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肖琴 《成才之路》2022,(3):129-131
传统文化蕴含着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深厚的文化积淀,是中国人的文化基因,对促进文化认同、提升文化自信具有重要的作用.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能提升学生思想道德素养,增强学生文化自信.文章分析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渗透面临的困境,探讨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渗透策略.  相似文献   

2.
张勇 《考试周刊》2013,(35):37-37
将传统文化作为审美教育的抓手,与语文教育结合,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深厚学生的文化底蕴,促进学生语文知识的积累,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3.
我国文化深厚且丰富,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是我们当代教育的重要任务。语文学科作为一门具有文化性的学科,小学语文教育又是文化传承的起点,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是目前小学语文教育中需要探讨的问题。本文深刻分析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渗透的现状和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并分析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策略,以期达到渗透传统文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语文这一学科蕴含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和审美能力,促使学生具有良好的品质和健全的人格。本文通过分析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的必要性,指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开展审美教育的有效途径,以期为促进小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对于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提高学生文化素养至关重要。而小学语文教学作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和主阵地,如何做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与传承,从而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呢?在教学实践中,我主要尝试运用了以下几种方法。  相似文献   

6.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包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道德情操、价值观念、审美品格、艺术情趣、辩证思维和科学智慧,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矿藏.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对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培育学生的道德品格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从当前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入手,通过对语文阅读教学中渗透...  相似文献   

7.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感受美的能力,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是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的一项新的内容.<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指导学生"阅读优秀文学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象力和审美能力","提升审美境界".在语文教学中加强审美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深厚的精神底蕴.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呢?这里谈几点做法与体会.  相似文献   

8.
生命美学与语文教育有着深厚的学科因缘,美的本质与语文教育情投意合,二者的融合可能亦可为;语文教育的本质是引导生命向善、求真、审美,语文教育的本原是人性与生活;文学审美是必然也是必需;生命课堂追求审智也追求审美.“审美带有令人解放的性质”,生命美学观照下的语文教育,以审美眼光认识生命,从生命出发理解美.  相似文献   

9.
作为中华文化孕育出来的古诗词,和中华文化有着极为深厚的文化渊源。古诗词教学应关注审美特征,而语文核心素养观照下的古诗词的审美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与"文化传承"。我们通过诵读经典名句,感受古诗词音律美;借助语言媒介,再现古诗词的形象美;关注经典形象,领悟古诗词的意象美;揣摩精妙用词,感受古诗词的形式美,从而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0.
中学语文教材不仅贮积了丰富的语文知识,更蕴含着深厚的传统文化内涵,字里行间处处流淌着中国文化浓浓的鲜活的印记。如何挖掘教材内在的文化因子,引导学生理解和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灿烂和美好,也是我们作为语文教师的责任所在。本文以高中语文必修5中的《边城》这篇课文为例,浅析在教学中如何渗透传统文化教育。  相似文献   

11.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语文教学是引领学生进入中华文化殿堂的钥匙。因此,学生从小学一直到大学都要学语文,而语文学习的内容随着年级的变化,其要求和规格也在提升。我认为语文教学应注重审美体验,应引领学生徜徉于千古佳作的神奇美妙的境界,流连于祖国文化深厚迷人的海洋,让学生身心始终处于审美的愉悦之中,让学生在文字上更提升品位增  相似文献   

12.
小学语文教材中所节选的文本蕴含着深厚的审美内容,使得文章更为扣人心弦、打动人心、引人深思。小学生情感比较丰富,且比较敏感,他们对包含深厚情感的文本更加喜欢。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遵循学生的身心成长规律和内在学习特点,强化学生审美素养的培养,在学生审美素养提升的同时,确保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高效。  相似文献   

13.
中华传统文化积淀了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是培养学生思维品质和人文素养的宝贵资源,其中不仅凝聚了民族的传统美德,还承载着民族的精神和情感。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弘扬传统文化,可以有效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促进学生健康人格发展。因此,本文从传统文化层面出发,对部编本小学语文教材插图中的传统文化进行了分析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策略。  相似文献   

14.
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根据其内容进行划分可以概括为复杂的语言表达、写作技巧、思想情感、审美情趣、社会生活和生活感悟等,是新的语文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文学素养和文化素养的关键时期。如何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促进中国传统文化的选择,如何提升小学生的文学传承和文化素养,本文将进行简单的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5.
《中国语文》的教材建设应突出中华传统文化的内容。《中国语文》是高校重要的公共基础必修课程,课程目标是培养人文素养,丰富人文精神,提高审美能力和语文能力,其教学内容是民族的、传统的、经典的、审美的。  相似文献   

16.
高职语文对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和核心竞争力有着其它学科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高职语文教育要致力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高职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包括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熟练的语言运用能力、成熟的语文思维能力、高雅的文学审美能力和深厚的文化素养等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王帼凤 《考试周刊》2011,(10):67-69
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其要素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思维能力、人文素养,等等。积累和语文素养有着密切的关系,是提高语文素养必备的条件之一。要让学生受到高尚情操和趣味的熏陶,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具有深厚的文化素养,教师必须不断让学生掌握积累的方法,喜欢积累,养成良好的积累习惯。  相似文献   

18.
传统文化是中华儿女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是力量和智慧的源泉。中学语文教材所选的诗、词、文、赋、戏曲、小说等古代作品中,蕴涵着丰富而深厚的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应依教材中的文化传统内涵,进行人文教育,发挥文化传统的真正价值。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诗性的字眼;语文教学,应是诗性的教学。语文教师要有深厚的文化修养和审美哲学,要一直注重以诗性慰心,以诗意行教,以日益精湛的教艺挥洒才情,使课堂教学展现语文独特的魅力。语文教学中的诗性展示表现在教学语言、教学结构、教学情感、教学节奏等方面。无论语文教师是不是诗人,其内心都必须蕴含一份涵养深厚的诗魂,课堂深处都该有一缕缕诗意的回荡。  相似文献   

20.
向辉 《生活教育》2012,(18):42-44,78
乡土文学有其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文化魅力。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读一读,感受语言美;谈一谈,感受民俗美;品一品,感受人性美。这有利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有利于整体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