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所谓“单边注入点”,就是记者以新闻现场做报道点,通过电子媒介和光纤或微波作直播报道的一种现代电视节目制作方式。与人们熟悉的现场报道相比较,二者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单边注入点可被视作是更高一级的现场报道形式。八运会期间,中央电视台的以“单边注入点”为支撑骨架的现场报道全新模式,是电视体育报道的传统方式在形式和内容上的一次突破。这种新的报道方式,不仅将体育比赛和电视报道全方位地呈现在观众面前,而且使信息的生成、采集、传播和接受同步进行,最大限度地缩小了赛场、运动员、记者和观众间的时空距离。可以说…  相似文献   

2.
《今传媒》2002,(5)
摄影采访与文字采访既有相同 之处,又有不同之处。在新闻采访的真实性、报道的准确性、客观性和时效性上,二者是相同的。在采访时间、采访地点、采访方式、采访程序和报道形式上,二者又有明显的不同。摄影采访报道不同于文字采访报道的地方有以下6点: 第一,到现场去。摄影采访的现场性要求记者必须在新闻发生时或发生后的第一时间赶到现场,直面新闻事件,记录新闻事件发展过程中的某一特定的形象瞬间。而文字采访不一定要求记者都在第一时间赶到新闻现场(能在更好),他可以直面现  相似文献   

3.
索钢 《大观周刊》2012,(12):20-20
电视产业的不断发展带来几种趋势:采访与报道的同步、重大事件的直播报道、新闻事件的调查报道,事件现场的口头报道。这些新形式的应用日趋广泛,每一种报道形式都与记者在现场的采访活动紧密相关。采访作为电视新闻报道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构成新闻报道的前提和基础。电视新闻的采访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科学。  相似文献   

4.
<正>新闻现场的观察采访,是记者大脑的感觉器官所进行的五官和思维同时运作,记者的眼睛在采访中具有主导的作用,记者要进行主观感觉与客观现实形式的相一致的现场采访。在采访过程中,现场观察采访属于新闻采访方式是新闻记者采访活动的一种重要形式。因此,要求新闻记者在采访现场仔细观察了解现场,找到新闻采访的重点和发光点,继续寻找更多的新闻事实,利用敏锐的思维去挖掘新闻事实,以便能够清楚,准确和生动地进行新  相似文献   

5.
电视直播现场参与实地采访并面对镜头的记者,即出镜记者,见证了新闻发生的第一时刻,对新闻事件有着深刻的亲身体验与经历,能够对现场的新闻事实进行完整的报道,通过他们的实时报道,传达新闻事实的真实和较强的感知性。  相似文献   

6.
广播的现场采访是利用现场音响和记者的现场解说、述评组合成的一种报道形式。记者是边观察、边采访、边解说。报道与新闻事件的发生同步进行,使听众如临其境。[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正>电视新闻报道,出镜记者往往直接面对镜头作现场分析。作为电视新闻报道中最重要的一种渠道,出镜记者的现场报道使得电视新闻的可信度、真实性和现场感更加强烈。有时与被采访对象近距离交流,有时作为新闻事件的调查者深入现场……总体来讲,电视新闻的成功与否,与出镜记者在现场的访谈与表达有着密切的直接关系。那么,电视出镜记者在新闻现场应如何表现,笔者认  相似文献   

8.
狄雪君 《视听纵横》2007,(3):112-112
电视新闻现场报道,是电视记者置身于新闻现场出图象并用同期声向观众叙述、评论新闻事件的一种报道形式,它以其"在现场",形声并茂的特点使观众倍感亲切,引起观众的共鸣,从而产生参与感。一篇现场报道的成功与否,记者的现场所为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现场报道必须是记者自始至终地在新闻现场作报道和采访,随着事件发生、发展的进程边观察、边采访、边报道  相似文献   

9.
鲁超 《今传媒》2013,(4):119-120
从字面意思来看,出镜记者指的就是在电视屏幕之前给观众们传递和报告新闻事实的专业人员.作为电视新闻报道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出镜记者的现场报道已经不仅仅局限于重大的庆典或者突发事件.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出镜记者的现场报道已经演变成一种常态报道方式,且正在渐渐发展成一种潮流趋势.一些新闻记者的出镜采访给不少电视新闻节目增加了很多亮点.当然也不能排除因为现场表现失准而出现影响新闻真实性与感染力的现象,而这种现象的出现,则主要是因为决色定位的问题.从某方面来说,采访成败的首要因素,就在于报道的角色定位.  相似文献   

10.
蔡迎东 《新闻窗》2011,(3):30-30
体验式报道就是记者深入新闻现场、亲身体验新闻采访对象和新闻事件而采写的一种新闻报道。与现场报道相比,体验式报道用记者亲身经历而非普通的采访方式,强调记者的"参与"和"体验",给读者以真实可信之感,被不少媒体应用,也颇受受众欢迎。近年来,我和我的同事有幸去尝试了体验式报道,同时也感受到了这种新颖的采访方式的魅力所在。  相似文献   

11.
第二种:交叉式采访方法所谓交叉式采访方法,即在同一时间内报道两个以上不同地方发生的新闻事件,要交叉进行采访的一种方法。运用交叉采访方法,一般有这样两种情况: 一种情况是,两个以上的新闻事件在同一个日期内相继或同时发生,都需要一个记者或通讯员去报道。比如说,在一天里上午举行体操比赛,下午又有足球比赛。作为一名体育记者,尽管上午采访的体操比赛还没有写出稿子,下午也得赶到另一个体育场去采访足球比赛。这样两场比赛在一天内举行,而且当晚都需要发稿。另一种情况,报道的对象尽管是日常工作,时效性不强。可是,作为一个记者为了充分利用采访时间,在这个采访活动的间隙,同  相似文献   

12.
李红兵  宋莉 《中国广播》2002,(10):37-38,36
近年来,随着广播电视事业的迅猛发展,一些新颖的节目形式、报道方式不断涌现,其中尤以现场报道的方式更具特色。现场报道在不同媒体的运用中有不同的具体方式。电视节目中,通过利用单边注入点报道形式、引入演播室概念等,使大型活动报道更直观、生动、立体。“单边注入点”是一个外来词汇,  相似文献   

13.
在当前社会生活节奏加快,社会信息极大丰富的情况下,“新、快、活”是各新闻媒体所普遍追求的。广播中的现场报道就是一种具有鲜明的广播特点.能充分发挥广播优势的新闻报道形式,它是指广播记者在新闻发生的现场进行采访和报道,运用现场音响和记者现场口述描述新闻事实和现场情景的报道形式.  相似文献   

14.
安悦 《青年记者》2017,(11):44-45
出镜报道是记者在现场将新闻事件的发生、发展向观众做口头叙述的报道样态,是镜头中出现记者自我形象的工作方式,主要工作包括收集并挖掘现场信息、拓展新闻背景,准确播报并评述新闻现场情况,采访现场相关人员等.记者的出镜报道,往往构成了即时新闻节目的主体和基本样态.  相似文献   

15.
记者通过个别交谈、开调查会等形式来搜集报道所需要的材料,这种方式叫谈话采访,或者叫访问。谈话采访是记者经常采用的一种基本采访方式。在谈话采访时,我觉得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如何使采访对象乐于接受采访,乐于向记者反映情况?二是如何使采访对  相似文献   

16.
好的采访,是新闻成功的一半。新闻采访可以说是一个记者应具备的最基本的素质。在记者最早成为一种职业时,人们称之为访员,可见采访是记者工作的一个主要内容,好的记者首先应该是一名好的采访者。人们常说的提高新闻质量,最根本的要从提高记者采访质量这个源头抓起。要真正做好采访工作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尤其是电视新闻采访。如何做好现场电视新闻采访,常握正确的采访方法,树立良好的采访观念是提高记者对新闻现场的理解和把握能力的关键。下面几个方面可以说是电视新闻采访的几点基本要求:一、好的新闻敏感是成功采访的基础所谓…  相似文献   

17.
记者的心理压力主要分两类:一是采访突发灾难陛事件可能带来的心理创伤,二是日常采编工作本身的压力.提防灾难报道创伤后应激障碍天灾人祸不可避免会带来人员伤亡,而记者常常是抵达现场的第一批人,直接暴露在血腥而惨烈的画面前.面对当事人的恐惧、家属的悲痛欲绝,强烈的情绪体验往往意味着一次心理创伤.同时突发事件报道往往意味着要在短时间里连续作战、采访资源竞争和报道方式创新等等,身心俱疲下的巨大压力也是一种创伤.  相似文献   

18.
现场短新闻,是指作者深入新闻事件现场,采写制作的一种新闻价值较高。现场感较强。篇幅短小精悍的新闻作品.因此,者用通常的采访方法和技巧是难以取得最佳效果的.笔者分析了全国首届“现场短新闻“评选的获奖作品的采写过程,觉得其采访的“特异功能”主要表现在下面几个方面: 一、拓宽思维方式提高应变能力采访工作,一般情况下是在记者掌握了一定的报道线索后进行的.采访前,对新闻事实已有了大体的  相似文献   

19.
一、名词解释:(每题四分,共二十分) 1、专业记者:是指专门采访报道某一条战线或某一部门的记者。2、采访作风:是记者的思想作风、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在采访问题上的综合体现。3、采访基点:是记者蹲点调查的点,是记者经常报道的点,是记者参加实际工作的点,或经常了解群众思想情况、研究实际问题的点。  相似文献   

20.
人是生产力要素中决定性的因素,人才队伍是电视媒体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随着电视媒体队伍的发展壮大,电视新闻新从业人员不断增加.如何提高新从业人员的电视新闻报道水平,就成为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结合自己多年工作实践,笔者谈几点浅见. 报道思路的确定 在报道中,被采访单位通常会介绍给记者一些人员、一些现场和一些新闻材料等等,但是这些东西未必都是记者所需要的,大多数工作还是需要记者自己来安排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