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感恩教育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长期以来并未受到足够的重视,导致许多大学生在公德认识上的失衡和欠缺,如今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忧虑。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对大学生践行感恩教育,已刻不容缓。本文从感恩教育的内涵入手,分析了大学生感恩教育缺失的现状及其成因,阐述了加强大学生感恩教育的价值和意义,探讨了加强大学生...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感恩教育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在对当前大学生感恩意识淡薄的社会根源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幸福改良公式(幸福值:所得÷期望×品味系数)对大学生感恩教育的启示,提出了大学生感恩教育的策略创新,指出了提升大学生对生活的幸福品味系数是提高感恩教育成效的根本措施。  相似文献   

3.
陈璐 《学子》2014,(5):85-86
感恩教育应成为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感恩教育是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实效性的重要载体,也是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方式。大学生感恩教育的有效实施需要良好的教育环境与系统性长期性的教育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4.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大学生道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学会感恩具有呵护健康心理、培养自信自尊、提升人生境界、积累人际资本、守护家庭幸福的功能。但是现实情况却令人堪忧,有人说90后是冷漠一代;有人说是脑瘫;有人说是空心人,可以为生病的宠物落泪,却从不为妈妈动容……其实是不知情归何处!原因是从来没有人拨动过他们的"情弦"。针对此,我们应该在生活细节里引导大学生认知感恩、体验感恩、践行感恩,进而学会施恩。  相似文献   

5.
当前,在进一步完善高校贫困大学生经济资助的同时,加强对高校贫困大学生的感恩教育,促进高校贫困生人格的健康发展,塑造贫困大学生健康人格,已经成为了社会的殷切呼唤。培养受助贫困大学生的感恩意识,有助于矫正大学生感恩意识缺失,融洽大学生人际关系,提高大学生道德素养和社会适应能力。加强贫困大学生感恩教育,促进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需要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作用,同时,要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引导贫困大学生积极践行感恩。  相似文献   

6.
在提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今天,对高职院校大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培养高职大学生的感恩意识具有战略性的地位。目前,高职院校大学生的感恩意识从总体上来说是好的,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因而,高校亟待加强对高职院校大学生的感恩教育。  相似文献   

7.
花城 《华章》2013,(32)
当代大学生感恩意识缺失的根本原因在于感恩教育的缺失。家庭和学校是大学生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感恩教育的缺失主要体现为高校感恩教育的缺失和家庭感恩教育的偏失。  相似文献   

8.
感恩教育:高校德育的应有之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邓永超 《教育探索》2006,(10):106-107
感恩意识是每个大学生都应具备的基本道德原则。感恩教育应该成为高校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感恩教育有利于大学生学会善待自我,获得他人尊重,改善人际关系,进行自我教育;有助于建立高校人本生态,构建和谐教育。我们应努力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感恩意识,巧妙激发其感恩情感,积极开展感恩的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9.
基于已有调查研究结果,有针对性地探讨高职大学生感恩教育对策。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高职院校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然而,当前许多大学生缺乏感恩意识,加强感恩教育刻不容缓。从学校、社会、家庭三方面因素出发,剖析大学生感恩意识缺失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教育策略,其目的是通过培养高职大学生学会感恩,从而做一个有德行的、人格健全发展的,对社会有用的人。  相似文献   

10.
感恩是一种代表人类文明的情感和行为。目前大学生中存在感恩意识缺失的现象,其原因有社会背景的,也有教育上的。实施大学生感恩教育,既有利于提高他们的道德修养,又有利于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大学生感恩教育的措施多种多样,主要是在德育课程中增加感恩内容,在校园文化中增加感恩教育元素。  相似文献   

11.
感恩教育是对受教育者实施的识恩、知恩、感恩、报恩以至于施恩的人文教育。高校开展感恩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益探索和尝试,也是德育的重要载体和有效形式。针对当前高校感恩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大学生感恩之心缺失的原因和误区,从而提出具体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感恩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大学生最基本的道德品质之一。然而,随着当前社会物质文明的高速发展.再加上长期以来对感恩教育的忽视,导致许多大学生感恩意识淡薄,甚至出现感恩缺失的现象,如今已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在改革开放深入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对大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已刻不容缓。分析当代大学生感恩教育的现状及其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强大学生感恩教育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3.
和谐社会视野下大学生感恩教育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感恩教育是促使感恩意识形成的教育活动。其本质上是一种情感教育、生活教育、道德教育和人性教育。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对大学生的感恩教育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庄立臣 《高教论坛》2012,(9):7-9,12
感恩是每个人都应该具有的基本道德准则。增强大学生的感恩意识,培养具有高尚道德情操的大学生,是构建和谐校园、和谐社会的迫切要求。针对大学生缺失感恩意识的外在表现,分析对大学生进行感恩教育的必要性,提出对大学生进行感恩教育的举措。  相似文献   

15.
高校感恩教育要不同学科、专业的特征结合,才能更有亲和力和效率。经济学视角下智力投资“感恩”教育注重智力投资及其教育的经济性和生产力的推动性;管理学视角下智力投资“感恩”教育更突出人本管理的新思想;社会学视角下智力投资“感恩”教育更突出教育的社会效应;其他学科视角下智力投资“感恩”教育更突出教育的创新效应。  相似文献   

16.
浅析大学生感恩意识的缺失及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但受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不少当代大学生缺乏感恩意识。因此,高校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强大学生感恩教育。  相似文献   

17.
感恩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因子,也是和谐社会的“黏合剂”,感恩教育因其与和谐社会的内在联系和独特功能,越来越成为和谐社会构建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因素.时下,在青年回馈社会意识日益淡薄的背景下,我们从和谐社会的视角现照感恩教育,深刻剖析感恩教育面临的困境和归因,积极探寻实施感恩教育的对策途径,对于德育目标的实现以及和谐社会的构建,无疑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在大力倡导和谐社会的今天,青少年中出现了一些不知感恩的现象。在对青少年的感恩教育中,历史课程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在以历史课堂教学为主的同时,抓住谦外等假期时间,对感恩教育进行拓展,已成为历史教学的重要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