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幼儿文学作为儿童精神生命中最早接触的文学形式,对儿童想象力的培养、思维能力的提高、审美能力的升华和道德品质的养成有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价值,在幼儿成长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培养儿童的表达能力,在学前教育中显得格外重要。教师应该对每个孩子给予平等的关注,通过实践和探索积累经验,找到最适合培养幼儿表达能力的方式。在语言表达能力这一部分,幼儿文学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幼儿文学能促进儿童读音的标准化,在儿童形成世界观之前起到一定的思想启蒙作用,丰富儿童的精神世界。教师应从幼儿文学和幼儿语言发展的关系、幼儿文学对幼儿语言发展的影响两个角度出发,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3.
幼儿文学是一种以幼儿为主要对象存在的文学形式,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快速启迪儿童心智,跟幼儿园教育乃至小学语文的教育都有着紧密的联系。不论是在幼儿园的课程资源教育中,还是对学生身心的健康教育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本文结合笔者的多年所学和实际工作经验,从幼儿文学与学前教育的关系入手,通过幼儿文学在学前教育中的现状分析,进一步指出了幼儿文学在学前教育中的重要性,探索出一条促进幼儿文学与学前教育进一步融合的新途径,以期给幼师毕业生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幼儿期是掌握语言的关键期。儿歌是一种深受儿童喜爱的文学体裁,它以儿童所熟悉的物体和事件为内容,用浅显明白的语言对人、事、物作简明扼要、通俗易懂的描写,用音乐性的形式和较少的词语表现简单语法。学习儿歌对于儿童积累词汇、掌握语法,以及学习语音、节奏、语调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幼儿文学就是将幼儿作为主要对象而存在的文学形式,这是学前教育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是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内容中的一部分。在幼儿文学作品中包含很多的语言信息,这也被教师在教学中普遍的进行应用,在学前语言教育领域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价值,本文分析了幼儿文学在学前语言教育领域的价值及地位。  相似文献   

6.
卢倩 《贵州教育》2013,(20):44-48
幼儿文学既是一种文学,又是一种专为儿童的文学。它在本质特征上乃至基本原理等都是与成人文学一致的,但是由于儿童的心理发展的阶段性特点,又使其具有了自己的独特性。儿童时期是儿童对各种教育最为敏感的、对这个世界留下最初印象的时期,  相似文献   

7.
<正>我国古代诗歌是一种最能体现汉语语音魅力的文学表现形式,作为传统文化宝库中的一支奇葩,其形式工整,韵律优美,语言精练,节奏感强,适合孩子的认知特点,是儿童学习汉语的必修  相似文献   

8.
幼儿童话剧活动是一项综合性、自然化的艺术表达形式,包括音乐、文学、图案、建筑及舞蹈等艺术形式。推动幼儿童话剧活动的发展,不仅能够给儿童提供一种展现自我的平台,而且能够提高儿童创造和表现艺术的能力,充分发挥儿童丰富多彩的想象力。本文从幼儿童话剧活动的概念入手,详细阐述了推动幼儿童话剧活动发展的方法策略,突出了幼儿童话剧活动对儿童成长发展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一、问题的提出 幼儿文学属于儿童文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具体说来是指“适于学龄前儿童听和读的文学作品,包括儿歌、童话、寓言、故事、戏剧、电影等各种文学样式。”在本研究中,笔者重点调查的是童话、寓言、故事等具有故事情节的文学样式,根据蔡仪主编的《文学概论》一书中对文学的分类,  相似文献   

10.
幼儿文学有着艺术性、整体性、情景性等特点,幼儿文学教育在儿童早期教育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应该树立适合儿童身心发展的新思潮和新观念,应针对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有效发挥幼儿文学在早期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首先明确什么是幼儿文学,接着对儿童的成长进行研究,最后具体分析小学教师阅读幼儿文学对儿童的成长有哪些贡献意义,总结出其在儿童成长过程中做出了哪些具体贡献。并在文章最后给出教师在对儿童教育过程中应采取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2.
当代社会中,幼儿稚嫩的心理特点导致了儿童学前教育的必要性。科学合理地编写运用幼儿教材,成为了儿童教育活动中激发孩子兴趣的最优工具。教材中文学内容的选择和制作要结合教育内容及孩子的年龄特点,遵循直观性、趣味性、互动性、实用性等原则,不失时机的增强少儿文学教育,以促进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以下我将结合自身经验对幼儿文学阅读的相关问题进行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13.
阅读是一个人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也是现代社会生活中一个人获得成功的基础。研究发现,3—8岁是人的阅读能力发展的关键期。在这个时期,儿童需要养成阅读的习惯,形成自主阅读的能力,在阅读学习过程中逐渐能够独立思考。儿童具备了基本的阅读能力,才会对通过阅读获取信息具有持续的兴趣和热情,才会在阅读中跨越时空、纵横古今,在阅读中获得知识广度和心灵高度的培养。本文就如何利用文学,从创设优美的阅读环境、开展新颖的阅读活动、完善多样的阅读形式及合理利用家长资源这四个角度,对如何提高幼儿阅读能力这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4.
严菲菲 《考试周刊》2012,(29):190-191
学龄前儿童是指尚未到入学年龄的儿童,即指还在幼儿园中的儿童。早期阅读则是幼儿阅读一些适合这个年龄阶段的文学作品,即幼儿文学。幼儿文学属于儿童文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具体说是指"适于学龄前儿童听和读的文学作品,包括儿歌,童话,寓言,故事,戏剧,电影等各种文学样式"。 一、了解幼儿需要的阅读内容 随着时代的进步,大部分人都开始渐渐了解,阅读不单单只是成人或者学生的事了,阅读应当从"小"开始抓起。  相似文献   

15.
一幼儿文学的阅读对象是学龄前儿童。根据这个年龄阶段的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及知识水平,成人给他们创作或选择作品时,考虑较多的是他们的接受能力。于是作家创作时强调趣味性,要求作品浅显、生动;家长、教师们重视教育作用,让具有明确教化作用的作品伴随幼儿的左右。由此,成人常常忽略了一些具有强烈艺术感染力的作品,人为地为幼儿  相似文献   

16.
陈弢 《今日教育》2008,(5):35-36
开展文学启蒙教育是现代教育发展的趋势。文学教育,是“心灵”的教育,欧美许多发达国家,一直把文学作为培养儿童健全人格和综合素质的主要课目。  相似文献   

17.
阅读是一个人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也是现代社会生活中一个人获得成功的基础。研究发现,3~8岁是人的阅读能力发展的关键期。在这个时期,儿童需要养成阅读的习惯,形成自主阅读的能力,在阅读学习过程中逐渐能够独立思考。儿童具备了基本的阅读能力,才会对通过阅读获取信息具有持续的兴趣和热情,才会在阅读中跨越时空、纵横古今,在阅读中获得知识广度和心灵高度的培养。本文就如何利用文学,从创设优美的阅读环境、开展新颖的阅读活动、完善多样的阅读形式及合理利用家长资源这四个角度,对如何培养幼儿阅读能力这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8.
反复是幼儿文学作品中常用的表现手法,具有使用频率高、分布密度大、形式丰富独特等艺术特征。幼儿文学作品中反复手法的运用与幼儿的思维特征、文学能力和审美心理密切相关。高频率高密度反复手法的运用,契合了幼儿特殊的文学能力的需要;丰富独特的反复形式,强化了作品的游戏色彩,满足了幼儿追求游戏的审美心理。  相似文献   

19.
顾静 《教育教学论坛》2014,(13):266-267
幼儿期是儿童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幼儿基本上不识字或识字不多,他们接受的教育全来自成年人的口耳相传,因此,在幼儿园教育中,语言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儿歌作为一种较易被"吸收消化"的文学形式,其教育方式,策略的巧妙设计,都决定了幼儿对儿歌教学的兴趣和掌握程度。  相似文献   

20.
章红 《早期教育》2005,(11):10-13
儿童文学之所以是儿童文学,幼儿文学之所以是儿童文学中一个独立的部分,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接受者的不同.为此,幼儿文学的研究,尤其是它在教育实践中的运用,需要立足于接受的研究.本文将从什么是幼儿语言文学的接受,早期儿童对文学作品的接受期待以及接受方式等三个方面来予以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