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 《科教文汇》2012,(2):F0004-F0004
雅可比·亨利克·范特霍夫(1852—1911),荷兰化学家。因发现溶液中的化学动力学法则和渗透压规律,1901被授予首届诺贝尔化学奖。  相似文献   

2.
从10月7日起,2013年诺贝尔奖自然科学类奖项陆续揭晓。在最先公布的生理学或医学奖中,美国科学家詹姆斯·罗思曼和兰迪·谢克曼、德国科学家托马斯·祖德霍夫,因发现细胞内运输系统的奥秘共享奖项。8日,比利时理论物理学家弗朗索瓦·恩格勒和英国理论物理学家彼得·希格斯因希格斯玻色子的理论预言获得物理学奖。一天后,美籍化学家马丁·卡普拉斯、迈克尔·莱维特和阿里耶·瓦谢勒因给复杂化学体系设计了多尺度模型而分享化学奖。  相似文献   

3.
我国著名化学家傅鹰说过这样一句话:“化学可以给人以知识,化学史可以给人以智慧。”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既要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又要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要达到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和谐统一,化学教学与化学史的结合,已经成为化学教育发展的一种趋向,应当引起我们教师乃至整个化学界的重视,让化学史走进化学课堂,利用化学家们在化学发现和发明过程中所体现的科学态度、高尚情怀,以及他们的追求真理的精神境界来教育学生,会对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结果、思想品质乃至他的整个人生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一、利用化学史来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相似文献   

4.
吴鸿雁 《今日科苑》2007,(12):193-193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实验贯穿于化学教学的始终,化学家戴安邦曾说过:“化学实验是学生学习化学的最佳场所。”并且实验有着生动、有趣、直观等特点,因此,加强实验教学,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而且对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均有很大的帮助。所以通过化学实验教学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途径。那么如何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实施  相似文献   

5.
斯德哥尔摩时间10月7日11时30分,瑞典卡罗琳医学院宣布,将201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美国耶鲁大学教授詹姆斯一E·罗斯曼、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兰迪-w·谢克曼和德国生物化学家托马斯-c·苏德霍夫,因为他们发现了细胞内囊泡运输调控机制,也即发现了细胞内主要运输系统的机理。  相似文献   

6.
中国近代化学留学生与院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院士制度已有半个多世纪 ,而占据化学家院士群体主导地位的是中国近代留学归国化学家。他们直接影响了中国化学的百年发展 ,在中国化学体制化进程中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化学课程中蕴含着大量的人文因素。文中主要讨论了五个方面:化学概念规律的建立体现着化学家对真善美的追求、化学的发展促进了哲学的发展、化学家自身常常就是充满人文精神的典范、化学实验蕴含着科学的研究方法、化学的成就及应用对人类精神世界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1814年)约瑟夫·冯·弗劳恩霍夫(1787~1826年)牛顿曾用三棱镜把光线分解成组成光线的色光。但是,制造玻璃和透镜的巴伐利亚人约瑟夫·冯·弗劳恩霍夫却量化了黑暗、狭窄的光谱线,使化学和天文学发生了彻底的变革。  相似文献   

9.
化学是建立在原子分子学说上的一种实验科学。研究分子的行为和分子间的反应,对分子的认识和改造是化学科学的首要任务。在上世纪初,化学家从分析物质开始,定出物质组分,以求出所含的原子种类、数目和化学武。后来有机化学出现了同分异构体,化学家才知道分子的结构对认识分子的重要性。一百多年来发现了百万多个有机化合物。另一方面,化学家从研究分子的化学性质出发应用各种物理方法去改变分子形成了新的物理化学学科,也得出许多经验性的法则。但总的说来化学仍然是一种实验的科学。他缺少一个完整的理论,他不能说明为什么原子能结合成为分子,和化学键的成因。他的规律是经验性的。  相似文献   

10.
一、利用化学史进行优良品质的教育聪明在于积累,天才出自勤奋。英国化学家原子论的创史人道尔顿,以“午夜方眠,黎明即起”作为治学的座右铭,自学成才。瑞典化学家舍勒原来是一个药店的学徒工,由于他顽强的学习精神,刻苦钻研,结果发现了许多气体并合成了许多有机物。求真理,顽强不屈。如氟单质的制取,从1813年英国化学家戴维开始对氟进行研究到1886年由法国科学家莫瓦桑制得单质氟,其间有不少科学家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很多人中毒,有的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然而科学家们还是前仆后继,毫不退缩。严肃认真,敢于创新。法国化学家拉瓦锡把天平作…  相似文献   

11.
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重点强调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倡开展以探究式学习为核心的多样化学习,并作为内容写进了课程标准。要达到以上的目标,应树立教育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为学生发展服务的理念,创建适应学生充分发展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著名化学家戴安邦先生曾经说过“:只重视传授知识和技术的教学是片面的化学教学,全面的化学教育要求化学教学既要传授化学知识与技术,更应训练科学方法与思维,还应该培养科学精神和品德。”戴安邦先生的这段话也正体现了当今新课程改革要求下新的教学理念。如何把我们的这些新理念贯穿到我们平时的…  相似文献   

12.
美国化学家预测,在未来四分之一个世纪内,化学这门科学将会有重大的进展,将导致人类生活的莫大改善。专家预期,生物学将是受到化学重大冲击的一个领域,其中包括生命的创造。美国国家科学委员会主席、斯坦福大学化学教授扎列说:“化学家在下个世纪的最大挑战之一将是...  相似文献   

13.
础德 《百科知识》2004,(7):46-47
瑞典化学家贝采利乌斯一生在化学研究领域里取得了一系列重大发现,推动了化学的发展,被人们称为19世纪前半叶世界最伟大的化学家。贝采利乌斯最早采用字母作为化学  相似文献   

14.
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名誉所长王应睐教授是我国著名生物化学家,几十年来,他为在中国大地上构建生命化学的大厦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5.
《中国科学基金》1993,7(4):301-301
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资助,中国化学学会主办的“国际纯粹化学与应用化学联合会第34届学术大会”1993年8月15日—21日在北京召开。来自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000多位中外化学家云集北京,就“化学——21世纪的中心科学”这一主题,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和讨论。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李远哲、恩斯特和国际纯粹化学与应用化学联合会当选主席斯达伯等众多世界著名化学家出席了这次世界性学术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书记处书记温家宝出席开幕式,对本届学术大会在北京隆重召开表示祝贺,并向各国科学家表示热烈欢迎。  相似文献   

16.
王琎是我国著名的化学家,在化学史研究和科学教育方面作出了很多贡献。他在少年时期学习的是中国传统的经史子集,为参加科举考试做准备,后来又去美国理海大学学习化学工程。通过他在留学期间写下的一些古体诗以及其他一些相关材料,我们在加深对他留学期间经历的认识的基础上,还可以看出他力图沟通中西文明的努力。  相似文献   

17.
正2019年是化学元素周期表诞生150周年,也是世界最权威的化学学术组织——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成立100周年。为庆祝联合国"国际化学元素周期表年",传播元素及化学知识,展示当代青年化学家风貌,中国化学会面向会员遴选了118名青年化学家,为118个元素做代言,西安交通大学化学工程与技  相似文献   

18.
吉林大学在历史上就是我国的化学科学教育和科研重要的基地之一,不少国内外知名的化学家都曾在这里学习或工作过,有着良好的科研环境和传统,今天这里活跃着一支年富力强的青年科研群体,他们的平均年龄不过35岁,然而却承担着一个国家重点实验室的骨干工作。他们在无机合成与制备化学领域中实现了一个又一个重大突破,取得了许多骄人的成就,这就是以冯守华教授为学术带头人的“无机合成与制备化学”创新研究群体。  相似文献   

19.
中国近代科学体制化的系统性学术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国近代化学有百年的历史,而体制化的历史不过50年。中国近代化学体制化始于欧美留学生在海外创建化学社团,中国最重要的化学社团——中国化学会是由清一色的近代留学生创办的,这是中国近代化学共同体形成的重要标志。留学生开创了中国近代高等化学教育的局面,建立了中国近代高等化学教育体系。中国近代化学留学生创建了中国近代化学研究体制,它意味着近代中国社会对化学家共同体及其活动和价值的正式承认。在中国近代化学体制化进程中,中国近代留学生取得了一批标志性的科研成就,在高水平的国际学术刊物,包括《自然》、《科学》、《美国化学会会志》等上面发表了一批具有世界水平的学术论文。化学学科院士是中国近代以来化学家社会角色的最高体现,而中国近代留学生是20世纪中国化学学科院士群体的中坚,为中国化学体制化的各个方面做出了不朽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伯纳黛特·邦索德-樊尚与伊莎贝尔·司汤热的化学史图景以学科认同与变迁为主线,透过科学知识的社会建构之视角,叙述了化学不断探寻自身身份的历程。本文从化学的智识形态、化学师的职业化、化学家的和化学学科命运四个方面入手,分析并解读了这种独特视野下的化学史图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