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中国有着几千年的诗歌写作教学传统,诗歌写作教学对丰富中学生感情,培养他们的想像能力,发展他们的个性和创造性都有着深远的影响。一、诗歌写作教学的必要性1.培养想像力和创造力诗歌的写作过程主要是想像和创造的过程。康德曾说过:“想像力是一个创造性的认识功能,它有本领,能从真正的自然界所提供的素材里创造出另一个想像的自然界。”  相似文献   

2.
超短诗欣赏     
想像是诗歌的翅膀 诗歌要有灵动新奇的意境,诗人必须有丰富独特的想像。没有丰富独特的想像,李白怎能吟出"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梦游天姥吟留别》)的佳句?李贺又怎能唱出"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李凭箜篌引》)的妙语?  相似文献   

3.
欧美诗歌是欧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欧美诗歌强烈的感情和丰富的想像 ,概括地反映了欧美国家的社会生活和表现了诗人的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4.
古典诗歌的意境教学就是要创造适宜的课堂气氛 ,通过诗歌的语言和诗歌所描绘的生活情景 ,展现诗歌形象 ,启发学生的丰富想像与联想 ,引导学生进入诗的艺术境界 ,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5.
死亡想像是20世纪中国现当代诗人普遍涉及的表现对象,它所包含的思想与精神内涵非常丰富。文章采取心理学的分析方法,选择部分现当代诗人表现与书写死亡想像的代表诗歌文本,试图揭示出诗人的死亡想像的意识与潜意识精神结构,为理想死亡想像的丰富内涵提供一种有效的阐释与分析角度。  相似文献   

6.
在诗歌教学中,通过充分展示和把握诗歌的时空观念,能培养学生的时空意识,使学生进入想像的殿堂。诗歌的艺术形象无不是在特定时空里的艺术形象,它的存活永远离不开时空的土壤和家园。一旦离开了时空因素,艺术形象就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所以,时空因素既是一般想像的前提和基础,也是诗歌艺术想像的前提和基础。可以说,有时空才有想像,有想像才有诗歌艺术。而艺术想像就是由时空支撑起来的一片灿烂的星空。要想进入这一片灿烂的星空,我们只能沿着时空的路径慢慢地攀登。因此,在诗歌教学中,只有好好把握和展示诗歌的时空,帮助学生一步一步地…  相似文献   

7.
杨英 《语文知识》2002,(8):33-34
文学形式分为诗歌、散文,戏剧和小说四种。这几种文学形式各有特点而又是相通的。诗歌是饱和着作者丰富的感情和想像,用节奏鲜明,韵律和谐的精炼语言高度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样式。诗歌相对散文来说最大的特点就是语言凝炼,往往是几字、几行就涵盖了丰富的内容。这是散文所达不到的表达效  相似文献   

8.
想像是诗歌欣赏中最为重要的心理形式之一,想像对于诗歌欣赏活动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因此,任诗歌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展开想像的翅膀,邀游于诗歌的艺术境界,以训练学生的想像力。  相似文献   

9.
教学思想1.《天上的街市》取材于我国古代有关牛郎织女的传说。它借丰富新奇的联想和想像,描绘了美妙的天街景象,表达了诗人摆脱封建束缚、追求理想、向往自由幸福的思想感情。诗歌意境优美,节奏舒缓,有着古典诗歌的韵味和意趣,适合朗读。我试图加强朗读指导,提高学生朗读能力;通过探究调动学生想像思维。  相似文献   

10.
《新作文》2007,(2)
1像雪一样灵动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文学是一门想像的艺术。凡古今中外流芳百世的文学名著,都蕴涵着作者非凡而丰富的想像力。单就中国古典诗歌而言,《诗经》中也不乏想像之作,而稍后的屈原《离骚》更是充满着瑰丽而神奇的天才想像,特别是唐代大诗人李“白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更是卓绝想像的典范之作。如果撇开诗歌不谈,其他的文学体裁,尤其是小说《西游记》,几乎是一部完美的想像力的登峰造极之作。就作文而言,也应该离不开想像的点化装饰。实际上,对一个初中生来说,基本上还没有完全走出童话世界的花花绿绿,在他们的脑海中,童话…  相似文献   

11.
博尔赫斯的创作带有浓厚的想象色彩,独特的生活境遇使博尔赫斯的想象在正视现实的基础上,实现了对现实的超越,从而使他的创作进入了充分自由的状态。想象对于博尔赫斯的意义是:我想象,我存在。博尔赫斯的想象是富有哲理和创造性,他的想象既有对现实的哲理认识,又有超常性、超前性和超越自我性。  相似文献   

12.
由于对科学理性的极力崇拜和对西方写实主义的片面追求,五四新小说的想象力曾一度处在现实真实、科学常识和现实意图的束缚之下。传统小说的神秘想象瞬间绝踪灭迹;西方现代派的非理性想象也失去了被理解的土壤。想象力被小心翼翼的局限在合科学性、合现实真实性的狭小范围之内。再现性想象成了作家们创作的主要途径。一般说来,缺乏自由想象的小说也是缺乏真正的表现力的小说。被束缚的想象力最终又影响到了五四新小说对生活本质的把握和艺术审美的追求。  相似文献   

13.
如果说,人的生活世界不但包括其实用功利性较为突出的日常生活领域,也包括其超实用功利的艺术生活领域,而将人与生活世界紧密联系在一起是离不开感知的,那么应该说,将人与生活世界全面而深切地联系在一起是离不开想象的。想象将人与生活世界全面而深切地联系在一起,是基于其赋予大自然的自发现象和事物以人的品质、感觉乃至意图的功能而实现的。想象具有将人与生活世界全面而深切地联系在一起的功用,这意味着,想象活动具有丰富而独特的内涵。想象与一般感知不同,想象是形成审美意象及艺术意象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4.
《上海摩登》是李欧梵的作品,作者通过“物质生活上的都市文化和文学艺术想象中的都市模式”从不同层面想象、重构了上海的现代性,为读者提供了一种关于上海的新的想象方式。  相似文献   

15.
五四新文学运动历来被人们解读成新文学"自由"与"解放"的时代象征,然而仅就小说创作的艺术想象力而言,其实它不是走向了"自由"或"解放",而是走向"规范"与"束缚"。中国传统小说那种超越现实生活真实、超越科学逻辑思维的自由想象力受到了全面排弃,而被新文学作家所极力推崇的西方现代文学,其非理性的艺术想象也在中国失去了被理解和被接受的合理土壤。小说创作的艺术想象力被严格束缚在现实逻辑、科学常识和社会意识之下,最终又影响到了五四新小说对于生活本质的深度把握和对艺术审美的执著追求。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不同类型与体裁的音乐所产生的想象与联想的分述,阐明想象与联想是把音乐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的中介环节,以及怎样通过这一环节达到对音乐作品的深刻理解。  相似文献   

17.
艺术,首先是一种“物”的呈现。“物”是建构想象空间的物质承担者。诗画由于其不同的“物性”因素,因而构成的想象方式是不同的。但是,它们都包含了由“物”直接激发的、超然于“物”外的外围的想象的多层次的想象空间。真正的魅力也正在于这种有别于生活的想象空间的拓展。  相似文献   

18.
苏童是个说故事的好手,他借助文本来表达心中的这种复杂的感情,从而依靠想象来获得现实。在文本世界中他借用许多的意象来成就自己的感情,在意象群中体现了对审美的自觉追求。他在想象的文本世界中虚拟自己祖辈的故乡,还有香椿树街少年的生活,在想象中飞翔,也在想象中失落了。  相似文献   

19.
经典的魅力在于能够为人们提供想像力。它的每一度变身都是想像力的的瘦削和能量的消耗;而当它的全部都转化成了现实世界的规约或话语,它就耗尽了所有能量,走到了生命的尽头。可是它的内能又可以不断开发。像《论语》这样的重典,要保持其鲜活生命,就要用新视角、新方法继续开掘它的未穷尽的角落和新的层面,为此就要敢于超越。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来,文学创作中想象力的缺乏问题成为文坛的热点,得到众多作家和学者的关注.文学想象力萎缩的原因与文艺观以及大规模的"复制"与互文"拼贴"这一工业社会的文化特征有关.文学要有想象力,必须建立"心灵真实"来消解文学对生活经验的依赖,以作家的虚拟化世界转向文本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作家的想象力,展示人类精神世界的各种可能性为策略,解构"复制"与"拼贴"对文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