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杨欢天  梁国权 《大观周刊》2012,(18):225-225
随着语文教学及评价方式的改革.作文能力的考核占据了小学语文中的三分天下有其一的重要地位。它的成绩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语文成绩的好坏。但毋庸置疑的是,作文也是最令师生头疼的问题。对老师来说——作文难教、难改;对学生来说——作文难写。作文批改也是一门艺术,有效得法的指导,  相似文献   

2.
李秀娟 《大观周刊》2013,(7):160-160
作文教学一直以来深受广大家长教师学生的关注,作文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一个非难难啃的馒头,他们不愿意写作文也不喜欢写,老师的作文教学成为了一个大难题,我将针对此难题提出部分好的建议和教学方法,让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写作的能力,提高小学生语文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3.
孟秋哲 《大观周刊》2012,(22):200-201
语文教学中,难在作文,尤其是中年级作文。对于刚刚进人中年级的学生来说.开始由原来的“写一段话”走向“写作文”.确实有一定的困难。大部分学生一提起写作文就感到头痛,要么无内容可写,要么写起来空洞、乏味,甚至有同学胡编乱造,写出虚假的作文。  相似文献   

4.
朱沽琼 《大观周刊》2012,(46):291-291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作文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体现。所以语文教师都把作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但是教师教学难,学生作文难的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们。语文教师都有这样的感受,每当布置作文,学生总是愁眉苦脸,老师也陷入为难,师生都如喝中药,苦得很。  相似文献   

5.
殷爱琴 《大观周刊》2011,(39):125-125
本人2003年参加工作,一直在农村中学教语文。多年来,对于农村作文教学颇有感触。农村的作文课一般为两课时。对作文教学无非足“写前指导——学生构思——学生写作——老师批改”这样的模式。教师根据要求,先做些简单指导后,学生再构思作文,把学生“封闭”在教室中苦思冥想,把作文课教成了纯写作课。在指导学生作文时,不从实际出发,孤立地给学生大讲写作技巧。最终写出的文章枯燥无味,内容雷同,人人都觉得写作文难,使作文成为语文学习中的拦路虎。  相似文献   

6.
大家都知道,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作文成绩在中考语文成绩中占据半壁江山,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在平时写作练习中,学生又常常为“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或不会选材而苦恼,我们语文老师也常为学生作文选材的单一、老化、俗套而烦恼焦虑。  相似文献   

7.
陈彦娥 《大观周刊》2012,(10):188-188
“作文难,作文难,提起作文我心烦。”学生望而生畏的是写作文。为了写好作文,师生都必须付出许多努力,但常常收效不大。通过十几年的语文教学我认为小学作文教学应注重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8.
白爱菊 《大观周刊》2011,(16):44-44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半壁江山,也是衡量教师教学质量与学生语文能力高低的标准。可是,“作文难教,作文难写”的现象长期以来,一直困扰着每一个语文教师。许许多多的专家学者同仁也作了不懈的研究与探索,取得了一系列的理论成果.然而在教学实践中却常常不是因为太复杂太麻烦而不能贯彻始终.  相似文献   

9.
刘雅静 《大观周刊》2012,(28):215-215
作文水平的高低,是衡量一个人语文水平的基本尺度。在中考试题中,作文占有40%的大部分比例分数。按素质教育的要求,作文教学的现状却令人担忧。我认为,要想大幅度提高语文成绩,必先提高作文的水平,而要提高作文的水平,要循序渐进地进行作文综合训练。  相似文献   

10.
陶丽君 《大观周刊》2013,(10):193-193
小学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是小学语文教师感到十分棘手头痛的课题,也是小学生最不愿意完成的功课。传统的语文教学往往是从小学中年级开始进入作文教学,其实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就开始重视作文教学了,从学说完整通顺的一句话到书写句式的造句都是作文入门的开端。然而小学生的语文功底差、观察能力低、更没有组织和驾驭语言能力,作文时经常是下笔无话可写。上课时干瞪眼,咬笔头即使是东凑西拼勉强完成一篇习作,也是内容空洞、条理分不清,或者是词不表意,驴头不对马嘴。让教师无法修改,苦不堪言。那么怎样让学生跨过这道难迈的坎,让作文教学在悄无声息中进行呢?  相似文献   

11.
付守芝 《大观周刊》2011,(37):211-211
小学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语文教师教学的难点。现在的作文教学存在着“教师难教,学生难写”的尴尬境界,实际教学过程中,不少小学生害怕作文,一提起笔就抓耳挠腮,无从下笔。究其原因,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1、缺乏想象力。2、语言积累少,觉得无内容可写。3、对周围事物没有留心观察,干巴巴的,难以写具体。4、题材千篇一律,难以表达真情实感。针对以上问题,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呢?  相似文献   

12.
周启云 《大观周刊》2011,(14):56-56
小学阶段,教师能够给学生打好写作基础,这对他们以后的成长有着很大的帮助和意义。“作文难,作文难,提起作文就心烦。”这是部分学生的怨叹。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该如何指导好学生进行习作呢?下面就如何指导小学生习作谈谈我在工作实践中获得的几点总结,以和教育同仁共探讨。  相似文献   

13.
对于中学语文教学来说,作文教学应是一项比较重要的内容,是对一个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大检阅。提高中学生作文水平已迫在眉睫,而从作文教学方面入手探索各种方面和策略是提高初中生作文水平最直接、最有力的途径和手段。  相似文献   

14.
杨威 《大观周刊》2012,(2):155-155
小学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是小学语文教师感到十分棘手头痛的课题,也是小学生最不愿意完成的功课。传统的语文教学往往是从小学中年级开始进入作文教学。其实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就开始重视作文教学了。从学说完整通顺的一句话到书写句式的造句都是作文入门的开端。然而小学生的语文功底差,观察能力低,更没有组织和驾驭语言的能力,作文时经常是下笔无话可写。或者是茶壶煮饺子——有话吐不出。即使是东凑西拼勉强完成一篇习作,也是内容空洞,条理分不清,或者是词不达意,牛头不对马嘴。让教师无法修改,真可谓苦不堪言。那么,如何创新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呢?笔者认为以下六点值得去探索。  相似文献   

15.
刘雪玲 《大观周刊》2013,(3):121-121
在语文教学中,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作文”都是一个比较难把握的知识点。很多学生往往谈“文”色变,很多教师也常常感叹作文难教,在新课标的推行过程中,作文教学是值得探讨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读,要让学生写出真情实感,指导学生多观察生活,思考生活;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激起学生创作的热情。  相似文献   

16.
梅世渊 《大观周刊》2012,(26):187-187
小学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是小学语文教师感到十分棘手的课题。小学生作文时经常是下笔无话可写,就像是茶壶煮饺子——有话吐不出。即使是东拼西凑勉强完成一篇习作,也是内容空洞,条理分不清,或是词不达意,让教师无法修改,苦不堪言。那么,如何进行小学作文的教学呢?  相似文献   

17.
肖邦明 《新闻前哨》2013,(7):112-112
"抓住作文,就抓住了上帝的一只手",这是语文界的一种共识:"作文难,难于上青天"却是学生的哀叹。如何有效根除"叙事无细节,抒情假大空,议论无观点,选材学生腔,缺乏时代感,读来使人厌"的学生习作通病呢?擦亮标题,借鉴导语,写好开头,引人入胜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和语文教师一起结合新闻的标题、导语写法,在教学中采取抓好作文题目与作文开头的拟定人手,取得了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18.
田晓丹 《大观周刊》2011,(37):229-229
语文教学难,高一语文教学更难,文科成绩提高慢,而语文成绩提高尤其慢,这是我多年从事语文教学的切身体会。《语文新课标》指出:“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学,是在初中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语文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听说能力”。其中的前提就是语文基础,如果没有“基础”这个前提,那么“提高”便成为空中楼阁,要搞好高一语文教学,就必须做好初中语文教学的衔接工作。学生由初中进入高中,面临着课程结构变化的挑战,同时,也面临着生理上、心理上的转折和变化的挑战,其间是平稳顺畅过渡,这就是高中教师应把握的“切入点”问题。正确把握高一语文教学的切入点,是学好高中语文乃至其它学科的“金钥匙”。怎样把握初中学断向高中学断顺利过渡的“切入点”呢?  相似文献   

19.
李丽 《大观周刊》2013,(12):153-153
根据《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关于习作要求,教师在进行作文教学时应该引导学生说真话,吐真情,写出内容具体,感情真实的作文来。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呢。笔者认为:教师应从引导学生乐于说出真心话,讲出真感觉;走向现实生活,参与实践活动;勤于观察,广泛阅读,用心积累等三个方面入手,才能真正让学生彰显个性、抒写真情,改变学生作文难、难作文的现状,创造一种兴趣盎然、不写不快的美好境界。学生作文时就能做到说真话,吐真情了。  相似文献   

20.
李晓芳 《大观周刊》2012,(44):332-332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瓶颈问题,作文评估对作文的评估是作文教学的重要一环,它的重要性当然不仅仅是表现在给学生写就的某一篇作文一个正确的成绩评定上,更主要的是它还对学生今后的作文写作起着引导、指明方向等不可轻视的影响作用。比如写在作文后面的总批,它是对学生当前的文章进行短长优劣的评价,在评价的同时指出对该生今后作文的要求,这要求或直接表述出来,或暗含于比如肯定什么、否定什么、鼓励什么等等的评议之中,学生自会从中得到启发,找到自己今后努力的方向。这是我们教师对自己批语所起作用的希望和批语的目的所在,也是作文批改时惯守的主体性、鼓励性、启发性和针对性四原则的要求。但除此之外,我们还要考虑到让学生看到评定的成绩和眉批总批的同时,也能看到教师给他指引的今后作文的方向,也即我们的批改从作文兴趣到作文文风上都要对学生起着积极的引导作用。文品如人品,如果我们往高里说,将作文批改还看成是要在对学生的人品培养上起作一个重要的作用也是不为过的。由此看来,对学生作文的评估着实不是小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