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被学生难住之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教学完《石壕吏》后,我让同学们谈谈自己学习课文后的想法,同学们沉思了几分钟后: 甲同学:诗歌描绘了安史之乱给人民带来的严重灾难……  相似文献   

2.
在教学完《石壕吏》后,我让同学们谈谈自己学习课文后的想法,同学们沉思了几分钟后:甲同学:诗歌描绘了安史之乱给人民带来的严重灾难……  相似文献   

3.
杜甫是继屈原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杜甫的爱国思想表现在他生命的各个时期,也表现在多个方面。不论是早期的远大抱负.还是后来的热爱祖国河山、热爱人民、关心时局、关注国运,杜甫都用自己勤奋不辍的笔尖.记录了安史之乱前后唐代社会的真实生活画面,表现了他对祖国和人民深沉的爱。  相似文献   

4.
说起杜甫,让人不由得想到“安史之乱”,提到“安史之乱”,不由得就想到了杜甫揭露统治集团的腐朽反映人民生活苦难的“三吏”“三别”。其中《石壕吏》因巧妙的构思和生动的情节在民间广为流传。那如何能更好地让学生体会到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以及作者在面对那悲惨的一幕呢?  相似文献   

5.
杜甫的五言古诗《述怀》,抒发了诗人感事思家,但又极欲报国的心怀,表现出他以大局为重,先国后家的高尚思想,谴责了“安史之乱”给人民造成的深重灾难,寄寓了对人民的深切同情,表达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6.
《新安吏》是杜甫“三吏”的首篇。本文通过对作品时代背景和内容的分析认为:一,平定安史之乱是必要的,只有这样,人民才能安居乐业,国家才能兴旺发达。二,把中男拉去当兵确给广大人民带来了战争的痛苦。  相似文献   

7.
《北征》诗,表现了杜甫卓越的现实主义才能,深刻揭露了安史之乱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灾难。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和入议论于诗的方法,对后世诗歌的发展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8.
唐天宝十四载爆发的安史之乱,是唐王朝由盛而衰的一个转折点。安史之乱的爆发使得唐代经济发生了巨大变化,国家危难,社会动乱,人民痛苦,各种矛盾激化,使繁荣的盛唐一下子跌入了战乱之中。安史之乱也成为后人说不尽的话题。而和安史之乱紧紧扣结在一起的唐玄宗和杨贵...  相似文献   

9.
安史之乱后的中晚唐时期出现了大量的悯农诗人,其作品仔细描绘了当时农民悲惨的生活状态,抨击了封建统治的黑暗,深深地流露出诗人对农民悲惨命运的同情与关怀.至此,以关心农民生存状态的民生诗歌及其思想,在当时有着相当的进步意义,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0.
诗人李白对战争的态度杨海波李白所生活的开元、天宝年代,戍边、开边战争不断,标志唐代由极盛而至衰落的安史之乱也在这个时期。这就使诗人经常处在战争的氛围之中。诗人对这些内外战争并没有采取冷漠旁观的态度,而是站在维护国家统一、关心人民安居乐业的立场上,对戍...  相似文献   

11.
一.填空题 1.雷锋__地为人民服务,他把为人民服务当作自己生活的目的,时时处处__,关心别人胜过关心自己。 2.雷锋只活了22年,但他的__精神将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雷锋精神永远__人们前进。 3.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政府对老年人和少年儿童__的关怀。 4.敬老爱幼是文明__表现,要把为老人和幼儿办__当作自己的__。 5.人的一生,都是__积累起来的,浪费分分秒秒,就是浪费__。 6.人类正是靠着不断地创造__,才摆脱了野蛮和愚昧,进入了__时代。 7.要创造发明,就得大胆幻想,学会仔细__,还要养成勤__的习惯。  相似文献   

12.
伟大的诗人杜甫一生忧虑人民,同情人民,歌唱人民,用他所作的诗为那个时代的人民呼喊、抱不平,用他的诗写出了百姓的苦难,尤其是他在安史之乱之后的创作,以“三吏”、“三别”为代表生动地描绘出了多灾多难的人民的痛苦的画面,反映了广大人民忍受的一切痛苦并表现了他们高度的爱国精神.杜甫以积极的入世精神,勇敢、忠实、深刻地反映了极为广泛的社会现实,杜甫的诗歌在文学史上有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人民教师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培养年轻一代具有高尚的道德和共产主义理想的园丁,因此,人民教师必须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崇高的精神境界.这是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基本要求. 人民教师要努力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关心政治,学习国内外时事和党的方针政策,积极参加必要的政治活动和一定的生产劳动,严格要求自己,注意思想锻炼,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觉悟,使自己具有高尚的思想境界和高尚的道德品质.  相似文献   

14.
唐朝天宝十四年(755年),为唐玄宗所一贯宠信的“镇边重臣”安禄山举兵反叛朝廷,爆发了持续九年之久的“安史之乱”.这场封建皇朝中央政权势力与地方军阀割据的争夺战,给广大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也是唐王朝由盛而衰的一个转折点.此后,唐王朝统治阶级内部争夺日益激烈,长期战乱不息,阶级矛盾与民族矛盾日趋尖锐.《石壕吏》作于安史之乱爆发后的第五个年头(759年).当时,安禄山已被他的儿子安庆绪所杀,长安、洛阳先后被唐军收复,唐朝大将郭子仪等九节度使率领大军包围安庆绪于邺城,形势对唐非常有利.但由于统治者的昏庸,诸军不设统帅,而以宦官鱼朝恩为观军容宣慰使,军队由于没有统一的指挥,结果大败溃散,郭子仪退守洛阳,洛阳  相似文献   

15.
杜甫作《石壕吏》一诗,叙述他在一个普通村镇农舍一夜的经历,通过一个社会侧面,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时期中国人民灾难的惨重。公元七五四年(安史之乱爆发之前一年)和公元七六四年(安史之乱结束以后一年)中国人口的统计,说明十年之间,由于安史之乱,人口减少了三分之二以上。公元七五九年,“邺城戍”、“河阳役”正紧张的时候,唐王朝军队和史思明叛乱军队在黄河北岸邺城、河阳一带反复进行拉锯战,战况十分激烈,需要直接或间接投入战斗的人员,比往常增加了许多倍。人口锐减,还要供应  相似文献   

16.
杜甫的《石壕吏》和白居易的《卖炭翁》都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唐时期唐王朝政治腐败的名诗。《石壕吏》是反映唐肃宗乾元年间安史之乱给人民带来的巨大灾难,表现了作者对悍吏捉人的不满和对受害者的深切同情。《卖炭翁》则是揭露了唐皇室“宫市”扰民害民的罪恶,表明诗人同情人民的疾苦,不满“宫市”这一弊政。两诗都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七十六岁的老作家李伏伽是马边县人,四十年代曾当过马边中学的校长,是该校的创始人之一。离开家乡后,他一直关心马边教育事业的发展。最近,当他了解到马边中学的图书较少,毅然决定将自己多年积蓄的四千元捐送给马边中学,作为购置图书专用。李老热爱故乡,关心山区的教育事业,关怀下一代健康成长的可贵精神,受到了全县人民的赞扬。  相似文献   

18.
适用年级:3-4年级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父母的辛劳,懂得做子女的应该关心父母;2.情感目标:热爱父母,关心父母;3.行为目标:做到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不让父母操心,并能帮助父母干家务,虚心接受父母的正确教育,以实际行动给父母带来欢乐。  相似文献   

19.
适用年级3~4年级。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了解父母的辛劳,懂得做子女的应该关心父母。2.情感目标:热爱父母,关心父母。3.行为目标: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不让父母操心,并能帮助父母干家务,虚心接受父母的正确教育,以实际行动给父母带来欢乐。  相似文献   

20.
词体文学具有音乐文学的属性,因此和音乐的关系重大.从文学传播学的角度出发考察安史之乱后音乐文化下移对于词体文学成立的重要影响以及安史之乱和黄巢起义后词体文学传播诸要素发生的重要变化,可见到这两次事件逐步促成了词体文学的繁荣.可以说安史之乱和黄巢起义是唐宋词文学传播过程中成立和繁荣的重要转捩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