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明朝政府确立了白银作为主要流通货币,它对于明代整个经济发展、政治稳定、社会局势都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而且由于宝钞和白银的交锋过程中,白银以普遍性和社会认可性获得胜利,极大地促进了封建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变。  相似文献   

2.
魏俊 《出版广角》2015,(13):118-119
戴建兵教授的《白银与近代中国经济(1890-1935)》从货币本身入手,在评述中国近代货币发展的进程后,总结出中国独特的货币体系的实质,研究视角和见解新颖独特,佐证史料丰富充足,体系严密逻辑性强,值得一读再读.  相似文献   

3.
货币战争宋鸿兵编著,中信出版社,2007在人类发展的历史上,货币的起源无从考证,但原始货币的形式多种多样:非洲曾用过贝壳,太平洋上的雅普岛用石头,俄国曾用毛皮,等等。小亚细亚的吕底亚王在公元前七世纪开始使用铸币。到了15至16世纪,美洲的白银借助欧洲在亚洲的贸易进入印度和中国,对原始的货币形成了巨大的冲击,随后,金银或金属货币逐渐成为了各国主要的货币形式。公元七世纪中国就有了纸币,但后来被废止,直到17世纪欧洲才  相似文献   

4.
清代,白银是主要货币之一,清政府的收入、支出、储备绝大部分使用白银。由于我国白银流通历代相沿,都由民间自由熔铸银锭,不像铜钱熔铸由国家统一管理,各地银锭形式、成色、平砝颇有差异,造成了许多复杂问题。而白银流通中的混乱情况,既使官吏役胥有机可趁,苛剥百姓,也给清政府严密财政制度带来一些困难。本专题史料选自馆藏军机处录副奏折,反映了乾隆朝因白银成色不一给清政府财政收支储备造成的问题,现予刊市,供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5.
黄家兴 《兰台世界》2024,(2):126-133
大钱作为中国古代的货币贬值手段,铸造始于先秦,兴于唐宋,衰于明清。当封建王朝出现财政困难和货币不足的现象时,大钱的出现在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又产生了新的弊端,其效果也难以长期维持。随着货币白银化与全球化浪潮的到来,中国古代货币政策中经久不衰的大钱也最终走向消亡。  相似文献   

6.
明代银矿冶业政策及其生产经营方式简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因白银的特殊性质及作用--属于贵金属、具有货币价值,明代银矿冶业在国家层面一直厉行"禁罢"政策,但缘于国家的实际需要,银矿在"禁罢"的同时也在各地相继进行开采及冶炼.  相似文献   

7.
王欢 《兰台世界》2012,(15):20-21
在商品经济和稳固统治的双重需求下,制钱与白银一起共同刺激了中国的传统经济,为后来的"康乾盛世"提供了货币因素。但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钱荒等痼疾再次凸显,制钱丧失了存在基础,将逐步退出流通领域。  相似文献   

8.
因白银的特殊性质及作用——属于贵金属、具有货币价值,明代银矿冶业在国家层面一直厉行“禁罢”政策,但缘于国家的实际需要,银矿在“禁罢”的同时也在各地相继进行开采及冶炼。  相似文献   

9.
明朝货币政策完全体现于"大明宝钞"与铜币铸造的发行方面,不过朝廷对于通货流通疏于有效管理,最后使得纸币大幅贬值,私自铸币现象同样混乱不堪。此时,白银确立了国家财政主货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0.
《中国图书评论》2010,(2):121-122
这是一本从金融与历史角度讲述明清500年兴亡的大著作。作者下看基层组织,上看财政金融,外看世界大势,重新审视了世界格局中的明清兴衰,有力印证了:近500年来世界史的消长,其核心取决于“国家能力”的强弱。同时,作者还探讨了:为什么白银能成为明朝的合法货币?为什么说明清亡于“货币战争”?  相似文献   

11.
上海钱庄     
钱庄起源于钱铺,又称"钱肆",是中国旧式金融机构,历史十分悠久.在近代银行兴起之前,钱庄在社会经济活动中曾经发挥过很大的作用.钱铺的出现,是因为货币兑换的需要.春秋战国时期,货币兑换就已出现,到了明中后期,商品贸易迅速发展,钱币种类越来越繁杂,有制钱、私钱、白银,这三者之间比价差异大,变动多,兑换业就发达起来,钱铺则是专营银钱兑换的金融组织.  相似文献   

12.
清代,自开国至道光朝之前,我国基本上是沿用明晚期的货币制度,即白银与铜钱平行流通。19世纪中叶以后,随着中国半殖民地化进一步加深,西方列强经济势力迅速入侵,外国银国从原沿海各省,逐渐流通全国通都大邑,几乎成了中国主要货币。由于洋圆的大量流入,对中国经济发生了严重的影响,它助长了资本主义列强对华侵略与掠夺,使白银外流,银价高涨,是时十余种洋国在市面流通,使得中国的币制更加复杂,对中国金融业危害甚大。为了抵制洋国灌入。兼以弥补地方制钱之不足,光绪十三年(1887)清政府批准两广总督张之洞拟在广东设局铸造银…  相似文献   

13.
据网络消息和自述,郭美美夜场商演起步价5万元,上床一夜起步价10万元,最高至50万元。按照彭信威先生《中国货币史》推算,晚明1两银子折合2014年人民币应该有600元,则郭美美的上床起步价需白银近170两,最高价则需白银830多两。相比较,明朝的“郭美美”们,真是慈善好人,弱爆无比。《金瓶梅》里,恩客西门庆到红灯区丽春院,给李桂姐的见面礼是5两银子,合3000元,包养费则是20两银子,值1.2万元,我们姑且看成是月价。  相似文献   

14.
新书推荐站     
《出版参考》2011,(22):35
《白银投资必胜术》纪永英/著定价:30.00元山西人民出版社2011年7月2010年,白银以83%年涨幅的"超级表现",让黄金这个历来更受重视的"老大哥",手拿着上涨20%的成绩单,顿感无颜面对贵金属界父老,白银令人心驰神往的光芒开始散发。白银投资在市  相似文献   

15.
从欧洲人获取拉美的白银流向亚洲,再到白银从亚洲流向欧洲,这段风云变幻的历史可能已经永远停留在过去,但也可能仅仅是一种历史的轮回。在白银流动的后面,这段扑朔迷离和并不遥远的经济史,竟是一个这样简单和娓娓道来的故事。  相似文献   

16.
清代道光朝之前,我国基本上是沿用明晚期的货币制度,即白银与铜钱平行流通。鸦片战争后,随中国半殖民地化进一步加深,西方列强经济势力迅速入侵,外国银元(俗称“洋钱”、“花边钱”、“大洋”)从沿海各省,逐渐流通全国通都大邑,有西班牙本洋、墨西哥鹰洋、英国站人洋、荷兰马剑币、美国贸易银、日本龙洋及英属印度卢比等几十种洋元在市面上流通。由于洋元使用方便,制作精美,省却银两割截称量之烦,民间乐于行用,很短时间,它们便几乎成了中国的主要货币。由于洋元的大量流入,对中国经济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它助长了西方列强对华侵略与掠夺。因洋元含银量只在90%左右,中国银两含银在98%左右,商民在兑换时损失严重,使白银大量外流,银价高涨,同时使得中国的币制愈加复杂,对中国金融业危害甚大。  相似文献   

17.
大同宗银银制品制造有限责任公司是由晋能集团大同晋银矿业公司控股、美国宗宗集团广东宗宗首饰制造有限公司等参股组建的集白银冶炼、白银加工、纯银产品销售于一体的国有控股企业。年生产国标1#白银100吨,所产白银为山西省优质免检产品,已通过国际ISO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产品质量信誉等级为山西省AAA级。工艺设备先进、技术力量雄厚,每年可转化白银30-50  相似文献   

18.
自1935年初春开始,在上海、北平、天津等城市相继出现一股白银挤兑、银行提现的浪潮。一时间工商凋敝,物价下跌,人心惶惶,不可终日,终于在五、六月间爆发一场金融危机。由于这次危机是因白银大量外流所引起的,所以在中国近代经济史上就称之为白银风潮。  相似文献   

19.
白银有色金属公司(简称白银公司)是建国初期“一五”计划的156项重点工程之一,始建于1954年9月28日,最初名为“白银厂有色金属公司”,简称“白银厂”。白银厂于1951年开始大规模勘探,1953年筹建。经过48年的开发建设,现已发展成为一个集铜、铝、铅、锌、硫综合生产,采矿、选矿、冶炼、加工和科研一体化发展的大型有色金属联合企业,为振兴甘肃经济,发展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白银也因此成为我国著名“铜城”。一、筹建早在1939年,地质工作者霍士成等就曾来白银地区作过调查。同年7月正式发表《甘肃皋兰凤凰山铁矿》的报告,使地质…  相似文献   

20.
《档案》2004,(2)
2月13日至14日,国家档案局副局长、中央档案馆副馆长冯鹤旺在甘肃省白银市检查档案工作时提出,要把档案信息化建设及农业和农村档案工作摆在突出位置,重视企业档案工作,切实抓好档案的保管和利用,使之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更好地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冯鹤旺同志在省档案局刘玉生局长、拓志平副局长陪同下,听取了市委副书记李建庄关于白银基本概况及档案工作情况的介绍,并在市委常委、秘书长丁军年的陪同下深入白银供电局、景泰县、白银公司,详细了解了企业和农村档案的收集、保管和利用情况,对白银各级档案馆室科学、规范的管理给予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