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从2000年持续了将近一年的北京老山汉墓发掘,到世纪之交的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的考古勘探,再到去年云南抚仙湖水下考古,在过去两年多的时间内,媒体介入文物考古报道的热情一浪高过一浪,“文物考古”、“重大发现”类似的  相似文献   

2.
有些人认为,采写考古发掘成果的新闻好办,这只要让主持此事的考古工作者介绍清楚,就可以写稿了。当然,这种情况是有的。但从我从事十多年文物考古报道的经历看,要想搞出像样的东西,需要记者像考古工作者对考古对象进行深入细致发掘那样,对采访对象也要进行深入细致的“发掘”,才不至于遗漏重大的有价值的新闻。  相似文献   

3.
谈文物考古与传媒联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雪慧 《传媒》2003,(2):15-16
对于传媒的文物考古新闻热,社会各界各执一词,反响不一,相对而言,指责和反对的声音似乎要强烈一些。笔者以为,我们对文物考古新闻热要作冷静客观的分析,既不能一哄而起,也不能一棍子打死,而是要顺应趋势,合理引导,适当规范。 近几年来,文物考古方面的新闻报道颇为引入关注,从四川三星堆发  相似文献   

4.
《文物》杂志创刊于1950年1月。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全面展开以后,被迫停刊。但是,文物考古工作并未完全停止。广大文物考古工作者,出于对祖国文物考古事业的高度责任感,冒着“重业务、轻政治”的风险,在物质条件十分困难的情况下,从事艰苦的发掘工作,取得了一系列的重大成果。这些发掘或发现,除了新华社、《人民日报》作些简略的报道以外,许多具体材料,没有发表的园地。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于1971年7月22日给周恩来总理写了报告,其中提到“《考古学报》、《文物》、《考古》三种杂志拟复刊,以应国内外之需要。”周总理亲笔批示“同意”。总理批示《文物》  相似文献   

5.
赵贵清 《传媒》2024,(3):66-68
<正>2022年6月,四川省公布了三星堆遗址的最新考古成果,6个“祭祀坑”编号文物近13000件。自三星堆遗址考古发掘阶段性成果新闻通气会召开以后,全国主流媒体就发挥各自优势,持续追踪,多视角、多形式、多手段报道三星堆的“盲盒”上新。截至2022年6月,关键词“三星堆”的微信指数达到1700万,百度搜索指数日均值14739,环比上升224%,抖音话题“三星堆”达到28.2亿次播放量,三星堆文物刷屏全网。  相似文献   

6.
文物考古研究所的考古档案工作,是文物考古研究所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考古档案是在考古发掘工作的基础上形成的,具有真实的原始记录和重要的保存价值,为文物考古研究所的业务发展和科研提供珍贵的物质基础。收藏管理好考古档案,无疑是文物考古研究所事业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如果说考古发掘工作是文物考古研究所的中心工作,那么考古档案工作则是文物考古研究所工作的基础。考古学者通过对古代文化遗存进行考古发掘,在发掘过程中经过严格的发掘程序,即原始记录、摄像、拍照、绘图,然后形成文字材料(年度发掘报告),最后组合成完整的考古…  相似文献   

7.
考古发掘和发现素材的报道属于文教新闻的范围,套用文教新闻里“亚类”文化新闻、体育新闻、教育新闻的用法,作为文化新闻分支的考古报道,我姑且定义为“考古新闻”。目前新闻界对考古的一些过分炒作既损害了新闻客观真实原则,又违背了考古学的科学规律。应提醒“考古新闻”报道者,你的作品怎样在客观真实原则基础上实现与考古学的嫁接呢?在这里有必要作如下分析。  相似文献   

8.
温涛 《青年记者》2003,(8):12-13
一向算作冷门的考古,近两年成了媒体关注的焦点。对于各种考古发现,报纸、电视纷纷进行连续报道,或者进行现场直播,大有白热化之势。但与考古新闻热相伴而来的,也有不断的争议,如前不久南京文物考古部门拍卖新闻发布权,就引起了广泛的争议。另外也有批评人士认为,现在的考古新闻热,其实也是一种做秀,有的只是为了吊人胃口,有的则偏离了考古科学的主旨。那么,到底应该如何看待眼下的考古新闻热呢?笔者不揣浅陋,略析一二。  相似文献   

9.
解析考古新闻“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熊焰 《新闻前哨》2002,(4):29-30
有关考古素材的新闻近两年来有愈炒愈热之势。从四川三星堆发掘、“彭公大墓”、老山汉墓、雷峰塔地宫开启,到云南抚仙湖水下考古,报纸追踪,电视直播,网上视频直播,可谓是全方位出击。媒体引发了受众对一向冷门的考古前所未有的兴趣与关注。  相似文献   

10.
董燕平 《档案》2012,(2):55-57
考古档案的科学规范管理是文物考古事业发展的重要保证.当前,考古档案管理缺乏科学完善的管理措施,档案利用率不高,一些文物考古单位重发掘、轻整理,重实物、轻资料,发掘与研究脱节.要解决以上问题,需要加强制度建设,科学规范考古发掘活动各阶段的档案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1.
《发现海昏侯》是全国第一本全面解读南昌西汉海昏侯墓的图书。该书沿着五年来考古发掘的时光轨迹,从考古科普的维度,图文并茂地向读者系统地介绍了南昌西汉海昏侯墓的“前世今生”,诉说其背后的点滴故事,同时也向读者展示了从一万余件文物中精选的各类极具代表性的文物,为读者打造了一座南昌西汉海昏侯墓的“纸上博物馆”。  相似文献   

12.
台湾《联合报》最近对陕西咸阳汉景帝阳陵的考古 发掘作了报道(见2000年10月16日《参考消息》第8版)。报道对墓内发现的大批裸体彩俑作了绘声绘色的描写,读来如同看见了一个个活生生的真人,质感很强,真不失为一篇出色的考古发掘报道。 考古发掘出土的文物,多为几千年前的古物,为现代人所不知。而考古发掘报道是让今人看的,如果只用古字、古词简单罗列出土文物的古称,读者必定会不知所云,当然也就起不到报道的作用了。细腻入微地描写出土的重要文物,赋予文物以真情实感,读者便能在今天形象、真切地感知其为何物,考古发…  相似文献   

13.
考古工作的全部价值不仅体现在发掘出土的文物之中,还体现在各项文物资料的获取上,而文物资料价值的实现又取决于数据管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考古档案的管理有别于其他档案的管理,应按照发掘项目将各类考古档案资料分类存放管理,合而是一个完整的发掘项目,分而则可细致地查阅每一个探方、每一座墓葬、每一件器物的情况,从而为研究者提供全面、详细的历史资料,这也是考古档案管理的目标和目的所在。  相似文献   

14.
阿房宫考古新发现,启示国人:观念的历史不能代替历史的真实;传授与探求历史时应坚持“文、史有别”的原则;历史研究与考古发掘应密切结合互为补充。  相似文献   

15.
凝聚着考古学者们辛勤汗水和心血的学术新成果《湖南古墓与古窑址》终于出版了。这批珍贵的文物考古发掘资料,原得自上世纪50年代。当时,湖南省和中南地区的文物考古工作者云集长沙和衡阳等地,配合湖南的城市建设,进行了繁忙而艰苦的考古发掘。在这次开发与抢救性的考古发掘工作中,发现了  相似文献   

16.
遗址本体是考古遗址博物馆最具特色的不可移动文物和特殊藏品。因遗址环境的脆弱性和复杂性,且持续的考古发掘和原址展示对遗址本体有一定的要求和影响,相较于综合博物馆,考古遗址博物馆在藏品管理工作中面临更多的困难。秦始皇帝陵博物院作为我国考古遗址博物馆的先行者,多年来深入思考与积极探索不可移动文物的管理、保护、研究、利用,在实践中逐渐形成“科学管理+全面监测”共同作用下的不可移动文物管理模式,进一步提升了藏品管理的有效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17.
画中有话     
《中国新闻周刊》2005,(6):13-13
陕西文物部门一位研究员说,陕西盗墓者所使用的设备有时比考古工作者还先进,而且其“工作”无矫被“审批”。如何抢在盗墓者下手之前发掘和保护文物,是考古工作的一个紧迫任务。  相似文献   

18.
新闻采访不能只有一种信源,而至少要有两到三种信源相互印证. 新闻界和历史界的关系,似乎挺近,又似乎挺远.的确,不少历史界的名人,比如易中天,是新闻界捧红的;有不少考古现场,是新闻界捧热的,比如海昏侯墓——如果不是新闻界捧场,很多人可能连“海昏侯”是谁都不知道. 可有时候又的确挺远.很多考古发现,考古界的嘴巴密封得宛如纪委、检察院,只有秘密发掘一两年甚至几年之后,确信即便媒体报道也不会影响工作之后,才给媒体“通风报信”…… 他们的谨慎是有理由的.  相似文献   

19.
漯河人民广播电台推荐的《贾湖遗址出土世界最早的完整乐器——骨笛》(以下简称骨笛)在1987年的全国广播电视优秀节目评选中获二等奖。一篇新闻的好坏,首先要考虑它的价值如何(?)《骨笛》是文物考古方面的题材,其出土文物的价值,和新闻价值成正比:文物越重要,其新闻价值越高。《骨笛》的作者紧紧扣住这一环节,从头至尾客观报道。用3位专家的鉴定、评述即时吹奏,使听众强烈地感到新闻的可信性。最后,把骨笛同陶埙相比,得出结论:“至少把我国音乐史推前了一千多年”。骨笛便成了“世界第一”,其他事物无法相比,也成了这一新闻被评为优秀新闻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2011年11月至12月,为配合焦作市东城花园小区工程建设,焦作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焦作市文物勘探队对该小区内发现的古墓葬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其中编号为2011JDM106的墓葬形制较大,保存完好,出土器物数量较多,且墓中出土的三层三联仓彩绘陶仓楼极具特色,为研究焦作地区汉代葬制、葬俗以及陶仓楼形制、发展序列等,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