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学生全球公民素养的培育关系到学生如何致力于未来生活和人类拥有怎样的未来,理应是历史价值观的要义所在。“全球意识、世界公民责任认同、世界和平与人类未来可持续发展理念”是全球公民素养培育的核心内容。全球公民素养培育要重视培养学生民族情怀和世界意识,弘扬时代精神,培养批判和理性思维,关注现实世界,让学生在历史与现实的对话中增强现代公民责任意识,关注全球利益和人类未来。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2019年高考全国卷Ⅰ和卷Ⅱ中第42题的比较研究,笔者发现这两道开放性试题的材料信息及其考查要求凸显了历史观的引领作用并且渗透着浓厚的家国情怀教育。家国情怀历史教育理应遵循这样一个过程: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追求真知,理性地反思历史和现实问题,树立对家、国、天下的责任与担当意识。在这一过程中始终不能脱离正确历史观的指引,所谓正确的历史观贵在实事求是,即对历史和现实有着求真、理性、全面的认识态度。  相似文献   

3.
2011年安徽卷第35题视角独特、寓意高深,引导学生关注历史学习中的历史意识问题,表现出历史的现实关怀。  相似文献   

4.
关于地图素养,《中学生地图素养的培养研究》认为有四个方面:一是地图知识,二是地图技能,三是地图思维方式,四是地图意识。笔者认为历史地图素养可于四个方面各冠以“历史”,二字。2005年上海历史卷的第32题(图略),是考查学生历史地图素养的一个经典题。  相似文献   

5.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学习历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思维品质和关键能力,是历史知识、能力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综合表现,主要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五大要素,其中家国情怀是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的社会责任与人文追求。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价值关怀,要充满人文情怀并关注现实问题,以服务于国家强盛、民族自强和人类社会的进步为使命。在教学实践中要打造基于核心素养的灵动历史课堂,超越"三维目标",确定旨在提升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寻找教学主题和"课魂",培养科学的"历史价值观",运用情境体验法,打造高效灵动的历史课堂,要避免多元发散"历史解释",忽视唯物史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意义,加强家国情怀的教育。  相似文献   

6.
张磊 《甘肃教育》2021,(3):90-91
家国情怀是新时期中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历史学科是一门充满人文情怀的学科,其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念、培养学生家国情怀、激发学生爱国主义精神方面具有重要的育人价值。在教育教学改革中,立足学生发展与中华民族复兴的角度,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基于此,本文从家国情怀素养的基本概述出发,结合初中历史课程,从民族文化、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乡土教育、现实思考等角度,探究初中生的家国情怀培养策略。  相似文献   

7.
《考试周刊》2017,(39):148-149
培养、考查学生能够从历史的角度去理解、解释现实重大的问题的能力,充分地发挥历史学"以史为鉴"的价值引领功能就是历史学科高考的应有之义,高考历史复习必须要明确这一认识。2016年新课程2卷文综的41题启示历史教师在高三历史复习中必须关注时政热点问题,瞄准学生解释素养的提升,充分整合现有教学内容。  相似文献   

8.
2018年全国高考历史Ⅱ卷第42题,大有历史新课程在核心素养下立意的色彩。它既为历史老师理解核心素养提供了典型案例,又反托我们高三历史教学,特别是典型案例的分析教学。因此,有必要聚焦这个典型案例,并由此举一反三,提炼出有效的优化教学的若干原则。  相似文献   

9.
高等院校开设历史地理通识课程,可以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和联系古今的能力,使学生关注人地关系,树立尽全时空的观念和正确的生态意识和环保观念。历史地理通识课程教学应该结合环境演变的时间线索,及时补充历史和文化知识;充分发挥历史地图的作用,培养学生历史空间的概念;密切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关怀现实,增强学生的人文关怀意识;制订课程实践教学计划,将课程考察和调研常态化。  相似文献   

10.
<正>家国情怀是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的人文追求与社会责任。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价值关怀,要充满人文情怀并关注现实问题,以服务于国家强盛、民族自强和人类社会的进步为使命。如何从学科核心素养的视角把握"家国情怀"的主要内涵?如何在历史教学中推动这一核心素养的有效达成?本文试图在这两个方面作一些探讨。一、"家国情怀"学科核心素养的基本内涵"家国情怀"一词由来已久,随着时代的变迁,其涵义是有所变化的。  相似文献   

11.
历史就像罗马神话中的"两面神"亚努斯,它有两张面孔,一张回望过去,一张面向未来。历史的意义正在于此,学习历史是为了更好地理解当下和展望未来。中学历史教育的目的,是帮助中学生培养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来认识现实和构建未来。《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指出"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相似文献   

12.
历史意识是来自历史和正身处历史中的我们,对历史、现实、未来关系的思索、定位。主要包括时空变迁意识、因果联系意识、反思批判意识。历史意识既蕴含深厚的感情,又有深刻哲理的思索,还有现实使命感,关乎古今未来。历史意识是培育大学生家国情怀的根源,是增强大学生政治认同的根基,更是激发大学生时代担当的动力。历史意识培养不仅是历史教育的根本目标,也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隐性力量。  相似文献   

13.
2017年《课程标准》的实施要求教师大力开发教材以外的课程资源.在中学历史课程资源中,社区历史资源区别于其他历史课程资源最显著的特点是便于教师开展实践教学,拓展教学空间,且社区历史资源贴近学生生活,具有激发学生历史学习兴趣、拓宽学生历史视野、培育史料实证和家国情怀的历史核心素养的重要价值.开发利用社区历史资源,应当将"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实现历史课堂和社区历史资源的双向互动.  相似文献   

14.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对历史课程资源的开发提出了明确要求,它对实现课程目标无疑是有利的。问题是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开发课程资源,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加深学生对历史现象透彻性的理解。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历史材料的开发操作技术问题。近几年新课程改革高考试题中整卷存在历史课程资源的开发问题,对促进基础年级课堂教学中课程资源的开发具有现实意义。笔者就2013年新课程版高考文综第31题、第33题等所包含的课程资源开发问题作分析,并就高中历史课程资源开发中历史材料的运用提出建议,以求大家指正。  相似文献   

15.
一、异化:历史课程改革的实践走向《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对课程性质的界定是:"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是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阐释人类历史发展进程和规律,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门基础课程。""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历史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对当前历史课堂教学具有指导意义。课程改革促使课程结构、教学过程、课程资源开发与  相似文献   

16.
中学历史基础型课程是彰显中学历史教育作为公民教育、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的课程。它重在培养学生的求真意识、包容意识、责任意识、人格意识、国家意识和全球意识,使学生具备"国际视野的民族精神和多元文明共同发展的理念","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民的道德情操和价值取向","完善的健康人格和时代责任感"(《历史学科教学基本要求》)。作为人文素养培养的重要课程,中学历史教师应紧紧围绕基础课程目标,通过史实尤其是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的培养和人文精神的熏陶,培养学生的"史才、史学、史识、史德",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达到追求真、善、美的人生境界。  相似文献   

17.
<正>有学者认为,“家国情怀”是一个人对自己民族、国家和家乡所涌现出来的内置于心中的沉甸甸的大爱,是对国家昌盛、国民幸福所凸显出来的人文关怀与价值追求。也有学者认为:所谓的“家国情怀”,是主体对民族共同体和生存同区间的一种认可,并促使其发展的信仰和情感。其核心内涵包括家国同构、民族共同体意识和仁爱之心、之意。历史作为一门综合性很强的人文学科,对于涵养学生的人文情怀、促进家庭和社会的和谐共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国家感召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大学语文应改变"高四"语文的教学状态,实现"大学"与"语文"的有效衔接,在课堂中构建丰富多元、立体交叉的精神维度,培养学生逐渐具备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科学理性精神、人文情怀、历史意识、生命思索、审美愉悦、现实关怀的精神素养和文化品格。  相似文献   

19.
家国情怀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之一,始终贯穿于整个历史课程。近几年的高考对家国情怀的考查是非常频繁的,选择题、材料分析题和开放性试题都有涉及。对此,教师要围绕家国情怀这一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开展教学,引导学生在练与考中,升华家国情怀。  相似文献   

20.
家国情怀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之一。在世界史教学中联系中国现实,加强国情教育,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和道路自信,也是家国情怀的题中之意。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在"人类命运共同体"视野下正确的家国情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