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提高城市群综合实力,推动新型城镇化健康发展,是安徽省很长时间内的重要任务。研究三大城市群经济密度、经济密度变异系数和综合经济实力发现:合肥的经济密度高居全省第一位,且与省内其他城市差距显著;各城市群内部经济密度差异较大,皖江城市带最高,皖北城市群最低;除皖江城市带外,其他城市群内部经济发展差距呈增大之势;城市的工业发展越好,城市的综合实力得分越高。  相似文献   

2.
航空经济已经成为一个区域经济发展的新模式。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将全球日益重要的航空经济纳入国家战略,对整个中原经济区的发展将产生深远影响,通过“铁、公、机”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中原经济区交通运输网络系统;作为核心增长极,推动中原经济区整体产业优化升级;作为内陆开放型航空港区,促进中原经济区开放型经济大发展;以航空港区与城市互动,促进中原城市群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3.
中原城市群城市流强度及等级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工业化的持续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各地区城市群正逐步形成并不断发展壮大,城市群区域内城市间社会经济要素的空间流动和相互联系也逐步增强.采用城市流强度分析方法对中原城市群各中心城市的城市流强度进行测算,对城市流强度的结构进行比较并针对中原城市群的功能联系状况提出策略响应,为中原城市群地区综合实力的提高和城市群各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的有效发挥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4.
《北京市国土空间近期规划(2021年—2025年)》提出,到2025年要努力将北京建成为中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推动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主干构架基本形成,在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方面取得重大进展。从地理学理解上述目标,所借助的核心知识是城市辐射能力。本文归纳了分析城市辐射能力的要点:第一,城市辐射能力的本质是通过"点"组织地区之间的人流、物流、信息流和资本流;第二,城市辐射能力与城市实力有密切关系,城市的实力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城市实力的强度可以用各类统计数据表达;第三,除了城市实力决定城市辐射能力外,还有其他影响城市辐射力的因素,如市场、距离、制度等。最后,明确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要求学生掌握城市辐射力的综合分析能力与本科、硕士阶段的主要差别。  相似文献   

5.
经济新常态下,产业融合发展是促进农村经济振兴的必然要求。基于2010—2016年样本数据,结合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融合度,运用改进的灰色关联分析法,研究江淮城市群产业融合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为推动江淮城市群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参考。研究表明,江淮城市群产业融合总体上属于中高度融合,融合速度平稳;各地区产业融合差异较大,地理位置上大体呈现中部较好、边缘一般分布;产业融合与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关联度总体上呈波动中逐渐上升趋势;各地区产业融合与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关联度差异明显,与城市规模大体上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频发,城市群生产要素集聚性和空间流动性所带来的经济利益与危机隐患相生并存,其内部公共卫生安全问题具有明显的系统性、多样性、衍生性和交叉性特征。相较于单体城市,城市群公共卫生事件影响范围更广,社会经济影响后果更严重。基于城市群公共卫生事件类型和特征,探讨城市群公共卫生事件脆弱性评估体系四要素,以“敏感性-应对能力-协同治理”三个维度为核心,拟定城市群公共卫生事件脆弱性评估体系模型框架,构建其内指标体系与研究技术路线,将进一步推进城市群公共卫生事件风险的预警、评估、统筹、决策协同一体化建设。  相似文献   

7.
我国持续不断的工业化和目前正在实施的城市化战略,导致了在条件相对优越的地方城市群的出现。我国中部地区,也正在形成以郑州为核心的中原城市群。该区域处于陇兰经济带的中间部位,东邻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西接广袤的西部地区,经济实力较强,辐射范围较大,具备城市群发展的一系列条件。中原城市群发展首选应对生态环境进行治理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同时统一协调,统筹规划,培养增长极,调整区划,实现中心城市跨区域扩张,增强产业牵引功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相似文献   

8.
运用面板数据,对2000—2005年中国13个城市群地级以上的城市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额与集聚经济、成本和市场潜力、产业分工等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定量分析。与以往研究不同,此研究区分了制造业的集聚经济、服务业的集聚经济、外商集聚经济和城市化经济等类型,并考察了产业专业化和多样性程度对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其他因素相同的情况下,中国城市群的外商集聚经济、制造业集聚经济等地方化经济,以及城市化经济的增强均有利于吸引外商直接投资;信息成本较传统的生产要素成本对外商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的影响更明显;城市产业分工状况也是影响外商直接投资在城市群区位选择的重要变量。当加入产业分工组织变量后,外商直接投资与城市产业专业化正相关,或与多样性负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前区域竞争的主体慢慢的向城市和城市圈转变,城市竞争力尤其是城市群的竞争力的研究对提升城市的综合实力意义变得愈加重大。本文选取了5个方面,共35个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城市发展规模与实力的关系、经济发展与潜力的关系作为主成分来进行研究,把武汉的城市群的9个城市分成4种类型,并进行评价;研究的结果是整个城市区的竞争力都较弱,武汉市“一家独大”。  相似文献   

10.
以定量分析方法,对中原城市群的区位商、外向功能量和城市流强度进行计算分析的结果显示:中原城市群内城市之间外向服务功能差异不很明显,城市群发展空间较为集中,城市分工重叠,制约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郑州与其他城市联系不紧密,对整个城市群的辐射和带动作用不明显;城市群的交通仓储邮电业发展不理想.中原城市群的发展需注意以下几点:郑州作为区域中心城市,应加大对整个城市群的辐射和带动作用;进一步明确城市群内各城市分工;重点发展区域副中心城市,避免城市群内部等级明显分化;大力发展城市群的交通仓储邮电业;平顶山亟待提升对外服务功能,增强城市综合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11.
马庆发 《职教论坛》2007,(10S):20-24
长三角城市群是中国城市分布密度最大、地域范围最广、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城市连绵区域.随着国家将区域经济发展纳入国家发展战略,区域经济的增长与发展正成为引领中国经济发展的动力.国际成功经验表明.城市孕育了大学,大学滋养了城市。“长三角”现有高等学历教育院校296所,其中高等职业院校141所(不包括新建本科院校和独立学院).“长三角”包含16个城市,经济总量约占全国的1/5强.财政收入占全国1/4.出口占全国的1/3,全国百强县半数以上都在这里,中国经济实力最强的35个城市.“长三角”就占了10个,而长三角城市群仅以全国1.1%的面积(10.96万平方公里)、6.5%的人口(8212.12万人),创造的GDP产出占全国总量的20%左右。随着“长三角”成为世界第六大“城市群”(Megalopolis)概念的提出和认识,“长三角”的持续发展和创新能力提升是由附着于空间上的知识要素、人才要素和制度要素三个组成部分.它们分别对应了城市人力资本、知识资本和制度资本的发育程度。而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水平更能直接、及时体现“三大资本”程度。探索和研究“长三角”高等职业院校一体化发展模式,旨在适应和促进城市群发展和产业集聚与集群的趋势。使区域要素资源。特别是高等职业教育资源的效能和能量得以“最大程度的释放”.  相似文献   

12.
长三角城市群具有行政区界分割明显和城市密集度高两大基本特点,随着交通、通讯条件的改善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推进,城际关系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并由此而放大成区域整体集聚辐射的强大的场效应。与新型工业化相对应的新型城市化框架正在长三角城市群显现,以“环太湖城市圈”为标志性特征的“网络城市”将成为长三角城市群未来的主要城市形态。国家有关部门应高屋建瓴,尽早规划,各城市政府更应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着力推进。  相似文献   

13.
城市(群)竞争力的强弱日益成为衡量一个城市(群)是否具有经济实力和经济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本文通过对苏南城市群内部城市竞争力差异进行分析,针时每个城市提出提高竞争力的对策建议,最后提出提升苏南城市群整体竞争力的对策建议,即通过城市竞争力的提高,从而使整个苏南城市群的集聚力和辐射力增强,从而带动整个苏南城市群竞争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4.
《留学生》2003,(12)
国家级济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成立于1991年,坐落于以“泉城”著称的山东省省会城市济南。山东省作为中国的经济大省,是中国重要的沿海经济开放省份之一。济南市作为山东省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是中国经济综合实力50强和中国投资环境40优的城市之一。济南高新区是济南市政府的重点规划区,总规划面积128平方公里。高新区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条件便  相似文献   

15.
以区域经济学、数量经济、计量经济学等有关理论为基础,在借鉴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中原城市群县域经济实际,选择与各县经济发展有关的十项指标数据,运用SPSS统计软件和GIS可视化技术,通过建立一套测度中原城市群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其48个县进行了分析评价,从空间分布方面分析了中原城市群县域经济综合发展水平的空间差异,结果表明:(1)不发达县域和欠发达县域构成了中原城市群县域的主体,发达县域和不发达县域的差异显著;(2)中原城市群省辖市的经济发展水平主要受工业发展水平的影响;(3)中原城市群县域经济综合发展水平呈现不均衡状态,空间差异显著,经济实力较高、实力提升较快的县域集中分布在“郑洛许三角地带”,内部经济综合发展水平总体上呈现半环带状分布.  相似文献   

16.
以都市圈为核心的湾区城市群通过辐射效应、集聚效应等对新型城镇化构建有着较大的塑造作用.基于分工对资源配置的特殊性及其对区域协同发展的重要作用这一典型事实,探讨了新型城镇化与城市群功能分工的作用机理,进而剖析了基于城市群的新型城镇化效应,最后提出促进城市群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7.
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城市综合实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建设国际性海滨城市,必须构建与之相匹配的激昂向上、富有活力、魄力独特的国际性海滨城市文化,从而引领和支撑其在区域经济合作与竞争中的集聚、辐射、带动能力.  相似文献   

18.
首先介绍沿淮城市群区域范围和人口数量以及沿淮城市群所属于的类型,再利用经济首位度和相对经济比判定方法,判定出沿淮城市群核心城市为淮南市、淮北市和蚌埠市,然后根据城市流强度公式,利用数据,计算出沿淮城市群各城市城市流强度数值,把城市分为三种类型,最后对研究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9.
中原城市群不仅是河南省经济发展的核心地区,也是中原经济区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中原城市群以郑州为增长极,其他城市以环形将郑州紧紧围绕,形成“弱核牵引”“小马拉大车”的经济发展柱石。现阶段,中原城市群面临着中原经济区和郑州航空港两大基于,分析中原城市群城市竞争力,有利于抓住机遇提升中原城市群的竞争力,促进其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20.
伴随着经济结构的深度调整,产业对接成为必然。娄底,作为环长株潭城市群的次中心城市,以产业对接为重点而主动融入长株潭城市群,是区域经济“后发赶超”的必然趋势。娄底具有产业对接的区位优势和经济优势,又有产业对接的历史基础,可以科学地完成产业对接。生态文明、低碳经济、“两型”社会建设为娄底与长株潭产业对接提供了创新的路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