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发现海昏侯》是全国第一本全面解读南昌西汉海昏侯墓的图书。该书沿着五年来考古发掘的时光轨迹,从考古科普的维度,图文并茂地向读者系统地介绍了南昌西汉海昏侯墓的“前世今生”,诉说其背后的点滴故事,同时也向读者展示了从一万余件文物中精选的各类极具代表性的文物,为读者打造了一座南昌西汉海昏侯墓的“纸上博物馆”。  相似文献   

2.
南昌西汉海昏侯墓考古发掘是2015年江西省的一个大事件,也是中国考古的重大发现之一。江西广播电视台广播新闻中心推出的海昏侯墓系列考古直播做足了可听性的文章,深挖新闻点,体现进程感,将劣势转化为优势,为未来广播考古直播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与教训。  相似文献   

3.
南昌西汉海昏侯墓的发掘催生了国内“海昏侯”主题图书的出版.本文基于大数据分析,对当前国内已出版的16个“海昏侯”主题图书品种的出版者、作者、出版时间、题材类型、定价、营销手段、市场反馈、销售情况等进行了全方位的实证研究,并提出了“海昏侯”主题图书出版供给侧改革的实践方向.  相似文献   

4.
西汉海昏侯墓考古发掘是发生在江西的一件大事,江西广播电视台都市频道承接了西汉海昏侯墓发掘的现场直播,在直播中运用了4G、无人机航拍、头戴式GoPro等多种信号传输方式,极大地增强了报道的冲击力和感染力.本文简要介绍此系列直播中综合运用的技术,旨在为今后的大型直播报道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周建森 《出版广角》2016,(24):32-34
南昌西汉海昏侯墓的被发现,犹如一块投入平静水面中的巨石,在出版界激起千层浪花,引起了出版人的广泛深入关注.江西教育出版社的策划团队闻风而动,整合优质出版资源,从不同角度策划开发“海昏侯”系列图书,打造“海昏侯文化”出版高地,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刘彬 《声屏世界》2017,(2):22-23
近年来,考古发掘事件日益引发关注,相关的媒体报道也越来越多,作为以视觉呈现为主要手段的视频报道,在考古发掘事件中如何作为,是值得讨论和研究的.本文以汉代海昏侯墓的考古发掘为例,从呈现、解析、述评三个维度进行分析,以期为以后的考古视频报道提供一条路径.  相似文献   

7.
2016年10月11日,举世震惊的南昌汉代海昏侯国考古成果展在江西省博物馆馆正式开展。本次展览吸引了国内乃至全球各地的目光,从直播考古发掘的现场到本次展览的正式展出,出现了一次又一次"海昏侯热",如何做好南昌汉代海昏侯国考古成果的展览、服务好到博物馆参观的广大观众,是江西省博物馆人的一项重要使命。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文物考古和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重视,文物方面的新闻成了读者关注的一个热点.像2007年广东“南海一号”古沉船被整体打捞出水,2009年位于河南省安阳安丰乡西高穴村的曹操高陵的发掘,2011年山东定陶“黄肠题凑”汉墓的发掘,以及2011年开始发掘的南昌市西汉海昏侯墓等,都引起国人广泛热议.许多文物考古新闻的大量报道,在普及国人的历史知识和增强人们文物保护意识方面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也带动起一股收藏热.  相似文献   

9.
王宣海 《中国记者》2016,(12):28-29
网络专题一直是各级新闻网站展现自身采编实力、获得关注、提升影响力的重要抓手。在近日揭晓的第二十六届中国新闻奖评选中,中国江西网制作的网络专题《千年大墓惊世发掘——南昌海昏侯墓出土》荣获中国新闻奖网络专题类一等奖。这篇作品通过互联网的特色表达和广泛传播,讲好了"北有兵马俑南有海昏侯"的考古故事,传递了文化自信的正能量。本文介绍这个网络专题的策划、采写经过及主创人员的思考、心得。  相似文献   

10.
江琦珍 《声屏世界》2017,(10):41-42
历史真实与艺术创作间的平衡,既要做到尊重历史,又要戏剧性地铺展开,达到高潮乃至落幕.一部优秀的历史题材网络大电影离不开传奇故事的揭秘,离不开有深度的人格魅力和有情感寄托的人物形象的塑造,也离不开场景环境的烘托.本文以热播网络电影《海昏侯传奇之猎天》为例,从故事叙述、人物塑造、场景烘托来分析历史真实与艺术创作之间的平衡.  相似文献   

11.
不知大家还记得不,1993年一完,立即有人统计出,过去的一年,我们的一些报纸发了十大假新闻,紧接着就是公布、曝光。于是有不少人看后对新闻界有意见。当然意见过后也就完事。不过照理说,我们的新闻界在吃了“堑”之后,似乎应该更加谨慎,这起码也是对新闻受众负责。再说,中国的公民对报上只要不是一眼就能看出来的胡吹乱捧的东西,一般说来,认为大多数新闻的可信度还是有的。然而也就从公布十大假新闻的那一会开始,报纸上的假新闻还是出。从今年的《中国报纸月报》中得知,1994年和1995年又出了七大假新闻。最好玩的是,就在报上公布那“十天假新闻”的1994年年初,有几家大报又发了两条假新闻,真是让人觉得想笑又笑不出来。  相似文献   

12.
正当前,后疫情时代正悄然到来,这意味着博物馆的传播方式将出现大变革。我国历来重视文化遗产的传承工作,近年来,国内传播与传承文化遗产的举措和成绩颇为可观,南昌海昏侯墓、四川三星堆遗址考古新发现不断引发大众的广泛关注,考古文博类节目《国家宝藏》《如果国宝会说话》蹿红各类电视和网络……在疫情防控形势下,全国文博机构迅速行动,呈现出2000余个"云上"展览,观众总浏览量超50亿人次。如何让文化遗产插上大众传播的翅膀,是近年来广大文博人和媒体人一直谈论和实践的话题。  相似文献   

13.
一定要加强马克思主义的新闻理论研究工作——这是经历了一场关系党和国家命运的政治风波之后,新闻界、广播电视界不少同志反思得出的一条深刻教训。  相似文献   

14.
旅居海外时,每到一个新的地方,就想看看当地的华文报纸和杂志。三年前,初到巴拉圭首都亚松森,第一次拿起《南美新闻天地》,我就觉得奇怪,以“南美新闻”四个字来做为报名不是挺干净利落吗?为什么还要拖个“天地”的尾巴?不久之后,我才恍然大悟,原来这份华文报纸的督印人是卜少夫。卜少夫在香港和台湾都是名人,长期以来,一直活跃在新闻界和杂志界,晚年又跻身政坛。他是台北《联合报》驻港特派员,又是台湾“立法院”  相似文献   

15.
眼下,在一些地方,文人“下海”、作家经商,文人应不应该“下海”、如何“下海”已成了新的热门话题.记者编辑也都在跃跃欲试,且有不少人明里暗里纵身入“海”.而对广大的新闻界同仁来说,是面临一个“怎么办”的选择课题.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的建立,改革开放的步伐加快,商品经济浪潮汹涌奔腾,大有奋进之势,确也令人欣喜。面对这浪潮的冲击,不少老记者  相似文献   

16.
看话剧《青蛇》的状态大概会是这样的。看戏的时候,你跟着这戏一直乐一直乐,乐着乐着却终于落泪了。你像是被什么东西击中了。但是什么呢,似乎又不甚了了。看过之后呢,相信很多人的内心会有一种触动,这种触动挺邪性,可能让你若有所思好几天,但什么触动了你,似乎也不甚了  相似文献   

17.
现在的报纸副刊很爱刊登一些随笔,这些随笔又大都被冠以"美文"大行其道。既然是美文,当然是有美的地方,比如语言方面、叙述方式都挺有诗意。但是有不少随笔却是在打着美文的旗号污染读者的视觉。  相似文献   

18.
饼形黄金货币是中国早期黄金货币类型之一,滥觞于战国时期。战国金饼货币主要有平板实心金饼、凹面实心金饼和中空金饼三种形制,以平板实心金饼出现得最早。战国中空金饼又分为椭圆形和圆形两种,在海昏侯墓出土真正的马蹄金和麟趾金之前,一直被误认为是马蹄金和麟趾金。秦朝和西汉初年,战国时期的实心金饼形制继续流行。大致在西汉文景时期和汉武帝初年,凹面实心金饼开始成为西汉的主流黄金货币类型,在昭宣中兴时期最为繁盛,并一直流行到西汉末年和新莽时期。西汉主流金饼货币以西安谭家乡出土的金饼和海昏侯墓出土的金饼为代表,其特点是正面密布龟裂纹,并普遍打印"V"形戳印。东汉时期,由于商品经济不发达,金饼货币属性消退,变成了贮藏财富。当时,西汉主流金饼的铸造工艺均已失传,出现了对西汉主流金饼的仿制品种。  相似文献   

19.
一位记者写了篇报道,不料竟引起另一位记者的不满,说是那个记者“吃过了界”,不该采访他分管的行业。“吃界”,在新闻单位内部是一个敏感而又令人头疼的问题。因为,新闻单位特别是省(市)以上较大的新闻单位似乎都有一个成文或不成文的规矩:“不许吃界”。所以,那位记者的责怪好像也不无道理。那么,究竟“吃界”对不对呢? 长期以来,我国新闻界设置机构大部和党政机关对口,党政机关有什么部门、新闻单位就一律对口这些部门。落实到记者就是分兵把口,常常是一个或几个记者分管一个行业或一个系统,形成“诸侯割据”状态。  相似文献   

20.
考古发掘和发现素材的报道属于文教新闻的范围,套用文教新闻里“亚类”文化新闻、体育新闻、教育新闻的用法,作为文化新闻分支的考古报道,我姑且定义为“考古新闻”。目前新闻界对考古的一些过分炒作既损害了新闻客观真实原则,又违背了考古学的科学规律。应提醒“考古新闻”报道者,你的作品怎样在客观真实原则基础上实现与考古学的嫁接呢?在这里有必要作如下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