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是文化典籍大国,但远未成为文化典籍传播强国, “互联网+”时代为中国文化典籍出版与对外传播提供了全新的思维模式.了解“互联网+”时代文化典籍出版与对外传播的特点,继而探讨互联网对中国文化典籍出版与对外传播带来的影响,析出“互联网+”时代中国文化典籍出版与对外传播策略,最大范围内实现对外传播效果,增强中国文化在国际舞台上的话语权,以文化典籍为载体,传播中国文化价值观.  相似文献   

2.
从报纸、广播、电视到互联网、手机"两微一端",现代传播打破了传统的线性大众传播模式,完全没有了时空的界限,让同样碎片化的内容在不同的媒介中传播,大大提升了传播的关注度和到达率,这就是融媒体时代带来的全新传播形态。传统文化在融媒体时代也迎来了传播的黄金期,通过传统文化与现代传播的结合,优化传播内容、创新传播模式、提升传播效果,可以提升我国传统文化在全球的影响力。本文将以福建省极力打造的传统文化第一品牌——朱子文化的传播模式为研究对象,尝试建构融媒体时代传统文化的全新传播模式。  相似文献   

3.
互联网是继文字、印刷术、电报以后人类的第四次传播革命.新传播革命本质上是传播革命资源的泛社会化和传播权力全民化,以“去中心—再中心”为基本特征,从而为执政党形塑了全新的执政环境,争夺传播主导权成为国家的全新课题.  相似文献   

4.
袁玮 《今传媒》2016,(12):86-88
中华传统节日在传统社会主要依靠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传统媒体、国家法定节日的活动传播来实现.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发展,传统节日文化传播在新媒体的影响下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全新的传播方式为受众提供丰富、快捷的服务;传播主体多元化、传播方式多样性以及不同的媒介组合的传播趋势大大提升了传播效果,将极大推动传承传统文化、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以及带动相关文化产业,实现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5.
主持人语:健康传播是传播学的一个分支,美国学者Rogers,Everett M.首先提出健康传播这一概念,认为,健康传播是以传播为主轴,籍由自我个体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四个不同的传递层次将健康相关的内容发散出去的行为。当今,新媒体异军突起成为组织传播的重要手段,致使媒介生态格局俨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经济新常态下,互联网日益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的先导力量。在新媒体逐渐重构传播格局的今天,传统媒体向互联网逐渐迁移,会带来传媒产业或服务的转型升级,互联网与经济新常态“互联网+”是传统行业与互联网的融合与重构,研究健康传播对传统行业与互联网的融合和重构进程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互联网作为一种全新的传播方式给人们带来快捷、便利的信息与服务,在很大程度上拓宽了组织传播的范围,这就为组织的有效传播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新媒体语境下,组织传播学应着重探索媒介传播形态的新变化并引导其发挥积极的导向作用,促进信息的有效健康传播。本期“组织传播”立足新媒体,深刻剖析互联网社交平台下健康传播的发展机遇,阐述新媒体时代社区文化传播的重要意义及加强社区文化建设的途径,同时分析总结了微博在构建公共领域中面临的困境及原因,从弹幕传播的主体进一步认识与理解群体传播,对主流媒体在突发事件中舆论引导节奏的把握进行探讨,以期为新媒体传播格局下的组织传播实现健康传播产生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6.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互联网十阅读”时代已经到来.作为一种全新的阅读模式,“互联网十阅读”以其独特的优势受到大众的青睐.图书馆作为人类知识文化储备和传播的重要基地,充分利用“互联网十阅读”时代有利契机,通过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灵活多样的宣传方式、加强团队合作,联合社会力量以及建立“互联网十阅读”推广活动评价体系等策略,提高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的质量,推动图书馆阅读活动顺利发展.  相似文献   

7.
崔保峰 《传媒》2024,(4):71-74
元宇宙技术催生出的基于虚实融生的“混合现实”空间形态,打破了现实与虚拟的边界,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具身空间沉浸传播、场景空间聚合传播、“超社会”空间社交传播等传播途径实现了全新的视觉译解路径,大幅提升了传播效能。但元宇宙空间下消费主义对传统文化内在价值的消解、视觉沉浸中的“身份与入口”边界伦理、视觉传播中的数字安全挑战等风险因素需要被重视。数字化生存时代,处理好技术与传统文化的关系、技术与人的关系是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8.
中国拥有五千年的历史文化积淀,中国传统文化渗透到当今社会的各行各业被不断传播,自web1.0时代后,新媒体传播的角色越来越重要,其中的网络游戏作为一种以互联网平台为依靠,以丰富的内容为支撑的独特娱乐消遣方式,成为是这些传播媒介中的突出代表.在玩家与游戏相互交融的过程中,网络游戏孕育出了一种独特的网络文化,它既孕育了随着互联网发展起来的新文化形态,也包含着中国的传统文化.立足于网络游戏中的传统文化传播,分析中国传统文化在网络游戏中的传播现状,并找出中国传统文化在网络游戏应用中的问题,以期能为中国传统文化在互联网中更好传播与传承尽一份绵力.  相似文献   

9.
互联网Web2.0开启了一个全新的"用户中心论"的时代,Web2.0意味着上传、共享与建造连接关系,视觉文化的传统传播格局也因此被打破。传播者和传播对象身份发生了重要变革,传统的传播流向由单向被颠覆为双向、多向甚至万向。Web2.0的多向语境中,视觉文化生产呈现出狂欢景观,也在其传播过程中形成上传共享与网络视觉暴力的吊诡。  相似文献   

10.
随着互联网在我国逐渐成为大众传媒,“传播新格局”因时顺势而生。新格局并非既有的党报党刊、广播电视与互联网叠加而成,而是报刊、广播与互联网协同发挥传播作用的全新状态。历史上,曾经网为广播电视成为大众传媒而有了“传播新格局”。当时,广播电视很好地弥补了报刊在传播速度和覆盖面上的不足,不过在本质上仍属单向传播。与之不同,今日“传播新格局”则表现为:由于报刊、广播与互联网亦“互”亦“联”,从而完全改变了单向传播方式。这对提升传播效果具有划时代意义。深入了解新格局,把握今日传播特点,顺势借力,是有效引导社会舆论、传播新闻信息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1.
刘萌 《今传媒》2020,(4):48-49
伴随着短视频应用的兴起,传统文化与短视频相融无疑成为新的传播突破点。在文化复兴的大潮下,传统文化传播者应坚定文化自信,主动拥抱互联网,在秉承“内容为王”的基础上积极利用短视频传播属性优势,不断创新内容与形式,力争实现多元媒介环境下的传统文化新的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12.
张勇 《青年记者》2017,(23):18-19
伴随着高速推进的移动互联网浪潮,中国正步入一个全新的传播时代.传统的传媒业既面临严峻的考验——新媒体风起云涌、迅速抢占受众市场;也迎来了一个难得的重大发展机遇——借助既有的媒体专业力量和产业、资本优势,主动探索“互联网+”传媒产业之路,以转型发展进行二次创业,重新成为媒体业的力量担当.  相似文献   

13.
在新媒体语境下如何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转化,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课题。本文主要基于“新4C法则”的视角,对传统文化短视频优化传播的路径策略进行了一定探析。研究认为:基于移动互联网背景的“新4C法则”为传统文化短视频的优化传播提供了方向和路径。要达到理想的传播效果,传统文化短视频应注意营造特定的物理场景和情绪场景、构建与维护源于对传统文化之共同兴趣和爱好的社群、加强短视频社群各个节点之间的连接并通过富有创意的多种表现形式,提升传统文化短视频内容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14.
孙浩  巩奕 《中国编辑》2024,(4):90-96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联结中华民族的文化根基,短视频在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借助符号学理论框架进行文化透视,发现短视频的媒介逻辑深刻发挥作用,通过贯穿符号生产、符号选择、符号释义的全过程重塑了文化传播机制,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呈现古今互通、“情”“境”互应、人机互构的全新图景。这对于准确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所处的环境条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赵君香 《青年记者》2017,(14):74-75
“互联网+”时代的社会生态变化 “互联网+”是随着互联网技术发展而出现的一种新业态,是借助互联网带来的技术和信息方面的革新,改造传统产业和行业的生产及流通方式,通过互联网平台整合所有的相关信息,从而为各行各业创造一种新的业态.“互联网+”政府服务则是要建立新型的服务型政府管理模式,以适应未来城市发展全新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以及社会形态变化的趋势.在一定意义上讲,传播是互联网最核心的特征.互联网真正把连接能力发挥到了极致,尽管互联网源起于军事领域,但是在后来的使用中,互联网的沟通和传播特性逐渐凸显,尤其是互联网技术进入移动阶段,用户呈现出平民化特点后,沟通与传播成为互联网使用的主题.所以,从传播学视角对“互联网+”时代的政府服务转型升级进行梳理,并且以此为基础对引起的社会生态改变、城市精神展现进行研究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6.
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突飞猛进,大量碎片化信息充斥大大小小的屏幕,如何让用户获取有文化价值的信息,如何让年轻一代在瞬息即逝的信息海洋中确认自己的文化身份,已成为互联网文化产业面临的重要课题. 网络文学要有文化坚守 近年来,网络文学蓬勃发展势头迅猛,尤其是在海外传播上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并通过IP这一文化产业模式讲述中国故事,让业界找到了一条借助网络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的道路.无论是产业规模还是社会效应,优质IP所发挥的能量都是以前单向运作无法企及的,网络小说与影视剧、游戏和动漫的互动形成了互联网时代全新的文化景观.  相似文献   

17.
以小程序为平台进行传统文化传播,其传播效果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对其传播效果影响因素进行总结探究,有助于更好地促进“互联网+传统文化”背景下,小程序在传统文化传播方面的应用发展。本文研究借鉴社会心理学的“启发-系统模型”,对104个小程序样本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微信小程序主要利用启发模式因素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播,信息媒介、交互形式、社交形式、功能等是影响传播效果的关键因素;小程序内容对传播效果的作用有限,与日常生活相对关联的内容更受欢迎。  相似文献   

18.
多元化的媒体平台应运而生,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提供了全新的路径.但是与此同时,传统文化的传播和弘扬面临的挑战也不容小觑,面对复杂的信息文化环境,以及外来文化的影响,还要利用其媒介融合新技术和平台优势,创新传统文化的传播路径和平台,让传统文化充分展现自身价值,引领现代精神文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当今,以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支持,以移动电视、手机电视、楼宇电视、互联网等新兴媒介的兴起而形成的一种全新的媒介格局.在这种新的格局中,传统的电视行业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一种新的传播革命迎面而来,传统的电视媒体该走向何方?本文以为:电视应走文化经营之路.  相似文献   

20.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传播技术为国际传播与地缘政治的互动提供了新变量.从传统的“街头政治”走向具有力量交换的“线上一线下互动”,再到协同行动的“网络—街头政治”,这种新式的社会抗争与国家转型路径,其间体现的不只是地缘政治变动时的国家内生力量自行裂变,还有来自以互联网为载体的国际传播力量的积极促动.本文试图探讨的是在国际传播与地缘控制的逻辑之外,互联网时代国际传播的工具新面孔与地缘政治的变动新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