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真理是否具有客观性?我认为,首先必须明白为什么要提出客观性范畴。列宁在滩物主义与经验批判主义》中指出:“有没有客观真理?就是说,在人的表象中能否有不依赖于主体,不依赖于人,不依赖于人类的内容”(《列宁选集》第二卷第121页)。列宁的回答是肯定的。但波格丹诺夫等人认为:“真理是思想形式,是人类经验的组织形式”,“客观性的基础应该是在集体经验的范围内”,“物理系列的客观性就是它的普遍意义”(同上第121-123页),这种普遍意义就是“社会地组织起来的经验”。对此,列宁批判道:“波格丹诺夫给客观性和物理世界所…  相似文献   

2.
在《论“客观真理说”的内在矛盾》(以下简称《矛盾》)①一文中,我就国内哲学界流行的“客观真理说”的基本论据提出否定性讨论,初步揭示了“客观真理说”存在的内在矛盾和主要问题。又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和辩论,觉得“客观真理说”存在的问题远不止《矛盾》指出的那些,还有许多问题仍需进一步探究、明辨。一、“客观真理说”在方法论上的矛盾从论证方法上看,“客观真理说”用认识论问题证明真理论问题,存在以大代小、用普遍和一般代替特殊和个别的毛病。我们从下面的一些典型论述中可以清楚地体会到这一点。(1)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相似文献   

3.
真理问题是卡尔·波普尔的科学哲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试对波普尔的“真理观”作一初步的探讨。一、关于客观真理的问题列宁说:“有没有客观真理?就是说,在人的表象中能否有不依赖主体,不依赖于人,不依赖于人类的内容。”又说:“当一名唯物主义者,就要承认感官给我们揭示的客观真理。”波普尔认为,“真理是与事实相符合,”“就是它与事实一致。”这一观点大体上与  相似文献   

4.
李校利同志在其《“客观真理说”的内在矛盾》(《汉中师范学院学报》1995年第1期)一文中认为:流行于我国哲学界的“客观真理说”是出于对列宁论断的片面的误解。是用被反映的客观来证明作为反映的客观,从而将主观认识与客观存在、真理与客体相等同,把物质与意识、思维与存在相混淆,将真理实体化、本体化,完全是在本体论意义下谈论真理,否认了真理是主观认识的范畴,排除了真理的认识论意义,在某种意义上是与实践标准相矛盾的,并且不能合理地说明真理与谬误的辩证关系。据此,李校利同志提出要“放弃‘客观真理说’”,认为“放弃…  相似文献   

5.
李校利同志的《“客观真理说”的内在矛盾》一文,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提出了质疑。例如,有的哲学教材说:“真理的客观性,不是指事物的片面的、局部的、零碎的个别现象,而是事物整体上和本质上的客观性,是客观事物的多方面的客观现象的总和,是长期发展过程中历史过程、历史现象的总和。”这种提法使人们对真理的客观性理解成为真理等同于客观事物自身了。列宁在《辩证法的要素》中,把“观察的客观性(不是实例,不是技节之论,而是自在之物本身)”列为辩证法要素的第一条,这就深刻地揭示了要坚持辩证法首先要坚持…  相似文献   

6.
“客观真理”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什么是客观真理?理论界众说纷经。近年来《汉中师范学院学报》发表了几篇这方面的争论文章读后颇受启发。本文试图通过对“客观真理”几种较流行观点的评析,以进一步促进学术界对真理问题研究和探讨的深入。一、认为客观真理就是客观世界、客观事物或客观规律。如,有的学者主张把客观真理直接定义为“客观事实或客观的发展规律”①。按照这种说法,客观真理就是客观事物或客观规律。这种表述显然是不确切的。首先,真理是认识论范畴。反映和被反映不能等同,“我们表象的对象和我们的表象有区别”②。其次,客观事实本身无所谓真假。真假…  相似文献   

7.
<正> 关于客观真理和客观世界及其规律的关系问题,在我国哲学界是有争议的。五十年代,就有人提出过客观真理就是客观世界及其规律。近年来,仍有人坚持这一观点,并且认为这是列宁的看法,说列宁就是把客观真理和客观世界及其规律加以等同的。带着此问题,重读了列宁的《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以下简称《唯批》),读后觉得,列宁不仅没有把客观真理和客观世界及其规律等同起来,而且恰恰相反,正是对这种“等同论”加以批判的。本文拟就此问题谈点读后体会。  相似文献   

8.
听课一得     
教例三年级《灰雀》(师出示句子 :列宁自言自语地说 :“多好的灰雀呀 ,可惜再也不会飞回来了。”)师 :同学们想一想 ,列宁为什么要“自言自语”?生 :列宁很喜欢灰雀 ,灰雀不见了 ,他心里觉得可惜 ,嘴里就自然说出来了。师 :不错 ,除了这点 ,还有其他意思吗?联系上下文想一想。生 :我想 ,列宁是有意说给小男孩听的 ,列宁可能猜到小男孩捉了灰雀。师 :列宁为什么要“自言自语”呢 ,反过来直接问一问小男孩是否捉了灰雀 ,再让他放了灰雀不行吗?生 :如果直接问 ,小男孩一心慌不承认就难办了。生 :直接问会伤害了小男孩的自尊心 ,就算他听劝…  相似文献   

9.
有一段非常权威的论述说:“承认自然界、外部世界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和感觉,这就是唯物主义。把认识建立在客体和人的感觉有不可分割的联系这一前提上,就必然会陷入唯心主义,这是一个简单的必然的真理。”(列宁《唯物主义与经验批判主义》,第184页)其一,这段话把客观社会生活与人截然分开,是值得商榷的。因为人类自身的活动是构成客观社会生活的中心内容,社会生活就是人的生活,人的思想、感情和行为直接决定着社会生活。社会生活就是上文中除自然界外的“外部世界”,也是“客体”的主要内容。从这方面意义上说,人和外部世界难…  相似文献   

10.
新时期高校共产党员的党性要求王宗政列宁说,党性就是“要求在对事变作任何评价时必须直率而公开地站到一定社会集团的立场上”。(《列宁全集》第一卷第363页)列宁对党性的这一精辟论述,是指导我们中国共产党人评价某一事变时应抱的正确态度。比如对改革开放作出评...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同志在著名的《矛盾论》中,概括总结了恩格斯、列宁关于矛盾普遍存在的论述,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矛盾的普遍性”这样一个哲学范畴,指出:“矛盾的普遍性或绝对性这个问题有两个方面的意义.其一是说,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  相似文献   

12.
黑格尔说,方法“是内容本身的内在灵魂”(《逻辑学》上册,5页)。笛卡尔强调:“如果没有方法,想去研究真理,那是决不可能的。”(《笛卡尔方法论》)在进入科学思维时代以完,“分析与综合”升华列了辩证逻辑方法的高度,以矛盾对立统一观点看待和反映一切客观事物。列宁指出:思维应当把握住运动着的全部‘表象’,为此,思维就必须是辩证的。”(《哲学笔记》)毛泽东阐明:  相似文献   

13.
袁翠云 《广东教育》2011,(7):106-106
《十五从军征》是八年级语文教材下册第六单元所选入的五首诗词之一。当我在课堂上讲解这首诗,正音辨字形,配乐朗读,一步步按照预先设计的教学计划进行时,突然有个学生大声地问:"老师,为什么这老兵是出门向东看,而不是向西、南、北看的呢?”我一时语塞,老老实实地对他说:“这点老师也不清楚,能否让老师回去查阅资料再作讨论?”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同志说:“社会主义革命搞得好,转人社会主义建设以后,毛泽东同志也有好文章、好思想。”“《论十大关系》是好的。《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也是好的。”(《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296、295页)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这篇“好文章”发表40周年的时候,我们应该更加自觉地学习、宣传和贯彻它的“好思想”。毛泽东同志在这篇著作中,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矛盾分析法,围绕着“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这个主题,论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和经济领域中的若干矛盾,比较完整地建构了一个…  相似文献   

15.
一 客观性和价值性是真理的双重属性。真理的客观性,就是表明真理所包含的内容是客观的,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就是说,在人的表象中“有不依赖于主体、不依赖于人、不依赖于人类的内容。”(《列宁选集》第2卷第121页)人的认识要如实地反映客观世界,就要在认识中尽量排除以主体为转移的东西。  相似文献   

16.
第一课时 一、联系旧知,导入新课 谁还记得《蜜蜂引路》的内容?这个故事是讲谁的事?从这个故事中我们知道列宁很爱动脑筋,很喜欢观察,很聪明。今天我们再学一个关于列宁的故事。(板书课题)  相似文献   

17.
《师道》2008,(10):62-62
评估有好处吗?当然有,教育部说的也对,就是看看下面有没有问题,有就得改正,对弄虚作假就更应该查处。(见《学位》双月刊,作者:郭辉)但是,事情一过头,好事也可能变成坏事。列宁说,再往前一小步,真理也就变成谬误,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既然评估,又何必搞得那么隆重、轰轰烈烈?表面上是认真,其实是一种不自信的表现,不是实实在在地告诉人家,你中国的本科教育太差劲了吗?看来,杨振宁老先生对中国本科教育的评论被无情的事实否定了。不过,支持他的人从反面同样可以证明他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讨论了“列宁的真理观是直觉主义的真理观”的观点。文章认为,列宁与恩格斯一样,既承认绝对真理、又认为真理具有相对性,是绝对和相对的统一。列宁并没有把客观事实当成客观真理,没有把客观真理与客观世界直观同一,而是认为要想达到客观真理、要想认识客观世界、要经由一段复杂的认识过程、要经由实践。文章最后认为,列宁的真理观非但不是直觉反映论,而是深刻的、辩证的、唯物的;不但没有返朴归真,而是把辩证唯物主义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讨论了“列宁的真理观是直觉主义的真理观”的观点。文章认为,列宁与恩格斯一样,既承认绝对真理,又认为真理具有相对性,是绝对和相对的统一。列宁并没有把客观事实当成客观真理,没有把客观真理与客观世界真观同一,而是认为要想达到客观真理、要想认识客观世界,要经由一段复杂的认识进程,要经由实践。文章最后认为:列宁的真理观非但不是直觉反映论,而是深刻的、辩证的、唯物的;不但没有返朴归真,而是把辩证唯物主义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认为,列宁提出并论述的关于真理的两个问题是,“有没有客观真理”和“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相互关系”问题,而不曾提出也不曾回答“什么是真理”。哲学教科书中的真理定义是重复旧唯物主义的真理观,并且是对列宁的曲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