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0篇
教育   26篇
体育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终生奉行经世致用观念的中唐思想家柳宗元,面对中唐社会和政治现实,为了维护和巩固封建统治,从官员与国家政权兴亡之间的关系、官吏选任的标准与方法、官吏的素养和做官理念、官吏的为政之术等几个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官论主张。他的这些主张不仅有着极强的现实针对性,且其中的一些主张还闪耀着强烈的现代领导意识的光芒,对今天的领导者也有着许多积极的启迪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中国的山水诗与山水画是两门既相互联系又各自独立的艺术门类。其独立之因:自媒介而言,山水画是运用线条和色彩造型的艺术;山水诗则是语言的艺术。自审美而言,山水画之意境给人的审美印象是直观的;山水诗则是间接的。其联系之因:独立分科之时代之产生背景相同。二者在题材上都是摹写自然,表现大自然壮丽秀美之山川,从而达到寄情遣兴,“畅其神”之目的。这种特殊的表现题材及目的,决定了山水诗与山水画都是表观“可引起快感的那一类可以眼见的事物”。诗与画的“最高法律是美”,自再现自然山水之美的表现方法而言,山水诗与山水画(不仅仅是山水画)的许多表现方法是相互渗透贯通的。如虚实、疏密、衬托、经营位置的结构方式,在作品中寄寓作家或画家本人的个性、情感,如此等等,不一而足。当然,绘画的技法,譬如披麻皴、斧劈皴、铁线描,兰叶描,墨之浓、淡、干、湿、  相似文献   
3.
略谈王维"诗中有画"问题研究中的两个误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轼对王维诗歌做出的“诗中有画”的论断,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学术界争论较大的热点问题之一。但学术界对这个问题的研究出现了两个较大的误区:一是扩大了“诗中有画”的外延;二是缩小了“诗中有画”的外延。  相似文献   
4.
杜牧是唐代诗坛上灿烂的晚霞。他一生创作的诗歌,流传下来的将近五百首。其中,以妇女为题材的占全部诗作的十分之一。可惜的是,对这类占有相当比重的诗作,历代论者几乎都持否定态度,或不屑置之一辞。“牧之诗淫媟者,与元白等尔,”“平心而论,牧之诗冶荡甚于元白。”现当代研究者,虽对杜牧诗重新进行了探讨,但也大都囿于其政治诗、写景抒情诗上。因此,本人不揣学浅,试对其妇女题材的诗加以论述,以期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5.
李白《行路难三首》其一的结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长期以来,人们一直把它当成“相信自己的理想抱负总有实现的一天”的意思来看待。事实上,这两句诗是李白人生理想的完整表达,第一句侧重表达的是坚信自己的政治理想和抱负总有实现的一天,第二句则表达的是坚信自己“功成身退”的生活理想一定会实现。  相似文献   
6.
陈元光是初唐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和诗人。他领光州乡荐第一之年,一般认为是在其13岁时。若采信传统的说法,不仅造成对陈元光诗文文本理解的偏误,且不符合唐代进士科举的史实。本文经过对材料的重新分析和考证,确认陈元光12岁领光州乡荐第一。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诗歌和绘画历史客观地形成了“诗画交融”传统,二者在创作层面形成交融是一种有条件的成立。首先,物象是诗与画共同的原质要素。诗歌创作要求写物象和由物象所组合成的“景”,使得诗歌尚“虚”的特性带有了浓厚的尚“实”的成分,从而与绘画的表现和再现对象具有了同一性,为古代诗画交融的形成找到了突破口,确立了必备的前提条件和中介因素。而创作主体在诗画创作中,单纯地描绘物象和由物象组合而成的“景”,并不能构成诗画交融。创作主体是否具有诗画素养,尤其是在创作过程中能否运用诗画的原理、运作规则和操作技巧来选择、组合、描绘物象,为诗画交融的最终完成者审美主体提供可资挖掘探求的凭借和线索,就成为构成诗画交融的最为根本的条件。完整意义上的诗画交融是离不开审美接受者的共同参与作用的后期制作的,缺少了审美接受者审美创造的译码程序,诗画文本不过是一堆符号的堆积而已,更不用说诗画交融了。手卷和运动透视在中国绘画中的成功创造和运用增进了诗画交融,共同铸就了中国古代绘画具有时空互凝的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8.
押仄声韵的五言绝句《江雪》,是柳宗元山水诗的杰出代表。目前学术界公认:写于永州时期的《江雪》,作者在短短二十字中塑造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形象——渔翁;渔翁形象是作者人格的象征,寄寓了作者一定的思想感情。但,作者在渔翁形象中究竟寄寓了什么思  相似文献   
9.
同为古文运动领袖和一代文章宗师的韩愈和柳宗元,一个广招门徒,一个拒为人师,后人对此颇多议论.中唐许多士子为了自己科举前途,曾多方设法投到柳宗元名下为弟子.柳宗元名义上拒为人师,却实为人师,这既与他的师道观有关,也有他难以明言的原因:清高孤傲的柳宗元认为当世的读书人没有人具备当自己弟子的条件;被贬之前,他主要致力于政治抱负和理想的实现,因而无暇顾及招收门生;被贬之后,因是戴罪之身,担心由于自己的缘故而影响士人的前途,而不愿招收门生.柳宗元不愿为人师的行为体现出在现实层面的人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10.
世人心目中,用生花妙笔抒泄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激情,真实深刻地记录了大唐帝国由盛转衰全部过程的诗圣杜甫,终生都在为实现理想抱负而奋斗拚搏,怎么会与垂钓这种休闲活动牵扯得上?其实,这是一种误解。杜甫现在留存的1400余首诗中,具中涉及钓事的有50余首。从这些诗来看,诗人不仅是位钓鱼迷,而且是个极具品位的钓坛高手。 公元759年冬,47岁的杜甫,携带妻小,从秦州(今甘肃天水县)辗转来到成都。在老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