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基于视频的运动车辆检测及车型识别系统是智能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论述了在固定摄像头拍摄的车辆图像序列中检测出运动车辆,使用了目前最常用也最有效的运动目标检测方法和背景差分算法,其中前景提取是背景差分算法的关键。实验表明:此方案可行。  相似文献   

2.
车辆自动识别分类技术是智能运输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特定地点和时间的车辆进行识别和分类,并以之作为交通管理、收费、调度、统计的依据.要实现我国公路收费自动化、管理规范科学化,车型自动识别方法的研究势在必行.本文研究基于车型图像代数特征的车型识别方法.该方法首先利用背景差分法从背景图像中提取出运动车辆,并对车型图像进行预处理,然后采用特征并行融合的方法即用PCA方法,最后通过支持向量机分类器进行车型识别.  相似文献   

3.
蔡勇智 《科技通报》2012,28(10):128-130
针对当前车辆识别算法,由于传统的特征提取车牌识别方法,直接通过图像的灰度特征进行车牌识别,当外界光线不足时,图像灰度特征不明显而不能准确识别相似字符,造成车牌误识别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的神经网络算法的车牌识别系统.通过建立汉字网络、字母数字网络找出相似字符之间的差异进行识别,实验表明,这种识别算法实现简单,识别准确率高.  相似文献   

4.
当前物流区的车辆依据感应线圈的车型识别方法会受到光影、振动等外部因素的干扰,不能进行准确的识别,主要因为当前的技术都是以信噪比为基础,以过滤的思想去除干扰,效果不佳。提出了一种基于隔离思想的车型识别方法,采用RFID技术获取进入物流园区的车型信号后,应对车型信号进行隔离分类,这种隔离与传统的分类不同,是一种无监督分类过程,依据信号幅度的排列情况分析车型信号的波峰最大值,对获取的不同车型信号曲线的波峰极大值进行隔离,完成判断。实验结果说明该种方法的识别时间以及识别率优于传统方法,在不同的光影干扰环境下具有较强的车型识别性能。  相似文献   

5.
在智能交通系统中,车辆信息的获取对车辆自动监控和全自动收费系统的建立起着关键的作用。因此,车辆图像检测技术的研究对提高公路交通的自动化程度,促进智能交通系统的发展有重大的实际意义。主要讨论如何通过背景建模的方法提取车辆轮廓信息来达到车型识别的目的,并指出了下一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6.
RFID射频识别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由于其抗干扰能力强、速度快和传输距离远等优点,广泛应用在无线通信领域。本文基于RFID技术设计车辆识别系统,实现对过往车辆的信息采集和自动识别。  相似文献   

7.
由于各种生物特征的识别方式都有其一定的适用范围和要求,单一的生物特征识别系统在实际应用中显现出各自的局限性,如有些人的指纹无法提取特征,患白内障的人虹膜会发生变化等等。随着对社会安全和身份鉴别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要求的日益提高,多模态识别系统(按照某种融合方案而形成的一种多特征识别系统)将是生物识别技术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由于各种生物特征的识别方式都有其一定的适用范围和要求,单一的生物特征识别系统在实际应用中显现出各自的局限性,如有些人的指纹无法提取特征,患白内障的人虹膜会发生变化等等。随着对社会安全和身份鉴别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要求的日益提高,多模态识别系统(按照某种融合方案而形成的一种多特征识别系统)将是生物识别技术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科技风》2020,(15)
本设计针对无人驾驶中目标识别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车辆识别系统。该系统一共包括三大模块,分别是图像采集模块、图像预处理模块和图像识别模块。其中图像采集模块以两百万像素的工业摄像头为核心对图像进行采集。图像预处理模块包括图像增强、图像去噪、模糊图像复原。图像识别模块以深度学习为核心对车辆进行识别。通过相关算法对质量下降的图片进行有效处理提高图片质量,本文构建的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模型可以对图像中的车辆进行有效识别,具有一定的实际价值。  相似文献   

10.
为了适应强噪声环境下的语音识别,进行了基于美尔倒谱系数特征及隐马尔可夫模型的识别算法研究,主要对提取语音信号的线性预测系数、端点检测、语音特征参数提取、语音算法识别流程等进行了初步研究,并进行了说话人识别系统的仿真验证。  相似文献   

11.
说话人识别技术是根据待识别人的语音与预先提取的说话人语音特征是否相匹配来鉴别说话人身份的一种生物认证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采用矢量量化(VQ)方法,可以在信息量损失较小的情况下更好地压缩数据量,从而增高说话人识别系统的识别率。研究了VQ在说话人识别中的应用,提出并设计了一个基于VQ的说话人识别系统,当用于训练的数据量较小时,可以得到比较稳定的识别性能。  相似文献   

12.
《科技风》2015,(20)
现有交通监控系统中所应用的各种技术只能对交通的流量特征进行监控,无法对交通状况做出及时有效的判断,细分交通的不同状态。本文在运动目标检测和跟踪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智能视觉识别,全新的信息获取和处理技术与交通多状态识别系统。该交通监控系统利用监控图像帧差灰度变化区间,进一步研究目标的行为状态和方式。对更新图像背景,图像处理和计算机视觉具有较高的检测精度。  相似文献   

13.
对于手势识别的实时性准确性等特点,设计了一种基于FPGA的手势识别系统。硬件采用Spartan7 AX7050开发板和ov5640摄像头,软件使用Vivado和Modelsim进行开发设计及仿真。手势图像采集后经过肤色检测分割、图像滤波、手部定位,最后利用特征值识别检测,实现了图像从采集、存储到滤波、识别后显示的完整图像处理过程,经测试证明此系统有较高的识别速度和准确率,具有其独特的优势。  相似文献   

14.
智能手机动作识别系统设计中,设计线性反馈控制算法,提高手机对动作识别的灵敏度和准确度。传统的智能手机动作识别控制算法采用分层子维空间运动规划,提出一种加权最小范数广义逆RRT规划算法,提出一种改进的智能手机动作识别系统线性反馈控制算法,但存在对智能手机动作识别控制精度不高,控制延迟较大等问题。为此,提出一种改进的智能手机动作识别系统线性反馈控制算法,进行了智能手机的动作识别系统模型构建,构建智能手机动作识别系统的运动方程。然后采用线性控制策略,提高对智能手机动作识别的稳定性和精确性,构建智能手机动作识别的闭环系统,求得动作控制矩阵两边相应的元素,构成时变时滞函数,得到改进的线性反馈控制输出。在算法设计的基础上,进行软件编译,在应用层运行Android的应用程序,由此实现了对智能手机的动作识别控制。仿真结果表明,设计的智能手机动作识别系统具有较好的控制精度,抗干扰能力较强,稳定性好,控制精度较高,能准确跟踪动作变化情况,避免了迟延控制和差错控制。  相似文献   

15.
<正>point利用人的多种行为特征和(或)生理特征进行身份识别的方法就是多生物特征融合识别技术。多生物特征融合识别利用多生物特征信息,结合数据融合技术,可以进一步提高生物特征识别系统的准确率,减少单生物特征识别带来的问题。本文介绍了多生物特征融合识别的融合层次和融合方式,以及一个多生物特征融合识别系统结构流程案例。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介绍了特征识别技术运用于交通管理获得信息的原理,说明了车辆信息识别系统的组成结构,详细阐述了该系统中视频图像中的车辆鉴测、跟踪和分类的详细设计及方法。本文论述了在利用摄像头监测多车道车流量的情况下,如何运用运动分割与模型匹配的方法进行车流信息的统计。为了减小视频像素的计算量,本文还提出了区域特征跟踪法。  相似文献   

17.
传统的计算机识别系统采用普通特征提取的方法,对常规计算机攻击具有较好的拦截性能,但对于高级攻击,拦截性能很差。提出一种基于镜像随机分离的计算机攻击识别技术,首先对访问计算机系统的所有数据进行训练,依据模型分别结果,建立相应的攻击库,同时对攻击的变种进行识别和拦截,由于镜像随机分离具有很好的模糊识别性能,所以对于各种计算机攻击具有很好的拦截性能。采用多种不同的攻击进行测试实验,结果显示,基于镜像随机分离的计算机攻击识别系统能很好的识别多种不同的攻击,可以被广泛应用到识别系统中。  相似文献   

18.
智能交通视频监控在日常交通管理中具有极其重要作用。本文通过挖掘视频监控的潜力,利用实时监控图像来实现车型的自动识别,旨在提高视频监控的应用能力。通过采用视频图像特征提取的算法,获取具有明显区分和表征车辆的特征,实现自动识别常见大中小型车辆车型。  相似文献   

19.
杨涛 《中国科技信息》2006,(4):84-84,55
在数字化小区的发展中,智能车辆管理系统是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详细介绍了车牌识别系统的图像采集、车牌识别以及数据库管理等几部分的设计要求和方法实现。该系统可用于小区、停车场等场所,具有识别速度快,准确率高,成本低等特点。尤其对于开放式园区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安防作用。  相似文献   

20.
针对光纤传感网络中存在的异常信号干扰问题,提出一种用于光纤传感网络中多路异常信号识别和检测的系统设计,详尽阐述了多路异常信号识别系统的硬件构造和软件算法实现流程。系统硬件部分由信号采集、数据处理、上位机显示等模块构成;利用数字信号处理器来监控多路异常信号,并对采集到的光纤传感网络信号进行放大、滤波及格式转换;依据信号的传输特征,对系统内噪声进行预处理、分离信号源,实现对网络中多路异常信号的准确识别。仿真实验数据证明,提出的识别系统设计可靠性高、误差率低,能够完成网络随机波动情况下多路异常信号准确、高效的识别和检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