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对海量高光谱遥感图像数据库进行挖掘的过程中,容易出现数据缺失与噪声干扰的情况,导致传统主元分析方法由于依据数据差异特征进行挖掘,无法实现海量高光谱遥感图像数据库的高效挖掘,提出一种时空二维联合的海量高光谱遥感图像数据库挖掘方法,分析了海量高光谱遥感图像数据库的挖掘原理,将数据库与背景结合起来,获取最佳分组次数,依据所提方法的基本原理,采用Apriori算法对高光谱遥感图像层与层之间的关系进行处理,按照顺序对由查询方案引起的候选数据存储空间的干扰进行消除,引入空间维度,完成各种监测点的层次划分,采用适应度函数对所提方法的效率进行改进,避免陷入局部最优解,从而实现海量高光谱遥感图像数据库的高效挖掘。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具有很高的挖掘效率和精度。  相似文献   

2.
刘磊  陈向奎 《科技通报》2012,28(8):93-95
针对虹膜图像的纹理特征表示主要集中在中高频能量部分,对图像进行小波包分解,并提取出特征向量,运用变维方式对奇异值特征向量做进一步处理,进而将获得的特征向量做为虹膜图像的识别特征向量,依据欧氏距离分类器对他们做识别分类。最后的试验结果证明了这种算法的有效性与合理性。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因非点源污染造成水体氮磷富营养化的现象日渐增多,而传统的治理方式在非点源污染物的控制上又收效甚微。本文归纳分析了目前国内外关于森林生态系统对非点源污染控制的研究成果,结果发现:森林生态系统主要通过植物体吸收,地被物和土壤层对非点源污染物的吸附等起到净化作用;大量研究表明,森林对N、P等非点源污染物的净化效果明显,削减率多界于60%~90%之间;此外,森林对非点源污染物的削减效果受林带宽度、植被状况、土壤性状、森林经营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受污染水体中很少存在单一的污染源,导致污染水体中混合污染源难以确定与区分。研究一种在多污染源中各种金属离子的确定和检测问题。提出了采用自激荧光对受污染水体进行检测,对污染物中混有轻重金属的污染水体分别检测,对重金属污染物采用紫外光谱吸收与荧光光谱吸收检测,对轻金属污染物自激荧光光谱检测。形成了活泼金属离子的检测与治理方法,通过分析自激荧光在猝灭过程中产生的特殊光谱特性来进行不同污染物种的金属离子判断,采用紫外光对重金属离子进行二次判断,以达到快速检测的目标。实验结果表明,检测方法能有效检测污染水体中的各金属离子,对受污染水体的判断具有较好的指导性。  相似文献   

5.
针对三维图像重建中的差异信息融合算法识别率较低,稳定性差,无法有效处理不确定因素等弊端,提出一种新的三维图像重建差异信息融合算法,分析了二维图像和三维图像的一阶与二阶统计,对自相关函数进行归一化处理,将二维图像的自相关函数变成三维自相关函数,利用傅里叶变换求出三维图像的功率谱,通过调整合理的辐角塑造该三维图像的傅里叶转换。对三维图像重建过程中的特征向量进行划分,保证三维图像重建过程中全部信息的完整性。依据特征向量与信息之间的经验知识对学习样本进行建立,给出某一时间段内三维图像重建中某个神经网络对应的差异信息融合公式,对多个神经网络的差异信息融合结果进行融合,实现三维图像重建中差异信息的融合。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算法具有很高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人们生产活动产生了大量的微污染水。鉴于污染物浓度低的特点,处理困难大。常规工艺对于微污染水处理能力有限,探讨出经济环保以及易于操作的微污染水处理技术迫在眉睫。本研究综述了具有发展前景的集中微污染水处理技术。  相似文献   

7.
由于石油工业迅速发展,海洋石油污染成为中国近海常见的重要环境污染之一,石油污染物一旦污染水域,对海洋环境会带来极其严重的损害后果。治理及回收石油技术的研发迫在眉睫。稻壳世界产量很大、来源广,具有很强的吸附污染物质的能力,能再石油污染海水的残油治理中发挥作用,本文主要是对稻壳炭净化石油污染海水的效果研究,确定其最佳的吸附条件,使其达到最佳吸附效果。  相似文献   

8.
图像盲复原能够恢复图像里有价值的信息并改善图像质量,因此该课题在图像处理领域具有较高的研究性和实用价值。在农田覆膜播种白色污染图像恢复中,该技术的应用可获取高质量图像,为白色污染治理提供依据,具有一定现实意义。首先,因为稀疏特性表现在白色污染自然图像边缘,可以利用一种权重的全变差范数对图像实现正则化约束,考虑到运动模糊点扩散函数的特点,把运动模糊函数的连续平滑性及稀疏性运用到图像正则化约束分析中来,达到白色污染自然图像边缘稀疏和锐化增强的效果,这样对图像复原更为有利;其次,以图像正则化约束分析为基础,依据图像先验信息和正则化特点,利用改进版Bregman迭代法建立图像盲复原代数函数,为简化求解在函数中加入惩罚和分裂因子,可以有效获取高质量的白色污染盲复原图像。仿真实验证明,运用本文所述方法能获得更高质量的农田覆膜播种中白色污染图像,为治理污染提供信息资料。  相似文献   

9.
战时饮水保障是提高战斗力的重要因素,野战条件下,解决饮用水去除微污染问题是搞好饮水保障的关键。通过对聚氯乙稀合金超滤膜对微污染水的净化试验,研究超滤膜对水体中致病微生物、浊度、有机物、颗粒物的去除效果及耐污染性能。  相似文献   

10.
随着人类对自然与社会认知能力的不断提高,饮用水质的概念和内涵也日益丰富。从最初关心的微生物污染,发展到对化学污染、生物污染、物理污染及其复合污染的多角度关注;从单一污染物的作用及健康影响,发展到对污染物之间协同效应的发现;从以去除常规污染物为目标的水质净化过程,发展到对低剂量持久性有毒有害污染物深度处理工艺的运用;  相似文献   

11.
超滤处理工艺对颗粒物、细菌等处理效果显著,其组合工艺可实现对微污染水源水及含消毒副产物水体的深度处理效果;纳滤处理工艺对低分子有机物去除、饮用水水质软化等方面有很好的效果,其在饮用水净化方面也具有一定的优势;通过膜前预处理技术和膜改性,提高膜的亲水性能,可有效缓解膜污染,强化有机物的去除。  相似文献   

12.
铝电解含氟烟气的治理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含氟污染物的产生与危害的分析,重点从生产工艺角度探讨了铝电解过程中含氟污染物排放量的影响因素和控制措施。从烟气干法净化工艺角度探讨了提高烟气净化效率和降低含氟污染物排放量的措施,以达到治理污染的目的,实现“资源—产品—废物—再生资源”的循环经济目标。  相似文献   

13.
大面积水域的水质净化问题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特别是湖泊、水库库湾、景观水体等相对封闭水域水体流动性和交换能力差,污染物质难以扩散、降解和净化,一旦遭受污染,极难自净恢复.由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承担完成的国家科研院所技术开发研究专项资金项目"封闭水域大型移动式水质净化系统开发与应用",针对湖泊水库等相对封闭水域污染物类型,研制出移动式水质净化系统,系统上搭载"吸附单元""微孔曝气单元"和"微电流电解单元"等水处理单元,根据不同污染水体,将不同单元进行优化组合,有针对性地进行污染治理,通过移动式水质净化系统在水体表面的移动,使水处理单元与污染水域直接接触,进而实现对污染水体的原位处理,同时,该移动式水质净化系统处理过程可自动控制.  相似文献   

14.
针对传统的水质分析过程往往采用化学方法,容易造成二次污染。提出一种新的利用生物发光菌对河水化工污染等级进行测试的方法。通过分析发光菌的发光原理,利用有毒化学物质诱导细菌发光反应以及有毒物质抑制发光酶促反应的光减弱原理,对化学元素反映出不同的光强度特征进行采集,构建了发光细菌在化学污染环境下的可测量生长曲线。最后通过发光细菌毒性试验,建立发光细菌在一些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毒性作用下的发光强度的变化曲线,测定和判断水质受污染的等级。该方法的实验结果表现出较强的有效性和适应性,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在对图像进行压缩的过程中,容易出现信息丢失的情况,导致传统图像压缩算法由于相关性低的图像也可参与等权计算,使得图像产生偏差及失真,无法有效实现图像压缩,提出一种基于干涉图加权叠加的图像压缩算法,给出高相关点的平均形变相位变化速率,依据误差传播定律,求出全部干涉图叠加后高相关点受到的大气延迟干扰,对每个图像对应的相关系数进行计算,依据模型采集高相关目标点,干涉图被叠加后,给出高相关点大气延迟对线性形变速率的干扰,通过移位操作获取样本的Exp-Golomb级数,完成编码获取数据的非负映射操作,利用上一个样本的Exp-Golomb编码级数对当前样本值级数进行估测,通过计算原始干涉图数据和压缩后的干涉图数据的压缩比与峰值信噪比,对压缩效果进行度量。通过光谱相对均方误差RQE对压缩前后的原始光谱和复原光谱进行度量。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具有很高的精度。  相似文献   

16.
《科技风》2015,(15)
污染的湿地系统可以通过湿地植物自身作用来净化被污染的水和土壤,从而达到湿地的生态恢复。这种依靠植物来修复湿地的作用就是植物修复。植物修复是利用植物及共存微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对环境污染物进行清除、分解、吸收或吸附,使污染环境得以恢复的科学与技术。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是指通过植物对重金属进行吸收、挥发或稳定,降低重金属毒性。根据植物在湿地环境下对重金属的一些特殊作用。本文从植物对重金属的富集作用的角度出发求算植物对铜元素的富集系数,筛选出对铜富集作用较好的植物,为以后的植物修复研究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卢桂芳 《中国科技纵横》2010,(21):249-249,245
本文介绍了发光菌的发光机理和毒性测试的发展历史,并采用淡水发光菌的生物发光技术在污染物的毒性研究测试方面的应用及其特点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科技风》2017,(1)
本文对多光谱获取的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在合适环境中对色卡进行拍摄得到多光谱图像,同时用分光光度计测量色卡上每个色样的光谱反射率,并对校正后的图像提取RGB三通道的光谱信息,最后利用光谱反射率重建算法,对图像进行光谱反射率重建。实验结果表明,伪逆法的光谱误差比维纳估计法小。  相似文献   

19.
海岸带及海洋环境中的微塑料污染已经成为全球环境问题。我国已对一些典型河口、海湾、海岛周边海域及潮滩开展了微塑料污染的初步调查,积累了一些基础数据。但目前从基础理论、方法学及评估与控制技术等方面都远未达到环境监管的要求。因此,需要从建立和完善微塑料调查、监测与评估的方法学体系,厘清我国海洋微塑料的排放格局与污染分布规律,建立微塑料及其附着污染物的毒理学评价指标体系与参数库,形成海洋及海岸环境微塑料污染控制与管理技术体系等角度开展全面系统研究,解决现有的技术难点和关键科学问题,为我国海岸及海洋环境微塑料污染的监管与安全保障提供科学支撑。  相似文献   

20.
从技术现状与问题、技术获取方式、社会网络与技术获取的关系等三个方面,对浙江省小微企业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浙江小微企业目前的技术水平不高,研发投入不足;与大中型企业相比,小微企业的技术获取以外部获取为主,并且存在比较严重的偷技术问题;亲友网络、公共网络、专家网络和市场网络等不同类型的社会网络对小微企业技术获取的影响存在差异,其中市场网络的影响最为显著。因此,小微企业一方面应逐步从外部技术模仿和技术引进转变为内部技术吸收和技术开发,另一方面应形成技术创新网络以实现协同创新和技术升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