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课标中曾多次提到多元的问题,如“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教师应该“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而不应该以整齐划一的解读去规范学生的阅读和理解。多元理念的提出可以说是  相似文献   

2.
戴正兴 《山东教育》2004,(35):12-13
《语文课程标准》吸纳了许多新的教育理念,特别是阅读教学中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多元理解的“多元”思想十分引人注目,如“教师应该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而不应该以标准化解读去规范学生的阅读和理解”,以这样的理念来参照当前的语文教学实践,语文教学有悖于课程标准新理念的现象依然存在,传统的“引君入瓮”的“启发式”提问依然不时地出现在课堂上。  相似文献   

3.
李玉江 《云南教育》2004,(19):31-3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人性化的教学带给学生的正是价值的取向、情意的感染、文化的熏陶、独特的体验。在新课程的实施中,我一直被触动着。  相似文献   

4.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指出:“语文课程中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这一段话强调了语文课程应以丰富的人文内涵给学生熏陶感染。  相似文献   

6.
新课程标准在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中强调: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的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应该说,多元解读体现的是语文教学最为本质的一面,是语文特性和人文要求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的独特体验。”在这句话中强调了“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是重要的,它是教材的核心与灵魂,重视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发挥语文教育的育人功能是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同时明确指出“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的独特体验”也是不能忽视的。  相似文献   

8.
“独特体验”与“价值取向”的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文课程标准》在阐述“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时,有一段这样的原话:“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映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这一段简要的描述,存在以下几个逻辑关系:1.因为语文课程的人文内涵是极其丰富多样的,所以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对语文材料的反映自然是多元化的;2.因为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是多元化的,所以语文教学应该重视人文内涵对学生的多方面熏陶感染;3.因为课堂出现多元化的独特体验,所以又要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在“前言”中强调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 ,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 ,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 ,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 ,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确实 ,在“生本”教育理念指导下 ,关爱学生的生命发展 ,使今天的语文教学在落实“课标”和深化改革的进程中特别关注学生“对语文材料”“反应”的“多元”特点 ,格外“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这种重视“多元反应”和“独特体验”无疑是对学生健康个性和健全人格的尊…  相似文献   

10.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确实,不同的学生因自己的学  相似文献   

1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这表明语文新课程发生了由过去强制灌输“一元解读”到现在倡导在师、生以及文本对话基础上的“多元解读”的变化。但是,在实施过程中,由于对“多元解读”的过热追捧,对“独特体验”的过分珍视,导致了对文本价值取向的曲解或误解。  相似文献   

12.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这一“多元理念”的提出可以说是对我国长期以来语文教学盛行的“标准化”的强大冲击。确实.多元解读能让学生拥有独特的感悟.进发多彩的灵性.唤醒潜具的生命意识。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语文课程标准》还明确指出,阅读教学“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  相似文献   

14.
《课标》中要求语文教育应该重视“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营造一种开放的教学氛围.从多方面、多角度地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促进学生积极体验。为此,教者应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5.
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因为语文是生命之声,是文化之根,是精神家园。具有丰富人文内涵的语文课程,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影响必然是广泛而深远的。同时,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也决定了学生对学习材料的反应必然是多元的,因而,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应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强调“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要求“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教学中教师应该怎样引导学生正确感悟,在汲取学习材料的人文内涵时又有自己的感受、见解,从而实现价值取向与独特体验的有机统一呢芽笔者选…  相似文献   

16.
新课程强调课堂教学不应是单一的接受式学习,而更多的是学生体验式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映往往是多元的,不同的学生阅读同一段文字会有不同的个性体验。对此,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语文课堂教学“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相似文献   

17.
李钢 《广西教育》2007,(9A):25-26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语文教学应与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相结合,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吕茜琳 《云南教育》2005,(25):13-14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这说明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它包含政治、思想、道德、价值观、文化、文学、美学诸方面的内容,因此语文教学应通过暗示和熏陶使学生获得感悟和体验。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动的,其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语文课程标准》的这一系列精辟阐述,无不告诉我们:语文课堂应生气勃勃、充满活力,注重唤醒学生的开放意识,培养其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20.
处理好价值取向与独特体验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如何处理好“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和“独特体验”的关系?在教学实践中,不少教师将二者的关系对立起来,更多的是关注学生的“独特体验的多元”,唯恐抹杀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情感体验。在体验过程中,教师只注重学生的个性张扬,追求课堂气氛的热烈,忽视了文本内容中有价值的东西。文本中丰富的人文内涵决定了学生对文本的反应是多元的。“注重体验”是《语文课程标准》重要的教育理念之一。在“实施建议”中又特别强调“要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可见,“注重体验”不仅是语文教育的“特色”,而且是语文教育的“目标”,是语文教育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