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 毫秒
1.
中原城市群城市流强度及等级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工业化的持续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各地区城市群正逐步形成并不断发展壮大,城市群区域内城市间社会经济要素的空间流动和相互联系也逐步增强.采用城市流强度分析方法对中原城市群各中心城市的城市流强度进行测算,对城市流强度的结构进行比较并针对中原城市群的功能联系状况提出策略响应,为中原城市群地区综合实力的提高和城市群各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的有效发挥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2.
城市以及城市群由核心区域向外围区域延伸可以视为在梯度力的作用下城市发展要素由高浓度区域向低浓度区域的扩展过程,区域之间的浓度差距即梯度力由大到小的递变过程就是城市的中心性影响强度由强变弱的过程,这个方向就是城市群的发展路径,扩展过程可以分解为城市扩展要素水平流、密度流和垂直流三个层面。殊三角与沪宁杭城市群的圈层方式发展演变过程提供了城市梯级发展的证明。珠江三角洲城市群是以广州为核心的多个等级不同的城市在城市梯级发展规则下逐渐向外围扩展形成的。沪宁杭城市群以上海为核心的包括苏锡常、杭嘉湖、甬绍地区和宁镇扬等4个城市集聚带沿长江发展轴构成了中国最大城市群区域,其发展过程也遵循了城市梯级发展规则。  相似文献   

3.
以定量分析方法,对中原城市群的区位商、外向功能量和城市流强度进行计算分析的结果显示:中原城市群内城市之间外向服务功能差异不很明显,城市群发展空间较为集中,城市分工重叠,制约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郑州与其他城市联系不紧密,对整个城市群的辐射和带动作用不明显;城市群的交通仓储邮电业发展不理想.中原城市群的发展需注意以下几点:郑州作为区域中心城市,应加大对整个城市群的辐射和带动作用;进一步明确城市群内各城市分工;重点发展区域副中心城市,避免城市群内部等级明显分化;大力发展城市群的交通仓储邮电业;平顶山亟待提升对外服务功能,增强城市综合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4.
实施合淮同城化,是响应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加快资源型城市转型,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是贯彻安徽省委、省政府中心城市带动战略,推动"以省会经济圈为中心,以皖江城市带和沿淮城市群为支撑"的发展格局早日形成的需要,构建省会经济圈,将打破区划界限,促进合肥、淮南两市间形成合理的产业分工与合作关系、功能差异化定位、体制和政策统一、交通与信息无人为障碍畅通,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加快区域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5.
以2005-2007年大量基础统计数据为依据,从土地投入强度、利用程度、产出效果、持续状况4个方面建立指标体系,对城市群土地集约利用状况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对8个城市的土地集约利用状况的动态变化进行了对比分析,并指出中原城市群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要不断地提高地均经济效益水平,注重城市生态环境的建设和保护,以促进城市群经济、社会、环境可持续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江苏省以构建城市群作为实现经济均衡、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对江苏省13个地级城市经济发展的综合实力进行评估,以综合实力较强的先发城市作为引领城市群发展的核心城市,测算其与其他地区的经济联系范围与强度,确定城市群的辐射区域边界和强度。据此得出以下结论:江苏省城市群集聚于苏南地区,徐州市是苏北唯一的城市增长极;核心城市对被辐射城市的经济辐射范围与核心城市经济实力密切相关,经济辐射强度与两城市间的距离密切相关;江苏省城市群的地理位置与经济发展实力呈现出“小集聚、大分散”的空间分布状态。因此,江苏省在构建多层次、跨省市的城市群时,核心城市既要增强“内在实力”,也要发展“外在带动力”;被辐射的城市应依靠自身产业特点和地理位置,找准在江苏产业分工中承担的角色和价值链位置。  相似文献   

7.
我国西部沿海地区城市群的中间地域分布着若干城郊型行政区,这些行政区是典型的农业区.在西部沿海地区城市化进程中,如何发展区域经济,其中钦州市钦北区就可以依托其区位、城市辐射、交通枢纽等优势,打造现代文明的新型城区.  相似文献   

8.
我国西部沿海地区城市群的中间地域分布着若干城郊型行政区,这些行政区是典型的农业区。在西部沿海地区城市化进程中,如何发展区域经济,其中钦州市钦北区就可以依托其区位、城市辐射、交通枢纽等优势,打造现代文明的新型城区。  相似文献   

9.
《新作文》2007,(11)
城市群一般是指以一个或几个巨型城市为中心,由若干个空间距离较近、经济联系密切、功能互补的周边城市共同构成的城市集合体。现阶段我国的城市群大致可分为东北城市群、沿海城市群、中部城市群和西部城市群。  相似文献   

10.
在研究“闽南金三角”城市群发展背景及其城市群经济空间联系的基础上,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对今后厦泉漳城市联盟的发展提出了有意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运用面板数据,对2000—2005年中国13个城市群地级以上的城市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额与集聚经济、成本和市场潜力、产业分工等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定量分析。与以往研究不同,此研究区分了制造业的集聚经济、服务业的集聚经济、外商集聚经济和城市化经济等类型,并考察了产业专业化和多样性程度对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其他因素相同的情况下,中国城市群的外商集聚经济、制造业集聚经济等地方化经济,以及城市化经济的增强均有利于吸引外商直接投资;信息成本较传统的生产要素成本对外商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的影响更明显;城市产业分工状况也是影响外商直接投资在城市群区位选择的重要变量。当加入产业分工组织变量后,外商直接投资与城市产业专业化正相关,或与多样性负相关。  相似文献   

12.
以中原城市群为样本,选取经济、社会、环境、人口、交通、土地和水资源为要素,构建综合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9个地级市城市综合承载力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目前中原城市群核心城市综合承载能力不强,而且城市综合承载力不仅受经济因素的影响,还受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自然资源利用等因素影响,所以,应稳步推进城市化进程,使之与经济、社会、城市综合承载力相适应.  相似文献   

13.
中原城市群城市竞争力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城市竞争力的涵义,构建了竞争力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中原城市群城市竞争力进行了综合评价,并对中原城市群进行了聚类分析,最终将中原城市群分为5类,依据各区域类型的相似性,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提高城市群综合实力,推动新型城镇化健康发展,是安徽省很长时间内的重要任务。研究三大城市群经济密度、经济密度变异系数和综合经济实力发现:合肥的经济密度高居全省第一位,且与省内其他城市差距显著;各城市群内部经济密度差异较大,皖江城市带最高,皖北城市群最低;除皖江城市带外,其他城市群内部经济发展差距呈增大之势;城市的工业发展越好,城市的综合实力得分越高。  相似文献   

15.
城市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对策研究——以株洲市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理论上对城市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进行了论述,提出城市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并以株洲市为案例分析对象。通过对株洲城市经济与环境的现状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指出工业经济与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发展循环经济、建立生态工业、做好城市群整体规划等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在山东省范围内,以济南为经济中心,利用引力模型计算的R强度值和DEA模型研究省会城市对周边地区经济辐射程度,研究发现省会城市对周边地区的经济扩散程度随着距离辐射中心的增加在不断减弱。创新之处在于利用DEA模型确定出具体有效辐射范围的新方法。这一结论不仅有利于研究多地区经济之间的相互影响程度,更便于政府以及相关部门为经济共同发展提出有效措施和科学建议。  相似文献   

17.
根据非农人口数量,国内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二、三产业总产值四个指标计算出城市中心职能强度,据此对山西省中心城市进行了等级划分,依据经济联系量和经济联系隶属度两个指标来反映山西省一级中心城市太原对周围地区的经济辐射能力,在此基础上,进行简要评价并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8.
当前学术界对城市竞争力问题的研究,存在着单体城市竞争力研究“见树不涉林”和城市群竞争力研究“见林不见树”两种状况.研究城市竞争力必须将城市群竞争力及城市竞争力有机结合起来,以避免城市群内各城市相互间的内耗效应和孤岛效应、勃发其叠加效应和互补效应为基本主线.提升澳门城市竞争力应采取整合大珠三角城市群的发展定向、促进大珠三角一体化建设和切实有效地推进以大珠三角城市群一体化为基础的经济“适度多元化”发展模式等措施.  相似文献   

19.
新发展格局下,加快数字经济发展、增强城市经济韧性是实现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基于2011—2019年长三角地区41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实证研究数字经济对长三角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效果及作用路径,结果表明:(1)基准检验发现,数字经济发展能够显著提升长三角城市的经济韧性,并且对城市经济抵抗与恢复力的提升效果最明显。(2)异质性分析发现,数字经济发展对长三角都市圈内城市经济韧性的促进效果显著。(3)中介效应检验发现,数字经济发展可以通过促进创新创业和改善社会保障两条路径来提升城市经济韧性。(4)空间效应检验发现,数字经济发展对长三角城市群内邻近城市经济韧性存在正向溢出效应。由上可见,为了更好地发挥数字经济发展对经济韧性提升的作用,有关方面应当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促进数字经济与社会保障体系联动发展,加快都市圈人才引进,以及加强非都市圈城市数字经济建设力度。  相似文献   

20.
河南实施中心城市带动战略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现中心城市带动战略,是实现中原崛起的战略选择。要以培育中原城市群经济隆起带为重点,同时有重点地建设若干区域性中心城市,在全省形成各展所长、优势互补、相互促进、竞相发展的格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