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沈春娥  郭语瑄 《视听》2021,(1):107-108
今敏,是当代日本杰出的青年导演之一,代表作有《红辣椒》《未麻的部屋》《东京教父》和《千年女优》.今敏在他的动画电影中形成了"梦中梦"的剧作结构、意识流的表现手法、后现代主义的多重叙事、动画与电影相结合的视觉语言和浓厚的女性主义色彩等独特的创作风格.这些独特风格的形成都与日本动漫发展的大环境和今敏自身的天赋与努力有着密不...  相似文献   

2.
《秦时明月》是中国首部3D武侠动画,其制作的最大亮点就在于将中国传统文化与动画进行了有机结合.利用数字技术将中国古典文学、哲学、建筑和传统艺术形式等诸多中国文化融合到动画作品中去,实现了现代数字技术与古代文化的艺术融合.而数字技术这一新技术在动画中的运用也使动画的审美体系发生了变革,数字动画带来的一系列审美创新也促使了中国动画创作风格逐渐由新世纪早期的借鉴国外回归民族化.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传统文化题材动画电影的回归是动画电影业引人注目的文化现象。《长安三万里》上映后,立即引发了“破圈”效应,不但获得了广泛的关注和好评,还开创了历史文化人物在国漫领域的历史叙事新模式,是新时代“讲好中国故事”的优秀案例。本论文试图把传统文化题材动画电影放在中国动画电影史的长河中,分析其再次回归的主要原因、改编特征,剖析近年来动画大电影的影像叙事方式和营销传播逻辑,并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传播策略的角度,解读《长安三万里》如何主动与主流意识形态相协同,寻找到政治、市场与艺术的平衡关系,以准确把握新时代中国动画电影的发展规律和脉络。  相似文献   

4.
2015年7月10日,集中国传统文化、迪士尼英雄叙事风格和日本动画魔幻风格于一身的国产动画电影《大圣归来》在国内正式上映,并最终以9.56亿元票房完胜暑期86部电影,问鼎内地最高动画电影票房。本文运用传播学5W模式,解构了《大圣归来》的成功原因,探寻了国产动画电影的突围之道。  相似文献   

5.
刘丝雨 《东南传播》2020,(12):56-59
动画电影在中国电影历史中有过辉煌,也遭遇到发展瓶颈,然而其始终在受到传统文化影响的同时又承担着传承传统文化的任务。"中国学派"的代表作品可谓是中国动画电影对传统文化传承的优秀模范,通过对其和近年国内优秀动画电影作品的传统文化元素进行解析,将为中国动画电影的创作在传承传统文化中提供经验。结合近年国内优秀的动画电影案例,探讨在文化融合语境下动画电影的创作者从"跨文化价值观的表达"和"动画技术的运用"中应如何传承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6.
陈闯 《出版广角》2016,(22):66-68
20世纪80年代,中国动画走上了民族化的道路,从主题设计、角色设计、场景设计到色彩设计都开始注重传统文化元素的表现,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动画学派”.当下,在中国动画面临外国动画不断冲击的背景下,发掘中国文化元素,传播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动画片成为我们振兴国产动画事业的必由之路.《大鱼海棠》作为一部优秀的国产动画电影,在发掘和表现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上取得了成功,为中国动画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7.
薛世锐 《视听》2016,(6):97-98
朗·克雷门茨与约翰·马斯克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进入迪斯尼,属于迪斯尼的第二代动画制作人。他们先后执导过《小美人鱼》《阿拉丁》《大力士》《星银岛》《公主与青蛙》等动画影片。朗·克雷门茨与约翰·马斯克的导演风格可用二维动画、歌舞、幽默、经典童话故事等元素来代表。相比之下,国产动画看起来不是偏日式的就是偏美式的,始终没有找到属于中国的风格。形成自己鲜明的风格特色是中国动画发展下去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李云平 《视听》2022,(3):95-98
近年来,优秀的中国动画电影逐渐形成有意识吸收和移植传统绘画意象元素与视觉特征的创作趋势,其中,对中国传统山水画美学形态的传承与转化是一个重要方面.在当今数字电影时代语境下,国产动画电影通过对"虚实相生"的意境美和"形神兼备"的气韵美的深入发掘,在电影的观看规则与空间形态下保留了山水画的构图方式和运笔意味,在动画语言的叙...  相似文献   

9.
<正>2015年6月29日,"生命之绘—迪士尼经典动画艺术展"开幕。我馆吕章申馆长、黄振春书记等出席开幕式。华特迪士尼公司大中华区主席张志忠,华特迪士尼动画研究所董事总经理、此次展览的策展人玛丽·沃什及《超能陆战队》的导演唐·霍尔和我馆副馆长陈履生出席并致辞。本次展览围绕迪士尼九十多年来创造的经典动画故事和人类社会友谊、家庭、勇气与爱四大主题展开,并通过展出独特的原画艺术作品阐释主题。动画电影和短片制作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如动  相似文献   

10.
杨璟 《视听》2022,(5):93-95
国产动画电影《西游记之再世妖王》虽然传承了中国动画学派民族化造型风格,也彰显了中国国产动画电影的工业化水平,但在民族化追求上没有很好地实现伦理精神"赋能".首先,该片没有吃透中国电影传统中人伦叙事技法,导致其情感震撼力不足;其次,由于其戏剧性动机的正义性程度不足,导致其缺乏道德震撼力;最后,该片模仿好莱坞超级英雄电影模...  相似文献   

11.
苍慜楠  陈鹏  孙浩章 《今传媒》2012,(10):109-110
以短片实验手法,从综合影视艺术表现手法的角度和定格动画制作工艺流程的不同层次[1],探索黏土动画的视觉语言。其中《角色表演运用》、《造型效果》和"材料真实感受"综合一些艺术理论和动画技术。分析探究三者的语言形成规则和它们的相互关系,显现其隐性规律。其目的和意义不单纯在二维画面的运动,而在运动中的信息载体。  相似文献   

12.
随着现代动画与数字媒体技术的发展,近几年不断有制作精良的国产动画电影涌现在大众视野之内。纵观中国动画艺术近90年的历程,国产动画电影在曲折中发展、在探索中前进、在瓶颈中创新,从而走进当代世界。在后现代主义审美时代,国产动画电影不断确立其当代性的过程,也是自我民族性确认和回归的过程。在当代文化语境之下,中国动画电影艺术如何以民族话语来谋求创新发展,是近几年国产动画电影的艺术前沿命题。  相似文献   

13.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媒介生态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媒体是相对所谓的"旧"媒体而言,即传统的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新媒体得益于互联网技术的兴起,不断改变着传统媒体内容的生产、传播方式,使传统的大众传播格局发生了颠覆性的改变.由张小波所著的《基于互联网背景下新媒体动画的发展与创作研究》一书系统阐述了动画艺术的发展逻辑,该书对媒介生态环境、动画艺术的改革、经典的新媒体动画电影等均进行了全面而深刻的阐释.  相似文献   

14.
苏菲 《传媒》2017,(12)
近几年动画电影市场快速发展,从国际上看,以日本为代表的动画电影产业一直占据着世界领先位置.就我国来看,随着传媒技术的不断进步,动画电影也取得了长足进步,近年来,国产动画电影无论从数量上还是从质量上都达到了历史之最.从上世纪戏剧题材的《马兰花》,到历史题材的《秦时明月》,再到儿童题材的《喜羊羊与灰太狼》《熊出没》等,无论在技术上还是在故事性和呈现方式上,国产动画电影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受到国内观众的好评.动画电影的不断发展,在业界引起了强烈反响,推动了我国动画产业乃至传媒、文化产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其独特的受众群体也为动画电影的发展提供了动力.但是,我国动画电影产业发展依然滞后,这不仅是由于资金和技术的限制,同样还因为国内动画电影表现要素和叙事方式的不合理.为此,研究者有必要从术到学,从实践到理论对国产动画电影进行总结归纳,这不仅是研究动画电影本身的需要,也是不断推动动画电影遵循自身规律健康发展的需要.由陆方老师著、科学出版社2017年3月出版的《动画电影符号学》一书,便是对当前动画电影的系统研究.该书运用符号学一般原理,通过对优秀动画作品的表现要素和叙事方式进行分析,揭示了动画电影表现手法与受众对动画电影辨识度之间的联系机制,能够帮助我国动画电影制作者在制作过程中准确表达动画作品的意义与内涵,为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5.
徐克导演作为新武侠电影的代表,致敬传统武侠大师胡金铨的《龙门客栈》,拍摄的一部《新龙门客栈》,成为香港乃至中国新武侠电影的里程碑,同时赢得了世界美誉。他用游学西方的文化背景,引入数字技术,融入后现代艺术风格,大胆尝试了武侠电影特技化、科技化新突破,诠释了暴力美学的文化价值。他用天马行空的自由想象和狂放自如的武打设计,让自己独树一帜,成为新武侠电影的一代宗师。本文以《龙门客栈》、《新龙门客栈》、《龙门飞甲》为载体,从电影美学、人物形象、视听艺术、文化价值、叙事模式等方面来展开论述,阐述徐克导演把坚守着的侠义信念和独特的美学追求用于新武侠电影中的尝试和成就。  相似文献   

16.
当前众多的中国本土动画作品中,普遍存在着视觉形象风格杂糅不成体系的现象,影响了民族文化的传承以及本土动画的品牌建立和传播,阻碍了动画产业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究其根源仍是动画电影的角色造型、审美语言、艺术表现等视觉符号方面存在着问题.当前,我们亟待以本土文化为本源,重塑本土艺术视觉语言的审美意义,从民族文化长河里寻找中国动画的艺术风格,创造具有中国风格的动画视觉符号,并以一种文化战略的眼光去拓展动画市场.  相似文献   

17.
邓兴兴 《传媒》2015,(23):65-67
3D动画电影《兔侠传奇》具有浓重的中国特色,深刻诠释了传统文化中蕴涵的兼爱、诚信等精深的哲学思想.本文从影片的文化内涵、场景、色彩及声音等方面探讨其蕴涵的中国元素,分析传统文化的艺术美感和影响,有助于消解西方强势文化在我国的传播与影响,促进我国动画电影产业的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18.
2008年以来中国动画电影市场出现了新的变化,主打中国元素的《功夫熊猫》在全球获得巨大成功,喜洋洋灰太狼系列动画电影国内取得了过亿的票房佳绩。但与此同时,中国动画电影产业自身发展也面临了诸多问题。文章立足于中国动画产业发展的现状,从故事、取材创意与叙事能力的提升;观众群体选择与针对性的制作策略;档期选择、促销等营销运作策略等方面,对2008年至2011年中国动画学界业界围绕中国动画产业发展的热点论题与若干观点进行了整理与辑录。  相似文献   

19.
《功夫熊猫》是一部以中国功夫为主题的美国动画电影,自上映以来就受到全球观众的热捧,超高的票房和人气证明了这部动画的成功,在中国影评人的笔下更是好评不断.《功夫熊猫》运用了大量司空见惯的中国元素,这不禁引起我们深思:美国动画是如何将中国元素信手拈来并且表现的如此淋漓尽致的,以致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本文试图从角色造型、场景设定、哲理内涵等方面研究《功夫熊猫》的中国元素,以期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美国动画并对国内动画创作者予以启发.  相似文献   

20.
陈超 《传媒》2015,(21):62-64
色彩是动画电影中最重要的表达手段之一,当前我国动画电影由于过多效仿西方动画的配色理念,造成了民族文化底蕴的缺失.本文以《大闹天宫》和《山水情》两部经典国产动画电影为例,通过对影片传统文化色彩特点的探求,指出我国传统文化的色彩语言是影片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认为坚持本民族色彩文化之源,在保持民族性的基础上借鉴西方动画的色彩理念,才是我国动画电影发展的正确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