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校后勤社会化为高校后勤工作改革既带来了机遇 ,又带来了挑战。那么怎样因地、因校制宜地进行后勤社会化改革 ,建立起新型高校后勤保障体系 ?兴办后勤产业与后勤社会化的关系又是怎样的呢 ?通过近几年的改革实践得出这样的一个结论 :兴办和发展高校后勤产业是实现高校后勤社会化的有效途径。高校后勤产业是由“学校办社会”向“社会办学校”转变的重要环节 ,是学校后勤向社会化过渡的桥梁。因此 ,各地区、各高校在后勤社会化改革的过程中 ,一方面要依托社会力量和调动社会资源 ,为高校承担和提供服务 ;另一方面应着力兴办后勤产业 ,这对培…  相似文献   

2.
论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动因及其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是我国高等教育领导的一项重大改革 ,是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在高等学校后勤领域的具体体现 ,改革的目的是要实现高等学校后勤管理模式与运行机制的根本转变。一、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动因1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源点是“学校办社会”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源点是“学校办社会”。“学校办社会”是“单位办社会”在学校的反映 ,而“单位办社会 ,是在特定环境下的产物。我们知道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是建立在市场经济的基础上的 ,而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长期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在这种经济体制下 ,要对社会资…  相似文献   

3.
高校后勤社会化的改革方向,已经成为高等学校普遍的共识。研究“高校后勤社会化”的概念及其内涵,对于深化高校后勤改革,建设有中国特色的高校社会化服务体系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1.“高校后勤社会化”概念的提出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高等学校后勤服务工作的改革,对于保证教育改革的顺利进行,极为重要,改革的方向是实行社会化”。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学校的后勤工作,应通过改革逐步实现社会化”。在学校整体综合改革中,已切身体验到后勤工作必须实行社会化才是出路,并在长期的实践中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为深入开展高校后勤社会化的理论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什么是高校后勤社会化?高校后勤社会化的概念怎样表述?是高校后勤社会化研究首先  相似文献   

4.
高校后勤与学校分离、与社会融合,成为由政府主导、按市场经济规律为学校服务的企业,最终实现高校后勤服务社会化。后勤与学校分离,财产如何与学校划分和与社会重组?是个值得探讨的问题。1.财产划分与融合问题的产生我国高校后勤管理体制及运行机制是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学校办“社会”,长期以来靠国家拨款和行政管理。学校对后勤的  相似文献   

5.
高校后勤改革的难点与对策□袁川长期以来,由于“学校办社会”、“学校即社会”的历史症结与办学现实,高校后勤一直与教学、科研三足鼎立、三分天下,构成高教系统不可或缺的基本要素之一。而高校后勤所具有的教育与经济双重属性、服务与管理双重职能,则使其自身改革...  相似文献   

6.
阐述了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需要注意的三个问题:学校和社会要为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创造宽松的环境,不能甩包袱;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要始终坚持“三服务、两育人”的宗旨;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要积极稳妥,逐步推进。  相似文献   

7.
本文要求高校后勤组织在社会化改革中必须实现从行政组织到经济组织的转变。1.从行政组织到经济组织的“转变”是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本质要求众所周知,我国高校后勤体制是历史形成的,是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包办教育的产物,它的直接后果是“学校办社会”,而且使高校后勤从体制上从属于学校,高校后勤成为学校行政体系的一部分,在管理方式和运行过程中基本上延袭了行政系统中的行政手段。因此,在计划经济条件  相似文献   

8.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 ,是深化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 ;是学校整体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在目前条件下克服学校面临的瓶颈制约 ,加快教育发展的一条根本出路。高校全面推进后勤社会化改革 ,就是充分运用市场机制和利用社会力量解决高校后勤设施紧、缺、差的问题 ,促使高校成立后勤实体 ,这些实体与学校行政管理部门剥离 ,开始按企业化的方式运行 ,打破计划经济体制下高校后勤封闭式的“包、统、管”的管理模式 ,改变“大而全”、“小而全”的学校办社会的状况 ,使广大后勤职工的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 ,后勤服务质量和水平逐步提高 ,产生良好…  相似文献   

9.
一、现时期,制约高校后勤事业发展的主要因素首先,认识上的误区,制约了高校后勤事业的发展。误区之一是“甩包袱”。认为“社会化就是尽快摆脱高校后勤,由社会办高校后勤”。事实上,这只是一厢情愿的极端认识。例如, 几十年遗留的“国营职工”的种种关系需要时间解决,后勤队伍只能在体制与机制上转轨,逐步实现重组。误区之二是排斥社会产业为高校服务。认为“社会化是解决后勤内化”的问题,发育的主体是学校既有的后勤队伍,“肥水不流外人田,学校的服务还需要自己的后勤”。这有悖于后勤社会化改革目的,是计划经济条  相似文献   

10.
以服务社会化为指向的高校后勤改革已进行了十几个年头,但由于在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学校办“社会”、行政管理体制、福利性供给方式,导致了高校后勤因循守旧、人浮于事以及改革不配套等因素,严重地制约着改革的进程。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在更新观念、合理分流、综合改革诸方面花大力气  相似文献   

11.
“高校后勤改革势在必行,改革的方向是实现后勤服务社会化”。这已成为高校主管部门和广大后勤干部职工的共识。但后勤社会化的具体含义是什么?它将给高校后勤带来什么变化,我们应如何有针对性地做好后勤职工的思想工作。本文拟就这些问题进行初步探讨。1.后勤社会化与计划经济时的高校后勤后勤社会化的提出,是针对计划经济体制下的高校后勤而言的。那时,高校后勤人员由学校决定,干部由学校任命,职工工资由学校发放,运行经费由学校拨给,师生员工享受福  相似文献   

12.
中外高校后勤社会化管理模式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推行的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方向与路子是对头的,应当坚定不移地坚持推进,在坚持后勤服务市场化、企业化的同时,还要注意坚持高校后勤的“教育属性”和“公益性”原则;对高校大学生后勤资源的配置采取放任的市场竞争、不加引导、扶持,全部推向社会的理念和做法是欠妥的;政府、社会、学校等各方面的力量形成合力,积极扶持高校大学生后勤服务,完善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政策和法律。  相似文献   

13.
1.高校后勤服务逐步社会化,这是深化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实现高校后勤改革与发展新突破的总体目标。根据“社会化”的概念和后勤服务的属性,所谓高校后勤社会化,其改革的核心涵盖三个转换,即主体转换、机制转换、空间转换。 1.1 主体转换。建立高校后勤社会化服务的体制和体系,后勤服务的主体应由学校转为社会,主体是社会。以社会承担为主,标志着  相似文献   

14.
突破高校后勤“老人老办法”瓶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有了很大的发展,高校后勤实体基本实现了与学校行政的规范分离。但随着我国后勤社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前些年实行的“老人老办法”已日益显现为制约高校后勤改革的“瓶颈”,束缚了高校后勤生产力的进一步解放,阻碍了高校后勤实体的健康发展。随着高校后勤“事改企”的逐步推进,高校后勤人事体制改革的外部条件日趋成熟,改革“老人老办法”政策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5.
上海市的高校后勤改革一直走在全国的前列。自全国高校后勤改革会议后,上海加快了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步伐。近年来,上海市高校在后勤部门与学校规范分离、教育系统联办后勤以及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后勤服务与建设方面又有明显突破,取得了破,取得了一系列新的进展。一、全市高校后勤部门基本实现规范分离由市政府统一部署,市教委牵头组织实施,是上海高校后勤改革的主要经验之一。上海在1999年成立了“高校后勤服务中心”和“高校后勤发展中心”两个改革的载体,并通过第一批试点和第二批推进,完成了20余所高校后勤部门的分离转制…  相似文献   

16.
高校后勤改革与发展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校后勤改革与发展对策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袁川长期以来,由于“学校办社会”的历史原因与办学现实,高校后勤一直与教学、科研三足鼎立、三分天下。而高校后勤所具有的教育与经济双重属性、服务与管理双重职能,则使其自身改革步履维艰,并在一定程度上滞后于教学、科研的...  相似文献   

17.
随着高校后勤改革的不断深入,很多学校在改革后勤管理体制上,采用了“小机关”和“大实体”的方式,通过“小机关”和“大实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逐渐完成后勤实体向社会的融合,为高校后勤服务的社会化奠定基础。不管是“小机关”还是“大实体”,在转轨变形期间,都必然面临着一系列的新问题,都有一个如何确定自身的位置,明确自己的  相似文献   

18.
鼓励社会服务组织承揽高校后勤服务工作是高校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的一条有力措施,是高校后勤服务社会化的一条重要途径。 1.社会服务组织承揽高校后勤服务可以彻底摆脱学校办社会的弊端大家知道,传统体制下,学校办后勤的主要特点是“小而全”模式和福利型服务。因而不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消耗,导致服务质量低下。而社会服务组织由于其本身是一个企业,完全按企业的经营机制在运转,因而,更有利于采用专业化和社会化的大生产,并  相似文献   

19.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后,各校后勤实体与学校行政分离,转制成独立的经济实体,实行企业化管理,职工由原来学校“发”工资变为现在自己“挣”工资。随着运行机制的变换,学校原有的事业工资结构和分配办法已不适应后勤实体实行企业化管理的需要。因此,各高校后勤实体都在积极探索工资制度改革,建立科学、合理、适用于高校后勤实体的企业工资结构及分配制度。1.事业工资制在高校后勤实体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推进就是摒弃传统的体制建立起一个新型的后勤服务实体。我们这个实体新在哪里? 1.新的定位:脱胎于高校,立足于高校,服务于高校。我校后勤系统从学校规范分离,成立上海交大后勤集团后,遇到了这样一个棘手的难题:一方面是后勤要从学校行政事业单位中剥离出来,摘掉姓“事”的帽子,建立企业实体,改姓“企”,作为一个企业,它要追求的是利润的最大化;另一方面,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又要求高校后勤服务保持姓“教”特色,“微利保本”。两者似乎格格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