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通过对通辽职业学院2011级高职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成绩的分析,从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等方面综合评定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通过对高职学生体育课、课外体育锻炼、生活方式的调查和系统分析,探讨增强高职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新途径和新对策。  相似文献   

2.
梅湘屏  郭建强 《考试周刊》2009,(24):171-172
本文作者对几所高职院校学生的体育课动机进行了问卷调查,希望对高职院校体育课程的改革与发展,学生体质健康的改善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3.
高职体育有其鲜明的特点,既要专注于体育课的教学改革,又不能忽视体育健康教育和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研究表明,课外进行体育锻炼对高职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十分明显.通过组织群体性课外体育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培养自觉锻炼的良好生活习惯,从而促进学生个体的体质健康,这是高职体育教学改革的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4.
课外体育活动是指学生在体育课以外的时间内,运用各种身体练习和多种方法,以发展身体、增进健康、提高运动水平和丰富业余文化生活为目的而进行的多种形式内容的体育教育活动。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作为体育教学的延伸,是高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进一步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健康水平、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习惯具有重要作用,是实现学校体育目的的基本途径之一。文章主要对高职院校的课外体育活动的现状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5.
高职院校课外体育活动现状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外体育活动是指学生在体育课以外的时间内,运用各种身体练习和多种方法,以发展身体、增进健康、提高运动水平和丰富业余文化生活为目的而进行的多种形式内容的体育教育活动。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作为体育教学的延伸,是高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进一步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健康水平、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习惯具有重要作用,是实现学校体育目的的基本途径之一。文章主要对高职院校的课外体育活动的现状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6.
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对普通高职院校体育课程的体系进行了探讨。结果显示:《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等文件是构建普通高职院校体育课程体系的主要依据;"健康第一"是普通高职院校体育要树立的指导思想;体育健康理论目标、健康教育发展目标、体质发展目标、运动技能目标和思想品德教育目标构成普通高职院校体育课程的目标体系;体育课、课外体育活动、体育竞赛活动和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活动这4个方面基本构成了普通高职院校体育课程体系的框架。  相似文献   

7.
二十一世纪学校体育是全面推行素质教育.贯彻实施“健康第一,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本文通过对几所高职院校学生体育课动机进行问卷调查,希望对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改革与发展,学生体质健康的改善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调研,得出影响高职院校体育教育发展的问题,以期探索提高高职院校体育课教学实效性的新理论和新举措,初步构建具有高职教育特色的体育课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9.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对江西省高职院校学生体育行为状况进行了深刻、详细的调查分析。调查结果表明,江西省高职院校体育课可有可无,课外体育活动组织很少,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自觉性不高,体育消费低下,身体状况不容乐观等。因此,江西省高职院校领导应转变观念,重视体育,保证体育课的正常有序开展,组织各种项目的体育活动,并保证学生体育锻炼所需场所,努力提高学生锻炼的意识与兴趣,培养终身体育习惯,从而不断提高江西省高职院校学生的身体素质,以及适应社会的能力,提高其为国家服务的能力与效率。  相似文献   

10.
朱秀英  吴龙 《文教资料》2006,(10):30-31
本文对高职院校体育发展趋势进行研究,提出体育教学以运动技术教育为主线的教育向着强身育人教育、增强体育教学的科学性和趣味性,关注学生身心健康和终身体育的需要发展,体育教学评价内容要多元化。1.高等职业院校体育教学目标的确立1.1发展学生身体素质、增强学生体质、体育卫生保健习惯及体育文化素养高等职业院校体育教学目标是体育课程编制的起点,是对学生进行体育教学评价的标准,也是体育课实施的归宿。高职体育教学首先要遵循目标发展的共同趋势:健康化、终身化、多样化。高职体育教学应把“锻炼学生身体,增强学生体质”看作是学校体…  相似文献   

11.
广西高职院校试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现状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李革 《教育与职业》2007,(17):185-186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访问调查、数理统计等方法,对目前广西高职院校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情况进行了全面调查和研究,分析了广西高职院校执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思考和讨论,以为今后<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具体实施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高职体育课程目标要求高职院校要加强体育同现代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态度,突出体育实践教程的思想性、科学性、系统性和实用性的理论体系。为此,本研究采用实验教学、调查等方法,对体育训练课加载于体育课教学课时中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以学生为主体设计的体育课+体育训练课课程体系,有助于提高学生对体育的认知态度和锻炼行为,对提高学生的体质和运动素质及改善学生的心境,使之形成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王刚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28):108-108,110
本研究旨在考察山东省高职院校学生体质现状,对影响提高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为促进高职院校学生身体健康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调查结果显示,高职学生的身体形态发育水平与同龄大学生接近,而身体机能和素质水平显著差于本科生,其体质健康总体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差于大学生,其中女生的差距曼大。影响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主要因素有:体育课教学.学生自身健身意识、场地条件的限制、学生缺乏营养学知识及学生心理问题等五个方面。针对上述状况和亟待解决的问题,本研究提出了若干建设性建议。  相似文献   

14.
随着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很多高职院校只开设一年体育课堂教学,大大缩短了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的系统的体育锻炼时间。而学生体质健康又不容忽视,因而如何合理地利用课外体育活动增强学生体质,是各高职院校所面临的一个问题。笔者认为,学校应本着“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增强学生体质和预防保健为主,有计划地开展课外体育活动,引导学生从事课外体育锻炼,增强体质,为将来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的身体基础。  相似文献   

15.
学校体育是促进学生体质与健康的手段之一,而体育课是学校体育最重要的组织形式,体育教学是保证体育课程实效的关键和基础.结合我院体育教学改革实践,探讨了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思路,确立了体育教学在高等职业技术院校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6.
依据教育部三个文件,针对目前我国许多高校争论的热点问题:由体育课成绩还是由体质健康标准作为学生能否顺利毕业的依据而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学生体育成绩应该是最终决定学生能否毕业的重要条件.体育成绩应该是体育课成绩、体质健康标准和课外体育锻炼的融合.  相似文献   

17.
《考试周刊》2017,(60):183-184
由于高职院校在我国的特殊性,高职院校教学主要以实用型为主。在满足社会以及人才市场上对人才的要求时,高职院校在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时候经常会遇到一些问题。从目前来看,我国高职院校与普通高校相比,在师资队伍以及学校基础设施建设上都存在较大的差距,这也为高职院校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造成了比较大的障碍。加上高职院校学生来源各不相同,学生基础也参差不齐。本文主要通过对目前高职院校《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实施问题进行分析,然后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具体的对策研究。  相似文献   

18.
针对近年来高职院校大学生在速度、耐力方面下降明显,体质健康水平下降的情况,通过文献法对现有研究成果进行分析,对高职院校学生的体质状况进行抽样调查.结果表明:高职院校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与体育环境关系正相关,即校园自然环境、体育设施、场地等硬环境和学校体育教学、体育文化宣传、相关规章制度等软环境的建设制约着高职院校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发展.此外,高职院校学生的自我管理等也是影响其体质健康水平的重要因素.基于此,提出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的途径,即完善高职院校体育设施;全面深化体育课程改革;推动校园体育文化创新和强化学生自我体育锻炼管理.  相似文献   

19.
高职院校课外体育活动的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高职院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很多高校采取了选课学分制的教学制度,让学生自我掌握的课余时间更加富余和灵活.高校开展课外体育活动作为课堂体育教学的延伸,是高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进一步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培养学生体育意识和习惯具有重要作用,是实现学校体育目的的基本途径之一.本文拟对当前高职院校开展课外体育活动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自己的意见.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我国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持续下降,身体健康状况堪忧,导致这一状况的原因主要有学校忽视对学生体育素质的培养,体育教学的目标单一、不明确,体育教学的观念以及师资队伍建设落后等。提高高职院校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对策有:要加强宣传,提高学生体育健身的意识;提高学生体育锻炼的科学性;加大体育资金投入,改善学校体育设施;大力开展课外体育锻炼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