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利用2004~2010年每年5~9月青海省自动气象站小时气象要素资料,分析了青海省东北部短时暴雨的时空分布特征、短时暴雨出现前地面逐时变压、变温变化特征以及短时暴雨中尺度天气系统演变的规律,研究了短时暴雨预报预警指标。  相似文献   

2.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自动站、区域站资料和锡林浩特、张家口雷达资料,对2016年7月11日锡林郭勒盟东南部地区短时暴雨天气进行了分析,研究探讨了本次局地强对流天气的雷达回波特征,以期为今后的短时临近预报提供一定的指导预报依据。  相似文献   

3.
利用新一代天气雷达和常规观测资料,针对2016年~2017年发生的短时强降水和冰雹天气中雷达回波参数、环境参数进行统计归纳,建立了这两种强对流天气的相应的参数指标。可以得出:发生短时强降水天气时的大气环境中不稳定能量的储蓄时间较长,对于环境参数的要求相较于冰雹天气要更加严格;而冰雹天气的雷达回波指标要比短时强降水天气的更加精细;对于选取的预报指标进行的回报检验中,预报准确率达73%;针对2018年7月15日~16日的暴雨天气过程进行指标检验,得出选取的预报指标能够应用于日常临近预报业务中。  相似文献   

4.
浙江省暴雨预报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浙江暴雨,通过对40年浙江历史暴雨的天气形势分类研究,建立了暴雨的相似预报方法.通过对近10年大暴雨个例的诊断分析,得到了大暴雨出现的流场及物理量分布特征.对大量历史暴雨的物理量诊断分析,得到两个诊断预报的物理量.引进美国MM5中尺度数值模式并进行本地化研究,建立适用于浙江的中尺度雨量数值预报模式.通过对大量历史暴雨的卫星、雷达与短时雨量的统计研究,建立了暴雨的短时雨量估算方法.经2003、2004年试用,预报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5.
杭州短时强降水特征分析及预报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杨诗芳  郝世峰  冯晓伟  胡波 《科技通报》2010,26(4):494-500,545
利用杭州市近20年的1h雨量资料,分析了杭州短时强降水的发生规律,包括短时强降水的极值分布、年发生次数、月际分布、时段分布等气候特征。短时强降水雨量极值大多出现在台汛期间。杭州市短时强降水年发生次数的多年平均值为9.6次。杭州发生短时强降水的高峰期为7~8月。短时强降水容易发生在凌晨及午后两个时段。产生短时强降水的天气系统有:梅雨锋、西风带低槽、热带气旋、副高边缘西风急流、局地强对流系统等。本研究通过MM5模式产品得到各大气对流参数场及单点探空曲线,为预报短时强降水提供了新的思路。通过个例分析发现,在强对流天气发生前,各个大气对流参数场中心与短时强降水中心对应较好,杭州探空曲线反映了大气层结不稳定,有利于强对流天气发生。但是预报仅停留在定性和人工分析阶段,做出客观定量预报,并确定短时强降水的落区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今日科苑》2008,(10):69-70
本文通过对昌江站1980年至2005年共26年的自记降水资料进行统计,对26年里出现的短时强降水进行年季、月季、强度特征分析,并分析了产生短时强降水的不同天气系统类型,以及地形的作用。为今后的预报、预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2015年6月22日南昌市出现了全是范围的暴雨、大暴雨天气,造成了严重的积劳、内涝。这次大暴雨过程是一次高空槽东移、切变线南侧西南急流中,由地面辐合线触发的一次对流性暴雨过程;低层强的暖中心位于南昌附近,一方面使得温度锋区紧邻南昌,另一方面使得中低层垂直温差很大,是造成南昌多个时次短时强降水的重要原因。在上述环流背景下,结合是天气实况、区域自动站资料和Necp Grib2再分析资料,对6月22日南昌市大暴雨天气过程的物理量进行诊断分析,总结此次暴雨过程的重要特征,为汛期的暴雨预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浙江东风暴雨天气的一种诊断统计预报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对符合东风暴雨天气环境场条件的个例,通过逐步订正客观分析,计算诊断物理量,并把相关系数|r|≥0.32的物理量经处理后作为预报因子。采用逐步判别的统计分析方法,对7~9月发生在浙江省的东风暴雨天气建立时效为0~24h的展望预报方程。该预报方法所得的拟合率为86%,对1994年8~9月的试报技巧评分为POD=1.00,FAR=0.57,CSI=0.42。  相似文献   

9.
本文利用多种常规资料,对天气过程的大尺度环流背景、相关物理量诊断、数值预报的检验等分析,发现此次拉萨暴雨天气过程在经向型较大的环流背景和500hpa低涡切变影响下产生的。中高纬度地区较大的经向环流形势,有利于的冷空气侵入高原,而孟加拉湾热带地区的热带低值系统的活跃及暖湿气流的输送给拉萨地区提供了充沛的水汽条件和热力条件,高原中东部天气尺度的西风槽尾的切变线给拉萨地区水汽的底层辐合上升提供了较强的动力条件。拉萨站处在切变线东南侧,地面辐合、高空辐散,高温高湿,对流云系前沿等有力的天气形势下,导致暴雨天气过程拉萨单站中低层存在明显的高温高湿区,高层存在干冷区,这种上干冷下暖湿的层结不稳定有利于对流的发展,而强的垂直风切变有利于上升运动,从而导致强降水的发生。逐小时地面自动站观测资料的要素变化分析,有助于开展对单站的短时临近预报具有较好的指标意义。  相似文献   

10.
呼和浩特连续两次预报失误的降水个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利用常规观测资料、MICAPS资料对呼和浩特地区2016年4月中旬连续两次降水预报失误的天气个例进行了分析。将两次降水个例认真对比分析发现,当中高层有天气系统影响、低层存在中尺度辐合系统和垂直上升运动时,在低层水汽条件不充沛时,在中尺度辐合上升较好的区域仍然会出现降水。数值预报的检验发现ecmwf_thin对降水落区和降水相态均有一定的预报能力。  相似文献   

11.
青海省短时强降水(强暴雨)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利用青海省48个自动气象站2004~2006年6~9月逐时降水资料,分析了青海短时强降水(强暴雨)的降水性质、持续时间、降水范围以及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青海短时强降水(强暴雨)范围小、持续时间短、局地性强并伴有雷暴和冰雹等强对流天气,系统性天气造成的短时强降水较少;短时强降水的分布明显受到地形影响,降水次数自西北向东南呈阶梯性递增趋势,在东南部有一高值中心,在青海湖以东、青海南部地区各有一个次高值中心;青海的大到暴雨天气过程主要以短时强降水(强暴雨)为主;短时强降水(强暴雨)在盛夏的7-8月出现最多,且多发生在傍晚前后。  相似文献   

12.
以2020年7月9日锡林浩特机场出现的冰雹天气和短时强降水天气过程为例,利用2020年7月9日MICAPS常规观测资料、锡林浩特机场的小时实况数据以及卫星云图、雷达资料进行分析,总结预报经验,凝练预报指标,以期为今后的预报事业做贡献。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利用2000—2016年夏季南昌昌北机场气象台观测资料和MICAPS探空数据,统计分析了常用对流参数和特定高度层与暴雨条件下产生雷暴的关系,并运用双重检验逐步回归的方法,建立了标准化多元回归方程。结果表明:K指数、零度高度层、抬升凝结高度、T(850hpa-500hpa)与雷暴天气发生呈显著的线性关系。并将2017年发生的暴雨日气象要素带入回归方程检验,得到的预报结论较为理想,说明预报方程有一定实用性。  相似文献   

14.
2008年7月29-31日,青海省东部出现了一次大雨天气过程,本文利用T639数值预报产品资料,从影响系统、能量和水汽条件等几方面对这次大雨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T639数值预报产品对转折性天气过程的预报具有明显的指示意义,对大雨形成的动力条件、能量变化、水汽输送以及过程降水量均有较好的预报能力。  相似文献   

15.
2019年6月26日呼伦贝尔市农区北部出现暴雨天气,研究表明:此次暴雨天气主要受西太平洋副高北抬对低涡继续东移形成阻塞造成此次降水过程;利用常规观测资料、数值预报产品、雷达观测产品,对此次暴雨天气过程的环流形势和影响系统、天气学成因进行综合分析,以期对今后类似天气过程预报预测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科技风》2017,(16)
应用常规气象资料和EC细网格数值预报产品,对2015年10月发生在兰州中川机场的一次降雪天气过程进行分析和预报释用,结果表明:空中较充沛的水汽含量、高原槽提供的较强的上升运动、空中及地面较强的降温导致了此次降雪天气过程的出现;EC细网格数值预报产品对此次降雪天气过程所需的环境条件反映的较好,通过对其预报的高空风温、2m温度、高空比湿、高空水汽通量散度与高空相对湿度这几个物理量的分析,可大致判断出降雪的主要时段及降雪的强度;EC细网格预报的逐3h降水量对此次降雪天气过程的降水时段具有较好的指示性,在对其他EC细网格数值预报产品分析的基础上再结合逐3h降水量的分析,可较为精细的预报出此次降雪天气。  相似文献   

17.
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持续暴雨、特大干旱等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发生的频率和强度呈增加趋势,导致了更为严重的气象灾害。在气象防灾减灾形势日趋严峻和应对难度日趋增大形势下,开展10~30天延伸期预报技术方法研究,建立延伸期网上预报业务,是大势所趋。从大量观测资料中合理识别和提取影响区域极端天气的主要简化动力过程,基于新的近似动力学规律,构建带有较高预测能力的简单模型,成功提前10天以上预测2013年6-8月长江下游地区的3次主要的强降水过程。  相似文献   

18.
2008年7月29-31日,青海省东部出现了一次大雨天气过程,本文利用T639数值预报产品资料,从影响系统、能量和水汽条件等几方面对这次大雨天气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T639数值预报产品对转折性天气过程的预报具有明显的指示意义,对大雨形成的动力条件、能量变化、水汽输送以及过程降水量均有较好的预报能力。  相似文献   

19.
通过收集和分析2005年~2018年发生在呼和浩特地区冰雹天气过程的新一代天气雷达的资料和产品,得出了一些冰雹天气发生时反射率因子(R)、回波顶(ET)、垂直累积液态水(VIL)、冰雹指数(HI)等雷达产品的初步特征,利用这些特征指标指导雷达开展灾害天气的预报服务,可有效提高短时预报的时效性和准确率,为今后做好冰雹灾害预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科技风》2017,(19)
应用常规气象资料和EC细网格数值预报产品,对2015年10月发生在兰州中川机场的一次降雪天气过程进行分析和预报释用,结果表明:空中较充沛的水汽含量、高原槽提供的较强的上升运动、空中及地面较强的降温导致了此次降雪天气过程的出现;EC细网格数值预报产品对此次降雪天气过程所需的环境条件反映的较好,通过对其预报的高空风温、2m温度、高空比湿、高空水汽通量散度与高空相对湿度这几个物理量的分析,可大致判断出降雪的主要时段及降雪的强度;EC细网格预报的逐3h降水量对此次降雪天气过程的降水时段具有较好的指示性,在对其他EC细网格数值预报产品分析的基础上再结合逐3h降水量的分析,可较为精细的预报出此次降雪天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