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0 毫秒
1.
课程改革中首先提出了课程理念对原有的学科本位和知识本位的观念超越,强调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从关注学生发展,培养学生多方面能力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学习目标的三个层次,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相似文献   

2.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发展始终伴随着技术和应用的变化,课程学习重点从最初的要求学生掌握程序设计语言和会使用工具软件,发展到要求学生掌握学科大概念、核心知识,这体现了课程目标在变革——从关注学科本位知识和技术的发展到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课堂教学也在课堂教学目标、学生学习样态和板书应用等方面发生转变.  相似文献   

3.
小学生的信息素养,简单地说就是指小学生获取、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意识、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三个方面。培养小学生的信息素养应着重于他们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现阶段,培养小学生信息素养最主要的途径有信息技术课程、信息技术活动课及学科课程,这三个途径是紧密联系和相互补充的。那么,在具体的教学中应当怎样来组织实施呢?一、把学生正在学习的学科知识纳入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实例范畴信息技术课程是学生掌握信息工具和获得信息技术知识最主要、最简捷的途径。小学阶段信息技术课程…  相似文献   

4.
义务教育阶段的信息技术课程在经历了近十年的发展以后,学生的信息素养是否得到了提升越来越成为研究人员和教学人员普遍关注的焦点.为此,我们基于STS视角对长春市K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在概念原理、基本应用和问题解决三个目标层次上的信息素养状况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表明,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在信息素养水平上存在显著的城乡差距;在信息科学、信息技术和信息社会三个维度上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不平衡;学生在基本应用目标层次上的表现优于在概念原理与问题解决层次上的表现.  相似文献   

5.
新课程改革以来,初步实现了我国中小学课程从学科本位、知识本位向关注每一个学生发展的历史性转变.随着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逐步深入,如何将信息技术有效地融合于语文学科的教学过程,创建一种以实现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教与学的方式,成了迫切需要进行研究和实践的重要课题.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以问题为栽体,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追求卓越的态度、提升学生信息处理能力、促进学生高水平思维发展"为基本目标的项目学习,运用了Moodle为我们探索新课标条件下的语文教学模式改革提供了思路和途径.  相似文献   

6.
2004年颁布的《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信息技术)的课程目标强调三个维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表明新课标不再仅仅关注学生学习知识的结果,而是开始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方法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问题。三维目标作为一种理念贯穿于整个课程目标。传统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强调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教师在制定一堂课的教学目标常常是学生学会了什么,而新的信息技术课程则强调的是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教师在制定一堂课教学目标是要从三个维度入手,强调的是通过学生的体验、实践来让学生主动的获取知识、提高能力从而提升他们的信息素养。许多信息技术教师不能适应这种变化,有的甚至拿着信息技术新课本却按照旧的模式来教学生,这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教学行为。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这一年来我充分研读新课标,积极投身教学实践,积累了一些经验,也有一些教训,下面我就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备课过程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和方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信息素养是一个人应用信息技术的知识和技能解决生产和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对技术的意识、态度,以及对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的理解。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是指将信息技术与教学系统中各要素有效地融合在一起,经过科学的教学设计,以改善各学科的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进而达到优化学科知识体系和促进学生发展的实践过程。根据信息技术所发挥的作用不同,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的过程可以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关注技术应用的层次,把技术作为学生学习工具的层次,以及关注学生素养形成的层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应以现代教育理念为指导,以相关标准为依据,以教学设计为核心,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以改善评价方法为契机,以实现学科教学目标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的。  相似文献   

8.
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要依据一定的教学原则来进行.整合课的教学,应明确提出信息素养的目标,信息技术的应用要以课程和课程改革为本位,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核心.  相似文献   

9.
<正>信息技术教育是强调研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协作性学习和自主性学习等多种学习的结合体。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应该贯穿能力本位的思想,目的不在于给学生灌输了多少知识,而在于侧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因此笔者认为,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加强自主性学习的培养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实施:一、提供自主学习目标,增强自主参与意识  相似文献   

10.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总目标是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这就要求教师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要引导学生在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过程中,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不同层面信息素养的综合提升和协调发展,使学生通过课堂学习,达到多方面素质的共同提高.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信息技术的教育教学也在不断发展.笔者首先从信息技术课程的总目标进行阐述,然后就每个学习主题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学习方式、学习模式、网络环境下的学习要素、考核问题等方面进行阐述,谈谈对信息技术新课程教学的理解和思考.  相似文献   

11.
正新课程改革提出了要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层面体现"提升学生信息素养"这一课程总目标的课程要求,这给信息技术课的评价增加了难度。其次,由于信息技术课具有"高科技含量",教学内容"丰富多彩"等特点能激发大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现阶段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侧重于学业水平测试为主的评价方法,这种评价方法注重的是对知识和技能的评价,是单一的评价方式。评价内容、评价标准、评价主  相似文献   

12.
<正>一、新课程标准下对信息技术课程的要求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总目标是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具体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个层面。这三个层面的目标相互渗透、有机联系。有别于以往的对学生纯粹的技能训练,学生掌握了计算机操作并不意味着学会了信息技术这门课。信息技术课程不仅要使学生掌握  相似文献   

13.
结合新课改教学理念和目标,在现阶段的教育教学过程中,除了基于知识和方法培养之外,还应该重视对学生能力、思想、素质等方面的培养。高中信息技术教育,是为了迎合新课改教学目标和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开设的一门与社会接轨的信息技术教育课程。信息技术教育,重点在于培养学生应用技术的能力、信息科学素养,以及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学习精神和生活态度。浅层次的信息素养包括获取、加工和运用信息,深层次的信息素养包括理解、评价和创造信息。本文由浅入深探讨了掌握技术、启发探究、挖掘潜力、激励创造这四个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4.
在高中的生物教学中我们发现高中生物的核心素养是通过课程来学习的。在高中生物教学里有些人关注个人的终身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因为它具有终身性和综合性的特征。我国的教育正在从"知识本位"时代走向"核心素养"时代,这是个全球性的教育趋势。本文将对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内容与核心素养的内涵进行阐述,并且对高中生物教学中素养的培养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5.
邓春荣 《考试周刊》2014,(44):144-144
<正>随着新课程的逐步深入,尤其是高中信息技术教育理念的变化,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方面犹如三足牢固地支撑信息技术教育之鼎,使我们更深入地发掘信息技术教育的基础性文化教育意义,使学生的各方面均衡发展,形成健全的人格。在教学实践中,我逐步产生如下认识。1.准确把握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目标新课程标准提出了五条基本理念,即:提升信息素养,培养信息时代的合格公民;营造良好的信息环境,打造终身学习  相似文献   

16.
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掌握必要的信息能力,是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重要目标,STEAM教育理念对信息技术课程这一教学目标的实现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STEAM教育理念强调将信息技术与多学科进行融合教学,让学生形成整体性的学习思维,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养。文章从STEAM教育理念概述入手,对STEAM教育理念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意义、应用策略进行探索研究。  相似文献   

17.
信息技术课程的目标是:"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  相似文献   

18.
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有效整合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和教育改革发展的现实需要,能够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知识运用能力及独立思考能力,而且为学生的继续学习和终身学习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文章从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基本情况、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9.
揭育溪 《现代教育技术》2009,19(Z1):140-141
围绕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目标:"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的手段"。文章着重论述教育学生学会学习、掌握学习方法,从被动性的学习转向自主性的学习,从而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20.
以培养学生信息技术能力为核心的信息素养,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当前,中小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一方面以信息技术课程建构学生的信息素养内部结构;另一方面.在其他课程中渗透信息技术,以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建构学生信息素养的外在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