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古代戏剧大团圆结局的社会心理透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团圆”结局作为我国特有的一种文化现象,大量出现在元明清的戏曲里,本文以时代的社会心理为切入点,追溯了中华民族文化心理结构中的尚圆传统及以“中和”为美的历史文化渊源,并从创作主体的方面,具体分析了深受儒家“经世致用”思想影响的传统文人在元明清特定的时代背景下的创作心理,既而从广大民众的重道德、重娱乐的审美接受心理方面结合戏剧艺术自身文体的特点,分析了“大团圆结局”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为广大观众所喜闻乐见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江南,是个具有特殊意义的地理概念,"唯美,追求生命、艺术和自然",在某种程度上是人们心中"诗歌和艺术的蓬莱胜景"。与此相呼应的,江南文化中更多地展现出浪漫、典雅的诗性特质。本文追寻明代戏曲家汤显祖的生平足迹,力求发现他与江南文化之间看似偶然实则必然的联系,解析江南文化对其戏曲创作生涯的巨大成就所起到的不可估量作用。  相似文献   

3.
提起“上海”,就联想到“海派”一说。本文主要通过对30年代“京海论争”前后的有关史料的梳理、释读,重点分析了那些字里行间流泄出的文化心理内涵,指出“海派”名词牵连着一整套话语,“海派”话语意味着“五四现代观”有关“上海”的描述与想象。重新理解、想象“上海”,应从反省“海派”及其话语开始。  相似文献   

4.
多年来,学界对与上海有关的现代文学现象的研究,采取的主要文化视角是都市文化和海派文化。都市文化和海派文化视角照亮了一些文学现象,也留下了一些盲点。鉴于此,根据现代时期上海的租界语境,提出“租界文化”概念。租界文化和海派文化、都市文化既有相通之处,又有明显区别。“租界文化”概念的提出,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开创了新的维度、新的尺度、新的空间。  相似文献   

5.
<正>锡剧,是清乾隆中期的一种地方戏曲,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常州是锡剧的主要发源地,它是在太平天国前后由无锡滩簧和常州滩簧合并发展而逐步形成的,而洛阳更是将锡剧这个地方剧种发挥得淋漓尽致。现在我园正在研究《利用农村本地文化资源,培育艺术教育特色的行动研究》的课题。本课题充分利用本土文化开展的艺术教育与一般的艺术教育相比,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和独特性。我们的孩子土生土长在洛阳这块沃土,秉承了洛阳人的艺术创造基因。我园合  相似文献   

6.
"海派"文化影响下的上海话词汇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虞洪捷 《文教资料》2008,(18):63-65
语言是一种文化现象,研究上海话,必须把它与上海本土文化——"海派"文化结合起来.本文基于"海派"文化的影响,探讨了上海话词汇的"海派"特色.  相似文献   

7.
高中语文第四册古典戏曲单元,涉及元代杂剧和明清传奇戏曲文化。了解并熟悉相关的戏曲文化名词,对鉴赏古典戏曲十分重要。本文在单元知识短文基础上,对相关戏曲名词作些必要说明。由于戏曲是一种舞台综合艺术,本文的说明偏重于“案头文学”的赏析这一范畴,且尽量在教材范围内举例。戏曲表演(如“唱念做打”等)知识一般不予涉及。  相似文献   

8.
现代艺术的发展经由初期阶段后,转向了更深层次的思索——追寻创造出一种具有本土文化特色的新的设计形态。而江南文化由于其特有的美学、诗性气质,使现代艺术设计在设计思维和深层情感的表达上有了“根”的依据,从而在现代设计艺术中得到了较多的关注。本文试图通过对中国地域文化的一支——江南文化形成的历史渊源及其特质的分析,再结合具体案例阐述江南文化在现代设计艺术中的渗透,进一步论证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对江南文化的演绎与重构,希冀对江南文化与现代设计艺术的互动进行深刻的文化解读。  相似文献   

9.
儒家思想中的“中和”思想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审美思想影响深刻。元代汉族士子,尽管在仕途上不如意,却在文学创作上处于领军地位。他们创作的元代戏曲,在戏曲情感模式、艺术技巧、风格特征等方面深受儒家“中和”文化的影响,并遵循儒家“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原则,使某一情感、艺术方法或风格特征不过分外露,从而达到“和顺积中”的理想效果。  相似文献   

10.
1 契机与动因“海派”一词始于晚清同治光绪年间绘画中的“海上画派” ,因此画派风格有趋时媚俗之风 ,因而被同行中以书画陶冶性情的传统画派称之为“海派” ,此时的“海派”一词除了有点门户之见外 ,并无多大贬损之意。但发展到“海派京剧” ,其贬损意味就较明显了。盖叫天、周信芳们把烟火、大炮甚至真马真狗搬上舞台 ,文唱武打尽量追求刺激 ,以迎合上海市民的审美情趣 ,这在衷情传统戏曲的中国人眼中无疑是“野狐禅” ,“海派京剧”由此得名 ,其贬抑之意十分明显。1934年 1月 10日 ,沈从文先生在大公报上发表《论“海派”》 ,在中国文坛…  相似文献   

11.
作为近代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海派文化一直有着巨大的社会影响力。重商主义、功利主义与市民化的文明新态日渐造就了近代上海的独特文化格局。它在推动海上文化向市场扩张的同时,也改变了传统艺术的思想观念,推动着近代海派文化的变革。受海派文化影响,近代报刊诗话也在转型发展,从不同层面反映出海派文化的社会图景。既有近代报刊诗话中的海派文化描绘,又有报刊诗话中的海派文明阐扬,也有报刊诗话中的海派文学使命。报刊诗话以其在转型中新的时代特质,造就了海派文化内涵的丰富性。  相似文献   

12.
戏曲题材在由表现帝王将相、英雄传奇的传统题材向以描绘社会现实,表达个人或人民心态情感为己任的现实题材转变的步伐比小说加快了。这种趋势影响到戏曲对科举制度弊端的批判。事实上,对科举制度弊端的批判是古典戏曲首先进行的。其采用的题材及艺术手法都影响了后来的明末清初时的人情小说,进而影响到《儒林外史》。本文将以古典戏曲为研究对照。从思想内容与艺术手法着重分析戏曲对科举弊端的批判对与其关系紧密的小说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二胡亦称南胡,深含乐器的变迁与历史文化的积淀。二胡艺术的"苏南现象"的形成受到了江南文化环境的影响,也有着它形成的时代契机,再加上苏南二胡艺术家的推广传播和大量江南风格的二胡作品的出现,让二胡艺术有了它的地域性特征。二胡艺术中的江南音乐风格及其技法表现特点,充分显现了苍凉的胡琴和柔婉厚重的江南文化的结合,从而产生了独特的"苏南现象"。  相似文献   

14.
“圆”的审美意识渗透了戏曲艺术的每一个层面。圆,昭示着一种美,一种审美心理结构,一种传统文化精神。本文首先谈到戏曲表演外在形态的“圆”美,进而分析戏曲形式结构中对“圆”的追求,最后深入剖析了我国以“圆”为美的民族审美心理。提出和谐、圆融之境是中国文化的理想境界。  相似文献   

15.
所谓戏曲,就是我国一门博大精深的艺术,从产生一来,就不断发展并形成自己独有的表演艺术。戏曲中独有的表演技巧不仅是戏曲的一个重要特征,同时也是戏曲艺术的灵魂所在。在戏曲表演技巧的应用下,越来越多鲜活的艺术形象出现在舞台之上。基于此,本文将从戏曲中的“唱”、“念”、“做”、“打”四个方面来探讨艺术形象塑造过程中戏曲表演技巧的重要性,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本文依据先秦两汉文献和民间流传的“复生”材料,分析了此类小说的特点,并从历史文化视野角度,阐述其思想史意义,既在“游心寓目”的好奇心、娱乐性,也反映着鬼神怪异、是非善恶观念,折射出动乱社会现实带给民众的心理阴影,体现着热爱现实,惧怕死亡的情感倾向、民族心理,以及尊重与珍惜生存的“重生”、“恋生”的生命意识.其文学史意义,既在对后代如志怪小说、传奇、戏曲等艺术形式产生了较大影响,还在肉体复生故事等多种文学因素影响基础上,衍生了“化鸳鸯”、“化蝶”、“化鹤”、“离魂”、“望夫石”之类“复生”模式.剖析了此类现象形成的深层民族心理机制及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中国戏曲作为大众文化传播途径,是世界上独树一帜的戏剧艺术,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戏曲展示了人世的兴衰,但自身也难逃兴衰史的厄运。多元文化和民间文化的繁荣,使戏曲发展“危机”四伏。本文以戏曲兴衰发展轨迹为主线,分析了“危机”产生的根源及应对危机的策略,对戏曲未来发展的新方向和希望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1949年后的中国大陆几乎不再有真正的海派。海派在大陆的消隐跟国家意志对社会生活的支配、上海大都市文化的没落、Mass Culture的整合有密切关系。新时期,海派艺术被一些作家传承,但被誉为“海派真正传人”的王安忆其实并不是得张爱玲真传的作家,而真正具有海派遗风的作家是台湾的白先勇、旅居香港的诗叔青以及香港导演王家卫等。  相似文献   

19.
商品经济的发展是文化艺术发展的重要前提,本文以安徽第一代地方戏曲声腔青阳腔的形成和流播为例,论述了明清徽商对戏曲文化的形成和流播所产生的重要影响。青阳腔是江西弋阳腔在徽商影响下流播于皖南青阳一带的产物,青阳腔兴盛之际又伴随着徽商的脚步而风行天下,成为“南北时尚”。  相似文献   

20.
论文提出文化守恒的理论,文化的产生和传承有两种力相互作用形成文化的守恒。文章就海派文化产生的天时地利,诠释文化守恒的一种力“环境规律”:就海派文化寻常巷陌的内涵,诠释文化守恒的另种力“理念说明”,进而解读海派文化守恒的审美能量。从文化的特质交融性、可塑性及创造性对文化最基本的体现居家、服饰、饮食三方面进行审美解析,原创性归纳为:上海人居家意识中雅致情怀的欣赏美;服饰理念中精心追求的展示美;饮食态度中考究的享受美。重塑海派文化使我们看到了被唤醒的东西,以美求实,以实求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