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第一次报道山蹦蝗Sinopo-dismalofaoshana(Tinkham)和武陵山蹦蝗Sinopodis-mawulingshanensisPengetFu的染色体C一带核型的比较研究结果.结果表明:两种蝗虫的染色体组型相似,且结构异染色质在两者的染色体组中有相似的分布,这反映了同一属中两个物种在亲统进化上的亲缘关系.两者的差别主要反映在:(1)武陵山蹦蝗第1号染色体有强端带发生而山蹦蝗1号染色体没有端带发生;(2)山蹦蝗第3号染色体端部C─带杂合而武陵山蹦蝗3号染色体没有端部C─带发生;(3)山蹦蝗9号染色体发生明显的居间带而武陵山蹦蝗9号染色体无居间带(见图1和图3).  相似文献   

2.
湖南省大围山自然保护区蝗虫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报道分布于我省大围山自然保护区蝗虫47种,分别隶属于3总科9科13亚科31属,其中采到蹦蝗属一新种(冠以*号)。  相似文献   

3.
本文首次报道苍山地区两种短翅蝗虫染色体,结果表明:突缘拟凹背蝗(Pseudoptygonotus prominemaginis Zheng et Mao)2n(♂)=22+XO,全部是端部着丝点染色体,染色体组式为2L+8M+S+X,红胫缺背蝗(Anaptygus rufitibialusZheng et Mao)染色体数目为2n(♂)=16+XO,常染色体类型为两类,中央着丝点染色体(m,6条)和端着丝点染色体(T,10条);性染色体类型为端着丝点染色体,染色体组式为3L+3M+2S+X;两种短翅蝗虫的减数分裂染色体交叉频率以1位点和2位点的交叉居多。  相似文献   

4.
对分布在广西宜州市的竹蝗属CeracrisWalker两个种青脊竹蝗C .nigricornisnigricornisWalker和黑翅竹蝗C .fasciatafasciata(Brunnerv ,Wattenwgl)的核型和C带核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在染色体数目上、性别决定机制、染色体是端部着丝粒染色体和染色体都含有着丝粒C带带纹上具有一致性。染色体组式也相同 ,为 3L +7M +1S +X .但X染色体位置有着差异 ,两个种的C带带纹除着丝粒C带分布具有一致性外 ,其它类型的C带数量及分布都有着明显区别 ,2个种的异染色质含量差别也较大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了纺梭负蝗的核型及C带。结果表明:除所有染色体都具有明显的着丝粒带外,M4、M8还有明显的端带。核型属4B核型。  相似文献   

6.
蝗灾是清代农业上的主要自然灾害之一,发生频次高,波及范围广,持续时间长。在清代人们的心目中,蝗虫乃"神虫",不能随便捕杀,只能禳弭。但当蝗虫泛滥时,不论是官府还是民间,捕杀蝗虫的行为还是比较积极的,且逐渐建立起了皇帝监控下的总督、巡抚负责的捕蝗体制。在总结历代捕蝗经验的基础上,清代捕除蝗虫的办法和措施也进一步增多,如器具捕打法、开沟陷杀法、篝火诱杀法等。政府捕蝗体制的建立和捕蝗方法的改进,使得清代治蝗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相似文献   

7.
记述采自西藏地区黄佛蝗属Chlorophlaeoba一新种,即黑翅黄佛蝗Chlorophlaeoba nigripennis sp.nov.该新种近似于越黄佛蝗Chlorophlaeoba tonkinensis Ramme,1941,其区别于越黄佛蝗为:头部长略短于前胸背板长;颜面隆起最宽处为最狭处宽的3倍;中央单眼明显;前胸背板沟前区长度与后区等长;前翅超过后足股节顶端;后翅黑褐色;后足胫节褐色.附有黄佛蝗属已知种检索表.新种的模式标本保存于陕西师范大学动物研究所昆虫标本室.  相似文献   

8.
以检索表形式报导了中国雏蝗属109种的形态分类和分布,并记述西山雏蝗Chorthippus xishanensissp.nov.及贵德雏蝗Chorthippus guideensis sp.nov.2个新种.模式标本保存于陕西师范大学动物研究所昆虫标本室.  相似文献   

9.
系统地研究了分布于中国黄脊蝗属Patanga种类共计有5种,其中有一新种,短尾黄脊蝗Patanga brachycerca sp.nov..文中记述了每个种的引证和分布地区,并附有分种检索表.模式标本保存于西南林学院保护生物学院昆虫标本室.  相似文献   

10.
建国以来我国蝗灾防治工作的历史考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国以来,我国平均每间隔3—5年就爆发一次严重的蝗灾,危害面积广泛而严重,对于农业生产的安全和农业产值的提高构成严重威胁,影响到社会的稳定。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对治蝗工作十分重视.构建了多层次、全方位的治蝗救灾体系,围绕化学防治和改造蝗虫发生地这两条主线开展了系统的治蝗工程。从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以后,由“控制阶段”到“改治并举”,再到基本根除,蝗灾防治工作逐渐成熟,出现了注意生态效益的可喜变化,防治能力大大增强。  相似文献   

11.
蝗灾是安徽省主要农业灾之一,一直受到政府和社会各阶层的关注。民初安徽治蝗只是沿用传统技术,未有创新,但因主政安徽的倪嗣冲重视治蝗,以行政手段推行治蝗技术,命令各地积极治蝗,并把治蝗效果与官员业绩联系在一起,地方官不得不谨慎捕蝗。  相似文献   

12.
蝗灾是安徽省主要农业灾之一,一直受到政府和社会各阶层的关注。通过分析《倪嗣冲函电集》及相关学术成果,系统探讨民初安徽治蝗情况。民初安徽治蝗只是沿用传统技术,未有创新,但因主政安徽的倪嗣冲重视治蝗,以行政手段推行治蝗技术,命令各地积极治蝗。并把治蝗效果与官员业绩联系在一起,地方官不得不谨慎捕蝗。本研究希望从技术与政策相结合的角度,为当前治蝗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短角外斑腿蝗(stenocotantops mistschendoi nillemse)。隶属蝗科,斑腿蝗亚科,外斑腿蝗属。短角外斑腿蝗分布广,主要分布于云贵川陕甘等省。 其形态特征:体长:17~21mm;25~29mm前翅长:15~18mm;19.5~22.5mm后股节长:10~10mm;12~15mm 体渴包,中型。颜面略倾斜,头顶在复眼间部分的侧缘明显隆起,具中纵沟;后头具明显的中隆线,独角粗短,不到达前胸背板后缘。前胸背板在中部稍收缩,背面较平,前缘平直,后缘呈钝角形突出。后胸前侧片具淡黄色纵条前翅褐色,密具黑褐色细碎班点,后翅透明。 有关短角外斑腿蝗染色体组型分析的报道,就我们掌握的资料,目前尚未见到。故拟定该题目,以弄清其染色体数目及各染色体的形态特征,为蝗虫的遗传防治和蝗虫种群进化路线和机制的探求等提供细胞学依据,现结果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将捕捉来的短角外斑腿蝗,用眼剪剪开其背部,取出淡黄色的精巢,固定在卡诺(Larnoy)固定液(3份无水乙醇:1份冰醋酸)中固定保存。  相似文献   

14.
记述了采自湖北黄冈市黄州区龙王山的小稻蝗 Oxya intricata(Stal)一畸形个体 ,与正常个体的主要区别是左侧前翅明显短缩 ,近卵形 ,鳞片状 ,翅脉异常 ,侧置 ,左右前翅在背面不互相毗连  相似文献   

15.
明清时期鲁西地区蝗灾频发,因而八蜡、刘猛将军等驱蝗神信仰极为盛行。虽然八蜡和刘猛将军同属驱蝗神,但二者在信仰范围和传播程度上还是有着明显的不同。明中后期以来,鲁西各地的八蜡神庙一再得以修葺,历久不衰。虽然刘猛将军在清代雍正年间被列入祀典,但由于其祭祀历史短暂,在民间缺乏相应的社会基础,故其庙宇的建设存在一定的滞后性。不少州县是八蜡庙、刘猛将军庙并立,或直接在八蜡庙中添设刘猛将军牌位。相较八蜡信仰,刘猛将军的官方色彩更为浓厚。通过对鲁西地区驱蝗神信仰的考察,可以看出国家与地方社会之间围绕信仰而展开的互动与博弈。  相似文献   

16.
记述了采自湖北黄冈市黄州区龙王山的小稻蝗Oxya intricata(Sta^ol),与正常个体的主要区别是左侧前翅明显短缩,近卵形,鳞片状,翅脉异常,侧置,左右前翅在背面不互相毗连。  相似文献   

17.
莫言的小说中红色的使用颇为丰富,本文就“红高梁”、“透明的红萝卜”、“红蝗”等典型的“红”意象,揭示其中丰富的内涵,展现莫言小说中丰富的“红”意象。  相似文献   

18.
突缘拟凹背蝗Pseudoptygonotus prominemarginis zheng et Mao在云南大理地区一年发生一代,产于土中的虫卵于9月中、下旬开始孵化,以幼虫蝗蝻越冬,蝗蝻5龄,5月上、中旬开始羽化,不欠即交配产卵,成虫子6月下旬至7月上旬相继死亡。  相似文献   

19.
"丁东,溪水丁东——山姥姥在哼歌儿。丁东,溪水丁东——山姥姥在打盹儿。丁东,溪水丁东——山姥姥在摘果儿。丁东,溪水丁东……"香礼一蹦一跳走在山  相似文献   

20.
本文把相似三角形的一类题型进行分析与拓展成相似三角形中的"两山对峙"类题型,希望对理解与解决这类题型能有所帮助、有所收获. 一、相似三角形中的"两山对峙"图 我们知道在相似三角形一章中,有两个基本图形:"A型"图和"X型"图.本文探究另一类基本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