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道德进步的标准是什么?一般的看法是:生产力是根本标准,还有四个具体标准:①人的自由解放程度;②人的全面发展程度;③社会生活的和谐程度;④与最先进的经济关系相适应的程度。此外,道德进步的标准又可从个人和社会两方面作出说明,个人标准包括:①个体道德主体意识的确立和增强;②个人履行道德义务和权利的自觉性;③个人理想人格的完善。社会标准包括:①良好的社会公德;②和谐的人际关系;③促进新经济关系的巩固和发展,这是道德进步社会标准的最终体现。我认为,上述观点存在一个错误,即混淆了道德进步的标准和道德发育成型…  相似文献   

2.
一般认为生产力是社会进步的根本标准,近些年来,有的学又提出人的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最高标准,这两个标准关系如何,学术界一直争论不休,其实,马克思考察社会历史有主客体两个视角,应从两个视角的对立统一中把握社会进步标准。“生产力和社会关系这二是社会的个人发展的不同方向”,仅仅把生产力理解为历史尺度是片面的,还应当把它和人的本质,人的发展联系起来,长期以来,人们对人的标准在理解上存在着五个误区:人的标准是主观的,而不是客观的,将人的标准误作生产关系标准;以偏概全,用价值道德标准代替人的标准,用不属于人的标准的其他标准代替人的标准;将社会发展的代价说成是人的尺度。实质上,人的标准是一个综合性的标准,他包括人的各方面的需要的满足,人的各方面的能力的拓展,人的本质力量的增强,因此,不能将人的标准和生产关系标准,伦理道德标准或社会进步的代价混为一谈。  相似文献   

3.
在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实践中,由于把生产力标准泛化,有人片面曲解生产力标准,简单地把生产力标准等同于道德评价标准,引用生产力标准直接进行道德评价。按照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理,生产力与道德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从根本上讲,生产力标准是评判道德历史进步性的标准,即道德评价的历史标准。把生产力标准直接作为道德标准进行道德评价,主要是混同了道德评价的标准与评价道德的标准。  相似文献   

4.
我国社会正经历着一场深刻的变革。与之相适应,道德领域也面临着许多新问题,如在经济领域里,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形式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形式,肯定社会主义条件下私营企业的合法性,允许一定范围内的雇工剥削,发展商品经济,鼓励竞争,政治体制改革也引入竞争机制,在现实变革面前,个人应确立怎样的价值取向和道德目标?而首先要解决的理论前提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评价人们善恶的道德标准是什么。马克思主义道德理论是以社会进步和人的解放为宗旨的。从纯粹的意义上说,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和最高目标,是历史评价的总体尺  相似文献   

5.
加强道德建设始终与社会进步息息相关,因而社会主义道德是促进生产力发展的,是积极和进步的道德,对当前的改革、稳定、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本文针对当前道德现状评价问题上存在的“滑坡论”与“爬坡论”,指出把生产力进步与否作为评价道德状况的标准是欠妥当的,不是任何生产力的发展都必然引起道德的进步。西方发达国家生产力高度发展,而道德上却极度堕落。当然,生产力发展与道德进步是可以统一的,因为只有生产力的发展才能提供道德进步的物质保证,但这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德价值观的导向,才能使二者辩证地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7.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经济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必由之路,它不仅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而且也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提供新的发展契机和注入新的时代活力.同时这种社会主义的新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规范,通过它的调节、教育、认识功能影响经济活动和经济行为,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一、市场经济对道德进步的促进作用首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道德建设提供了坚实基础.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道德是植根于社会经济基础之上的,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发展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经济关系决定着人们的道德状况.在同一个社会形态里,道德的进步总是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近几年  相似文献   

8.
在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实践中,由于把生产力标准泛化,有人简单地把生产力标准等同于道德评价标准,引用生产力标准直接进行道德评价。这主要是混同了道德评价的历史性标准与道德行为的具体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9.
肯定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人类社会整个社会生活,都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列宁曾经指出,生产力是社会进步的最高标准。党的十三大明确规定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是我们进行一切工作的出发点,是检验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这无疑是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彻底贯彻和发展。但问题是,既然生产力是衡量一切的根本标准,生产力又要以什么尺度来衡量呢?  相似文献   

10.
不同时代,不同阶级,有不同的历史人物评价标准。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评价中国革命史人物,应有以下几个基本标准。是否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即生产办标准。人类历史首先是生产发展史,是生产方式和生产力和发展史。革命就是为了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近现代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剥削,严重地束缚、阻碍着中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因此,凡是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人物,都不同程度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就应当不同程度地肯定他们的历史功绩和进步作用,相反。对于那些依附于帝国主义,顽固地维护旧中国最落后最反动的生产关系的历史人物,因为他们严重地束缚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社会的进步,就应予以否定。  相似文献   

11.
道德评价标准的多元化给现阶段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带来了不良影响 ,而引进生产力标准进行道德评价与道德评价标准多元化形成有直接的联系。把生产力标准作为道德评价的标准混同了道德评价标准与评价道德的标准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在我国建立、发展以来,促进了生产发展、经济繁荣、人民生活的富裕,极大地推进了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但是,近年来在党风、社会风、政府廉洁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和商品经济(本文所称的“商品经济”皆为“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有关系吗?如阿评价商品经济的全部社会后果?对这些疑问,人们有不同的回答。一些同志认为,生产力标准是判别经济、政治、道德、艺术各种问题的唯一标准,商品经济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在政治、道德等方面就只有促进的、好的作用;道德等  相似文献   

13.
生产力标准的提出,不仅为深化改革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根据,而且为其实践指明了新的探索方向。本文仅就生产力标准的含义、实质、及其对深化改革的指导作用,谈一点粗浅的看法,请同志们教正。一、生产力标准是社会进步的最高标准所谓生产力标准,通常是指社会经济发展程度的客观尺度。它具有可度性,即作为一种尺度有其内在的、特定的衡量标准。如用“铜器工具”来表示奴隶社会的生产力水平,这是“工具决定论”的传统的生产力标准。生产力标准还具有鲜明的时代色彩。不同的经济时代衡量生产力水平的客观尺度的要求就不相同。早期生产力标准可用“工具决定论”来衡量,比较单一。到了现代生产力已经发展成一个有机的系统或整体,要求在均衡中或协调中实现  相似文献   

14.
“经济过热” 的重要原因是将生产力标准理解为生产标准,生产力标准不是生产标准,因为生产与生产力发展之间存在着不完全的一致性:第一、生产的目的不是为了发展生产力,而是为了获得产品;第二、靠延长劳动时间而生产率不变的生产不能提高生产力;第三、不注意协作分工的生产不能提高生产力;第四、建立在破坏自然条件、短期行为,脱离生产力状况等基础上的生产,只会破坏生产力;第五、人与物处于分离、半分离状态的生产不能提高生产力:第六、范围有限的知识和经验不同直接生产过程相分离的生产不能提高生产力;第七、不注意潜在生产力的发展和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的生产不会提高生产力:第八、生产的社会属性不适合生产的自然属性的生产只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由于生产中可能存在上述情况,因此不能简单地认为生产的发展就一定能发展生产力.相反,生产本身必须以生产力为标准.  相似文献   

15.
生产力标准的确立,对我国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已经和正在产生着巨大的促进作用。但值得引起注意的是,至今尚有一些同志对生产力标准的理解存在着某些片面性和简单化,在改革和建设的实践中已经产生了消极影响。之所以如此,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  相似文献   

16.
社会是一个活的有机体,社会进步及其标准是一个系统,要把“三个有利于”标准放在整个社会进步标准系统中去理解。“三个有利于”标准本质上是生产力标准,它以人民利益标准为前提,以社会制度和思想道德观念标准作保证。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科技发展与道德进步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认为科学技术作为一种最活跃、最革命的生产力, 是推动道德进步的伟大动力。科技的发展能扩大伦理道德领域, 能促进社会道德的变革,能促进社会道德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生产力标准的提出,是党的十三大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新概括和新发展之一,对于促进社会主义文艺繁荣有着重大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 关于文艺繁荣问题,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总是将它同人类社会物质生产的进步,即生产力的发展联系起来。他们认为,生产力的发展,是文艺繁荣的最终决定性因素。文艺作为客体(社会生活)与主体(包括创作主体、欣赏主体与批评主体)的统一物,不可避免地反受到一定社会经济状况及其发展水平的制约,离不开社会物质生产力的发展这个基础与前提。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人们的道德观念、道德情感和道德品质也在发生着变化。对这种发展变化如何估价?商品经济的发展和道德进步是相辅相成,还是相互排斥的关系?这里就涉及到道德进步的标准问题。关于道德进步的客观标准问题,在我国伦理学界,还没有引起广泛的注意和研究,因此也没有形成统一的、公认的观点。本文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马克思主义最注重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阶段的最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课题.正确地认识生产力标准,对于我们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生产力的发展,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