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后现代教师思想:理论图景、批判向度及现实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现代教师思想既包括后现代主义者对教师的论述,也包括具有后现代思想的教育学者从后现代主义立场出发对现代教师的反思。后现代思想者主要从知识真理观、主体观以及现代政治权力秩序观这三个向度对现代教师观进行了批判和解构,他们提出的独特的教师理念有助于我们更加科学、全面、前瞻性地把握当下的教师问题。由于其建立的思想基础——后现代主义自身的局限性,后现代教师思想也存在片面性和不合理性。  相似文献   

2.
论后现代教师观及其现实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后现代教师观是后现代主义教育理论的重要内容,它体现了后现代思想者在现代社会向“后工业社会”转换时期对以往的教师观念的批判和解构。它对教师中心地位的消解有利于教师树立正确的权威观,它对教师作用的重新认识有助于教师树立科学的教育目标观,它倡导的对话式师生关系有利于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它的教学过程不确定观有助于克服机械僵化的教学模式。由于其建立的思想基础后现代主义自身的局限性,后现代教师观也存在着不合理之处。  相似文献   

3.
本文首先对现代课程观的哲学根基进行了描述,批判了二元论意义上的知识观、课程观的错误认识,从而揭示了现代课程观的某些缺陷,接下来本文重点描述了后现代课程观的解释,尤其表述了后现代课程观在哪些方面是优于现代课程观的,以后现代课程观的理念为出发点,看待、思考网络课程的建设,期望能对网络课程的建设以借鉴和建议。最后本文描述了基于后现代课程观的网络课程中的学习支持,以及网络课程中学习支持的策略与实施。  相似文献   

4.
课程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体验、选择和创造的生存智慧.这一定义试图将前现代、现代与后现代课程观打通.生存智慧中应包含后现代所强调的生活经验、现代所推崇的理性知识和前现代所追求的精神境界;后现代课程观特别强调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创造课程和体验课程,反对把课程理解为学科知识的做法,这种观点值得借鉴;但学生的体验、选择和创造都需要教师的指导,在这一点上我们仍坚持现代和前现代的观点.  相似文献   

5.
从现代到后现代的转型是对文化精神和价值取向的一次重要变革,后现代知识型是在对现代教育进行批判和超越的基础上形成的特殊理论景观,也为我们重新审视教师角色提供了崭新的视角,教师不仅要成为知识传授者的角色,也要成为终身学习者、人际关系的协调者与建构者及教育的研究者.  相似文献   

6.
后现代知识观与大学理想重构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知识社会或后现代社会展示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与以往有着本质区别的社会图景 ,从而对大学的生存与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目前人们对大学的认识仍停留在现代知识观的水平上 ,因此必须对现代知识观和现代大学观进行反思 ,并依据后现代知识观来重构未来大学理想和发展蓝图。  相似文献   

7.
20世纪中叶以来,现代主义课程观逐渐被后现代课程观所取代.后现代课程观更加注重课程的开放性、过程性和多元性特征,赋予课程的实践性和评价性新的理论意义,即以自组织为核心的课程目标的制定和评价体系.教师作为"平等者中的首席",与学生共同探究和构建意义世界.后现代课程观的这些理论特性推动了课程观念的变革与更新,从而消除了现代课程论中所导致的种种诟病.然而,对现代课程范式的过于否定会使课程发展遭遇一定阻碍,其良性发展需建立在对现代课程范式批判与借鉴共同进行的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8.
现代教学观主张教学是真理性知识的习得。现代教学观下的教学为学生回答问题给予支持;教学过程重在引导学生回答问题;教师是问题的提出者。现代教学观下,学生是问题的"回答者"。后现代教学观主张教学是互动对话,生成新的认识。后现代教学观下的教学为学生提问创造空间;教学过程重在引发学生提出问题;教师是学生提问的协助者。后现代教学观下,学生是问题的"发现者"。在后现代教学观下,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须营造宽松的课堂氛围,创建问题情境,开展批判性学习,践行个体性评价,让学习者敢于、易于、善于、乐于提出问题。  相似文献   

9.
后现代文化思潮是以现代理性为质疑、批判对象的多形式话语总和,而后现代文学精神、后现代哲学以及后现代政治观集中地体现了后现代话语的旨趣。后现代话语的普遍渗透是现代社会危机四伏及历史演进逻辑的共同结果,把握其历史轨迹与基本话语不仅关系到对后现代文化思潮的客观评价,也关系到我们的文化发展与社会的整体进步。  相似文献   

10.
福柯(MichelFoucault,1926-1984)是20世纪法国著名的后现代哲学家。其课程观是建立在对近现代学校课程理念进行消解并重建其知识观的基础之上的。所以,要了解福柯的后现代课程观,应先明确其知识观。一、福柯的后现代知识观福柯认为,现代科学史和思想史研究主要关注那些与哲学密切相关,规范严格,能寻找必然性、发  相似文献   

11.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现行的教师评价体制对教师、学生和社会都有着不利的影响。改变这种功利化的评价体制,需要完善学校的计分标准,从学校的观念层面提升教师的精神层次,改革学生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为提升教师教育的质量,特别是帮助教师形成独特的教学思想,新加坡开展了一系列的教师教育课程改革,其主旨是关注教师的“精神”养成.与以往的技术和实践取向明显不同, “精神”取向的教师教育课程并不是仅仅帮助师范生成为一个精通教育程序、方法和技能的教育者,而是要懂得怎样使学生获得心灵的成长与精神的陶冶,并且在学习中积极鼓励与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新加坡的“精神”取向的教师教育课程改革关注以下几点:首先,帮助教师理解新的时代、新的学习环境,从而逐步形成具有挑战力的精神.其次,帮助教师不断形成良好的人文伦理精神与高尚的道德品质.第三,帮助教师逐步形成教育的专业信念与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3.
沈伟 《教师发展研究》2020,4(1):116-124
杜威的若干思想为发展乡村教师、改良社会提供了有益的视角,理解其关于教师发展的思想,必须超越单纯的技术论。在杜威的社会改良思想中,教师应促进适当的社会生活的形成,教师的培养应以中小学为中心,中小学是检验和证明教育原则的实验室。这一思想经陶行知的发展,成为中国乡土社会培养具有“农夫的身手、科学的头脑和改造社会的精神”的教师之有力途径,并进一步在美国服务学习中实现未来教师课程学习与国民责任的统一。鉴于此,需以科学精神与科学方法培养具有探究品质的乡村教师,这蕴含着发展乡村师资、改进乡土社会的承诺。  相似文献   

14.
教师内生性动力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产生的以不断提升自我、追求高质量教育教学目标的主动愿望,具有崇高精神性、潜隐性、自发性等特征,对于教师教育教学素养的提升、教育改革取得成功等有重要意义。在揭示其内涵、特征及意义的基础上分析发现:崇高精神修养内容在师德教育中长时失位、教师境遇缺乏充足和理性的外部供给、教育改革传统推行方式与教师内生需要分离是其动力不足的根本原因。为改变这一现状,需要重视教师内生性动力生成基础的培育工作,让崇高精神修养回归师德教育的核心位置,着力改善教师内生性动力生成的外部环境,以“人”的视角来认识和尊重教师。  相似文献   

15.
In this paper, we describe how and why we adopted a socially critical orientation to early career teacher resilience. In re-conceptualising early career teacher resilience, we expose the normative components of resilience by revealing the implicit values, beliefs and assumptions that underpin most traditional conceptions of resilience. We argue against the hyper-individualisation of the concept because it leads to a diminution of the influence of situational and structural forces on early career teachers’ experiences, and shifts primary responsibility for early career teacher well-being onto the individual. We lay the groundwork for a critical perspective on teacher resilience capable of illuminating the ‘problems’ of early career teachers within a broader social, cultural and political context. Our analysis is designed to promote further debate about new ways of seeing early career teacher resilience with the aim of creating and sustaining a spirit of optimism and human agency, as well as a sense of health and well-being among early career teachers.  相似文献   

16.
传统师范教育以知识、技能培养为本体,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培育被忽视,导致教师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缺失。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教育关涉未来教师人本情怀、科学研究自觉性与坚定性的形成,从根本上决定着未来教师履行职责的实效和专业化发展水平。因此,探索师范教育本体转向的改革策略,确立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教育在师范教育中的本体地位,无疑是紧迫而必要的。  相似文献   

17.
我国教师评价制度体系由聘任、资格认定制度;考核制度;奖励制度三类制度所构成。从制度伦理视角分析,教师评价制度伦理困境表现为:本身囿于"正当性"危机;个体利益和社会利益存在裂隙;权利与义务分配失衡以及教师"自由精神"逐步丧失。其根本原因在于,教师评价制度设计的"国家"功利主义取向和制度的"正义"性缺陷。公意契约的形成和价值观念的完善,是制度本身走出伦理困境的必要取径。  相似文献   

18.
教师专业化视野下职业能力构成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专业化视野下,教师教育的内容十分丰富。教师教育的核心是专业知识教育,基于专业知识教育的是教师职业能力的提升。在教师专业化视野下,教师职业能力的基本构成和培育是十分值得思考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9.
师德师风建设是教师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是一所高校大学精神的直接体现,因而高校必须将师德师风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常抓不懈,尤其是针对青年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该文以新疆兵团高校为例,就青年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现状、从业心态和职业道德状况等问题,在青年教师和大学生中开展了调查研究,并就一些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以期为当前教师队伍建设和管理机制改革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0.
教师专业发展问题已成为国际教师教育改革的趋势,受到许多国家的重视。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角色及工作方式等都面临挑战,课程改革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实践舞台。为了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必须强化教师的研究意识,开展校本培训,培养教师的反思能力和合作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