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胡永春  贾云哲 《视听》2022,(2):78-80
作为"我和我的"国庆献礼系列电影的第三部,电影《我和我的父辈》延续了"拼盘式"短片组合的结构方式.该片在"精神传承"这一宏大主题的框架下,采用儿童视角的叙事策略,以小见大地诠释家国情怀;通过多样类型叙事方式,拓展优化电影表现空间;借助穿越时空的线性叙事,生动展现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影片勾勒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儿女百年来...  相似文献   

2.
余荣华  熊捷 《中国记者》2022,(11):43-45
<正>2022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胜利召开。如何出新出彩地做好党的二十大宣传报道工作,展现十年奋斗历程,凝聚奋进新征程的精神力量,成为主流媒体的重要课题。10月15日,人民日报社新媒体中心推出创意微视频《新千里江山图》,以名画《千里江山图》为基础背景,以“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为创作主旨,综合运用多种技术手段,将新时代十年的发展成就和奋斗图景融入名画之中,生动展示了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顽强拼搏,砥砺前行,  相似文献   

3.
建党百年题材电视剧真实再现百年波澜壮阔的恢宏历史,真情抒写中国共产党初心使命,弘扬和赓续伟大建党精神,深刻展现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力量,热情讴歌伟大信仰信念,在创新史诗叙事、强化精神意蕴、塑造典型人物、写实写意交融等方面有重大突破,推动新时代革命历史题材剧的美学建构,堪称从高原向"高峰"迈进的重...  相似文献   

4.
移动互联网时代,基于数字传播的主题报道创新表达构成了信息传播领域的主要方式,移动化、社交化、场景化传播成为主流媒体守正创新的关键发力点.当前,我国媒体融合正向纵深推进,主流媒体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积极探索传播新样态,围绕"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主题报道这一重要职责与使命,创新内容策略、叙事模式和传播路径,通过布局个性化的短视频、VR沉浸式体验、可视化数据等多种融媒体形态创新主题报道形式,以生动的笔触、鲜活的镜头、立体的方式、智能的手段,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显著成就进行全景式扫描,以融媒传播脱贫攻坚带来的巨变,"融绘"百姓生活的富足和砥砺奋进的时代风貌,高度凝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科学内涵,生动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真挚厚重的人民情怀,充分彰显了全党担当使命、一诺千金的不懈追求,为决胜全面小康注入强大思想动力.  相似文献   

5.
纪录片是文化传播和价值观传递的重要载体,是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渠道。一部优秀的纪录片同时也是会讲故事的纪录片。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走红网络,其原因正是在于擅于讲故事,从创新叙事视角、丰富叙事情节、着眼于人物叙事三方面,对于如何"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进行了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6.
尹婷婷  方明 《新闻世界》2009,(7):170-171
《假如爱有天意》是一部唯美的爱情电影。该影片在画面的光与色、段落的色调配合及主观表意性色彩结构等三个方面,展现了色彩的丰富涵义。同时影片运用独到的叙事手法,在分段交叉式的叙事结构中巧妙地将人称进行转换,藉由插叙与倒叙的结合解决时间交错问题,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本文对该片的色彩运用与电影叙事手法进行了解析,希望对电影创作者能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7.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与建设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在新时期,红色文化资源在物质、精神以及建设领域中表现出明显的新样态,为全媒体时代红色文化资源传播赋予了新样貌。同时,红色文化传播也出现了过度商业化、明显边缘化、肢解碎片化等问题。因此,创新红色文化传播实践,实现叙事引导性、内容互动性、传播技术性是实现红色文化资源有序传播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陈佳艺 《传媒》2023,(23):61-62
中国共产党国际形象网络宣传片《CPC》突破宏大叙事传统,在“我是谁”的设问与应答中,以为民初心和天下情怀为主线,真实、立体、全面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共产党形象,增强了新媒体时代中国共产党形象传播的公信力、凝聚力与影响力。  相似文献   

9.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文艺创作应该用现实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情怀观照现实生活,让人们看到美好、看到希望、看到梦想就在前方。电视剧《大浦东》塑造了一群"小人物"形象,创新现实主义艺术手法,展现新时代青年人的追梦与圆梦的人生轨迹,让青年人看到幸福是奋斗出来的。电视剧选择"小人物"作为叙事主体,突出日常生活叙事,在典型环境中塑造典型人物,是新时代现实主义创作的一部力作。  相似文献   

10.
《红色气质》作为主流媒体适应微时代传播特点的媒体融合产品,得到了观众的一致认可。通过符号学式的重新解读,我们看到了影片在叙事结构的"双轴关系"、视听语言的"能指与所指"、数字技术的"刺点安排"三个方面的符号建构与创新,而这种创新形式也为主旋律作品在融媒体时代下的宣传开辟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11.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中国主流媒体迎来建党百年成就和经验报道的高潮。其间,中国新闻社推出的“中国共产党的‘十万个为什么’”系列报道,以时态、叙事、话语的融合创新,初步探索形成一套建党百年的报道框架,在国内外传播中取得了突出传播效果,对于我国政治传播、时政报道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2.
高臻笛 《视听》2016,(1):67-68
作为一部以饮食文化为主线的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展现了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和精神追求,而且,《舌尖上的中国》以普通国人饮食文化的叙事内容展示中国国家形象获得成功,实现了在世界范围内的跨文化的传播。本文通过对隐藏在视觉背后的叙事内容进行分析和梳理,归纳出《舌尖上的中国》的跨文化传播叙事策略,旨在思考全球化视野下的跨文化传播的成功启示。  相似文献   

13.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就是要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理念,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聚焦人民群众的现实需求,用实际行动解民忧、纾民困、暖民心。凝聚党心民心,离不开桥梁纽带。我国目前拥有超过10亿网民,各级地方媒体特别是新媒体,如何立足互动性强、信息发布快等优势,架起党委政府沟通群众、传达民意、反映民情的“连心桥”,  相似文献   

14.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也是一份庄严的与人民的"世纪承诺".在这个极为特殊的年份,电影艺术家用镜头展现小康生活的美好画卷,用创作激情讴歌脱贫攻坚战的伟大成就,创作出许多思想性、艺术性兼具的文艺精品,《我和我的家乡》就是其重要代表之一.基于詹姆斯·凯瑞的传播仪式观理论,分析主旋律电影《我和我的家乡》仪式化、符号化呈现以及现实意义,从"构建共识"到"集体认同",在此变化中对传播主旋律电影实现社会意义最大化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5.
《全国新书目》2022,(3):63-64
<正>本书主要讲述了钱学森为国家命运和民族前途奋斗的故事。在故事里,有他在中国科学、技术、工程以及教育等领域做出的杰出贡献,有他勇于自我锤炼和敢于自我突破的心路历程,还有他在上下求索过程中坚守知行合一的治学方法。这些故事深深地内嵌于中国创业的伟大征程之中,因为故事主人公身后屹立的,是秉持“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执政理念的中国共产党。  相似文献   

16.
本文运用叙事理论对获得第81届奥斯卡8项大奖的影片《贫民窟的百万富翁》进行评析。该片以三条主线展开剧情,采取了多技巧混搭式的剪辑和非线性碎片式的立体叙事方式。文章还分析了影片中的细节处理和主要人物性格,并阐述了该片对中国电影的启示,那就是在表现形式上采用新颖的叙事方式,在诠释人物性格特点的同时深入地展示细节,针砭时弊,才是一部电影的魂魄所在。  相似文献   

17.
游欢 《今传媒》2021,(4):94-96
空间叙事是借助空间来进行叙事的一种手段。电影《江湖儿女》中,空间的选择与建构成为推动影片故事发展的叙事动力、"边缘人"塑造的场域;影片巧妙地借助视觉和听觉扩充了影片的空间,丰富了空间叙事的感染力和表现力。同时,影片建构了物理、社会、精神多重空间,不仅形成了隐喻,也深化了影片主题,传达了对一味追逐金钱的批判和对讲求"情""义"的赞扬。空间叙事丰富了影片审美的观赏效果,成为促成影片获得成功的重要艺术因素。从空间叙事视角对《江湖儿女》进行解读,也能深化我们对这部电影的理解。  相似文献   

18.
近些年,扶贫题材影视剧在叙事话语策略、人物主体塑造以及民族艺术元素彰显等方面形成了鲜明的影像特色。但该类影视作品也面临作品数量少、质量参差不齐、内容表达创新力不足、作品宣发力度不够等问题。扶贫题材影视剧要讲好中国脱贫故事,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拓展"扶贫"主题创作,重视社交媒体平台,完善传播渠道,增强国际传播力,使扶贫影视作品成为海内外展现中国脱贫经验与人民智慧,构建良好国家形象的中坚力量。  相似文献   

19.
张涯路 《新闻前哨》2022,(21):65-66
在日新月异的新媒体时代,传播技术的不断升级与传播平台的持续扩大,为多元化讲述人物故事提供了历史性机遇和强大的创新动力。依托于网络平台制作播出的人文纪录片,不仅以纪实画面展现了影片的真实,还通过发挥故事情节和叙事手段的优势,增强了纪录片的可视性和传播效果。在哔哩哔哩平台播出的系列人文纪录片《小小少年》讲述了六个痴迷于自然、科技、艺术、运动等不同领域天赋异禀少年的成长故事。本文从第一集《那夺云》入手,分析其中的真实性与故事性呈现,从而得出纪录片创作的系列启示。  相似文献   

20.
自然影片是以野生动物和自然现象为题材与主题的纪实 类型影片。 在世界范围内.这种影片从70年代末,形成了一种新的流派。 1988年、在英国举行了第一届“世界自然影片节”设立了多项艺术性奖项,鼓励自然影片的创作。这些奖项包括:导演、摄影、音响、剧本、创意等。这些奖项的设立,标志着自然影片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审美标准。 现在,已没有任何一部拍摄动物或自然现象的影片是碰到什么拍什么,看到什么说什么的了。自然影片对题材的展现,是以一种“自己的艺术性”为依据的,这种“艺术性”要求自然影片有特定的表现形式和叙事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