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Letterl来信     
用事实说话 我是一名新闻系的学生。这学期。在媒介管理这门课上,老师频频提到“全媒体”这个词,而暑假我在报社实习的部门,也向我介绍自己是“全媒体周刊”。  相似文献   

2.
彭兰 《传媒观察》2014,(10):15-15
正新华报业在青奥会报道中所做的一些媒体融合的新探索,使我对媒体融合概念的认识有了一次升华。过去说媒体融合,讲的就是媒体机构内部的融合或是业务的拓展,这次却把媒体融合从机构内部的融合变成了机构之间的融合,甚至可能是媒体机构与其它行业之间的合作。媒体融合,我一直认为不能简单等同于所谓的全媒体化。"全媒体"在业界和学界存有争议,甚至有人反对这个概念。我对这个词,也是比较犹豫  相似文献   

3.
<正>全媒体这个词不知何时被广泛地应用在不同层面的语境下,最终形成了一种"语焉不详"所指不清"的情形。何谓"全谋体"?"全媒体"在英文中为"omnimedia",经过搜索国外的Elsevier(SDOL)数据库、EBSCO全文数据库以及Springer外文期刊,发现omnimedia只以专有名词形式出现,即  相似文献   

4.
正全媒体一词,最早出现于1999年成立的一家美国家政服务公司的名称中。随着科技进步,网络的普及,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平面媒体与电子媒体间不断融合发展,"全媒体"的概念也有了更加丰富的内涵。"全媒体"一词虽然还未被学术界一致认可,但已经成为我国许多媒体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全媒体"通常指媒体机构通过记者采访编辑,运用文字、图片、动画、音视频等表现手段,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全媒体"一词在业界频频出现。何为"全媒体出版"?目前业界尚未对其作出精确的定义。顾名思义,"全媒体出版"就是通过多种媒体同时对同一内容进行出版。它不仅包括传统的纸质媒体、光盘形式,还包括互联网、手机、  相似文献   

6.
随着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尤其是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日益融合互通,信息传播手段层出不穷,媒体形式推陈出新,媒体从内容、渠道、功能各个层面高度融合,"全媒体"的概念开始被广泛应用。如今,报刊全媒体在新闻生产、渠道覆盖、内容复用、传播策略等方面的格局业已初现端倪,有的报刊已经在新媒体形式的包围下"杀出一条生路",有的却陷入了全媒体迷思之中。面对百舸争流的业态,从如何提高综合运营能力,到改善内容和渠道的结合方式,报刊的全媒体业务和营销策略仍在探索中前行。12月20日下午,由《中国传媒科技》杂志主办,以"全媒体的价值回归——2012报刊全媒体年终盘点"为主题的第十三期传媒沙龙在北京新华社综合楼举行。与会的多位报刊领导从各自实际出发,畅谈了各自在新媒体、全媒体建设上的切身体会,充分交流了思想。沙龙上,参会的嘉宾达成的多项共识,其中一项就是:报刊做全媒体必须返璞归真、回到自身。首先,不同的媒体要根据自身的优势和特殊情况来确定是否适合做全媒体,全媒体是趋势,但不是制式,不能为了"全"而全。其次,做全媒体要找准自身定位,"我是谁"、"我适合什么"、"我最核心的价值是什么"这三个看似简单的问题,是报刊在做全媒体业务之前必须想清楚的。再次,整合、优化媒体自身现有的资源,使资源产生价值达到最大化,才能做到全媒体真正的价值回归。  相似文献   

7.
我所想让"告别"的,当然只是"新闻策划"这种提法或者说这个词儿——所以特意给它加个引号。何出此言?不妨从"新闻策划"由新到滥、由香到臭的遭遇谈起。我不知道是谁"发明"了"新闻策划"这个词,但是我到现在仍然认为这绝对是个好创意——尽管这创意  相似文献   

8.
传媒微语录     
《新闻实践》2012,(5):79-80
近来,"媒介融合"这个词风靡一时,研究新媒体时代的文章要讲,媒体老总们凑在一起开会也离不开"媒介融合"这个话题。"全媒体"一时成了热门词汇,报社的发展规划、学者的论著演说纷纷搭上"全媒体",许多新成立的媒体机构也以"全媒体"命名。其实,很多人对此不甚了解,对"全媒体"之路是否可行也未加论证,往往被新概念所迷惑,或者出于从众心理而盲目跟风。  相似文献   

9.
殷俊  何芳 《编辑之友》2011,(11):70-72
"全媒体"英文译作"omnimedia",为前缀omni和单词media的合成词,作为学科术语,"全媒体"在国外新闻传播学界较少提及,国内主要停留在操作和应用层面,这个概念是从20世纪90年代的新媒体、跨媒体、多媒体延伸而来。一全媒体出版的特征  相似文献   

10.
浙报集团的全媒体转型是全国报业集团里"动身早、步伐快"的,效果也是较为显著的.传媒梦工场在浙报集团的全媒体进程中更是大显身手,在业界闻名遐迩.但浙报集团当家人高海浩却在年初把2013年确定为浙报集团的"全媒体元年".为何在全媒体之路已经走了一段并取得了很大成果之后提出这个说法?围绕全媒体,浙报集团在"全媒体元年"有怎样的规划? 一"信"激起千层浪 春节之前,正当数以亿计的国人,都奔着回家过年的时候,浙报集团社长高海浩在内网工作平台上给全集团5000多位员工写了封4000多字的长信,细数集团近年来的战略布局和集团未来三年全媒体转型的发展规划,并详细解答了集团上市公司斥资32亿元收购边锋浩方平台的初衷.这封信被集团员工转发到新浪微博之后,引发了传媒圈和学界的集体"围观",一场关于传统媒体产业转型的大讨论就此展开.  相似文献   

11.
戴满香 《传媒》2017,(10):31-33
2016年,《珠江时报》开始建设"全媒体协同指挥中心",之所以没有叫"中央厨房",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直接明了,建设这个中心是就是为全媒体服务的,怎么服务?需要通过协同指挥;二是要突出协同和指挥的内在逻辑,先协同然后才是指挥,没有协同就没有指挥。  相似文献   

12.
全媒体这个词不知何时被广泛地应用在不同层面的语境下,最终形成了一种"语焉不详""所指不清"的情形。何谓"全谋体"?"全媒体"在英文中为"omnimedia",经过搜索国外的Elsevier(SDOL)数据库、EBSCO全文数据库以及Springer外文期刊,发现omnimedia只以专有名词形式出现,  相似文献   

13.
栾轶玫 《视听界》2012,(5):25-28
“全媒体”这个词不知何时被广泛地应用在不同层面的语境下,最终形成了一种语焉不详、所指不清的情形。何谓“全谋体”?“全媒体”在英文中为“omnimedia”,搜索国外的Elsevier(SDOL)数据库、EBSCO全文数据库以及Springer外文期刊,发现omnimedia只以专有名词形式出现,即一个名为MarthaStewartLivingOmnimedia(MSO)的公司。作为一个新闻传播学术语的“全媒体”并未为国外新闻传播学界所提及。  相似文献   

14.
网风小议     
千河 《今传媒》2009,(7):53-54
"网风"这个词,是我的杜撰.之所以想到这个词,源于两点: 一是网络成为现代人社会生活和家庭生活新"三件宝"(网络、手机、小轿车)之一.而网络犹如人之耳目.  相似文献   

15.
《声屏世界》2012,(2):135
集团全媒体战略布局初步构建成型洞悉媒介发展变局,深圳广电集团成立之初就把握住了"全媒体"发展这个核心主线,明确提出"从传统广电媒体到现代传媒集团跨越"的战略目标。经过几年发展,已初步构建起一个媒介形态丰富、布局相对合理的全媒体产业格局。  相似文献   

16.
传统的电视行业在尝试经营模式转型、迈向"媒体融合"、"一云多屏"的全媒体时代之时,忽略了版权的重要性,而版权无论作为资产还是律法,在这个媒体时代的变革中理应起到基石作用。通过对电视媒体转型过程中本质性规律的探寻,论述全媒体时代电视媒体在转型过程中所需注重的版权的战略价值与核心作用,提出在这一新时代背景下以版权为基石的新型电视传播架构。  相似文献   

17.
2011年4月1日,由清华大学、凤凰卫视主办的"华语媒体高峰论坛--迎接全媒体时代"在清华大学主楼报告厅举行.来自中国内地、香港、台湾和东南亚的知名华语媒体机构领军人物共同论道"全媒体",这也是海内外华文传媒的学者与企业领袖,报纸、广播电视与互联网媒体之间首次专门针对"全媒体"这一话题展开深入讨论.  相似文献   

18.
许岚 《出版参考》2013,(10):32-33
"全媒体"一词,最早出现在家电领域,是一个技术性名词,被应用到出版领域并引起重视,始于2009年中文在线总裁童之磊对其进行的定义:"全媒体出版就是同一个内容同时发布在纸质媒体、互联网、手机和手持阅读器等媒体上。"该定义出现后不久,"纸质出版将为数字化出版所替代"的提法出现在各大媒体。与此同时,《纽约时报》《大英百科全书》等传媒巨头相继宣布关闭其纸媒业务。纸质出版  相似文献   

19.
王茜 《传媒》2021,(13):88-90
信息技术和智媒体的发展催生了全媒体运营师这一新职业的诞生,全媒运营师需要具备从内容生产、运营推广、效果评估等全流程、多方面的综合能力.因此,在其培养上需要在社会层面上书证融通,完善全媒体运营师职业教育培训体系;在高校层面上"跨界"转型,构建全媒体专业群;在人才培养层面上,"三教"改革,提升全媒体人才培养质量,使培养出来的人才对接专业和产业发展的吻合度更高,更能适应市场和行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新需求.  相似文献   

20.
全媒体的理解2008年至今,一个名为"全媒体"的词语出现在各种媒体上,包括"全媒体时代"、"全媒体战略"、"全媒体报道"、"全媒体记者"、"全媒体出版"、"全媒体广告"等。学术界对全媒体没有公认一致的定义,主要观点有"营运理念(模式)说"和"传播形态说"。前者的代表有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彭兰,她认为全媒体是指一种业务运作的整体模式与策略,即运用所有媒体手段和平台来构建大的报道体系。从总体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