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科学美——科学中美的哲学和科学中的艺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爱因斯坦曾说:“在那不再是个人企求和欲望主宰的地方.在那自由的人们惊奇的目光探索和注视的地方,人们进入了艺术和科学的王国。如果通过逻辑语言来描绘我们对事物的观察和体验,这就是科学:如果用有意识的思维难以理解而通过直觉感受来表达我们的观察和体验,这就是艺术。二者共同之处就是摒弃专断.超越自我的献身精神。”包括爱因斯坦在内的一些科学者都曾思考、探索科学与艺术的关系,从科学美中享受科研的乐趣。一、科学美的概念科学研究是探索自然、社会和人本身的奥秘,发现新现象揭露和认识新规律,积  相似文献   

2.
数字艺术作为信息时代科技发展的产物,已经越来越广泛地运用于艺术设计领域内,艺术与科学之间的界限也越来越模糊。我们在不否认数字艺术科学性的同时更不能否认其独具的美学特征。而在数字艺术设计中,分形艺术更是打破了传统艺术创作的流程与方法,研究其美学意义十分有价值。本文在梳理分形艺术发展的同时,尝试用多学科的角度去挖掘分形作品带给人的美学享受,并探讨其实际价值。其次,对于分型的常用软件以及常见作品的形式做了说明。最后,从美学角度分析了分形作品的美学属性,并尝试做出总结。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我国越来越需要在科技领域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而掌握尖端的科学知识和技术,就必须从基础抓起。数学,是一切科学的语言。学好数学是掌握科学技术的关键。学好数学不等于会做复杂的数学题,而是对数学方法、数学思想的掌握。在初中阶段,学生对数学的了解不多,更应该注重数学思想的培养,为将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本文从教师角度出发,探讨教学方法在数学课堂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徐桂楠 《科教文汇》2014,(13):132-133
数字艺术作为信息时代科技发展的产物,已经越来越广泛地运用于艺术设计领域内,艺术与科学之间的界限也越来越模糊。我们在不否认数字艺术科学性的同时更不能否认其独具的美学特征。而在数字艺术设计中,分形艺术更是打破了传统艺术创作的流程与方法,研究其美学意义十分有价值。本文在梳理分形艺术发展的同时,尝试用多学科的角度去挖掘分形作品带给人的美学享受,并探讨其实际价值。其次,对于分型的常用软件以及常见作品的形式做了说明。最后,从美学角度分析了分形作品的美学属性,并尝试做出总结。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对自然现象认识的角度出发,分析了科学与艺术的差别;并从对历史、内容、目的等多方面的分析基础上提出科学美学是沟通科学与艺术的桥梁。  相似文献   

6.
<正>本文主要从健康生命和生活的角度出发对"体育、艺术2+1"项目进行诠释,并对西安泾河中心学校中"体育、艺术"项目的推进及开展情况进行跟踪研究。1前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闲暇时间越来越多,人们越来越重视生命质量和  相似文献   

7.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是经济学中的一个基本规律,不仅适用于人的消费行为,也适用于人们的其他行为,语言学习也不例外。语言学习到了一定阶段后,学习者普遍面临水平停滞甚至退步的现象,称为语言石化现象。语言学研究者从语言学的角度,研究并解释这一现象。从经济学的边际效用理论视角出发,也可以就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进行论证与解释,并可以就解决语言学习中的边际效用递减提出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8.
整体观与科学逻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整体观为基础讨论科学逻辑的模式及整体观与逻辑模式的相互关系与融汇。强调了逻辑对于科学的重要性以及当前人天体系成为科学对象的背景,科学思维向整体观复归的趋势;讨论了基于自然语言的符号逻辑,基于数学语言的数理逻辑,以及基于图象语言的象理逻辑的不同特征及相互关系等,并分析指出直观认知对于逻辑推理的需要;讨论了基于元极图模型的象理逻辑,认为其逻辑推理功能包括无极之生,太极之运,皇极之化,以及皇极之中皇极  相似文献   

9.
培养语言语感对于掌握一门语言而言是非常重要的。通过不断增强语言感受能力从而快速准确提高对语言的理解和运用,有助于学习者学习能力的培养。由于语感属于思维性感性产物,从其无形发散无律类的逻辑特点出发,将ARCS模型结合语感图式,并从学习者角度去采集学习因子,从而形成思维语感产品,从而提高学习语感能力。  相似文献   

10.
陶晓艳 《科教文汇》2010,(13):122-122,142
培养语言语感对于掌握一门语言而言是非常重要的。通过不断增强语言感受能力从而快速准确提高对语言的理解和运用,有助于学习者学习能力的培养。由于语感属于思维性感性产物,从其无形发散无律类的逻辑特点出发,将ARCS模型结合语感图式,并从学习者角度去采集学习因子,从而形成思维语感产品,从而提高学习语感能力。  相似文献   

11.
科学与艺术     
<正>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科学与艺术的交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并已成为当今世界科学文化发展的特征之一。为进一步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将我国科学家宝贵的思想财富通过中国传统书法艺术形式传承给广大青年学子,《科学中国人》联合西泠印社出版社于2016年8月隆重推出"‘科学与艺术’——中国  相似文献   

12.
数学教育教什么?教的是如何来打开科学大门的方法;教的是一种思维模式;教的是一种是科学语言;甚至教的是一门人文艺术和理性精神。数学给予人们的不只是知识,更重要的是一种能力,一种工具。  相似文献   

13.
杨学鹏 《内江科技》2006,27(4):39-39,15
概念图作为一种教学策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眯,文章从哲学教学和学习的角度,探讨概念图的应用价值问题:概念图是帮助学生学习哲学的有效工具;概念图可以简洁明了地向学生展现哲学原理、观点的逻辑论证过程;概念图是整合知识,提升记忆效率的手段;慨念图可以直观地区分相近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相似文献   

14.
王娟 《内江科技》2010,31(3):39-39,32
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教育模式在人才培养上已不能满足对高层次人才的要求,对高等教育中体现科学与艺术的融合开始引起素质教育研究人员新的重视:其中,音乐艺术作为艺术门类中极具概括性和凝练性的一种,由于它与科学存在着很多微妙的相似之处,近些年来在科教领域中尤其得到人们的重视。人们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忽视艺术素养的培养会造成的科学人才培养模式中的众多缺陷.而艺术教育尤其是音乐教育在科学人才及科学创造能力的培养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认知科学对科学哲学的影响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认知科学是一门包括认知心理学、人工智能、哲学、语言学、人类学和认知神经科学的新兴交叉学科。它的诞生与发展对当代科学哲学产生了深远影响。第一,从认知心理学角度研究科学理论的形成成为当代科学哲学的一种新趋势。认知心理学家普遍反对逻辑实证主义和行为主义的反心理主义的做法,强调研究人的心理过程,把认知过程看作是一种能够用符号表征外部环境事件和自身的一系列信息加工过程。知识的表征、问题解决与推理、模式识别、记忆学习、语言问题等不仅是心理学的重要研究课题,也应该是科学哲学研究的问题。认知心理学研究的知识、概念、…  相似文献   

16.
申元村 《资源科学》1987,9(1):27-37
土地作为人类生产、生活最重要的不可缺少的资源,正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重视。当前正在全国开展的土地评价工作,正是人们关心土地合理利用的具体表现。不少土地科学工作者,曾经从不同角度去研究土地评价工作,积累了不少经验,本文则试图从土地类型研究入手(以北京市丰台区为例),去寻求土地资源评价方法问题。  相似文献   

17.
科学文本研究的神话范式及其转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彦雨  池田 《科学学研究》2009,27(3):328-333
 传统的科学文本分析范式是内容无涉的神话式研究模式,它在科学文本与科学实践之间作了“真实反映论”的处理。而SSK学者则打开了科学文本的黑箱,从认知的角度来解构传统的科学文本神话观,试图打破传统科学文本观在文本与真实世界之间所标注的反映论逻辑。文章认为这种转向既与科学哲学界语言学、修辞学、解释学转向相一致,同时也打开了SSK进行自我反思的通途,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就实践意义来讲,它提醒人们进行科学文本关注,为科学失范的预防提供认识论依据,同时也启示了一种基于传统宏观分析与SSK微观研究互补的新的方法论。  相似文献   

18.
珠宝玉石鉴赏在中国的历史悠久,但由于过去科学技术的限制,侧重点在赏。随着近代科学的进步,人们对微观世界的认识越来越深刻,因而从矿物方向对珠宝玉石的分类越来越准确,珠宝玉石鉴定技术越来越先进,鉴与赏并重,理性知识与感性认识协调发展,使珠宝玉石鉴赏更加全面科学。本文从珠宝玉石自然价值、艺术价值、历史价值、市场价值方面,将珠宝玉石的鉴赏系统化。  相似文献   

19.
语言与社会和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重点探讨如何通过文化传播促进语言学习,激发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语言的结构进而到语言的运用,从纯语言形式进而到实际情景中文化知识的博引,旨在改变外语教学中只重视语言技能的培养与训练,不重视文化背景知识渗透的不良倾向,从而使外语教学更科学高效地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20.
信息技术作为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工具课程,越来越多地被人们应用于辅助各门学科的学习。如何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小学科学教学。笔者从事多年小学电教工作及信息技术和科学教学工作,积极探索将信息技术运用于科学教学的方法,构建数字化课堂,提高了教学效率,促进了学生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