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从经济竞争力、基础设施竞争力、科技文化竞争力、对外开放竞争力、环境竞争力5个方面,选取了31项指标构建了城市竞争力的评价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3+5”城市群的城市竞争力进行了评价,并对加快城市群发展提出了建议意见。  相似文献   

2.
中原城市群城市竞争力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城市竞争力的涵义,构建了竞争力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中原城市群城市竞争力进行了综合评价,并对中原城市群进行了聚类分析,最终将中原城市群分为5类,依据各区域类型的相似性,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城市(群)竞争力的强弱日益成为衡量一个城市(群)是否具有经济实力和经济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本文通过对苏南城市群内部城市竞争力差异进行分析,针时每个城市提出提高竞争力的对策建议,最后提出提升苏南城市群整体竞争力的对策建议,即通过城市竞争力的提高,从而使整个苏南城市群的集聚力和辐射力增强,从而带动整个苏南城市群竞争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4.
城市群综合竞争力是决定城市群在发展区域经济中作用的关键,本文在梳理相关研究的基础上,系统论述了城市群综合竞争力的概念、内涵以及特征,在此基础上从城市群资源聚集竞争力、产业竞争力、可持续发展竞争力以及综合经济实力竞争力四个方面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并对评价指标体系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河南省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河南统计年鉴2011》的最新数据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河南省18个地级市的经济发展水平进行排序,按经济实力划分为4个等级并对结果做出评价分析,从而认识到城市之间的差异与竞争力,促进全省经济协调、快速、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安徽省旅游资源丰富,但旅游业发展不平衡,各市旅游竞争力差异较大.文章以安徽省16个地级市的城市旅游竞争力作为研究个案,建立了安徽省城市旅游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影响城市旅游竞争力的各项指标进行定量分析与研究,得到安徽省城市旅游竞争力的综合排名,在此基础上通过层次聚类法进行分类,把安徽省16个城市的城市旅游竞争力水平分为四类,并对其城市旅游业发展现状进行了评价研究.  相似文献   

7.
在综合竞争力系统原理和区域旅游竞争力评价模型的指导下,对城市旅游核心竞争力评价进行系统分析,提出评价城市旅游核心竞争力的概念框架,以7个综合变量为基础构建了评价城市旅游核心竞争力的指标体系,以主成分分析法为基础确立了评价城市旅游核心竞争力的数学模型。最后,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湖北省城市旅游竞争力进行试评价。  相似文献   

8.
合肥成为长三角城市群"副中心",参与长三角一体化建设。但合肥仍是一个后发城市,实力还不够雄厚,需要明确面对新标杆的差距,不断跨越追赶。因此,基于区域一体化视域,以现代服务业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为切入点,借助统计分析软件SPSS17.0,使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长三角区域内22个主要城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现状进行研究,从而分析合肥现代服务业发展现状并进行综合评价,最后为合肥创新追赶路径,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提出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9.
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江苏省以构建城市群作为实现经济均衡、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对江苏省13个地级城市经济发展的综合实力进行评估,以综合实力较强的先发城市作为引领城市群发展的核心城市,测算其与其他地区的经济联系范围与强度,确定城市群的辐射区域边界和强度。据此得出以下结论:江苏省城市群集聚于苏南地区,徐州市是苏北唯一的城市增长极;核心城市对被辐射城市的经济辐射范围与核心城市经济实力密切相关,经济辐射强度与两城市间的距离密切相关;江苏省城市群的地理位置与经济发展实力呈现出“小集聚、大分散”的空间分布状态。因此,江苏省在构建多层次、跨省市的城市群时,核心城市既要增强“内在实力”,也要发展“外在带动力”;被辐射的城市应依靠自身产业特点和地理位置,找准在江苏产业分工中承担的角色和价值链位置。  相似文献   

10.
运用主成分分析法,从人口与劳动力、社会环境、综合经济实力、基础实施、生态环境状况5个方面,共选取23个指标.来对长江沿岸35个城市的综合实力进行评价研究,可望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1.
以区域经济学、数量经济、计量经济学等有关理论为基础,在借鉴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中原城市群县域经济实际,选择与各县经济发展有关的十项指标数据,运用SPSS统计软件和GIS可视化技术,通过建立一套测度中原城市群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其48个县进行了分析评价,从空间分布方面分析了中原城市群县域经济综合发展水平的空间差异,结果表明:(1)不发达县域和欠发达县域构成了中原城市群县域的主体,发达县域和不发达县域的差异显著;(2)中原城市群省辖市的经济发展水平主要受工业发展水平的影响;(3)中原城市群县域经济综合发展水平呈现不均衡状态,空间差异显著,经济实力较高、实力提升较快的县域集中分布在“郑洛许三角地带”,内部经济综合发展水平总体上呈现半环带状分布.  相似文献   

12.
基于长江中游城市群23个城市有关旅游的统计数据,从经济社会发展、旅游配套规模、旅游环境和旅游创新这四个维度构建长江中游城市群旅游竞争力统计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确定指标权重,并利用改进的TOPSIS模型,对以武汉城市圈、环长株潭城市群、环鄱阳湖城市群为主体的城市群的旅游竞争力进行评价并对比。结果表明,武汉在23个城市中旅游竞争力处于领先地位,城市群内部城市之间发展不均衡,整体上环潘阳湖城市群旅游竞争力高于环长株潭城市群和武汉城市圈,因此应协调旅游区域发展,全面推进全域旅游。  相似文献   

13.
随着全球范围内竞争的日趋激烈,城市竞争力的地位将不断凸现,如何提高城市竞争力已成为当前城市发展战略中最为核心的内容之一。本文在首先探讨城市竞争力基本内涵和特征的基础上,初步构建了城市竞争力的测度指标体系,继而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对山东省17地市城市竞争力进行比较研究。计算出各城市的竞争力得分,并对6个主成分进行聚类分析,并相应地作出评价。主要结论是:17地市城市竞争力差别较大,表现出明显的地区差异。  相似文献   

14.
西部省会城市竞争力比较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提升城市竞争力、发展城市经济是我国区域发展的重要途径。采用主成分分析的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对西部11个主要城市的城市竞争力进行了排序和评价,并提出了一些有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当前学术界对城市竞争力问题的研究,存在着单体城市竞争力研究“见树不涉林”和城市群竞争力研究“见林不见树”两种状况.研究城市竞争力必须将城市群竞争力及城市竞争力有机结合起来,以避免城市群内各城市相互间的内耗效应和孤岛效应、勃发其叠加效应和互补效应为基本主线.提升澳门城市竞争力应采取整合大珠三角城市群的发展定向、促进大珠三角一体化建设和切实有效地推进以大珠三角城市群一体化为基础的经济“适度多元化”发展模式等措施.  相似文献   

16.
提高城市群综合实力,推动新型城镇化健康发展,是安徽省很长时间内的重要任务。研究三大城市群经济密度、经济密度变异系数和综合经济实力发现:合肥的经济密度高居全省第一位,且与省内其他城市差距显著;各城市群内部经济密度差异较大,皖江城市带最高,皖北城市群最低;除皖江城市带外,其他城市群内部经济发展差距呈增大之势;城市的工业发展越好,城市的综合实力得分越高。  相似文献   

17.
城市之间的竞争是市场经济的产物,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已受到各个城市的高度重视,文章从宏观经济竞争力、产业竞争力、社会水平竞争力、科技文化竞争力等四个方面分析福建省县级市综合竞争力,共选取4个一级指标37个二级指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对福建省14个县级市综合竞争力进行评价,并对综合竞争力进行层次聚类分析,为优化福建县级市综合竞争力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结合城市经济学与区域经济学的相关理论,从经济、环境、科教、社会发展、政府管理、开放交流等6个方面选择38个指标构建了皖北地区城市竞争力评价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熵值法和Topsis法等四种方法的组合评价法对皖北城市竞争力的各分力进行研究,分析皖北各市城市竞争力分力的差异及原因,得到相关结论。  相似文献   

19.
以中原城市群为样本,选取经济、社会、环境、人口、交通、土地和水资源为要素,构建综合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9个地级市城市综合承载力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目前中原城市群核心城市综合承载能力不强,而且城市综合承载力不仅受经济因素的影响,还受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自然资源利用等因素影响,所以,应稳步推进城市化进程,使之与经济、社会、城市综合承载力相适应.  相似文献   

20.
文章运用城市地理学与城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采用SPSS11.5主成分分析法建立评价计量模型对山西省11个地级市的综合竞争力逐一测度,进行横向静态比较,然后排序,并对结果进行分析.通过分析山西省11个地级市城市发展的优劣势,从而为提高山西省11个地级市城市综合竞争力提供一些措施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