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上完六年级“折扣——百分数的应用”一课,我开始布置作业.一个男生站起来说:“周老师,如今吃的、穿的、玩的,样样都打折,为什么作业不打折呢?”刚说完,全班同学都鼓起掌来.我苦笑一下:“一共才4道题,难道还要减2道不成?”孩子们鬼得很,马上说:“可以的,谢谢老师给我们打了五折!”连折扣率都算出来了,说明他们对折扣的知识掌握得不错哟!然而,课本上的4道题都有相应的训练目标,怎么办?我灵机一动,给大家讲了一个故事:  相似文献   

2.
一天,上七年级的儿子拿着数学作业很生气地问我:"爸,我这道题怎么错了呢?π为什么突然不能用3.14代替了呢?" 题目:我们知道将一个矩形绕它的一边所在的直线旋转一周,得到的几何体是圆柱。现有一个长为6厘米、宽为4厘米的矩形,  相似文献   

3.
在接送孩子上、下学的时候,经常听到有家长这样抱怨:"昨天检查我儿子的作业,10道题居然算错了5道题!""晚上下班回到家里,再累也要检查完孩子的作业才能休息。""我女儿每次把作业做完,都等着我给她检查,把错误说得清清楚楚了,她才肯改正。"看来在不少的家庭中,家长已经开发了自己的"第二职业".成了专门给孩子检查作业的检验员,或者  相似文献   

4.
幽默     
《教师博览》2010,(10):32-32
爱不爱我 我去某小学操场打球,听到一名低年级女生问一名低年级男生:"你到底爱不爱我?"男生无奈道:"我妈一天给我三块钱,两块五都让你拿去买零食了.你说我爱不爱你?”  相似文献   

5.
杨铁花 《班主任》2010,(9):26-26
那天,我正在给学生批改作业,小旭妈妈匆匆来办公室找我。她一张口便叹息道:“杨老师,您说我这儿子是该骂还是该夸?昨天下午我下班回家,他把家里打扫得干干净净,我泡在盆里的脏衣服也洗了:可一看他的作业,一点都没有做。”  相似文献   

6.
回顾近30年的教学历程,我认为:只有让孩子们快乐起来,才能使他们一步一步地变成好学生。如何让孩子们快乐起来呢?我悟出了这样一个真谛:好学生是夸出来的。 一、亮点闪现实时夸 作业中,优生得"优"司空见惯。而让后进生也达到优生的水平后再给"优",就会大大挫伤后进生的积极性,不能产生积极的效应。而按照不同的标准来评定他们的作业,效果就大不一样了。"马虎大王"徐金涛同学的作业每次都是"差",我多次辅导、批评甚至罚重做都不见起色。  相似文献   

7.
<正>星期天,线段妹妹出门去玩,在路上碰到了直角梯形三兄弟。“直角梯形兄弟们!”线段妹妹叫道,“你们看起来有点不开心啊?”直角梯形大哥说:“今天,妈妈给我们三个各出了一道题,要我们做完题才能玩。可是这三道题都有点难,所以我们有点烦。”线段妹妹说:“什么题目呀?说来听听,说不定我能帮你们!”直角梯形大哥说:“我的题目是在我身上画一条线段,使我增加3个直角。你会吗?”  相似文献   

8.
李恩 《成才之路》2011,(34):37-37
0.999……=1,是数学中一个典型问题,本文介绍了如何避开高等数学的极限、级数观点,给一位刚接触循环小数的小学生讲解这一结果。上小学五年级的儿子突然问起一个问题:妈妈,0.999…等于1吗?学过极限、级数的我回答道:当然相等啦。儿子满脸疑惑地说:那不是还差0.000…1吗?我只能简单地说:不能用"有限"观点看待"无限"的问题。这么一个抽象、笼统的答案,小学生是无法理解的。"那么,0.333…+0.666…=1这也对啦?"  相似文献   

9.
作为老师,给学生布置作业,可以说是天经地义的事。但怎样布置作业才能让学生乐意去做而又做得好呢?这是每一个老师都应该思考的。在一次测试中,有这样一道题:“给节日排排队:国庆节春节教师节儿童节妇女节。”试卷改出来后,我发觉学生能全做对的非常少。  相似文献   

10.
一天,妻子单位的同事带他儿子来我家玩,他儿子在上学前班,非常可爱。我出10以内的加法题考他,他答得非常正确,我们都夸他聪明。当我出3+7=?时,我读二年级的女儿抢着说:“等于1。”妻子同事的孩子说:“不对,是等于10。”我妻子马上变了脸,先用手摸摸女儿的额头,然后训斥道:“你今天没发烧,怎么胡说八道?”女儿争辩着说:“就等于1。”妻子更气愤了,扬起手给了女儿一个耳光,骂道:“你真是越读越蠢了。”女儿抛下一句“就等于1”冲进了房间。“女儿今天是怎么了?  相似文献   

11.
徐永晨 《班主任》2012,(6):54-55
"咚咚咚",教室里传来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我习惯性地说了声"请进",推开门的不是学生,而是小伟同学的家长。只见他怒气冲冲地说:"徐老师,你出来一下。"我心里一紧,出什么事了?看到家长的态度,估计问题不是马上就能解决的。于是,我安排好学生上自习后,就去见家长。我还没开口,家长就生气地说:"你的班规合理吗?"我一愣,说道:"您说说,有什么地方不合理?"家长说:"中午小伟没有佩戴胸卡,被学生会查到了。听孩子说,你们班的班规规定,不带胸卡,每次要给班级每个学生买一个雪糕。这一算,最少得25元钱。"  相似文献   

12.
"咚咚咚……"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把我从睡梦中惊醒。打开门一看,是我们班乃至全校出了名的同学——小文(化名)。"他中午不去教室午休,跑来捣什么乱呀?"我不禁这么想。于是,我没好气地问他:"是不是又被值日老师抓到午休时捣乱?"他没有回答我的话,只是径直闯进我的房间,怯生生地说:"老师,期中考试我才考了58分,全班就我不及格,太丢脸了。阅读题有几道题我想了很久,还是做不出来,  相似文献   

13.
最近,笔者有幸参加了一次课堂教学"大比武"活动,参加"比武"的青年教师几乎都是一个教学模式:①出示目标、导题引入。②整体感知课文。③局部分析,讲授知识点。④延伸拓展。⑤布置作业。我不知道在这样的模式下,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如何发挥?  相似文献   

14.
易华凤 《学子》2012,(10):27-28
一、案例一个下午的课间,我坐在教室里边改作业边观察学生的课间活动情况。小宸和小浩先是你拍我一下,我打你一下地逗着乐,又慢慢地变成互相追着玩。我想:这小浩通常是"扯不清",别看现在玩得这么开心,可他是说翻脸就翻脸的。今天的小宸怎么也"扯不清"了?于是,我示意他们停下来,说:"课间不要打闹哦!危险!"  相似文献   

15.
开学第一天,我开车进入学校停车场,看到一位老先生在指挥交通,我的车停好后他帮我们打开车门,说:"早上好!"我想他大概是管交通的校工。下午来接孩子,他又特意把孩子带到我的车边,一边给他开车门,一边问:"今天过得开心吗?"孩子说:"开心。"他说:"那你们明天还来吧?"孩子说:"还来。"他又对我说:"开车小心。"等他离开了,我问孩子:"他是校工吧?"孩子说:"好像是校长。"  相似文献   

16.
王双全 《辅导员》2009,(14):92-92
在我们初一(1)班有一个男生小梁,凡是教过他的老师对他的评价就一个字“懒”。上课一本书,很少做笔记。一周交不了一次作业,即使交了也马马虎虎,五道题做两道就不错了。星期一很少来上课,问其原因,不是说肚子疼,就是说头疼。打电话问家长也说是有病了,而下午他一定会来上课,因为有体育课。时间一长,我感到这里面一定有蹊跷,为何他每周一上午都得病,而下午的课却能正常上,特别是体育课上丝毫看不出他有病的样子?有一天在与同学们闲聊时,我随意问了一句:“咱们班小梁得的是啥病呀?怎么老是星期一?”  相似文献   

17.
孙权 《教书育人》2010,(9):73-73
白皙的脸上一双眼睛纯洁得像一潭清澈的清水,额前一缕梳理得整齐而别致的刘海,稍显瘦小的身材,给人“小家碧玉”的感觉——这是我第一次来到班级上数学课,卞梦雨同学给我留下的印象。然而给我留下更“深刻”印象的是她的第一次作业:字写得大而草,多处涂抹,四道题错了三道。这不由得让我感到意外:这样清秀的女孩怎么能和这样的作业联系起来呢!  相似文献   

18.
我是一名长期从事小学中高年级语文教学兼班主任的老师,得以接触到很多这样的孩子:
  (1)我班一男生,亲戚问:"在家怕你爸还是你妈?"他快速回答:"我怕个屁呀,谁我都不怕!"
  (2)还有一女生,在家什么都不干,对父母的态度不好,可每次考试回来都像是胜利而归,乐呵呵的。有一次,妈妈问她题难不难,她回答:"简单得跟ˊ一ˊ一样"。考试结果一出来班里倒数第一,妈妈心里不平,埋怨起来:"我每天伺候你,牙膏都挤到牙刷上,洗脚水都倒现成的,你考这点分数对得起谁呀?"女孩儿说:"到啥年龄干啥活儿,有什么了不起!"妈妈又问:"你不学点本领,等我们老了,看你靠谁?"女孩不屑地说:"这个不用你操心,有我儿子呢。"妈妈无语了。  相似文献   

19.
我是一名长期从事小学中高年级语文教学兼班主任的老师,得以接触到很多这样的孩子:(1)我班一男生,亲戚问:"在家怕你爸还是你妈?"他快速回答:"我怕个屁呀,谁我都不怕!"(2)还有一女生,在家什么都不干,对父母的态度不好,可每次考试回来都像是胜利而归,乐呵呵的。有一次,妈妈问她题难不难,她回答:"简单得跟'一'一样"。考试结果一出来班里倒数第一,妈妈心里不平,埋怨起来:"我每天伺候你,牙膏都挤到牙刷上,洗脚水都倒现成的,你考这点分数对得起谁呀?"女孩儿说:"到啥年龄干啥活儿,有什么了不起!"妈妈又问:"你不学点本领,等我们老了,看你靠谁?"女孩不屑地说:"这个不用你操心,有我儿子呢。"妈妈无语了。  相似文献   

20.
本文开始,不妨先做两道问答题——第一题一个从小淘气顽劣的"偷针"少年,长大一定是偷金大盗吗?有人说:一定的。俗话说"从小偷针,长大偷金",所谓"三岁看小,七岁看老"便是。有人说:不一定,二者没有必要的因果关系。从小偷针,老师、家长、社会如果及时教育,改正便是。有道是"闻过即改、善莫大焉"。第二题那么,一个从小循规蹈矩、奋发好学的"不偷针"的少年,长大一定是善良好人吗?有人说:一定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