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永州朝阳岩是唐中期由元结开创的一处摩崖石刻群,是将自然景观转化为人文景观的一个佳例。石刻数量在地区遗存中排名第二,仅次于元结开创的另一摩崖石刻群浯溪。朝阳岩的旧有建筑寓贤祠与方志中的《流寓传》相对应,不仅是朝阳岩公园的主题,也可视为永州地方文化的主题。寓贤的狭义解释为谪宦、理学、儒学,永州本土文化自上古、中古以至明清,皆由儒统、道统一线贯穿。  相似文献   

2.
唐代宗广德、永泰、大历间,元结两任道州刺史,辞官后寓居浯溪,在今永州境内活动前后十年,著述约70篇,其中最值得注意者有十九铭一颂。元结在道、永二州所游历,则有三溪、三岩、二崖、一谷。元结大规模开辟了今永州境内的景地,开创了摩崖石刻的先河。由其诗文意象所描述而言,永州本土文化可以称之为水石文化。  相似文献   

3.
唐代宗广德、永泰、大历间,元结两任道州刺史,辞官后寓居浯溪,在今永州境内活动前后十年,著述约70篇,其中最值得注意者有十九铭一颂。元结在道、永二州所游历,则有三溪、三岩、二崖、一谷。元结大规模开辟了今永州境内的景地,开创了摩崖石刻的先河。由其诗文意象所描述而言,永州本土文化可以称之为"水石文化"。  相似文献   

4.
唐宋时期永州由于元结的倡导,道学及党争的兴起,加之独特的自然条件,形成了以"水石"、"寓贤"为主题的摩崖石刻群体景观,不仅内容不同于墓铭、造像,而且数量众多,在国内具有重要地位,同时也是湖湘文化的重要体现。文章为唐宋时期永州境内摩崖石刻的编年,体裁包括题名和诗刻,其中部分仅见于文献记载,石刻实物今已不存。编年据金石著录和方志文献汇集而成,初步统计摩崖石刻共计580项。  相似文献   

5.
唐宋时期永州由于元结的倡导,道学及党争的兴起,加之独特的自然条件,形成了以"水石"、"寓贤"为主题的摩崖石刻群体景观,不仅内容不同于墓铭、造像,而且数量众多,在国内具有重要地位,同时也是湖湘文化的重要体现.文章为唐宋时期永州境内摩崖石刻的编年,体裁包括题名和诗刻,其中部分仅见于文献记载,石刻实物今已不存.编年据金石著录和方志文献汇集而成,初步统计摩崖石刻共计580项.  相似文献   

6.
永州地区的朝阳岩摩崖石刻自唐元结开辟以来,经历代经营,已成有一定规模的石刻群。其书法艺术特点有三:从时间上看,其跨代久远,各代石刻皆有所存;从体式上看,众体皆备,各类书体皆有所刻;从特色上看,各异其趣,多种艺术风格皆有呈现。  相似文献   

7.
提到永州则无法不提到柳宗元,柳宗元已经成了永州的象征,柳宗元思想的精华构筑了永州文化的内核。可以说,柳宗元是永州无法躲避的一座高山。但是提到朝阳岩则无法不提到元结,因为元结,躲在深闺无人识的朝阳岩,  相似文献   

8.
提到永州则无法不提到柳宗元,柳宗元已经成了永州的象征,柳宗元思想的精华构筑了永州文化的内核。可以说,柳宗元是永州无法躲避的一座高山。但是提到朝阳岩则无法不提到元结,因为元结,躲在深闺无人识的朝阳岩,  相似文献   

9.
朝阳岩在永州潇水之西,与零陵古城隔江相对。“朝阳”者,唐元结命之,作《朝阳岩铭》传世。朝阳岩现存宋代摩崖石刻二十九通,关涉人物计得七十九人。研究体例,立释文、考证二目。先择其可观者,汇为四篇,陆续刊布。本篇共五段,一为贾黄中《送新知永州潘宫赞若冲赴任》诗刻,二为朱昂、刘骘、洪湛、孙冕、李防《送新知永州陈秘丞瞻赴任》诗刻,三为陈瞻《题朝阳岩》诗刻,四为陈瞻《宣抚记并序》,五为唐功茂《游朝阳岩记》。  相似文献   

10.
朝阳岩在永州零陵潇水西,与零陵古城隔江相对。“朝阳”者,唐元结命之,作《朝阳岩铭》传世。朝阳岩现存宋代摩崖石刻二十九通,关涉人物计得七十九人。文章体例,立释文、考证二目。先择其可观者,汇为四篇,陆续刊布。本篇考释共三段,一为程濬等题刻,一为梁宏等题刻,一为张绶重刻蒋之奇西亭诗刻。  相似文献   

11.
朝阳岩在永州零陵潇水西,与零陵古城隔江相对。“朝阳”者,唐元结命之,作《朝阳岩铭》传世。朝阳岩现存宋代摩崖石刻二十九通,关涉人物计得七十九人。文章体例,立释文、考证二目。先择其可观者,汇为四篇,陆续刊布。本篇考释共三段,一为黄庭坚等题名,一为魏泰《朝阳洞》诗刻,一为黄虨等题刻。  相似文献   

12.
湖南永州零陵朝阳岩摩崖石刻,创自唐代元结,历宋元、明清,迄于民国,名家巨擘来游者甚多,所刻诗、丈、题记,榜书遍布岩洞内外,具有极高的文学与文化价值。明代曾有《朝阳岩集》问世,清代多有金石著录,近代以来则迄无志书的编纂,学术研究亦尚未开始。自2009年至今,湖南科技学院中文系师生对朝阳岩进行了系统、持续的田野考察,取得了最初一批学术成果。文章为有关此次朝阳岩田野考察的学术随笔。  相似文献   

13.
朝阳岩在永州零陵潇水西,与零陵古城隔江相对。“朝阳”者,唐元结命之,作《朝阳岩铭》传世。朝阳岩现存宋代摩崖石刻二十九通,关涉人物计得七十九人。文章体例,立释文、考证二目。先择其可观者,汇为四篇,陆续刊布。该文考释共五段,一为柳拱辰等题刻,一为张子谅等题刻,一为徐大方等题刻,一为刘蒙等题刻,一为鞠拯等题刻。  相似文献   

14.
湖南永州零陵朝阳岩摩崖石刻,创自唐代元结,历宋元、明清,迄于民国,名家巨擘来游者甚多,所刻诗、文、题记、榜书遍布岩洞内外,具有极高的文学与文化价值.明代曾有<朝阳岩集>问世,清代多有金石著录,近代以来则迄无志书的编纂,学术研究亦尚未开始.自2009年至今,湖南科技学院中文系师生对朝阳岩进行了系统,持续的田野考察,取得了最初一批学术成果.文章为有关此次朝阳岩田野考察的学术随笔.  相似文献   

15.
朝阳岩是湖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永州的风景名胜之一。自唐以来,迄今已有一千二百多年的历史。现将朝阳岩的发现及历史建设情况介绍如下。 岩和洞的发现及命名 朝阳岩位于永州城西、潇水西岸。它是唐代道州刺史元结发现并命名的。 元结(719——772),字次山,河南(今河南洛阳)人。代宗广德元年(764)九月,受命为道州刺史,次年五月二十二日  相似文献   

16.
湖南科技学院与深圳大学文学院于2014年7月12日至17日联合举办“潇湘儒家历史文化考察”活动。考察活动的思想主题是以理学开山周敦颐为主的宋明儒家,地理主题是永州的摩崖石刻遗迹。考察以濂溪故里为起点,经月岩、朝阳岩考察周子遗踪,至拙岩考察乡贤沈氏遗踪,至九龙岩考察胡致堂遗踪,是为“潇湘圣贤之旅”。  相似文献   

17.
明嘉靖间黄焯编纂的《朝阳岩集》是现存记载零陵朝阳岩诗文题刻的最早和唯一的一部总集,也是我国古代记载岩洞景观和摩崖石刻的较早的一部专书。黄焯,字子昭,号龙津子,延平南平人。嘉靖间任永州知府。今所见《朝阳岩集》为明代嘉靖黄氏刻本,线装一册,不分卷,内容包括铭、记、志、诗、歌、游题短记、补遗七部分。初由无锡孙毓修小绿天收藏,后归国立北平图书馆,迄今所见海内仅此一种孤本。文章将该集全文予以排录、标点,据现存摩崖石刻及府县志等加以校勘,并稍加注解,以便学者研究之用。  相似文献   

18.
明嘉靖间黄焯编纂的《朝阳岩集》是现存记载零陵朝阳岩诗文题刻的最早和唯一的一部总集,也是我国古代记载岩洞景观和摩崖石刻的较早的一部专书。黄焯,字子昭,号龙津子,延平南平人。嘉靖间任永州知府。今所见《朝阳岩集》为明代嘉靖黄氏刻本,线装一册,不分卷,内容包括铭、记、志、诗、歌、游题短记、补遗七部分。初由无锡孙毓修小绿天收藏,后归国立北平图书馆,迄今所见海内仅此一种孤本。文章将该集全文予以排录、标点,据现存摩崖石刻及府县志等加以校勘,并稍加注解,以便学者研究之用。  相似文献   

19.
永州市人民政府,永州市文物处,永州市零陵区文物管理所:
  新发现的拙岩摩崖石刻群,位于零陵区境内,湘水江畔,周边环境风景秀丽。拙岩石刻群形成于明代弘治、正德年间,延续至清代同治、光绪时期,上限距今已有520年之久。我们经过实地考察,发现摩崖石刻共计32幅,属于较有规模的石刻景群。
  拙岩摩崖石刻群具有自身独具的特点:
  一、拙岩摩崖石刻群是最近新发现的重要文物资源。拙岩摩崖石刻群于今年1月由湖南科技学院国学研究所师生首次开始正式考察,首度予以学术研究,陆续发表学术成果。在此之前,学术界、文物界对此几乎没有任何正式的记录和研究。  相似文献   

20.
永州朝阳岩摩崖石刻历今1200余年,迄无专志,建国以来,亦无系统记述,有关文献记载或零星不全,或中断残缺。文章依据方志、文集中的片断记录,以及现存的修缮碑记,重点对于唐代至民国时期的景观沿革,作出系统而初步的梳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