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利用最新的贸易增加值分解方法和WIOTs数据,对2000—2014年中美双边贸易进行了完全分解与失衡分析。研究表明:①中美双边贸易中国内增加值份额均呈下降趋势,而中国国内增加值份额明显低于同期美国,表明中美参与全球价值链程度虽在提升,但中国出口获益能力却较低;②中国出口中以最终品出口的国内增加值份额高于美国,而以中间品出口的国内增加值份额却低于美国,表明中国出口主要用于最终需求,而美国出口主要用于中间投入;③中国出口中返回增加值份额低于同期美国,说明中国从事的主要是全球价值链中相对下游环节,而美国从事的主要是全球价值链中相对上游环节;④中美双边贸易中纯重复计算部分份额均呈上升态势,表明中美参与全球价值链环节均在不断增多,其价值链变得越来越长;⑤贸易增加值统计大大缩减了中美双边贸易失衡水平,但中间品贸易失衡的缩减程度要明显高于最终品贸易;⑥中美制造业中间品和最终品贸易均表现为顺差状态,而农业、服务业中间品和最终品贸易却表现为逆差状态。  相似文献   

2.
中俄天然气合作对两国天然气贸易安全具有重要影响。已有研究对于天然气贸易安全评价以定性分析为主,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采用定量方法评价天然气贸易安全。本文基于HHI指数(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构建了天然气进口和出口安全评价体系,科学评估了在不同因素影响下中俄天然气贸易安全格局与态势。研究表明:中国天然气进口多元化程度逐渐提升,从俄罗斯进口天然气比例呈上升趋势在均衡中国天然气进口来源、降低中国天然气进口风险总体具有积极作用;俄罗斯逐渐增加的天然气出口潜力对于提升中国进口安全产生正向作用;价格因素对中国天然气贸易安全影响显著;俄罗斯出口中国的天然气占俄罗斯天然气出口总量的比例提升在一定程度上对俄罗斯天然气出口安全产生积极影响;中国不断增加的天然气进口潜力带来的正效应相对抵消了俄罗斯主要天然气出口国天然气需求下降带来的负效应;近年来天然气价格下跌,对俄罗斯天然气出口安全产生明显负效应;未来几年,中俄天然气贸易量的急剧增加将使中国天然气进口集聚程度提升,应防范天然气进口风险上升。  相似文献   

3.
本文基于全球价值链参与度、长度和地位指数,运用投入产出及贸易统计数据,对选取国家制造业及其细分行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变化趋势和特征进行对比分析,并运用空间计量方法分析制造业及其细分行业全球价值链地位指数的空间分布及特征。研究结果表明:2000—2014年中国货物出口国内增加值比重逐年增加,国外增加值比重逐年减少,且受金融危机影响明显;观测期内,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和参与度指数较低,长度指数较高,且存在明显的行业异质性;2014年制造业存在较为明显的正向空间自相关关系和较强的空间依赖性,且细分行业存在空间分异现象。  相似文献   

4.
<正> 美国1995—1996年间的国际公司的利润比往年增加了30%,在1996年又上升了9.3%,达935万美元,预计1997年还会再上升8%。例如:美国1996年对拉丁美洲国家(除墨西哥)的贸易利润上升了14.2%,对巴西的贸易利润上升最快,为17.1%,对北美贸易自由区的贸易利润在1995年有大幅度上升,于1996年又上升51%,但对墨西哥和加拿大两个国家的贸易利润总和才增加2%。尽管美元对日元升值很快,现达1美元兑换126日元,但1996年美国对日贸易利润仍上升了16.4%。在欧洲市场上,对英国的贸易利润为最高,过去两年中,每年都上升了  相似文献   

5.
对2002—2010年中国创意产品贸易出口技术复杂度进行定量计算,分析了中国当前创意产品贸易出口的发展趋势及特点.分析认为,中国创意产品贸易出口技术复杂度呈现上升趋势,但与样本国家的平均水平相比,相对出口技术复杂度持续下降.这与中国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技术密集型产品缺乏竞争力的出口结构有关.中国应高度重视创意产品贸易的发展,增加科研投入,挖掘中国传统文化,实现各种文化因素的融合,以提升中国创意产品贸易的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6.
基于MRIO模型测算了1995 ~ 2009年中美贸易内涵能源总量、消费结构和部门分布.结果显示,中美净出口内涵能源增长非常迅速,除新能源外,其他五类内涵能源均属净出口,表明中美出口已成为中国大量能源消耗的主要原因之一.中美贸易内涵能源结构差异较大,中国流向美国的出口内涵能源主要集中在煤、电力与热力、石油产品,而中国进口美国内涵能源依次为石油产品、天然气、电力与热力、煤.中美相同部门能源强度不同,中国只有少数部门的能源强度低于美国,因此中国进出口美国的内涵能源部门结构也完全不同.  相似文献   

7.
以中日茶叶贸易为研究对象,分析日本对茶叶实施技术贸易壁垒对中国茶叶出口的影响,认为日本频繁提高茶叶进口标准,对茶叶实施技术贸易壁垒致使我国对日茶叶出口数量和金额上有着明显的下降以及茶叶出口价格上涨,也使得我国茶叶在日本茶叶进口比重中有所下降,可以通过认真实施茶叶农残留标准体系、提高中国茶叶的深加工能力、提高茶叶附加值,构建茶叶产业科技创新体系等措施来推动中国对包括日本在内的国家茶叶出口。  相似文献   

8.
许可 《预测》2012,31(3):8-12
本文利用AR-GARCH模型,协整检验和误差修正模型,对海关总暑提供的2001年1月互2010年6月中国对东盟、日本、美国、欧盟、韩国、中国香港六个主要贸易伙伴的月度进出口数据进行实证研究.从人民币实际汇率变化,汇率波动率对我国和各贸易伙伴进出口贸易的长期和短期影响进行分析,比较了汇率因素对各个贸易伙伴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长期看来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和多数贸易伙伴的出口显著负相关,没有与其正相关的贸易数据;其波动率可能有多种长期效果.短期看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对与欧盟,东盟,香港出口有反向冲击作用,对韩国进口有正向冲击作用,其波动率对部分贸易伙伴的进出口贸易存在正向冲击.  相似文献   

9.
中日贸易对碳排放转移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吴献金  李妍芳 《资源科学》2012,34(2):301-308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中日贸易的不断发展,中国目前的碳排放量较十年前增长了两倍多,然而日本的碳排放量基本处于稳定状态,中日两国是否由于贸易产生了碳排放转移现象逐渐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本文利用投入产出法分别分析了1995年、2000年和2005年中国和日本由于贸易引起的相应部门产生的碳排放转移量;利用LMDI法从规模效应、结构效应和强度效应这三个角度分析了其在一定时期内对中国和日本碳排放转移变化量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这三年中国由于出口到日本引起中国碳排放总量的增加值要大于日本碳排放总量的增加值,中日贸易存在着碳排放转移现象。规模效应对转移至中国和日本的碳排放量在三年的变化一直起正向作用,结构效应和技术效应对中国碳排放转移变化值都由负向作用变为正向作用,对日本则反之。最后,本文结合实证分析结果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随着全球化程度不断提高,国际分工和贸易模式发生显著变化,传统的贸易统计指标已不能真实反映国家之间的贸易联系。从中间品贸易的视角,构建贸易指数,分析中国对外贸易的技术构成及国际竞争力得出以下结论:中国高技术中间品出口的增长主要由进口推动;中国在中等技术、低技术中间品出口方面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在初级中间品和资源型中间品方面,进口贸易指数不断增长,对国际市场依赖程度较高。在降低中间品进口成本、提高研发投入、保障初级中间品和资源型中间品进口安全等方面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从高技术产品占对外贸易的比重、贸易竞争力指数、贸易方式、出口的企业类型分布以及高技术产业增加值的企业类型分布等角度,分析我国高技术产品的出口情况.认为我国高技术产品出口及其占世界份额的迅猛增长,实质是建立在外资绝对控制的、对国外高技术产品进口高度依赖的、加工贸易占主导地位基础之上的.我国高技术产品出口繁荣表象的背后,是我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不足和对发达国家严重的技术依赖.我国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亟待提升.  相似文献   

12.
《中国科技信息》2004,(6):14-15
国产面料一直被视作中国服装走向世界的瓶颈。目前这种情况已有所改观。前不久,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会长杜钰洲在全国纺织行业发展与改革工作会议上指出:中国染整工艺和技术正稳步提升,高档面料产品生产和出口比重不断上升。在2003年出口增长结构中,纺织品一般贸易出口增幅达34.31%,远远高于加工贸易出口10%的增幅;出口服装使用国产面料增多,使服装一般贸易比重达63.7%,比上一年提高了4.26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3.
国际铁矿石贸易空间互动过程及中国进口策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铁矿石进口量位居世界首位,研究铁矿石贸易在空间上的互动过程对中国铁矿石进口有参考价值。本文将国际铁矿石贸易的影响因素分为进口国因素、出口国因素以及阻力因素,分别构建进口国集聚、出口国集聚、进口国与出口国均集聚三种空间交互模型,并且将进口国因素分为需求因素和贸易因素对中国铁矿石进口进行预测。实证研究结果显示:①进口国的需求因素是影响铁矿石贸易的主要因素,产业结构、城镇化水平影响效应较大;②进口国的贸易因素对铁矿石贸易具有较强的影响;③出口国的资源储量是影响出口的重要因素,技术水平和贸易程度影响较小;④地理距离与铁矿石贸易存在着正U型关系,经济距离与铁矿石贸易存在着倒U型关系,但U型拐点过后距离与贸易之间的关系变弱;⑤铁矿石进口的峰值滞后于需求峰值2年左右,中国铁矿石进口峰值预计在2018年左右到达。最后,本文通过分析中国铁矿石进口市场结构对中国铁矿石未来进口提供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基于2005—2016年我国30个省及直辖市的面板数据,采用GMM,Ward面板聚类的方法,实证分析了外商直接投资、进出口贸易对我国能源效率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总体上外商直接投资的增加有助于提升我国能源效率,进出口贸易也能显著提升能源效率。研发投入的增加、人均GDP的上升都能够提高能源效率;但同时,以第二产业增加值占比衡量的产业结构对能源效率则存在显著负向影响,城市化的发展同样也会降低能源效率。聚类后发现,在高能源消费区,增加出口更能显著提升能源效率;在次高能源消费区,吸引外商直接投资以及减少出口能够显著提升能源效率;在中低能源消费区,增加外资和减少进口能够显著提升能源效率;在低能源消费区,减少出口能够显著提升该区域能源效率。  相似文献   

15.
基于WTO和OECD联合发布的附加值贸易数据,测算分析1995—2011年期间中国制造业整体及各部门的全球价值链地位和全球价值链参与度指数。结果显示:1995—2005年,中国制造业整体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V型变化,而2005—2011年呈现出倒L型的发展形态;与此同时,中国制造业GVC参与程度呈现逐步提高的趋势,但仍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中下游地位。中国制造产业内技术水平不同的各部门在不同的全球价值链驱动模式下呈现一种"错配"状态,即技术水平越高的制造业部门具有较高的全球参与度,但在全球价值链的分工地位很低;技术水平越低的制造业部门则呈现出较高的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和相对低的参与度。  相似文献   

16.
采用2002—2012年历年50个重要经济体间的航空航天产品双边贸易数据,运用社会网络分析对国际航空航天产品贸易格局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总体而言,贸易网络逐渐稠密,越来越多的经济体间建立起双向贸易关系。法国、美国、德国和加拿大是国际贸易网络的枢纽,但控制力在下降;以中国和巴西为代表的新兴国家贸易地位得到提升。2008年的经济危机对贸易网络尤其是发达国家产生一定冲击,不过法国和德国凭借稳定的贸易量尤其是双边贸易额,成为贸易网络中的绝对核心。中国尽管贸易地位得到提升,但应发展具有自主产权的航空航天关键技术和产品,降低进口依存度。此外,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用于贸易网络研究时,应将指标内涵与贸易关系特征以及原始贸易数据有机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7.
邸玉娜 《资源科学》2016,38(12):2307-2315
欧盟碳泄漏的量化研究是全球减排责任分配的依据,是欧盟征收碳关税的基础,同时也是中国实践自主贡献的重要指引。文中基于多地区投入产出模型测算了1995-2011年欧盟对中国碳泄漏的产业分布、总体规模;欧盟对世界主要国家碳泄漏流向以及中国各产业对欧盟碳泄漏的敏感程度。测度结果表明,欧盟对中国碳泄漏规模呈现上升趋势,其中60%以上的碳泄漏分布在基本金属和金属制品、其他非金属矿物、水路运输、化学制品及航空运输等5个产业。从世界13个主要经济体国家看,欧盟对中国的碳泄漏量占其对世界碳泄漏总量的比重下降最快:从1995年的20.12%下降到2011年的7.41%,排名从第2位下降到第6位。虽然碳泄漏率即敏感性显著下降,但中国依然是欧盟最大的进口来源国,碳泄漏规模和贸易规模较大,若欧盟以碳泄漏为由征收碳关税,中国出口企业将受到较大影响。因此,面对欧盟碳关税的压力和中国自主贡献的目标,既要针对碳泄漏的敏感性产业进行结构调整,也应联合众多发展中国家共同面对气候谈判,强调碳排放消费国的责任和义务,为发展转型争取技术和空间。  相似文献   

18.
欧盟碳泄漏的量化研究是全球减排责任分配的依据,是欧盟征收碳关税的基础,同时也是中国实践自主贡献的重要指引。文中基于多地区投入产出模型测算了1995-2011年欧盟对中国碳泄漏的产业分布、总体规模;欧盟对世界主要国家碳泄漏流向以及中国各产业对欧盟碳泄漏的敏感程度。测度结果表明,欧盟对中国碳泄漏规模呈现上升趋势,其中60%以上的碳泄漏分布在基本金属和金属制品、其他非金属矿物、水路运输、化学制品及航空运输等5个产业。从世界13个主要经济体国家看,欧盟对中国的碳泄漏量占其对世界碳泄漏总量的比重下降最快:从1995年的20.12%下降到2011年的7.41%,排名从第2位下降到第6位。虽然碳泄漏率即敏感性显著下降,但中国依然是欧盟最大的进口来源国,碳泄漏规模和贸易规模较大,若欧盟以碳泄漏为由征收碳关税,中国出口企业将受到较大影响。因此,面对欧盟碳关税的压力和中国自主贡献的目标,既要针对碳泄漏的敏感性产业进行结构调整,也应联合众多发展中国家共同面对气候谈判,强调碳排放消费国的责任和义务,为发展转型争取技术和空间。  相似文献   

19.
中美贸易与我国GDP增长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计量研究的方法,利用1996年到2004年我国与美国贸易进、出口总额和同期我国GDP的样本,计算和分析它们之间的相关性。实证分析表明,我国对美国进、出口贸易与我国GDP增长之间存在一定的正相关性,并且进口弹性大于出口弹性。  相似文献   

20.
全球贸易隐含碳净流动网络构建及社团发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晖  姜文磊  唐志鹏 《资源科学》2020,42(6):1027-1039
采用Eora数据库和MRIO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对2000年与2015年189个国家(地区)的国(区)内需求隐含碳排放量、出口隐含碳排放量和进口隐含碳排放量进行测算;在此基础上构建全球贸易隐含碳净流动网络,基于网络视角对全球贸易隐含碳流动及社团划分问题进行全局分析,揭示不同国家(地区)在全球贸易隐含碳流动网络中的地位及关系演变趋势。研究发现:①贸易隐含碳净流出是中国、印度、伊朗、哈萨克斯坦、阿尔及利亚、南非等发展中国家碳排放快速增长的关键原因之一,隐含碳净进口则对美国、日本、德国、英国、法国等发达国家的碳排放量下降贡献了重要力量;②虽然美国、日本、法国等国家的隐含碳净进口总量趋于下降,但是从中国、印度等主要隐含碳净进口地流入的隐含碳排放量却一直在增长,净进口来源地呈现集中趋势;③2000年与2015年全球隐含碳净流动网络均包含4个主要社团,社团核心由中国、俄罗斯、沙特阿拉伯、伊拉克转变为中国、印度、俄罗斯和沙特阿拉伯,其中中国和印度的社团核心地位加强,主导的社团规模不断扩大,俄罗斯和沙特阿拉伯的社团辐射能力则有所减弱。由于处于同一社团的各贸易国(地区)的隐含碳流动更为密切,因此,社团内部成员国可作为国际应对气候变化的重点支持对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