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青少年犯罪已成为一个严峻而又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据2008年第3期最高人民法院公报显示,2007年青少年犯罪为316397人,占所有刑事案件被告人的33.9%。两年来,未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犯罪分别占青少年犯罪的27.6%和27.8%。这组数据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从一个角度暴露出青少年法律意识的淡薄,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未成年人犯罪是一个比较严重的社会问题。2000年全国刑事犯罪138万人,其中未成年人犯罪91万多人,其中未满18岁的少年犯罪有19万多人。从数据上.青少年学生中存在的不良心理其危害是不言而喻的。那么,矫治和消除青少年学生不良心理,从“心”抓起,防患于未然,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对预防犯罪的起着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3.
一、未成年人犯罪的现状与特点(一 )未成年人犯罪呈大幅增长趋势2 0世纪 5 0年代 ,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率很低。1980年以后 ,未成年人犯罪开始出现大幅增长。1980年 ,我国的青少年犯罪率是 14 9% ,发展到1995年 ,青少年犯罪率高达 2 4 4 %。(二 )未成年人犯罪手段暴力化、组织方式团伙化、作案方式现代化就体能来讲 ,一般未成年人属于弱势群体 ,但未成年人主要依靠团伙犯罪。团伙的组织形式也由松散趋于紧密、人员由流动趋于固定 ,个别团伙甚至订有“行动纲领”。同时 ,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虽然文化水平普遍不高、科技素养很差 ,但作案方式却…  相似文献   

4.
问:《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是怎样产生的?答:《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从1994年5月开始起草到法律草案获得通过历时5年。根据七届全国人大代表的提案;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将制定《预防青少年人犯罪法》(原定名)列入五年立法规划,并决定由内务司法委员会牵头,组织团中...  相似文献   

5.
青少年犯罪是一个并不新鲜的话题,它已成为世界性问题,有人将青少年犯罪与环境污染、贩毒吸毒并列为世界三大公害。有报道称,从1980年到1995年16年间,未成年人犯罪率增加127%。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初始年龄较20世纪80年代提前了2至3年,其中14岁以下少年违法犯罪的比例在增加。而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未成年人犯罪行为也令人触目惊心,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关注。解决未成年人犯罪问题,应该关注的是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及成因,进而找到解决的对策。一、青少年犯罪新走向在嵩县法院审结的…  相似文献   

6.
《班主任之友》2003,(3):58-58
闲散未成年人是指达到法定入学年龄、不在学、无职业的青少年群体。在我们周围,生活着一个数字庞大的闲散未成年人群体,他们的生存状态如何?近日,中国青少年研究会发布的一项对全国10个省、市近3000名未成年犯、1000余名普通初中生的调研报告,勾勒出这一特殊群体的状况和特点。根据国家公布的统计数据和调查获取的比例,调查报告认为,中国目前至少有1000万闲散未成年人,而这一群体是青少年违法犯罪的主要发源地。调查显示,在未成年犯中闲散未成年人比例高达61.2%,且多次犯罪比例高,有3次以上犯罪经历的闲散未成年人达到45.3%…  相似文献   

7.
蔡英谦 《考试周刊》2010,(7):237-239
未成年人犯罪现象一直是全社会广泛关注的对象。进入新世纪,未成年人犯罪也出现了许多新的特点、新的趋向。在我省加快建设“和谐广东”的今天,为了使未成年人更加健康地成长.担当起“四化”建设接班人的重任.本文结合近年我省未成年人犯罪状况.归纳分析其主要特点,以便做好新时期未成年人犯罪的预防工作,确实做好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和预防犯罪工作。  相似文献   

8.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 ,民族的希望 ?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 !建国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教育 ,重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制定了一系列专门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法律、法规 ,使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得到了充分的保护 ,也使我国的教育事业取得了巨大的发展 ,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但是 ,近年来 ,未成年人犯罪呈逐年上升趋势 ,据贵州省统计 1998年未成年人犯罪人数为 776人 ,1999年为 112 8人 ,2 0 0 0年为 12 2 6人 ,2 0 0 1年为 15 89人 ,犯罪人数呈直线上升。因此 ,少年司法制度的改革 ,首先应从未成年入的思想教育入门 ,成…  相似文献   

9.
冯伟昌 《教育导刊》2004,(13):25-26
广州市新穗学校(工读)由市教育局主办,市公安局协办,专门招收品德行为偏常,严重违反学校纪律或有轻微违法行为,普通学校难教,家庭难管的广州市中学生。它是普通教育中实施特殊教育的一种形式,是义务教育的辅助性学校,在实施九年义务教育,贯彻落实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发展,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进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方面发挥着不可代替的作用。工读教育要健康发展,就要走改革之路。  相似文献   

10.
图书馆开展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服务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图书馆开展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服务的必要性。有调查表明:“未成年人犯罪”在世界范围内已被列为吸毒贩毒、环境污染之后的第三大公害。我国未成年人的犯罪人数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并且有向低龄化,团伙化、恶性化发展的趋势,对社会稳定造成了危害。仅以沈阳市为例:10年间少年犯罪竟多出一倍。2001年判决生效的少年犯424人,2002年增加到499人,2003年增加到596人,而且青少年犯罪多发生于十五六岁。十五六岁正处于人格重建和心理极易扭曲的危险期,心理扭曲如不及时矫治就会导致心理障碍,形成各种程度不同的心理疾病,这些病态心理轻则会影响健康人格的形成,重则会助长犯罪。因此,关心未成年人的成长,为他们身心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社会环境,是全社会义不容辞的职责。  相似文献   

11.
余志保 《成才之路》2009,(26):I0007-I0007
学校作为青少年受教育的主要场所。是青少年步入社会的必经之路。《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五十七条规定中.明确涉及到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预防责任的有二十四条之多。因此.预防青少年犯罪是学校必须履行的法定职责。学校不仅是向青少年传授文化知识的地方,更是对青少年人格、品德、思想观念的形成有重大影响作用的地方。  相似文献   

12.
法教 《家长》2000,(10)
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是当今世界各国十分重视的问题,有人将未成年人犯罪与环境污染、贩毒吸毒并列为世界三大公害。以我国为例,1980年全国青少年性犯罪人数不到1万人,而1996年则高达4.6万  相似文献   

13.
现阶段我国大约有3.67亿未成年人,据统计,目前我国在押服刑人员中25岁以下的青少年占总数的35%,每年有15万多未成年人因违法犯罪被公安机关查处,3万余人因犯罪而成为少年犯.据《2003年全国法院司法统计公报》,仅2003年我国刑事案件一审共结案632605件,青少年犯罪占231715人,其中不满18岁的有58870人,18岁-25岁的有172845人.  相似文献   

14.
《教育文汇》2005,(7):10-10
共青团武汉市委与武汉大学于2004年暑期,在武汉市进行了一次“未成年人成长环境调查”,以实证互联网对上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影响程度。调查组对全市21个社区和少管所的7—18岁的2300名未成年人进行了随机抽查。调查数据显示,在有违法犯罪记录的未成年人中.有97%的人热衷于上网,而在所有影响青少年犯罪的上网行为中,网上聊天给青少年带来的负面影响已超过网上游戏和影视。  相似文献   

15.
原州区未成年人犯罪是固原市未成年人犯罪的典型范例,本文在调查了解原州区未成年人犯罪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原州区青少年犯罪的特点,并在剖析原因的基础上提出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我国的未成年人犯罪总量居高不下,其中十五六岁的未成年人仅刑事犯罪案件占青少年犯罪案件总数的70%以上,在整个青少年的刑事犯罪中,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犯罪达80%以上.作为现代化进程中的伴生现象,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问题无疑正困扰着处于转型阶段的中国社会.既然未成年人现象的产生具有不可逾越性,那么我们的工作当然就不是让所有的违法和犯罪行为销声匿迹,而是在对未成年人违法犯罪行为进行干预,力争将它们减少到最小的数量,控制在最低的水平.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对策要构建未成年人个人、家庭、学校、社会四位一体的预防体系来解决.  相似文献   

17.
《家长》2004,(Z2)
来自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统计显示,未成年人犯罪在经历了1995年、1996年的低潮期后,近年来再次呈现上升趋势。其犯罪特点有四个突出表现:从犯罪主体分析,青少年犯罪向低龄化发展;从犯罪手段来说,青少年罪犯的作案手段呈现凶残化和智能化特点;从犯罪类型来看,财产犯罪、暴力犯罪和性犯罪是青少年犯罪的主要形式,涉毒案件数量剧增;从犯罪组织形式看,团伙犯罪是青少年犯罪的主要形式。另外,青少年自身有合群性,崇尚江湖义气,在犯罪中往往组成团伙以聚力壮胆。分析这几年的青少年犯罪团伙可以看出,这些团伙的组织水平和犯罪水平都已发展到一个…  相似文献   

18.
中小学教育对每个人的健康成长和未来发展是至关重要的。作为国民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中小学教育历来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但长期以来,在我国的中小学教育中,我们过多地强调了文化知识方面的教育,而相对忽视了品德教育,特别是法制方面的教育。不可否认,教育上的偏失是造成我国未成年人犯罪日趋严重的重要原因之一。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率有逐年增高之势。据统计,在20世纪50—60年代,青少年犯罪约占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20—30%,到80年代曾增到70%以上,至今仍居高不下。而且,青少年犯罪性质恶性化趋向明显,暴力性加重。近年来,在青少年犯罪中,…  相似文献   

19.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颁布实施必将对预防我国未成年人犯罪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同时,也标志着预防未成年犯罪工作走上了法制化轨道,依法做好学校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必须要提高认识,要明确学校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中的义务和责任,高度重视这一问题,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关键是要抓好教育,重点是积极对未成年不良行为进行预防和矫治,作为学校必须认真研究青少年犯罪的根源,增强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加强青少年法治文化建设,就是把法律秩序内化为青少年的价值认同、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文章对近三年常州市高新区未成年人犯罪现状进行了分析,归纳了未成年人犯罪的特征,分析了造成未成年人法治缺失的自身文化原因和外部文化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司法机关、学校、社区家庭、文化部门、社会组织都应积极发挥作用,共同加强青少年法治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