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当代隐喻学主张身体是人类认识世界、感知世界的起点和基础,以此产生的人体隐喻贯穿着人类认知构建的始终。以“肠”为源域的隐喻在汉英两种语言中均广泛存在。从认知隐喻角度研究汉英语言对“肠”(intestine)隐喻意象的异同,意义尤为重大。文章诉诸CCL和COCA语料库对涉及“肠”(intestine)及其隐喻词簇的语料进行收集,归纳总结汉英“肠”隐喻意象的异同,并结合文化背景进行跨语言比较与分析,发现汉英“肠”(intestine)隐喻具有包括人体器官、疾病意象、食物意象在内的相同意象,以及器官意象、情绪意象、品质意象在词簇搭配上的跨语言差异。具身体认和文化脚本的双象限维度阐释了造成同异并存、同中有异的分布格局之深刻理据。  相似文献   

2.
文章以认知语言学家Lakoff和Johnson所提出的从认知角度研究隐喻的观点为基点,简要陈述了传统语言学和认知语言学在隐喻研究上的分歧,介绍了认知语言学家关于隐喻研究的基本观点以及关于概念隐喻的三大分类。在此基础上,文章从空间隐喻概念入手,从数量域隐喻、时间域隐喻、社会地位域隐喻以及状态域隐喻4个方面,对英汉语料进行对比分析,对英汉语中“上、下”空间概念在非空间范畴隐喻拓展中的对称性进行了考证,进而从语言特点、认知模式等方面探讨影响英汉语空间隐喻相似性和不对称性的因素。  相似文献   

3.
孙毅 《外国语文》2023,(1):31-42
隐喻是一种人类通用而不自知的认知方式,Lakoff和Johnson于1980年发表的著作《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标志着认知隐喻的诞生。身体是人类认识世界、感知世界的起点和基础,以此产生的人体隐喻贯穿着人类认知构建的始终。血/blood是人体组成重要的营养物质,以此为源域的隐喻在汉英两种语言中均广泛存在。本研究利用CCL和COCA语料库对涉及“血(blood)”及其隐喻词簇的语料进行收集,以体认语言学为理论依据,归纳总结汉英血液隐喻相同之处,并结合文化脚本进行跨语言比较与分析,得出汉英血/blood隐喻具有包括亲属关系、残忍暴力、辛勤劳动、颜色、情感、人物与盟誓在内的七大相同意象,以及词素搭配、投射范围、使用频度等方面文化脚本的精细差异,并借此探究汉英语言中血/blood隐喻生成机理。  相似文献   

4.
王静  王雪玲 《林区教学》2008,(10):68-70
在隐喻的研究领域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对其内涵进行了更深层次的研究。结合研究理念人们发觉在语言和认知的关系中隐喻的运用始终与人的认知思维紧密结合。作为认知语言学的一部分,隐喻的国内外研究都在不断的拓宽。利用认知语言学的语言认知机制,透过隐喻研究的发展情况研究隐喻,通过隐喻研究的认知和语言的发展进一步分析、了解隐喻。  相似文献   

5.
汪静静 《海外英语》2012,(11):264-266
该文在有关隐喻认知功能的应用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教学实践阐述隐喻研究在外语教学中的具体运用及其认知价值。文章从词汇角度对课文GracefulHands进行隐喻认知分析,并探索隐喻认知功能在外语教学应用中的意义。通过对外语教学中隐喻应用的分析研究,希望能够进一步对隐喻的认知功能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以培养和提升外语教学中的隐喻认知能力和语言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6.
文章首先对隐喻理论研究的认知语言学观点,隐喻的认知功能、常规隐喻的定义及其特点、常规隐喻在英语教学中的用途等方面进行了相应介绍,随后结合笔者在实际工作中的相关经验,重点论述了常规隐喻在英语教学中的用途。  相似文献   

7.
孙红梅 《考试周刊》2007,(22):34-35
将认知语言学对隐喻的研究成果运用于语言教学是当今隐喻研究的七大主题之一。隐喻的认知观和语言的隐喻性使得隐喻研究的各种成果应用于语言教学成为可能。本文在简要阐述隐喻的认知理论的基础上,重点从词的理据、一词多义、词义变化、词义的理解等方面讨论了隐喻的认知观对英语词汇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8.
传统隐喻理论认为隐喻是修辞学、文学或是文体学研究的对象。认知隐喻观认为隐喻不仅是修辞手法,更是人类普遍的认知系统和思维方式,是人类对世界进行概念化和范畴化强有力的认知工具。在分析概念隐喻认知体系的基础上,探讨了概念隐喻的系统性与连贯性,系统地阐述了隐喻的认知观。  相似文献   

9.
传统隐喻研究注重在修辞学方面的研究,现代隐喻研究已超越语言本身的范围,人们开始从符号学、心理学、语用学、语义学等多角度分析,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研究隐喻的本质更是当今隐喻学研究的重心。本文以隐喻认知理论为指导,通过分析汉英两种文化在认知和构建时间上的方式异同对其共性进行分析,进一步揭示语言、思维和文化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隐喻一直以来吸引了众多研究者的兴趣,而隐喻认知研究则更是进入了一个大发展时期。认知语言学家认为隐喻是一种思维方式,而隐喻语言则是隐喻思维的表现形式。本文旨在通过对隐喻语言进行分析,来论证隐喻的必要性以及隐喻的不对称性、系统性、和非任意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11.
在1980年合著的《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一书中,Lakoff和Johnson从认知的角度首次提出了概念隐喻。此后全球掀起了隐喻研究的热潮,概念隐喻越来越受关注。自1976年Halliday和Hasan发表《英语中的衔接》以来,国内外语言学家从语义、语用和认知心理等角度对语篇连贯进行了研究和探讨。语篇连贯和概念隐喻同样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但把二者联系起来,关于概念隐喻在构建语篇连贯中的作用却鲜有研究,本文在这方面进行尝试性探索。  相似文献   

12.
明宏 《文教资料》2009,(31):34-36
传统理论认为隐喻是一种润饰辞藻、令描述锦上添花的手段。随着研究向语言哲学的转向,语言哲学家从语用学或人的语言实践角度和认知角度出发展开了对隐喻新的诠释。隐喻研究的认知转向标志着隐喻研究新纪元的开始。认知隐喻认为隐喻是人们对新领域的概念和抽象范畴进行概念化的强有力的认知工具,是人们赖以生存的认知方式。  相似文献   

13.
隐喻研究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学者们从修辞、认知、语法等不同角度对隐喻进行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搜集、整理过去十年学术界隐喻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理论介绍研究、基于汉语语料的隐喻研究和隐喻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述评,由此可以看出隐喻领域的研究现状,以及今后研究工作的方向。  相似文献   

14.
符号加工认知论是现代认知心理学的一种重要的研究取向。符号加工认知论强调知识对行为和认知活动的决定作用,强调对认知过程的整体性研究,并把"心理活动像计算机"作为其隐喻基础,采用计算机模拟的方法,对知觉、注意、记忆以及问题解决等认知问题进行了大量的模拟研究,在揭示人的认知本质和机制等方面取得了重要的进展,但由于隐喻本身的局限性,也使这种研究存在着严重的不足。  相似文献   

15.
概念隐喻理论是基础认知理论框架下抽象概念表征的重要理论。随着第二代认知科学的快速发展,研究者采用多种实验方法在隐喻表达领域及隐喻表达之外对该理论进行了探讨。大量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隐喻对知觉、记忆、思维、推理等认知活动均具有一定影响。文章对该领域的研究进行了简要归纳,详细介绍了几个方面的经典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延伸性的思考,最后表述了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相似文献   

16.
隐喻研究作为认知语言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研究的涉及面较广,对新闻报道的隐喻研究亦是它的研究范畴之一.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出发,在隐喻类型划分的基础之上,采取了来自VOA和New York Times等的数篇新闻报道语料,并对其进行了实例分析,说明了隐喻语言存在的广泛性及其功用.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总结与回顾了隐喻研究历史进程的基础上,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对概念隐喻理论进行重点探析,本文共探讨了四个问题,其中包括国外对隐喻的相关研究、对概念隐喻理论及其分类的概述、概念隐喻的认知功能探讨以及个人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8.
隐喻的认知与工作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段,更是人类的一种认知方式.文章从认知角度对作为认知方式的隐喻及其认知功能进行分析、探讨,从关联理论的角度阐释了隐喻的工作机制,提出隐喻是认知主体在认知语境作用下关联、对话、投射的结果.并指出对隐喻的研究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一传统的修辞现象,而且有助于隐喻学的深层次研究.  相似文献   

19.
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段,更是人类的一种认知方式。文章从认知角度对作为认知方式的隐喻及其认知功能进行分析、探讨,从关联理论的角度阐释了隐喻的工作机制,提出隐喻是认知主体在认知语境作用下关联、对话、投射的结果。并指出对隐喻的研究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一传统的修辞现象,而且有助于隐喻学的深层次研究。  相似文献   

20.
传统理论多从修辞层面对隐喻进行研究。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而且是人类重要的认知方式,这无疑给隐喻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本文在分析隐喻认知的基础上,探讨英、汉隐喻的共性与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