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常小静 《台州学院学报》2010,32(5):53-56,65
尼古拉斯·埃文斯的长篇小说《马语者》中充溢着极为浓郁的悲剧气氛,体现了作家强烈的生命悲剧意识,这种悲剧意识是通过文本中多重层面的悲剧来表现的,如身份悲剧、社会文化悲剧、家庭悲剧、爱情悲剧等等。并且,这种悲剧意识和当代的历史文化语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体现了作家对当代美国社会的思考。同时,在这部作品中,作家也对这些悲剧的救赎之道作出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张爱玲的小说一直以苍凉来展现她笔下和心中的世界。她通过一系列女性人物的生存悲剧来展示那个时代的悲剧。而她始终以理性冷静的眼光和笔触来勾画芸芸众生,给后人留下一个冷艳孤独的作家形象。本文重在通过作品背后的意义,去挖掘作家在冷艳孤傲的表象下,曾经是多么渴盼入世,渴盼现世安稳而不得的悲凉情怀。  相似文献   

3.
石杰小说有着浓郁的悲剧色彩.悲剧主要发生在社会、命运、人性、人本四个层面,每个层面的悲剧又各有其特质和表征.悲剧的共同成因在于主体的超越性,与作家的人生经验、创作理念和悲天悯人的情怀也密切相关.四个层面的悲剧呈逐级递进性质,也标志着作家思想的逐步深化.在人本层面的冲突中,小说传达出一种现代悲剧思想和现代文化意识,表明作家的创作进入了一个新的视域.  相似文献   

4.
石杰小说有着浓郁的悲剧色彩。悲剧主要发生在社会、命运、人性、人本四个层面,每个层面的悲剧又各有其特质和表征。悲剧的共同成因在于主体的超越性,与作家的人生经验、创作理念和悲天悯人的情怀也密切相关。四个层面的悲剧呈逐级递进性质,也标志着作家思想的逐步深化。在人本层面的冲突中,小说传达出一种现代悲剧思想和现代文化意识,表明作家的创作进入了一个新的视域。  相似文献   

5.
浅析哈代"威塞克斯小说"的悲剧性主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托马斯@哈代是英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创作的"威塞克斯小说"深刻地反映了19世纪后半叶资本主义入侵英国农村后,社会经济、政治、道德、风俗等方面的变化以及小农破产后的悲惨命运.本文试从作家如何通过叙述"命运悲剧--性格悲剧--社会悲剧"的发展过程,以及如何利用独特的传统与现代的糅和、景物描写等艺术手段,来揭示威塞克斯小说悲剧性主题.  相似文献   

6.
苔丝悲剧命运的四维解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德伯家的苔丝》是英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托马斯.哈代的一部巨著,主人公苔丝是个悲剧人物,悲剧成因是多方面的。这里从经济及社会、宗教传统道德、男主人公本质原因以及苔丝自身弱点四个维度来解读苔丝的悲剧命运的形成。  相似文献   

7.
从上古到当代的整个历史时期,楚歌贯穿于中国文学史的始终。楚歌有着强烈的文学震撼力和悲剧色彩,这是由楚歌的作家悲剧命运和作家所处时代的悲剧以及楚歌悲剧传统所致。也正是因为如此,楚歌才能不绝如缕地从古代走到当代。  相似文献   

8.
小福子是《骆驼祥子》人物长廊中真善美的主要承载者,也是作家笔下悲剧形象的典型代表。该文从三个方面分析这一人物形象。首先从文本出发论述小福子的典型性格,继而结合作家对北京城底层人民生活的透彻把握和创作过程中的主观抒情特征来谈小福子形象的成功塑造,最后从文化角度入手探寻造成小福子命运悲剧的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9.
20世纪80年代中期兴起的"新历史小说"借助虚构的历史背景剖析人性,通过众多悲剧人物和悲剧情节反思生存的悲剧性。新历史小说之所以能圆满地实践大量的悲剧创作,主要源自于作家对"文革"后深化的"人性"理念的积极回应、源于本体的悲剧意识的复苏与作家生活经历的契合以及历史视野中的人性化叙述赋予悲剧创作以当下可能这三个方面的主客观因素。  相似文献   

10.
纯洁的女人悲惨的命运 --苔丝悲剧命运解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苔丝》是英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托马斯·哈代的代表作。本文拟就通过对造成主人公苔丝悲剧命运的宿命论、男权主义、个人性格的分析,来探讨作家的创作思想。  相似文献   

11.
从文化心理角度看,《边城》中翠翠母女二人的爱情悲剧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性格上的悲剧,而人物性格中的弱处实际上也是作家自身性格弱处的一种不自觉的折射。在爱情悲剧的故事里,浸透了作家自身的生命体验与乡土文化体验,作家在爱情悲剧的故事里表现出了对于湘西文化的思考与忧虑。  相似文献   

12.
尼日利亚作家钦努阿·阿契贝的《荒原蚁丘》中主人公之一萨姆,在主体性缺失的情况下逐步走向自我毁灭的悲惨结局。本文在后殖民语境下,从主体性缺失的两个表现形式——模仿和腐败来分析萨姆的悲剧,揭示了主体性的缺失才是萨姆悲剧的根源。  相似文献   

13.
作为美国戏剧的奠基人,尤金·奥尼尔创作了多部优秀的戏剧作品。然而在作家的创作生涯中,我们会发现他的作品基本都是悲剧。奥尼尔以其敏锐的洞察力和对生命的深刻体验赋予了这些悲剧作品丰富的艺术内涵,并引起了广大读者的共鸣。本文将结合作者所处社会背景、所受哲学思想和个人经历三方面来讨论奥尼尔悲剧意识的成因。  相似文献   

14.
文章探讨了美国著名悲剧作家尤金·奥尼尔在悲剧的题材、悲剧的表现手法等力面对传统悲剧的创新.  相似文献   

15.
《德伯家的苔丝》和《骆驼祥子》分别是英国作家哈代和中国作家老舍的作品。这两部作品在人物塑造方面有相似之处。特别是在主要人物的塑造上,本文运用悲剧理论和美丑原理来看它们之间的异同。  相似文献   

16.
张悦然的小说冷漠华丽,初读艰涩而后却又感觉描写得恰到好处。悲剧感是阅读80后作家小说共有的审美体验。张悦然小说悲剧的特色在于将美好的东西毁灭,冷漠化的叙述方式也是其悲剧书写的特点。张悦然的悲剧叙述与宗教联系紧密,宗教使小说的悲剧感更为强烈。虽然张悦然笔下的故事是悲剧,但是并没有在悲剧里消沉。张悦然小说的悲剧不仅仅是悲剧,其价值在于通过悲剧反观自身,认识自我,从悲剧中跳出来,追求更广阔的空间,追求个人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张悦然的小说冷漠华丽,初读艰涩而后却又感觉描写得恰到好处。悲剧感是阅读80后作家小说共有的审美体验。张悦然小说悲剧的特色在于将美好的东西毁灭,冷漠化的叙述方式也是其悲剧书写的特点。张悦然的悲剧叙述与宗教联系紧密,宗教使小说的悲剧感更为强烈。虽然张悦然笔下的故事是悲剧,但是并没有在悲剧里消沉。张悦然小说的悲剧不仅仅是悲剧,其价值在于通过悲剧反观自身,认识自我,从悲剧中跳出来,追求更广阔的空间,追求个人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滁州学院学报》2015,(6):31-34
《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和《另一种妇女生活》分别是美国南方代表作家福克纳和先锋派代表作家苏童对女性的解读。笔者从中西小说的悲剧意识这一角度对这两部作品做了比较研究,分析了中西小说悲剧意识的异同后发现:其相同点为中西悲剧意识本质内涵相同、悲剧人物性格缺陷相同和悲剧性结局相同;不同点为冲突根源不同和冲突处理不同。对读者理解中西小说女性悲剧以及中西小说悲剧意识的异同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萧红是一位富有才华的现代女性作家,她一生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同时饱受着凄凉与寂寞,她的许多小说的素材都来源于她的生活经历,其创作情节大多是她悲剧人生的写照和体现。本文剖析了萧红的悲剧人格和小说的悲剧意蕴,同时分析了萧红独具蕴味的文体风格,以充分认识这一悲剧并富有才华的女性作家。  相似文献   

20.
作家塑造悲剧人物,既可以用宣泄式的外向艺术表现手段,直接地让人物痛快淋漓地申诉自己的不幸和痛苦,也可以用沉郁式的内向艺术表现手段,即通过“无言”的描叙来显示人物的悲剧命运和悲剧性格。巴金在长篇小说《家》中所塑造的钱梅芬这个人物形象,即那位哀楚动人而终于殉葬于封建礼教的梅小姐,就以“无言”之态显示出深沉的悲剧的美学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