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人本主义的自我实现理论和马克思个性全面发展理论都是人的发展所追求的目标,也是促进人的发展的动力,但它们建立在不同的哲学观上。吸取人本主义的合理内核与精华,并准确理解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对推进素质教育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管理可以看作是由人性驱使的一种社会活动。自从管理作为一门科学出现以来。每一个发展时期都有相应的人性假设理论作为该时期管理理论的哲学基础,并导出新的管理方法和方式,从而构成全部管理理论发展和管理实践的一条主线。综观西方管理的实践可看出其发展大致是沿着“经济人”、“社会人”、“自我实现人”、“复杂人”到“决策人”、“文化人”的路线行进的。对这一复杂过程进行较为全面的考察,并剖析其所内合的特征,将有助于我们准确认识和把握西方管理理论演变的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3.
艺术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新生 《教育探索》2004,42(3):76-78
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艺术教育的重要目的,正是为了使艺术教育能真正有效地推动社会发展。人的全面发展既是社会发展的根本的动力因素,又是社会发展的终极目的与价值,艺术教育有助于人性的全面发展、人格的完善以及个人价值的自我实现。  相似文献   

4.
在管理学的发展长河中,关于人性的讨论从未停歇。其中有代表性的人性假设理论包括"工具人"假设理论、"经济人"假设理论、"社会人"假设理论、"自我实现人"假设理论和"复杂人"假设理论等。本文就此五种人性假设理论及其管理学应用进行了述评。  相似文献   

5.
教育的真正目的是使教师和学生实现人生幸福,而教师幸福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出发点和归宿。目前乡村幼儿教师普遍存在工作热情消退、方向迷失、动力不足和压力倍增等职业倦怠问题,严重影响了教师和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依据人性假设理论,审视"工具人""经济人""社会人"和"自我实现人"假设对教师幸福感的影响,探索乡村幼儿教师幸福成长的有效路径。基本物质需求,乡村幼儿教师幸福感获得的前提条件;社会需求保障,乡村幼儿教师幸福感获得的重要支撑;自我实现需要,乡村幼儿教师幸福感获得的内在追求。  相似文献   

6.
管理学中人性假设理论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客体都是人,都是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学中的人性假设理论对人性做了各个层次的思考和概括,对人们科学地认识人、教育人以及改进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文章在分析管理学中“经济人”假设理论、“社会人”假设理论、“自我实现人”假设理论、“复杂人假设”理论的基础上,重点阐述了人性假设理论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介绍管理心理学中的四种"人性假设"理论:经济人、社会人、自我实现人和复杂人。指出在高校管理中要了解高校教师工作特点,恰当使用"人性假设"、慎用"经济人假设",倡导人性化管理,为教师营造一个自我实现的环境。  相似文献   

8.
《中国职工教育》2014,(16):130-131
管理学研究的激励对象是人,对人性的认识是激励理论建立的逻辑前提和理论基础。继经济人、社会人、自我实现人等人性认识后,复杂人假设成为被广泛认可的人性假设理论。在复杂人性认识基础上,从激励内容相容、被激励者的心理反应过程、被激励者的行为修正或改造等多种视角展开,激励理论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的丰硕研究成果,对管理实践具有重要指导和深刻启示。  相似文献   

9.
一、人本主义教育理论的内涵以“人性为本位”是人本主义教育理论的核心,这种理论的最基本价值取向就是谋求如何实现“完整的人”的发展。“自我”以及自我实现是人本主义教育理论的核心概念。在教育思想上要求人性的复归,而在教育实践上向人类情感世界的趋同。因此,现代人本主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的全面发展理论和马斯洛的自我实现理论都是关于人的发展理论,人的全面发展和自我实现都是人所追求的目标和动力,因此,二者有一定的相近或相通之处。但是,由于两种理论建立在不同的理论基础和视阈之上,二者之间又存在着根本性的内在差异。因此,文章从它们的理论基础和出发点、研究路径和方法、内容侧重点、类型及实现途径以及结论上具体分析和比较,以期较科学地认识和评价马斯洛的自我实现理论和完整准确地理解马克思关于自我实现的思想,从而为当今青年大学生形成正确的自我实现观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认为,人的全面发展内在地体现在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的发展以及交往关系的发展中。因此,"人的全面发展"既是一种理想境界,又是一种发展现实,每一个时代对"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涵的理解都只具有相对的意义。而且"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个体)和人类(集体)的自我实现和自我完善,是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和谐一致。这种"人类最全面的发展"即是"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所以,"人的全面发展"和"人的自由发展"是内在地统一的。  相似文献   

12.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价值取向,是马克思主义始终一贯的基本思想。人的全面发展是类和个人相统一的全面发展,是人的生活、能力、社会关系和个性等多方面有机统一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3.
人的社会性本质使苏轼始终执着于功利性的仕途生活,这是一种追求“自我实现”的对象化活动。它虽伴随着名利动力,但其正向引力可把人导入“自我实现”的审美之境;追求人的社会价值使人疏离自然,苏轼为了缓解由此导致的内心矛盾冲突,借艺术实现对现实的超越,但仍然顾盼着生活,在生活与艺术的互动之中成为了真正的“自我实现”之人。  相似文献   

14.
传统哲学中关于人的本质的观点是有缺陷的。人的本质是自然性与社会性的统一,自然性是内容,社会性是形式,二者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人的自我保存、自我发展和自我实现的根本性质是稳定的、不变的,人的具体动机和行为随社会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相似文献   

15.
人的社会化是人从“自然人”到“社会人”的转变,人的现代化是人从“传统人”到“现代人”的转变,人的社会化与人的现代化既有共性也有差别,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人的社会化是人的现代化的前提和基础,人的现代化是人的社会化的深化和发展。人的现代化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中引入人的社会化概念,对自身的学科发展和人的现代化目的的实现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在社会中寻求自由--论格林的自由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格林认为自由不是原子式个体的占有物,而是社会主体自我实现和增进社会共同善的能力.自由只有在社会中,通过社会和个人的相互作用才能实现.社会可以且有义务增进个人自由和社会共同善,而个人有权也有责任参与社会体制的建设.但个人价值依然是自由的最终价值标准.在协调个人和社会的关系中,格林把自由和民主结合起来,变早期的消极自由观为积极自由观,既推进了自由主义的演进,又有助于我们重新思考消极自由和积极自由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自我实现问题是当今社会普遍关注的理论和初中问题,需要从初中唯物主义哲学的角度加以理解。实践在自我实现主体的形成、目标的确立、过程的实施和效果的评价等方面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这种作用的发挥又是在个人实践与社会实践的交互作用中进行的。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体形态的不可超越性决定了中国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性,而市场经济必然赋予当代中国人一种新型的人格特征,具体包括:自主独立的新型归属性人格、科学理性人格、积极创造的自主选择自我实现性人格、契约法制性人格。这些人格特征反过来又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完善发挥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人的本质"与"历史的必然要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人认为,马恩的悲剧观没有普遍性,这是不妥的。人的本质是自然性与社会性,个体性与群体性的统一,体现的是真、善、美。因此,一切“历史的必然要求”说到底就是“人的本质的必然要求”。作为悲剧的美学特征,人的本质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的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之间的悲剧性冲突,对于一切悲剧文学都是适用的。  相似文献   

20.
德性发展的动力机制及自我管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促使个体形成良好的德性品质,应从个体德性发展的动力和行为加以探索。德性行为发生的动力机制,心理学界盛行四种理论:先天本能论、社会学习论、交互作用论和社会动力论。德性行为启动过程为:在启用机制条件下进行德性收益分析,经过激励机制的调控,迅速判断后发出德性行为。这是一般情景的德性行为启用过程,在复杂的德性情景中,促使个体做出有效德性行为的是自律德性,即德性自我管理,它的形成途径是:对德性规范的认同,用责任为德性立法,在意志指导下行动,习得自我约束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