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教学情境是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的有效途径,也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背景。实践证明,在教学时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下面,笔者以"搭配中的学问"一课的教学设计为例,谈谈教学情境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搭配中的学问"教学片段:a.穿衣搭配问题(1)教师谈话并出示衣服教具:乐乐一家决定出游,出发前,大家都为乐乐穿哪套衣服在伤脑筋。这  相似文献   

2.
彭沈义 《学子》2012,(11):38-39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数学思考"一词在《课标》修订稿中已纳入了教学目标的第二项。这就充分凸显了"数学思考"是数学教育基本任务中的创新意识的核心。创新意识要从小培养,那么数学思考更要从小开始培养。教学过程中,只有把学生的"数学思考"引...  相似文献   

3.
根据北岬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师教学用书中的建议,“搭配中的学问”这节课要体现一点:一是关注学生有序思考能力的培养,二是关注解决问题策略——连线图的渗透,三是关注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可是,在笔者听听的众多课中,巧妙地体现下述三点者甚少,不是生硬地渗透有序思想和连线策略,就是偏重“乘法”...  相似文献   

4.
郑苏霞 《中小学电教》2012,(10):128-128
利用信息技术能把数学问题和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从而优化数学课堂教学。在"图形与位置"这一课的教学中,我利用学生经历过的事情创设情境,运用信息技术再现活动情景,启迪学生积极思考,解决实际问题。一、课前思考1.教材体系的分析。苏教版《图形与位置》一课的整理与复习旨在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确定位...  相似文献   

5.
课堂教学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如何提高学生数学素养是课堂教学值得关注的问题。新课标下的数学教学,不是把学生训练成解题"机器",而是把学生培养成"会数学思考"的人。要求教师让学生从"学会"到"会学",掌握数学思维方法,发展思维,形成能力。这是时代的需要,是教育改革的一个鲜明的特征。  相似文献   

6.
课前思考: 打折是生活中常见的数学问题,在教学"百分数"这个单元时,我想到了生活中林林总总的打折现象,商家的某些促销手段有时甚至能迷惑不少成年人。如果能从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思考发现这些促销手段与折扣的联系,可以使学生真切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魅力。  相似文献   

7.
现代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整合运用,给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创设了一片更为广阔的天空,给数学教改带来了新的生命力。而数学活动经验又是数学新课标"四基"中新增加的重要"一基",数学活动经验是学生学习数学、提高数学素养的重要基础之一。即便如此,能否把二者结合起来,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功效,帮助学生最优化的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带着对这个问题的思考,我展开了相关的研究和实践,通过具体的课例分析和反思,理论和实践结合,取得了些粗浅的认识,愿与大家共享。  相似文献   

8.
课前思考"一起做游戏"是北师大版教材一年级上册"数学好玩"中的内容,教材编写了"堆一堆"和"玩一玩"两个游戏,分别针对"有趣的形"和"好玩的数"两个内容。本节课主要选取了"一起做游戏"中"玩一玩"的内容,结合教材中呈现的内容,为了使每个学生都参与数学游戏活动,我为每个学生准备了同种花色、点数是1~10的10张扑克牌,设计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9.
【案例】在学习了小学数学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线的认识"后,作业本上有这样一道练习题:图中有()条线段。这类题曾在三年级上册"搭配中的学问"一课里研究过,三年级下册"体育中的数学——比赛场次"也曾用数线段的方法来帮助理解,所以学生解决这类数线段的题目已经是易如反掌。可是班里有个叫张欣凯的学生,平时成绩不错的,但他却填了(3)条。老师发给他改正,他却跑来找老师,下面是他(简称张)和老师的对话。  相似文献   

10.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进行初中数学学案导学的探索是非常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很多数学教育者提出了"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我以初中数学概念课导学案的策略教学为切入点将行之有效的导学案与数学概念课教学进行整合,力争让学生经历主动发现、自主学习思考、积极探索数学概念的过程模式,并由此来获得有关数学概念的知识,从而掌握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须的数学知识、数学思想方法和应用技能,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1.
公秀英 《成才之路》2009,(34):23-23
将数学实践活动作为数学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农村数学教学因为各项条件的限制,硬件设施没有城市的丰富,但是农村数学教学可以利用自身的特点来发展课外活动实践课。农村数学课外活动实践课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为载体,能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以引导学生探索为主线,直接改善了学生的学习方式。笔者是一名农村初中数学教师,依据自己在农村教学的实际,以及自己对初中数学课外实践活动课教学的理论理解,谈谈对实践课的认识与思考。  相似文献   

12.
要提高数学课堂效率,就必须彻底改变"教师讲,学生练"的传统教学模式。教师应把讲解知识作为学生学习数学的一种工具,使学生从课上到课下都主动地参与学习的全过程,用积极的状态学习,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从而培养他们学习数学的能力。一、反复揣摩,精益求精在教学中我打破传统教学中"循序渐进"与"打好基础"教学观,课上课下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来,学生课下每天利用课余时间完成四道题,随着章节学习越来越多,他们自己会主动转换题型,如每章做两道或三道题,学习中只要轻松就好。  相似文献   

13.
陈菊 《考试周刊》2009,(50):85-86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培养学生发现现发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指导思想。"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和创新能力是新时期教学的重要目标,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教材给数学教学提供了一个培养学生观察问题、提出问题能力的平台,我充分利用人教版中的"观察"、"思考"、"探究"、"讨论"、"归纳"等栏目和"阅读与思考"、"观察与猜想"、  相似文献   

14.
案例描述:在教学“搭配中的学问”一课时,我创设“服装秀”这一生活情境,从生活中引出服装有不同的穿法,引导学生发现搭配问题。  相似文献   

15.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教材三年级上册"搭配中的学问"。 【设计背景】 本节课学习的内容是排列组合问题,但不是学习排列组合的知识。因此,不能过于重视最终结果和强调通过计算得出结论,而要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素材,引导学生观察、操作,逐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相似文献   

16.
<正>某校举行校内课堂教学评比,邀我去听课指导。其中一个内容是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的“数学广角——搭配(二)”,由两位青年教师进行同课异构。两位教师的课整体都不错,个人素养突出,教学思路清晰,所设计的学习方式灵活丰富,课堂组织和引导也非常有效。一节课下来,学生都较好地感悟了“有序思考”,并能顺利解决相关的搭配问题。  相似文献   

17.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激发学生探索新知的兴趣,提供学生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构建知识、训练技能、领会数学思想方法、获得数学活动经验。"数学教学中师生之间一系列的交往活动,都是通过"提问"这一种教学行为方式来表现的,而问题恰恰就是引发思维的导火索。"以大问题导学"作为一种教学的策略和方法,不仅能够引领和促进学生的学习,还能使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有效的提出"大问题",以"大问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从而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因此,"大问题"的设计和提出,是决定教学成败的一个关键因素。就此,本文针对一些典型课例,对小学数学"以大问题导学"中"大问题"的设计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最终服务于生活。"数学教育生活化"是将现行教材中脱离学生生活实际的数学问题还原为取之于学生生活实际,并具有一定现实意义的数学问题,把学生生活与数学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科学地思考周边事物和问题的应用能力、运筹优化意识和创新精神。如果我们将数学教材与生活作为两...  相似文献   

19.
一直以来,很多教师对复习课认识上的偏离,以及教材解读下的省事,使得大家把复习教学的价值仅仅定位在考试成绩的提高,使复习教学趋于死记硬背、写写改改,缺失对数学学科育人价值的思考和定位,缺失对练习整合的思考,缺失学习理解概念的建构与生成过程,缺失对师生生命成长的关注,而把复习课中的练习题目仅仅作为一个任务来完成。在这种理念的支撑下,我努力使每节复习课都能走向"深刻"和"厚重"。下面是我在设计和执教这节复习课时的一些实践和  相似文献   

20.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真正的学校课堂乃是一个积极思考的王国。"作为一线英语教师,我常常思考: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如何组织教学活动既能使学生温故知新又能有效地激活学生的思维这个问题,并在教学中不断探索,我以一节关于时间的复习课"How many…are there…?"句型为例,谈谈自己对这一教学活动的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