一些做法。  相似文献   

15.
严沾华 《中学文科》2007,(11):60-60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结合学生实际,我们在教学中有意识地进行了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尝试,取得较令人满意的效果。[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李桦 《地理教育》2013,(Z1):40-41
<正>义务教育地理课程"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生发展有用的地理,构建开放的地理课程"的课程理念,要求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好培养学生的独立性、主动性、创造性。一、转变地理教学观念,重视师生主体发展转变学生观。"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授之以渔,不如授之以欲"。人是教育的起点,也是教育的归宿。要充分尊重每个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人格,要承认个体差异,要注重开发学生潜能,要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戴桂珍 《培训与研究》2006,23(12):127-129
授之以渔与授之以鱼密不可分。只有丰厚扎实的授之以鱼,才有授之以渔的可能。然而,翻译课的教学主旨在于“授之以渔而非授之以鱼”。因此,在授之以鱼过程中必须注重适时地提升为授之以渔,营造“鱼”“渔”之间的旨趣。翻译课中的译例分析与译文比读的教学是授之以渔与授之以鱼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8.
计鹏飞 《宁夏教育》2010,(7):118-118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意思是说,给人以鱼吃,只能使人享用一时,不如教人以捕鱼的方法,则能使人终生有鱼享用。用这句名言来形容今日的教育方式的改革是再恰当不过的了。与其“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强调的是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比掌握、获取现成的知识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19.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句话揭示了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性。新课改要求实行素质教育,而素质教育的关键又是全面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我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对在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能力提出以下看法。  相似文献   

20.
老子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授人以鱼只救一时之及,授人以渔则可解一生之需.”科学的思维方法是学生探索获取新知识、分析解决新问题的金钥匙.那么怎样实施探究教学,培养、发展和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可持续终生发展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