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语文教学就是审美教育的载体。在教学中可以通过激发兴趣,创设审美情景;由境入情,创设情感共鸣的氛围;由情入理,情感启迪等手段,完成审美教育。  相似文献   

2.
陈永清 《教学随笔》2016,(8):140-140
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语文教学就是审美教育的载体。在教学中可以通过激发兴趣,创设审美情景;由境入情,创设情感共鸣的氛围;由情入理,情感启迪等手段,完成审美教育。  相似文献   

3.
语文教育的最大魅力就在于它的“情”和“美”。挖掘教材中的人文内涵,营造情感氛围和审美空间,使学生置身于一个有血有肉的精神境界之中,获得审美体验,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这是语文学科情感目标的重要内容。但情感目标的达成不是靠简单的说教就能实现的,语言所承载的人文、思想等内涵是寓于语言之中的,只有在理解、感悟语言的基础上才能获得情的熏陶,理的启迪。  相似文献   

4.
高中语文新课标指出:审美教育有助于促进人的知、情、意全面发展。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荷塘月色》教学中,让学生发现朱自清文章的美,固然简单。然而,怎样才能引起他们的情感共鸣,用自己独特的视角去感...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教育行业的改革,从传统的应试教育方式开始,从以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审美情感为重点发展,语文学科的教育目标也开始发生了转变。培养初中学生的语文审美情感,必须要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才能够为学生日后提高审美情感打下牢固的基础。本文以我国新课标语文教学要求为基础,简单分析有效提高我国初中学生语文审美情感的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6.
在现代语文课堂教学中,要创设美的情景,抓住情感,恰当地进行情导、情读、情析、情悟、情练,正确处理这几者的关系,遵循语文教育规律,对学生进行审美训练,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相似文献   

7.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审美教育有助于促进人的知、情、意全面发展.文学艺术的鉴赏和创作是重要的审美活动.""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赵晓春 《现代语文》2008,(10):105-106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美是一种心灵的体操,它使我们的精神正直,心地纯洁,情感和信念端正。”他认为“没有关育就没有任何教育”。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也指出:审美教育有助于促进人的知、情、意的全面发展,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高中语文教学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可见,高中语文教学与审美教育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为此,  相似文献   

9.
语文教学既包含德育、智育的因素,更包含美育的因素。《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的发展”。由此可见,审美教育对促进学生的知、情、意的全面发展有重要意义。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吴瑜萍 《课外阅读》2011,(11):306-307
审美教育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语文教材中优秀的古典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精华,蕴含着极其丰富、广泛、深刻的美学内容,从不同的侧面、不同的角度反映了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审美情趣、审美要求和审美理念,是进行审美教育的文学精品。笔者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以古代诗词教学为契机,通过创设情景、熟读成诵、析象悟情的教学方法,训练学生对古诗词的审美能力,发挥古诗词教学的美育功能,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感,逐步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力,实现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11.
我国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曾经说过:凡是学校所有的课程,没有与美育无关的。语文不仅是交际工具,也是文化的组成部分,其人文教育功能和内蕴丰厚的艺术魅力是学生精神生活、情感培养和智力发展的动力。可以说,语文教学的本质就是审美教育。《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明确指出:审美教育有助于促进人的知、情、意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2.
审美情感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而古诗词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情感教育的精品,如何在教学中给学生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感呢?本文从美读、美情、美析、美想、美德五个方面剖析了古诗词教学中的审美情感培养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改进小学语文教学,发扬小学语文的人文性,展现其丰富的人文价值和人文底蕴,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学面临的新课题。我认为小学语文教学应该克服重智育轻美育的倾向,注意发挥教材美学方面的教育价值,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在潜移默化的熏陶中,通过情感与认知的多次交互,使学生的情操得到不断的升华,以知促情,以情知理,建构学生完善的精神世界。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点要求:  相似文献   

14.
审美教育是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之一。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语文课堂对学生的感染是多元的,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应注入美的情感、渗透审美教育,着力提高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15.
审美教育是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之一.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语文课堂对学生的感染是多元的,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应注入美的情感、渗透审美教育,着力提高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16.
语文教学实践中,对学生兴趣的激发、情感的感染、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的培养,一直受到关注。美育已成为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把握好中学语文美育教学,以语文教学为手段,提高学生的美学修养,以美育教育为方式,促进学生的语文学习,以达到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17.
语文的世界是人文的、情感的和审美的世界,这就决定了语文教育要突出审美教育。那么,怎样才能有效的进行审美教育呢?下面谈一谈我的认识。 一、创设情景,唤醒情感 审美感受带有明显的情感因素。审美情感能激发人们对美的追求。因此,在课堂教学的起始阶段,教师应力求酝酿出一种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感或情绪,唤起学生的情感需求,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欲望。例如:讲朱自清的《春》,可以先这样描绘:一  相似文献   

18.
中学语文的人文性意蕴丰富,依据不同阅读视角可以挖掘新奇的审美内涵。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教学,注重学生的语文素养、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的培养。关注学生的情感的陶冶,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其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能力,就要挖掘中学语文的人文性。  相似文献   

19.
审美教育,也叫美感教育、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是由语文学科的思想性和人文性决定的,体现了语文教学固有的特点.具体地说,就是通过语文教学,教育学生感知、理解、鉴赏美,进行美的创造,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崇高的审美理想.  相似文献   

20.
<正>1.审美愉悦,情感洋溢语文是文质兼美的学科,每一个汉字、词语、文句所散发出来的人文色彩,足以浇灌学生稚嫩的心灵,让学生变得更有灵性。刘勰有云:"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一个"情"字是课堂上师生产生共鸣的纽带,是审美感悟的前提。极具诗意的语文教师,总会用充盈的激情去挖掘文本的人文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