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咀嚼”近三年的高考,不难发现,实验题在结合新教材的同时,更多的向“能灵活地运用已学过的物理理论、实验方法和实验仪器去处理问题”转向。以实验鉴别学生独立解决新问题的能力、迁移能力为近年来高考实验题的主流。虽然学生都非常重视实验复习,但从数据抽样来看,  相似文献   

2.
朱金宝 《新高考》2006,(2):11-13
近几年高考物理实验题已由过去单纯考查实验知识转到考查学生独立完成实验的能力和迁移能力.考查运用所学实验原理和实验方法来解决新情景下的实验问题,强调培养学生设汁和完成实验的能力.真正体现了“出活题、考能力”的思想.因此,在实验复习过程中,我们必须以考试大纲规定的实验内容为中心,以基本实验为依托,从实验方法与实验思想方面去归纳、总结、思考、拓展实验问题,努力扩大思维空间,激活实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3.
1设计理念及设计思路 “新陈代谢与酶”一节比较适合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根据《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科学实验探究的基本过程主要包括提出问题和作出假设、制定实验计划、实施实验计划、阐述和交流实验结果和结论四个步骤,本课的主要指导思想将探究的全过程贯穿于教学的始终,通过创设探究情景。诱导学生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预期结果,实施实验,最终通过分析实验结果得出有关结论。  相似文献   

4.
电学实验是历年高考出现几率比较多的实验。尤其是用伏安法测电阻或测量某一小灯泡的I—U图线时,均存在着如何选择电表,如何选择测量电路,控制电路的问题。学生对这类问题也经常是迷惑不解,问题多多。有一种感觉是类似的题做多了,自然而然就应该选某个答案的情况,并不明白其中的道理,其实这类问题有一定的灵活性,解决时也应该掌握一些基本原则,即“安全可行”、“量度精确、误差小”、“仪器少、耗电少”,“操作方便”等要综合考虑,灵活运用,才能设计出一个较为合理的实验电路。这类问题考察了我们学生的综合实验能力。  相似文献   

5.
理论与实验的关系问题是对科学实验进行哲学研究的一个核心命题。实验是“理论负载”的还是“不受理论约束”的,这是通过研究理论在科学实验中的作用来说明理论与实验的关系问题的重要争论。海德伯格对“理论负载”概念的三种含义进行辨析,也把实验分为较低的因果性层面和较高的理论层面来说明实验中的“理论负载”和“不受约束”的具体情形,通过实验分层的方式有助于解决理论与实验的关系问题,但是这种方式可能存在限制我们对科学实验中丰富性认识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6.
有这样一句话:“无论怎么强调实验的重要性,都不过份”,它揭示了实验教学在理科中的重要地位.2004年理科综合《考试说明》要求学生能“能根据要求灵活应用已学过的自然科学理论,实验方法和仪器,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并处理相关的实验问题”,显然高考对学生的实验能力要求很高,而引导学生用“已学过的自然科学理论”即物理、  相似文献   

7.
培养实验能力的核心问题是形成实验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能力是科学素养的基本要素之一,实验探索是“脑手并用”的问题解决过程,其中脑的活动对探索具有定向作用。培养实验能力的核心问题是形成实验意识。在生物教学实践中,关于实验意识形成的四项基本目标是:问题成的形式,实验方案的设计、观察数据的整理和适当结论的提出。  相似文献   

8.
“生物组织中还原糖的鉴定”实验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组织中还原糖的鉴定”是一个比较简单的验证性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如果按照课本介绍的方法操作,既不易观察到预期现象,又浪费实验材料和时间。另外,我们在实验过程中还发现,课本对某些实验现象和步骤的描述有失偏颇。为此,我们做了一些探索实验。现将探索过程和结果汇报如下(所做各项实验均重复3次以上):  相似文献   

9.
一、问题的提出 “提出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失败是成功之母”这些话大家耳熟能详,但我们的教学实际却是:学生不善于提问,不会提问;我们的教师害怕失败:害怕自己演示实验失败;害怕学生实验失败:学生独立实验或分组实验时,再三强调注意事项,担心学生达不到教材或实验手册提供的实验的现象及目的。潜移默化中,  相似文献   

10.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是物理学科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多年来物理高考重点考查的一个方面.《考试大纲》对实验能力的要求中写道:“能灵活运用所学过的物理理论、实验方法和实验仪器去处理问题”.物理高考实验题中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创新能力的“高档”试题,多是学生在课堂实验中未曾见过的问题,要想从容应对这类试题,有必要把我们学过、使用过的实验方法加以总结,以求能灵活运用.限于篇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