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不久前,笔者听了某教师关于《历史与社会》中“得天独厚的大河文明”的公开课,发现图册在表现四大文明区在世界上的空间位置,突出文明区域与地形尤其是与河流的关系,使学生有一个整体的认识等上的重要作用没有得到很好地体现。如学生没有翻动过图册,教师也没有明示学生读图填冈,以致有关地理方位和历史时间等知识点教学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基督教在西欧中世纪居于“万流归宗“的地位,它在政治、经济和文化领域实行神权统治和精神专制,阻碍了社会的进步.但必须同时看到,在中世纪早期的社会动荡中,又是基督教全力担负起了挽救和传播文明火种,为痛苦挣扎中萌生的新文明提供模式和方向的历史重任.因此,对基督教在西欧中世纪文明进程中的积极作用应给予肯定.  相似文献   

3.
基督教的产生和发展是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现象.自文艺复兴至启蒙运动直到近现代的许多思想家与史学家大都认为,基督教对西方文明的影响基本上是消极而又黑暗的.如果将基督教放在西欧从古典时代走向封建时代这一历史大转变过程中,作客观冷静的历史主义分析,那么,关于基督教对西方文明的影响,就会是一种相反的结论,即基本上是积极而又光明的,其中至少有三点是可以肯定的一是在罗马帝国腐朽衰亡之际,基督教作为"救世福音"抚慰,安定了人们的灵魂与精神;二是基督教的修道士和神学家们以变态、扭曲的方式,保存并延续了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三是基督教的教会、教区和修道院等机构,成为日耳曼民族建立和扩大其政治统治、恢复生产并发展社会经济的组织借助.基督教在这三方面的地位和作用,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几乎都具有一种唯一的和不可替代的性质.因此,基督教是西欧在古典时代末期和封建时代前期重塑文明的核心力量.  相似文献   

4.
詹姆斯·乔伊斯在《芬尼根的守灵》中关注历史的策略之一是揭示历史发展的共性。乔伊斯试图在千姿百态的世界历史中寻找规律与共性,他运用维柯《新科学》中的历史循环理论构建小说的结构,揭示共性的策略,从宏观体现了《芬尼根的守灵》中乔伊斯的历史关怀。  相似文献   

5.
一、教学案例小学《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我们为祖先而骄傲》一课,属于历史常识类课文,着力向学生抒发一种深邃的人文情怀,培育民族的自尊心、自豪感,从而激发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渗透的是文化启蒙的教育。学习本民族的历史,在历史中寻找民族的根,能培养人的爱国主义基础情感,这也是儿童个体发展中的情感需要。这一课的教学集中体现了《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  相似文献   

6.
《历史与社会》作业是提高《历史与社会》素质的一个重要渠道,是学生《历史与社会》能力、《历史与社会》素养培养与发展的重要途径。优秀的《历史与社会》作业是《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精神的体现,对《历史与社会》学习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课改前,学生的作业多机械重复,少创造活动;多抄抄写写,少思维训练;应试训练色彩浓厚,学生厌烦,教师头痛,失去了作业发挥创造性、探究性的作用。新课程标准出台后,如何在学生作业设计上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下面笔者谈谈几种尝试。一、实践性《历史与社会》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相似文献   

7.
《历史与社会》新课程已经实行将近一轮,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广大初中社会教师的教学观念在逐渐更新,角色地位在悄悄变化,学生的主体意识也在慢慢觉醒,《历史与社会》教学呈现了勃勃生机。然而,新旧理念的碰撞,新旧教法的较量,也使一些教师陷入了困惑与迷茫,使《历史与社会》教学中出现了不和谐的音符。为此,重新审视《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帮助广大初中社会教师理清心中的困惑,使他们更加积极有效地投入到教学与研究中,真正发挥新课改的功能,是我们当前应该着重解决的问题。一、对《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的重新审视《历史与社会》新课程…  相似文献   

8.
<正>构建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校本选修课程体系,有效促进学生全面且有个性地发展,是当今新课改时代思想政治教师需要直面且必须接受挑战的课题。四年多来,笔者基于学科主干模块、学生生活实际以及教师自身专长,开发、开设了诸如《趣味哲理——启迪心灵与智慧的钥匙》《投资与理财》《辩论——思维和言语的体操》《港通天下——宁波码头文明》等选修课程。从中我们深深地体会到:校本选修课程的开发与开设既是教师的一种基本教学技能,  相似文献   

9.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倡导构建开放、动态、发展的课程内容,强调课程内容的选取和呈现应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关注学生学习兴趣和经验,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这就要求我们一线教师切实转变观念,从丰富的课程资源中寻找和整理有效的教学素材并运用在课堂中,以培养学生的学科能力与人文素养。以下笔者结合实践谈谈从不同视角开发、运用课程资源的方法与途径,旨在与同仁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10.
中华五千年文明,各族人民已有了强大的向心力、凝聚力和爱国主义优良传统,历代仁人志士“以天下为己任”的爱国精神和爱国业绩,是中华文明最辉煌的篇章。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对学生广泛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使他们树立报孝祖国的雄心壮志,是教学的重点任务。在教学中我注意利用各个环节,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一、利用引言,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无论是初中的教科书还是高中的教科书,在每课、每章中,都有一段引言,以介绍该课、该章的基本内容和历史发展线索。教师可通过引言,采用对比的方法,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如在讲《西欧封…  相似文献   

11.
本文结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的教学阐述:一、生成性的课堂应该是预设基础上的有效生成:二、生成性的历史与社会课堂的构建应该注意的问题:在教案设计时给生成留下足够的空间,教学过程中想方设法留给学生思维和提问的时间,在教学流程中注意在生成中即时“变奏”;三、生成性课堂的构建对教师素质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品德与社会》的历史知识点较为分散,离学生生活远,缺乏系统历史知识的背景,容易造成学生理解上的困难。教师寻找贴近学生生活与现实生活的素材,通过对话教材文本、共享学生经验、融入本土资源、巧用影像资料,降低历史学习的门槛,使教学回归生活,让学生在追溯过去的历史和经验中回望国家和民族的历史,寻找生活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西欧中世纪早期的修道院 ,作为“黑暗时代”里的文明使者 ,僧侣们以其宗教献身精神和榜样的力量 ,引导蛮族日尔曼人皈依了基督教 ,从而使其步入文明世界的殿堂 ;修道院也是西欧野蛮世界里农业文明的拓荒者 ,它们的默默劳作 ,使凋敝的社会经济得以恢复 ;同时它们还是战乱世界中的避风港 ,欧洲历史与文化的延续者、救护者 ,西欧的文化圣地  相似文献   

14.
周宗源 《文教资料》2010,(34):91-92
弗洛伊德对人类发展的方向提出了质疑。在《图腾与禁忌》、《摩西与一神教》中,他研究了图腾崇拜、犹太教和基督教的内在线索,把父子关系看作历史发展的动力,这与他对现代社会的神经症、梦的研究互参互补,揭示了人类社会的金字塔式的权力模式。  相似文献   

15.
<正>《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指出,历史课程的基本理念是“立足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充分发挥历史课程的育人功能”,强调“在培育学生人文精神和人文素养的过程中,注重帮助学生更为理性、更有智慧地认识人类的历史和生活的环境,正确理解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继承和弘扬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世界历史》涵盖了古希腊文明的相关内容。然而,教学过程中的一些迹象表明,教师若拘泥于教科书所给出的信息,就无法满足学生对不同文明的好奇心和对知识的诉求。基于此,  相似文献   

16.
但丁的作品中有浓厚的中世纪基督教神学文化因素。但是,在论证人性之美与人类道德之善的过程中,但丁并没有一味地追随教会学说与基督教神学的思考方式,而是从人性本善和西欧社会现实出发,论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理想模式与当时西欧堕落及其产生原因。在这个过程中,他相信人性中的善和人生的不完美,但同时认为人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教会宣传的精神的自由与道德的升华,并最终获得《圣经》中宣传的上帝之爱和天堂幸福。在展示人与西欧社会现实的过程中,基督教神学观念影响着但丁观察的方式和价值观。  相似文献   

17.
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教师必须与时俱进不断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寻找新的教育模式。小学语文教学中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实施素质教育,贯彻落实《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的表现。合作学习是学生在同样的学习目标下,构建学习小组并采用分工合作的方式进行互相帮助的一种学习模式,是目前语文教学中普遍运用的一种教学方式。合作学习能够改变传统教学课堂氛围枯燥、沉闷的局面,有效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促进学生合作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历史与社会》新课程已经实行将近一轮,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广大初中社会教师的教学观念在逐渐更新,角色地位在悄悄变化,学生的主体意识也在慢慢觉醒,《历史与社会》教学呈现了勃勃生机。然而,新旧理念的碰撞,新旧教法的较量,也使一些教师陷入了困惑与迷茫,使《历史与社会》教学中出现了不和谐的音符。为此,重新审视《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帮助广大初中社会教师理清心中的困惑,使他们更加积极有效地投入到教学与研究中,真正发挥新课改的功能,是我们当前应该着重解决的问题。一、对《历史与社会》课堂教学的重新审视《历史与社会》新课程带来的新变化已经日趋体现,课堂教学的氛围越来越融洽,课堂教学的形式越来越多样,课堂教学的外延越来越扩大。首先,学生的学习压力减轻,学习的愉悦感增强。新教材对知识的难度要求降低,如“多样的社区”——商业社区(上教社),其基本的内涵是明确社区的概念,注意社区的类别,只强调学生的理解与思考,几乎没有强记性的知识点;“感悟我们身边的传统”(人教社)则主要要求学生体会身边发生的传统节日,感受节日的氛围与节日的变化,从中感悟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在这些课中,学生没有繁难知识的压力,重在感悟与体会,可以在愉悦的交流、体验中...  相似文献   

19.
张新民 《甘肃教育》2014,(17):117-117
正漫画特别是历史漫画往往以幽默夸张的笔法描绘历史现象或历史事件,并赋之以深刻的寓意,从而揭示历史现象或事件的本质特征。因此,在历史教学中,教师恰当地运用漫画,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一、运用漫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在历史教学中,引导学生观察漫画要注意方法,教师要抓特点、抓重点,向学生提出适宜的问题,引导学生在观察中发现"结果",使其形成观察、审视、思考、总结的习惯。例如,在讲授"美苏争霸"一课时,笔者展示了漫画《赫鲁晓夫与美国总统肯尼迪的较量》,让学生根据以下问题进行  相似文献   

20.
于伯铭、陈祖贤所编《中国历史、世界历史教学线索表解》(上册)已由历史教学社出版,下册也于今年四月出版。《表解》是作者长期实施教学的可喜成果,是对历史教学研究的一份奉献。《表解》采用表列史事的方法,依时间为序,择要编撰,力求揭示历史活动的内在联系,体现历史发展的全貌。例如,《鸦片战争》一章,既从总体上按时间顺序表述了背景、经过及后果,又揭示出战争爆发的必然与可能,以及人民与清廷对待战争的不同态度。《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和资本主义的兴起》一章,对经济、政治、文化方面作出汇总表述的同时,揭示了新航路开辟、“圈地运动”与资本原始积累的关系,以及“文艺复兴”的实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