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扯平     
从前有一位农妇,刚生下一个儿子,丈夫就生病离开了人世.她含辛茹苦把儿子拉扯成人.儿子20岁时,她又为他娶了媳妇.儿子和儿媳表示要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又过了20年,农妇年迈体弱,不能下地干活了,成了家庭的"累赘".有一天,儿子对母亲说:"妈,你养育了我20年,而今我又奉养你20年,这笔账算是扯平了.从现在起,我们不管你了,你得从家中搬出去另起炉灶了."儿子说一不二,真的把母亲赶离了家门.  相似文献   

2.
张东升 《金秋科苑》2010,(19):84-86
Janel Wood是一位专职母亲,她9岁的儿子患有偏头痛的毛病。最近,当儿子偏头痛发作时,Wood采用了一种新方式来给儿子看病——通过视频会议、网络电话和即时通信等方式,与医生进行联络。  相似文献   

3.
父爱深深     
王国梁 《科教文汇》2014,(27):I0001-I0001
第一次看到电视上那则公益广告,我当着妻女的面,流泪了。一位患了老年痴呆症的父亲,忘记了很多事情,甚至认不出儿子,也不知道家在哪里。儿子带他外出吃饭,盘子剩下两个饺子,父亲竟然直接用手抓起饺子放进口袋说:“这是留给我儿子的,我儿子最爱吃这个了。”那样的一幕,深深触动了我,让我想起了离开我两年的老父亲。  相似文献   

4.
5月的某天,我接到了一个咨询电话。对方是一位年轻的母亲。她的声音清脆,但又带有一丝担忧与焦虑。她说,她担心儿子有心理问题。因为儿子在班上的人际关系很不好,常常跟同学起冲突。她和孩子的老师已经进行了很长时间的沟通与协调,对他进行教育和开导,但是成效甚微。所以,她满怀期望带着儿子过来进行心理咨询,希望能在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下让孩子能有所好转,拥有一个良好的人际关系。两天后,这位母亲带着她的儿子如约而至。我首先跟母亲简单沟通了一下,了解了情况以后,就跟明明进行咨询。他提到,班上有几个成绩很差的同学总是有事没事就去招惹他,他很生气,就与同学发生冲突,然后同学们就会孤立他。这让他很不开心。我感觉他是蛮孤独的,而且有点自卑。其实,他为何有这种心理状态,要从他的家庭成长环境开始追溯起。  相似文献   

5.
《今日科苑》2014,(1):66
<正>2013年12月24日下午3时左右,南川城区南桥酒店旁公路上,60岁罗云淑捡到一个装有11万现金的袋子。为了失主回来能够及时找到钱,她在原地站了近1个小时,很多围观者说她傻,但她丝毫不介意,终于等来失主。路边捡到11万元现金2013年12月25日下午,重庆晚报记者联系上罗云淑。罗大妈告诉记者,她老家是南川区农村的,有一个儿子和两个女儿,均已成家立业。前两年儿子在南川城区按揭了一套房子,她和老伴住在这套房子里照顾7岁孙子,儿子和儿媳都在广州打工。  相似文献   

6.
讽刺VS幽默     
继续喂硬币 母亲看见两岁儿子吞了一枚硬币,慌忙抱起儿子,倒过来他的后背,于是孩子吐出了两枚硬币。她觉得奇怪,赶紧对丈夫说:"你儿子刚才吞下一枚硬币,却吐出来两个,我该怎么办?" 孩子爹果断地说:"继续喂硬币,不要停!"  相似文献   

7.
父爱深深     
正第一次看到电视上那则公益广告,我当着妻女的面,流泪了。一位患了老年痴呆症的父亲,忘记了很多事情,甚至认不出儿子,也不知道家在哪里。儿子带他外出吃饭,盘子剩下两个饺子,父亲竟然直接用手抓起饺子放进口袋说:"这是留给我儿子的,我儿子最爱吃这个了。"那样的一幕,深深触动了我,让我想起了离开我两年的老父亲。父亲在我眼中的形象是高大的。他年轻的时候跑东北做买卖,后来自己开工厂,当村干部,  相似文献   

8.
《科学生活》2009,(6):24-24
刘女士为儿子的工作问题整晚愁得睡不着,头也痛眼也痛,就像两个眼珠上压着块东西。她没往心里去,觉得可能是人老了经不起事,血压又高上来了,休息一下就会好点。可一周后突然恶心、呕吐了好几次,眼睛也看不清了,急忙去医院,家人直接把她送到了消化科,她也没告诉医生眼睛的情况,结果就当急性胃肠炎治疗,不但没有好转,却越来越糟。第二天,她什么也看不见了。请眼科医生来会诊,一测眼压,超出正常值两倍多,是青光眼的典型症状。经过急救、手术,虽然挽救了一部分视力,但没办法恢复到正常水平,视野也比以前缩小了。  相似文献   

9.
想让他不捣蛋,就得把话说完。看我怎么收拾你某日,在一处风景秀丽的森林公园里,正当游人们享受湖光山色之时,大家突然听到一位妇人的尖叫声:“回来,你给我回来。再不回来,看我怎么收拾你!”顺着她手指的方向,大家看到一个十岁左右的男孩子,正深一脚浅一脚地向一处不显眼的泉眼走去。很显然,这个充满好奇心的儿子,是趁着母亲不留神的机会,偷偷跑下了规整的人工山路,想近距离地看一看大自然的杰作。男孩的这次冒险举动简直把他的母亲吓了个半死,她靠在山路的护栏上,张牙舞爪地向儿子咆哮,声音一遍比一遍响亮:“回来,你给我回来。再走一步,看我…  相似文献   

10.
大数法则和小数原理都来自于数学概率论,如果单纯去讲这两个概念,实在太乏味了。但如果我们把这两个原理应用于人的社会行为研究,可能效果会大大不同。游戏和成绩我们先看个例子。陈女士开一个理发店,丈夫在一家杂志社做编辑,他们有一个儿子正在上初二。现在陈女士正面临一个难题:儿子的成绩正在下降,身体也越来越糟,可陈女士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初一的时候,儿子的成绩蒸蒸日上,由班里的第10名上升到第3名,在学校的排名由第60名跃升到第20名。陈女士喜上眉梢,给儿子买了一台电脑进行奖励。玩电脑会不会影响孩子学习,陈女士也是有些担忧的。不过,她也在自己的客户中做了调查。  相似文献   

11.
去年6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的湖南师范大学刘筠教授,有两位“公子”,一位叫刘白鲢,一位叫刘鲩(鲩者,草鱼之别称也)。一位高等学府的高级知识分子,给儿子取名时几多好听的名儿不取,偏偏取了两个类似“绰号”的名字,为什么?目前,刘筠教授在接受采  相似文献   

12.
她是一位74岁的农村老太太,从未出过远门,3年前才客居城市。她一生不曾识字,也没有学过绘画,却一画惊人。网友们惊叹于她有着与梵高类似的天赋,称呼她为“梵高奶奶”。她的画带给人们惊喜,也点燃了所有都市人压抑心中的乡愁……  相似文献   

13.
侯成成 《知识窗》2013,(17):27-27
2013年6月,美国一位霸气的爸爸带着他的两个儿子,来了一次现实版的荒岛探险。  相似文献   

14.
张凤良 《知识窗》2015,(3):92-93
一、与学生一起成长我找两位学生谈话,一位是作业经常拖拉的学生;一位是经常闯祸,让大家都感到讨厌的学生,这两位学生都是教师的"心中大患"。假如没有这两位学生,教师会多开心啊。那位经常拖拉作业的学生,有着一张忧郁的脸,偶尔露出一点笑容,她的笑容在整个谈话中令我印象最深,她不会看时间,也说不清回家后的时间安排,她只是反复强调,她做完作业后,爸爸妈妈经常出去打麻将,留她一个人在家。有些教师觉得她太懒了,总  相似文献   

15.
唐宣宗李忱是唐宪宗李纯的第十三个儿子,是唐朝第十六位皇帝.李忱的生母郑氏出身卑微,李忱也未受过较好的启蒙教育,所以李忱在兄弟中,自幼就以愚笨出名,成为兄弟们嘲弄的对象.不过,李忱虽然生性愚笨,但却深得父亲宪宗的喜爱.宪宗的儿子们搞不懂父亲为何喜欢一个傻子,所以,他们心里对李忱充满了嫉妒.  相似文献   

16.
快乐的种子     
一位母亲因为意外失去了唯一的儿子,悲伤过度而不思饮食.她向镇上的智者求助,只要能让儿子复活,她愿意付出任何代价.智者让她去寻找快乐的芥末种子,它必须来自完全没有忧伤的幸福家庭. 她知道镇子上每一家的故事,每个故事里都有悲伤的插曲.于是,她决定远行.她来到另一个看起来很富裕祥和的镇子里,敲开了一扇有漂亮花园的大门.当她询问人家是否完全幸福时,女主人哀伤地摇了摇头,噙着泪水说她年幼的儿子刚刚查出来患上不治之症.她来到另外一家,这户人家的房子看起来很气派,没等她敲门,门已经打开,出来的一对男女行色匆匆,她忙问是否有事情发生.他们头也不回地答道,八十岁的老父亲刚刚因为跌倒骨折了.  相似文献   

17.
2013年6月,美国一位霸气的爸爸带着他的两个儿子,来了一次现实版的荒岛探险. 这名霸气的爸爸名叫弗莱克,他的两个儿子坦纳和达尔林今年分别为15岁和13岁.兄弟俩很小的时候,就被《鲁滨逊漂流记》深深地吸引住了.强烈的好奇心让这两个小家伙跃跃欲试,期待着也能来一次真正的探险.看着两个健壮的小家伙,弗莱克向孩子们许诺,等他们长到像自己一般高时,就带他们去荒岛探险.  相似文献   

18.
《科学生活》2011,(11):70-71
在张爱玲的《金锁记》中,七巧为了不失去自己的儿子长白而千方百计笼络儿子,长白有了太太,她就百计千方嫌弃辱骂儿媳;长白喜欢寻花问柳,她就把丫鬟给他做妾,为的是笼络住儿子,不让儿子出去……小说中七巧的心理无疑是病态的。然而,现实社会中,也不少老人为了子女甘愿“被啃老”,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相似文献   

19.
欧洲某国的一位著名的女高音歌唱家,仅仅30岁就已经誉满全球,而且她拥有一位如意的郎君和一个美满幸福的家庭。一次,她举行完一个成功的音乐会后,歌唱家和丈夫、儿子被一群狂热的观众围住。人们七嘴八舌地与歌唱家攀谈起来,赞美与羡慕之词洋溢了整个会场。  相似文献   

20.
母亲带着儿子去爬山。在山顶,儿子指着那穿梭的缆车说:“我也想去坐坐。”“好的,”母亲朝儿子笑,“不过你先等等。”女人早就准备好了,只是有恐高症,她从包里摸出药和水。儿子问:“妈妈,你在吃啥?”“一颗糖。”母亲说。儿子也想吃,母亲笑着回答:“那是妈妈的专用糖。”儿子也笑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