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素质教育是为了一切人全面发展的教育."劳动是人类创造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活动.人的全面发展不是只有知识就行,还同样需要会劳动、能劳动.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劳动也应陔成为人的素质的一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我们要全面地把握劳动教育的战略地位,加深对大学生劳动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在唯物史观看业,劳动创造人,劳动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劳动是社会的人的本质及其体现,教育与生产劳动的结合是造就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  相似文献   

3.
人类社会的一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都产生于劳动。劳动教育是向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和手段。幼儿园中的劳动教育,包括让幼儿认识成人的劳动和组织幼儿参加轻微劳动两方  相似文献   

4.
一、大学生劳动教育的认识创新我们要全面地把握劳动教育的战略地位,加深对大学生劳动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在唯物史观看来,劳动创造人,劳动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劳动是社会的人的本质及其体现,教育与生产劳动的结合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马克思主义的这一科学劳动观本身已揭示了劳动教育的社会价值和战略地位。当前我国全面建设的小康社会是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技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全面发展的社会,它必然要求全面提升人的综合素质和深度开发人力资源。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编…  相似文献   

5.
白发堂 《成才之路》2024,(2):141-144
劳动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劳动教育是教育的核心内容,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相互融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由此可见,强化对学生劳动教育的研究具有积极意义。在劳动教育实践中,教师要统筹协调思想引领和实践活动之间的关系,明确劳动教育的功能定位,注重劳动教育的内容设计,掌握劳动教育的实施原则,建立劳动教育保障机制,并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积极提高劳动教育质量,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6.
"以劳育人"是具有时代性的教育命题.马克思主义对劳动概念的阐述为"以劳育人"提供了科学依据和理论支撑:从人的实践视角出发揭示了人类历史和社会生活的本质是劳动;从人的交往视角出发论述了人类在劳动中所缔结的交往与联系;从人类解放视角出发论证了人类自由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是劳动.与此相应,"以劳育人"的三个维度具体表现为:历史维度劳动使人的发展得以明确和坚定;实践维度劳动使人的品格得以塑造和丰满;价值维度劳动使人的价值得以彰显和实现.新形势下,需要廓清劳动教育的范围界定,不断阐释"以劳育人"的丰富内涵;应对劳动教育的现实困境,深入发掘"以劳育人"的独特优势;结合劳动教育的实践路径,始终坚持"以劳育人"的教育原则,方能凸显"以劳育人"的理论价值及现实关切.  相似文献   

7.
劳动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一种重要实践手段,劳动教育在培育高尚人格、全面发展的学习者方面有着不可或缺、举足轻重的作用.针对目前劳动教育开展范围小、内容单一的现状,国际教育领域结合"讲好中国故事"思想内涵丰富劳动教育的创新做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劳动教育是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职业院校开展劳动教育有助于职校学生强健体魄、夯实职业技能、树立劳动价值观和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基于对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综合技术教育三个维度的理论分析,发现历史唯物主义从人类历史发展规律证明了职业教育和劳动教育的一体性并得出了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人的全面发展";政治经济学揭示了"劳动异化"现象对劳动者的侵害,为职业教育和劳动教育的吸引力问题找到了答案;马克思对综合技术教育的论述则为职业教育和劳动教育的具体实施提供了借鉴依据.基于以上理论进一步分析了职业院校开展劳动教育的问题,即开展劳动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什么,怎样提升学生参与劳动教育的积极性,劳动教育应当遵守哪些实施原则,并为职业院校落实劳动教育提出了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9.
教育的本质问题是人类自教育科学诞生以来一直不断探索争论的话题,至今没有定论,是当今教育理论界的"哥德巴赫猜想".本文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考察,从新的理论视角对教育本质进行再认识,并依据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提出劳动主体论的新概念:教育是强化劳动主体,不断满足发展需求,促进人类全面进步的社会活动.  相似文献   

10.
劳动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代背景下,职业院校劳动教育的内涵也应呈现新的特点.加强职业院校劳动教育,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培育高素质技能型劳动者的必由之路.推动职业院校劳动教育,具体可从思想劳育、课程劳育、实践劳育三方面提高劳动教育的重视程度、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拓宽劳动教育培育渠道,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1.
2020年3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提出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强调劳动教育要体现时代特征.那么新时代的现代化教育就必然离不开劳动教育.通过在学校实施系统的劳动教育,让教育与劳动相结合,使学生在劳动中立德、在劳动中创新、在劳动中发展,最终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  相似文献   

12.
《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劳动课程具有“显著的实践性”,从这个角度看,实施劳动教育必须坚持以体力劳动为主。体力劳动作为最基本的劳动形态,是人类创造物质财富和积淀精神财富的主要途径,实施以体力劳动为主的劳动教育遵循了儿童心理发展和人类心理发展的基本逻辑。以体力劳动为主的劳动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坚实基础、全面育人的有力保障、教育困境的破解之道。针对目前劳动教育弱化、劳动实践虚化等问题,亟须加强以体力劳动为主的劳动教育。为充分发挥体力劳动的独特育人作用,需要突出体力劳动价值导向、重构体力劳动教育内容、拓宽体力劳动实践途径、创新体力劳动实施方式和强化体力劳动评价引领。  相似文献   

13.
劳动技术教育是组织学生参加劳动实践,培养学生劳动观念和习惯,并掌握基本的生产技术和劳动技能的教育。切实抓好劳动技术教育,对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马克思曾指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不仅是社会财富的手段,也是实现人类个性全面发展的惟一方法。列宁也曾指出:只有在公共利益劳动中和在解决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问题过程中才能培养真正的共产主义者。  相似文献   

14.
一、正确认识贯彻劳动教育问题小学教育的目的在以社会主义思想和现代科学知识教育儿童,培养他们成为社会主义社会全面发展的成员。要实现这个目的,就必须重视劳动教育的贯彻。根据董副部长的指示,劳动教育的主要任务是: 1.培养学生具有社会主义的劳动观点,使他们认识劳动创造人类历史的真理,劳动是人类生活中第一个必需的条件,从而把劳动看作光荣的事业,看作是对社会的首要职责,热爱劳动,尊重劳动人民;克服轻视体力劳动的和轻视工农业劳动人民的剥削阶级思想; 2.培养学生社会主义的劳动态度,自觉地遵守劳动纪律,以自觉的积极的态度对待劳动; 3.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 4.使学生获得工农业生产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这个指示是十分正确的。它告诉我们,劳动教育具有极明确的范围和极丰富的内容。如果我们能正确  相似文献   

15.
劳动,是人类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活动。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基础。幼儿劳动是一种不以生产物质财富为目的的教育性活动.幼儿所从事的只是一些极其简单的日常生活方面的劳动。幼儿劳动是幼儿全面发展的一种教育手段.对幼儿体、智、德、美各方面的发展.都有很大的教育作用。  相似文献   

16.
彭聪妹 《考试周刊》2023,(25):155-158
劳动是人类创造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重要活动,劳动教育是我国全面发展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而其中的幼儿劳动教育尤其值得注意,它可能会影响人们最终劳动素养所能达到的高度。由此,幼儿阶段每个教师都需要在劳动教育课程中花费较多心力,并针对性探究引入多元科学创新策略,切实推动幼儿劳动综合素养与能力大幅提升。  相似文献   

17.
劳动既创造了人类又创造了教育,劳动教育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基本方式。劳动育人既是马克思主义教育的思想精髓,又是中国共产党发展马克思主义教育的实践探索,更是习近平新时代教育思想的重要纲领。在价值逻辑上,劳动育人能够促进人类全面发展,促进技术转型升级和社会深刻变革。在政策逻辑上,我国劳动育人发展经历了以体力劳动为核心的重建探索期,以技术教育为旨趣的转型调适期与以五育并举为核心的全面提质期。在实践逻辑上,新时代劳动育人迫切需要从内涵、内容与内功层面解决"内涵陷于劣势""内容流于形式",以及"内功沦为把式"的现实之困,助推劳动育人高质量发展新局面的开创。  相似文献   

18.
<正>马克思主义关于"劳动创造了人本身"的科学论断,是我们深刻认识素质教育在青少年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的根本出发点。人的脑和手不仅是劳动的器官,而且是劳动的产物,劳动使人类获得了生存与发展,把资源变成了财富,它是人类生活的基本条件。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教育原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造就全面发展新人的基本途径和方法。因此,在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中明确规定了"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无论现  相似文献   

19.
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是定位人的核心素养的基本准则,是人类社会教育的趋向目标,也是人类教育离不开的根本。文章从人类认识发展动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机制和循环论视角探究人文教育循环、社会教育循环、自然教育循环和综合教育循环,以及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从而提出合理性教育循环的理论;在合理性教育循环中探究美育和劳动美育循环过程,进而得出美育是合理性教育循环的基础、劳动美育是合理性教育循环的实现方式的结论。以美育为基础、劳动美育为实现方式的合理性教育循环决定着教育环节的时序,如果教育循环时序发生改变,那么教育侧重点就会不一样,人的本质力量提升就会出现异化。因此,它不仅促进知识的本质、文化的本质、美的本质和教育的本质与人的本质的有机统一,而且实现智育向智力美育转化、体育向体质美育转化和劳动教育向劳动美育转化,创造出静态和动态有机统一的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形成健全的人格,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相似文献   

20.
历史课程是高中课程体系中的一门必修课程,是在义务教育历史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应用唯物史观了解人类社会发展进程,深刻揭示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进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门课程。它是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叙述和阐释人类历史进程及其规律的学科,承载着历史学教育功能。在当前高中历史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是必然要求,这需要充分挖掘学科与教材中的育人因素,潜移默化地渗透劳动教育。本文分析了如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