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意象是诗词形象构成的基本元素之一,是诗人内在情思和外在物象的统一,是诗人通过想象将“意”和“象”相融合所产生的可感可触景象。每一个有独创性的诗人都有属于他自己的意象,在这意象里凝聚着诗人对生活的独特感受、观察与认识,凝聚着诗人独特的思想与感情。在艾青的《我爱这土地》这首诗中,就很好地体现了这种艺术。这首诗作于国难当头、山河沦亡的抗战初期,因此不可避免地烙上了那个时代悲壮的氛围,诗中的意象也就必然带有这种悲壮的色彩。读完全诗,从“土地”“河流”“风”“黎明”这些意象中,  相似文献   

2.
《木兰诗》除了已被选人中学课本的那首(以下称甲诗)外,还有唐人韦元甫所做的一首(以下称乙诗),这首诗载于《乐府诗集》卷二十五:“木兰抱杼嗟,借问复为谁。欲闻所慽慽,感激强其颜。老父隶兵籍,气力日衰耗。岂足万里行,有子复尚少。胡沙没马足,朔风裂  相似文献   

3.
一 咏史诗,顾名思义,即以历史题材为内容的诗歌。最早以“咏史”题名的诗,是班固的五言诗《咏史》,写的是汉文帝时孝女缇萦为赎其父之罪而自愿没身为奴的故事。自此以后,咏史之作代不乏人,且不断繁盛,成为中国古代诗歌百花园中引人注目的一簇奇葩。《昭明文选》(下称《文选》)选录诗434首,分为23种类型,其中就有“咏史”一体,说明萧统对“咏史”诗的重视。《文选》“咏史”诗类共选录诗歌21首,它们是:王仲宣《咏史一首》,曹子建《三良诗一首》,左太冲《咏史八首》,张景阳《咏史一首》,卢子谅《览古一首》,谢宣远《张子房诗一首》,颜延年《秋胡诗一首》、《五君咏五首》,鲍明远《咏史一首》,虞子阳《咏霍将军北伐一首》。从诗体看,这21首都是五言诗;从顺序看,这些诗基本上按作者年代先后排列。就诗题来说,其中仅4位作者标题为“咏史诗”,但就内容而言,这21首诗,都是以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为题材的。这说明萧统并不单纯以“咏史”名篇与否作为入选标准。  相似文献   

4.
钱谦益于明末著述的《读杜小笺》对杜甫的《秋兴八首》作了笺注,入清之后,《钱注杜诗》又更为详尽地为这八首诗作了注解.两次笺注侧重不同,方法各异,通过比较可以看出钱氏在“天崩地解”之后,于笺注《秋兴八首》中,以史证诗,寄寓其对前明的忠诚,满怀遗民之痛.  相似文献   

5.
王维,我国唐代杰出的山水田园诗人,素有“诗佛”之称。擅长各种诗体,其中尤以五言律、绝成就最高。《鸟鸣涧》就是一首五言绝句。“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这首诗是王维退隐后所作。诗中描写了山中春夜的月景。全诗的灵魂是一个“静”字,而这个“静”字的体现,即作者运用什么手法使读者能够感知这个“静”境,这正显示了作者高超的艺术造诣。本文仅从造境艺术方面对(鸟鸣涧)作一分析。这首诗的前两句是静态描写,它为读者展示了一幅画面,为后两句提供了背景和必要的铺垫;后两句采用了动态描写,突出了…  相似文献   

6.
王之涣(688——742)凉州词“黄河远上”一首,明清以来,评价很高,现在被选入许多诗文选本和课本。诗曰: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本文打算重新评价这首诗。 诗的文字颇有异同:“黄河远上”或作“黄沙直上”,“春风不度”或作“春光不过”;有的本子连题目也不同,不是《凉州词》而是《出塞》。其中最关紧要的是“黄河”对还是“黄沙”对。唐芮挺章《国秀集》编成于天宝三载(744),是收载此诗的最早选本,诗中作“黄河”。黄河源头在我国西北,玉门关、凉州(今武威)也都在西北,作“黄河”,诗句的内在联系以及同“凉州词”这题目的联系,都显得密切,全诗在艺术上也就和谐统一了。  相似文献   

7.
《山行》是小学语文第7册人教版第21课《古诗三首》中的第二首诗,这是一首唐诗,作者杜牧,唐代文学家,其诗豪放疏朗,清新俊逸。语言明丽隽永、豪迈爽朗,独具风格。杜牧的诗在晚唐成就颇高,后人称杜甫为“老杜”,称杜牧为“小杜”。  相似文献   

8.
《湘君》、《湘夫人》(以下简称“二《湘》”)是屈原《九歌》的第三篇和第四篇,它们实际上是同一首诗的上下两章。这是一首抒写“巫者”的失恋之歌.同时也是一曲“节妇吟”。以上是笔者对二《湘》长期思考所得出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王官谷里唐遗老,总结唐家一代诗”(清杨深秀《仿元遗山论诗绝句五十首》),唐末司空图以其深厚的艺术功力和理论素养,自觉地运用儒、释、道,特别是道家的哲学美学思想作指导,系统地总结了前人的诗歌理论成就,全面研究了诗歌艺术的基本规律,写下被后人称之为“诗家之总汇,诗道之筌蹄”(清孙联奎《诗品臆说》郑之钟序言)的《二十四诗品》(以下简称《诗品》),建立了比较完整的诗歌哲学美学理论。本文拟从三个方面臆说《诗品》对创作主体修养的论述,不当之处,敬请指正。  相似文献   

10.
读了周振甫先生的《李商隐<锦瑟>诗初探》(见《山西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年第三期),很受启发,但也有不同意见。从元好问到王士祯,对李商隐的作品和这首诗,不是摘句叹道:“独恨无人作郑笺”,就是明白指出:“一篇《锦瑟》解人难”。不过,越是难解,就越有人解。而周先生就把历来对这首诗的种种不同解释,归为五类,逐一论述,言简意赅。何者较胜,何者稍差,从比较中就可以看出。  相似文献   

11.
曹丕《黎阳作》三首“句格纵横,节奏缜密,殊有人气象”(明·胡应麟《诗薮》外编卷一),与他清丽哀婉“有公子气,有文士气”(明·钟惺、谭元春《古诗归》卷七)的多数诗篇相比,别具一格。弄清楚这三首诗的写作时间,对于探讨曹丕的诗歌创作道  相似文献   

12.
《蜀道难》是唐朝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写的一篇“惊天地、泣鬼神”的不朽之作。唐人殷蹯称《蜀道难》“奇之又奇”,“自骚人以还,鲜有此体”;宋人李(?)说此诗“风骚之极致,不在屈原之下”;明人李东阳也说《蜀道难》与杜甫的《咏怀古迹五首》、《兵车行》一样,都是“阅数千百年,几千万人而莫有异议”的诗篇,令人“终日诵之不厌”。可是,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自中唐以来,众说纷  相似文献   

13.
《蜀道难》是唐朝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写的一篇“惊天地、泣鬼神”的不朽之作。唐人殷蹯称《蜀道难》“奇之又奇”,“自骚人以还,鲜有此体”;宋人李麃说此诗“风骚之极致,不在屈原之下”;明人李东阳也说《蜀道难》与杜甫的《咏怀古迹五首》、《兵车行》一样,都是“阅数千百年,几千万人而莫有异议”的诗篇,令人“终日诵之不厌”。可是,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自中唐以来,众说纷纭。归纳起来,大抵有两种见解:一是本诗有具体之所指;一是诗人“自为蜀咏,别无他意”。对于前者,已有论者考证其不合理之所在;对于后者,仍在争论之中,笔者也想提出一己之见。  相似文献   

14.
现代研究者比较一致的看法,认为《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年失意文人之作。它在中国诗歌史上的出现,标志着文人五言诗在发展中达到了成熟的阶段。因此,历代诗歌理论研究者都在艺术上给予它很高的评价。刘勰称它是“五言之冠冕”(《文心雕龙·明诗》),钟嵘称赞它“惊心动魄”,“几乎一字千金”(《诗品》),张戒《岁寒堂诗话》甚至说它“视  相似文献   

15.
这首五言律诗是唐代诗人贾岛诗作中的名篇。贾岛(779—843)字阆仙,一作浪仙,范阳(今北京附近,一作河北涿县)人。早年出家做和尚,法名无本。他从小就很喜欢作诗。他在《戏赠友人》一诗中这样写道:“一日不作诗,心源如废井。”意在说明他每天非作诗不可。韩愈很赏识他的诗才,劝他还俗应举。还俗后,他屡试不第。曾做过长江主簿,人称贾长江。他与孟郊均以“苦吟”著名,有“郊寒岛瘦”之称。其诗刻意求工,以炼字铸句取胜。但作品的题材较为狭窄,情调也比较凄苦。当然,也不乏有几首  相似文献   

16.
张若虚是初唐诗人,在《全唐诗》里,只留下了两首诗。《春江花月夜》便是其中的一首。闻一多对这首诗给以极高的评价。他说:“这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这话有些夸张,但至少可以看出,这位现代大诗人对它是何等推崇!  相似文献   

17.
现在通行的《李白集》中 ,一般在集后《诗文拾遗》或《集外诗文》中皆以宋代黄伯思《东观馀论》所记为据 ,录有《上清宝鼎诗》一首 ,作为李白之佚诗。对于此诗之真伪 ,除了王琦曾疑为“乩仙之笔”或“好事者为之”外 ,后世皆未作深入讨论 ,而往往只是因袭王说。实际上 ,不仅《东观馀论》所记是错误的 ,王琦所疑也是没有根据的。这首诗的作者是有名可考的——在苏轼诗集中 ,它以《李白谪仙诗》为题 ,完整地保留着。考察这首诗在苏集中的著录及流传情况 ,可以确认其作者为苏轼。  相似文献   

18.
诗歌《死水》是闻一多先生的一首代表作。闻一多先生于1922年7月赴美留学,1925年5月离美返华。这首诗,最初发表在北京晨报副刊《诗镌》1926年4月8日出版的第3号上,诗后注明写作日期是1925年4月同时发表的,还有一首《黄昏》。(参见1948年开明书店出版的《闻一多全集》“年谱”,以下不注明出处的引文同此) 1925年4月,诗人明明还在美国。但不少评论似乎都忽略了这一点!北京出版社《阅读和欣赏——现  相似文献   

19.
师:请大家齐读《我爱这土地》。(生齐读。)师:刚刚大家确实齐读了一遍,但仅仅是读了一遍(有意强调"读"字),读的时候没有注意朗诵艺术及技巧。朗读与朗诵是两个概念。希望大家通过自己读的实际行为来理解和区分它们。下面请同学们一齐朗诵一遍这首诗。(生再读,总体音量提高,注意  相似文献   

20.
继《在语言的天空里飞翔》《洪镇涛语感教学实录》的先后问世,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我国语感教学流派的代表人物洪镇涛先生领衔主编的又一鸿篇巨制——《洪镇涛语感培养教程》(以下简称《教程》)又由北京开明出版社隆重推出。《教程》分“诵读”和“品读”两个系列共六个分册。“诵读”系列有《古典诗词诵读》(小学卷)、《古典诗词诵读》(中学卷《)精粹古文诵读》(中学卷)。其编写体例为:每首(篇)诗文后有“注释”“译文(诗)”“品味”“背诵”。“注释”简洁明了,极具权威性;“译文”生动流畅,尤其是译诗,简直就是一首首优美的白话诗词;“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